【摘 要】
:
现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主要沿用“单一控制”思路,除人口规模和气候区外,尚未考虑影响城市用地的其他因素。为此,本研究从职能视角出发,以全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揭示了36个产业部门的职能指数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值、工业用地面积人均值和比重值的对应关系。回归分析表明,城市职能是决定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城市工业用地面积、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比重的关键因素,其相对影响已超过既有标准中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主要沿用“单一控制”思路,除人口规模和气候区外,尚未考虑影响城市用地的其他因素。为此,本研究从职能视角出发,以全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揭示了36个产业部门的职能指数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值、工业用地面积人均值和比重值的对应关系。回归分析表明,城市职能是决定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城市工业用地面积、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比重的关键因素,其相对影响已超过既有标准中的所涉变量,但各类二三产部门对土地要素投入的需求强度不尽相同。在预测用地规模及修订现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时,
其他文献
背景噪声成像技术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地震学研究最为重要的突破性进展之一。该方法不依赖于天然地震事件的发生,利用连续地震记录中普遍存在的“背景噪声”,通过不同台站对间连续时间信号的互相关来提取经验格林函数并用以进行地下介质结构成像研究。与传统的天然源地震探测手段相比,背景噪声成像技术从随机场源信号中提取介质结构的信息,具有成像分辨率高、观测时效高、重复性好等优势。近年来,随着该方法的不断深入发展,背景噪
瞬变电磁法是矿井巷道和隧道超前探测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常规方法采用多匝方形回线源,存在易受干扰和双向探测等问题。双回线方法采用8字形回线源,在解决以上问题等方面有优势。首先,基于场的叠加原理构建了双回线初始场源,在常规瞬变电磁三维有限差分正演算法基础上建立了双回线瞬变电磁三维正演方法。通过与数字滤波解的对比,验证了算法的可靠性。然后,建立了全空间均匀介质模型、全空间含低阻层模型和全空间含低阻三
探地雷达(GPR)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地球物理无损探测方法,广泛应用于浅地表地下目标探测,在城市建设及岩土工程中有成功的应用案例。在城市生活中,地下管线承担着能源输送、信息传递等重要使命,而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数据,地下管线空间位置信息的获取依赖于探地雷达等地球物理探测数据。传统的探地雷达地下管线图像的识别与解释,很大程度上依赖并严重受限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经验,这对开展大规模的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是非常不利的
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人们遇到越来越多的低渗甚至超低渗等复杂油气储层。此外,海上井下流体取样的时效性和样品代表性也变得愈来愈重要。目前,国内现有地层测试技术无法满足此类储层流体取样的需求。因此开发相应的流体取样技术和装备十分必要。本文首先简单综述了国外最新电缆地层测试器和3D径向探针。其次,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用于EFDT地层测试器的新型3D推靠自适应坐封取样系统。然后,给出了基于探针形状因子
新冠病毒是人类近百余年遭遇的最大外部冲击(广域流行疾病)。这个冲击对城乡生产、生活,包括公共交通出行产生巨大、深远和广泛的影响。人们需要重新审视与过往既有的公共交通规划、政策与管理工作相关的认知、经验、工作方式、绩效指标等等,才能更好地指导新冠疫情中、新冠疫情后的相关工作。文章提出一个基于出行稳定性、变化性、柔韧性和恢复力4个核心概念的认识框架,并提出了8个指标或可视化方法具体落实该框架。结合北京
利用瞬变电磁法穿过铁磁性套管实现套管外地层电导率测量对许多工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实现该测量需要弄清瞬变电磁能量能否穿过套管,如何穿过套管,以及地层电导率信号如何耦合到井内液体的响应中。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用磁偶极子模拟激发线圈,利用实轴积分方法对径向分层的套管井瞬变电磁响应进行正演模拟,探索了瞬变电磁能量穿过套管的机理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给出了不同时刻径向各层介质r-z截面中的电场强度分布图,展
城市河流作为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相互作用强烈的区域,承受着人类资源开发利用和污染物排放的压力,但近些年来随着对河流健康的重视,针对城市河流实施了大量的生态治理措施。综合考虑两方面因素对河流健康状态的影响,进行河流健康状态的评价,对于城市河流的修复效果检验和管理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典型城市河流西北护城河为研究区,根据河流周边土地利用类型、物理形态差异及城市管网分布将其划分为6个河段,
本文从渗流场和电流场的相似性出发,简要介绍了伪随机流场法基本原理及流场法正演理论,并对水库存在渗漏通道时的电流场分布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总结得到渗漏异常处的电位差曲线异常表现特征和规律。与前人采用的流场法相比,本文中介绍的流场法是根据异常渗漏入水口附近多条测线的异常曲线特征进行综合判断,在复杂地形情况下能够更精确地推断渗漏入水口的具体位置,提高探测精度。以数值模拟得到的规律为指导,在某水库工程的渗
城市可视为自适应复杂系统,在对城市的研究中存在着不确定性问题。熵模型为城市复杂系统定量研究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本文梳理了熵应用于城市研究的相关文献,阐述了熵指数模型、最大熵模型和熵概率模型的内涵及其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场景;结合对巴蒂空间熵模型的修正,重点论述了广义空间熵概念,并提出了局部空间熵模型。论文认为,熵模型为城市系统中复杂性研究提供了方法与技术上的支撑,在新城市科学的研究范式中
探究不同时间尺度蒸腾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明确其主控因子,对于理解蒸腾对环境响应规律和驱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北京蟒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油松为例,开展树干液流及气象指标、土壤温湿度等环境因子的长期定位观测,并分析不同时间尺度油松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土壤温度、大气相对湿度、土壤湿度与液流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这3个因子对液流速率变化的贡献量分别占28.3%、11.7%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