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指导站在高校中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建立起一个既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够统筹原有支部建制的工作模式成为大势所趋。本研究以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为试点,以党建工作指导站为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有效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实现了党员管理与党建育人的一体化。
  关键词:高校;党建;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3-0102-02
  高校党组织作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才的主阵地,党建育人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高校的党建工作,尤其是在实际的组织活动建设中,往往出现空洞说教、学生党员的积极性缺乏、理论和实际相分离的情况。党建工作与师生需求之間缺乏有效结合点。为党员师生创建更加灵活的组织管理模式,找准凝聚党员师生智慧和力量的载体,并创造性地搭建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的有效平台,成为高校党建育人的迫切需要。
  一、高校党建工作指导站的工作体系
  一是建立规范可行的工作制度。要建立一套系统性强、操作性好的党建工作指导站制度,确定各个部分的职能属性和责任。高校党建工作指导站可下设组织发展中心、宣传动员中心、党建研究中心、志愿服务中心、社会实践中心。组织发展中心负责指导并监督各学生党支部做好组织发展工作。配合学院党委,根据各个年级、班级的建制以及党员在各年级专业的分布,合理调整党支部设置模式,引导党支部在班团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宣传动员中心在理论武装、舆论引导、精神塑造等方面建设性地开展工作,努力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氛围。党建研究中心立足党建课题立项,广泛深入地组织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学习和调研,查找问题,提出建议,并将各调研结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志愿服务中心以“党员亮牌示范工程”为主线,以制度化的方式强化全体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建立一整套考评体系以保证设岗定责的成效。社会实践中心负责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个人专长,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指导各党支部开展多角度、多类型、全方位实践活动。
  二是建立立体覆盖的网络体系。学院党委、党总支可利用学生组织的功能影响,以党建工作指导站为中心,成立党建工作指导站领导小组,完善学生党建立体覆盖的网络格局。将以往传统的“学校党委、学院党总支”单线条为主的组织体系转化为“学校党委、学院党总支、基层党支部、学生党建工作站”条块结合的网络组织体系。在这种体系中,党建工作指导站的重要意义在于正确处理学生党建工作指导站与学院党建的关系。党建工作指导站各项工作是学院党建工作的延伸,是为学院党建服务的有力载体,学生党员队伍安定了,党建育人的大环境就会显著改善。党建工作指导站虽然没有发展党员的权利,但是对学生党员的发展可以建言献策,督促整改。学院可通过整理学生在党建工作指导站的表现档案作为鉴定的依据。确保全方位了解发展对象,促进全方位培养、全过程监督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
  三是建立全面育人的工作格局。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广泛调动参与热情,建设一支政治立场过硬、综合素质较为突出的党建工作队伍,是搞好党建工作的重要保证。而建立这样一支队伍,需要整合多方面的力量和资源。高校党建工作指导站的优势在于,既能够号召各学生支部的广泛参与,又能够有效协调学院的教学资源,邀请到专业教师和党员教师参与其中,给予指导。逐步推进党建工作指导站深入教室、深入社区,深入公寓等,形成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二、高校党建工作指导站的实践探索
  1.党建课题立项
  倡导学生通过自主申请的形式进行党建课题研究工作,是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积极性的基础上开展的。通过推进“党建研究课题”立项评比活动,达到“党建研究工作化,党建工作研究化”的目的和要求。“党建立项课题”的实施理念就是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联系工作开展研究,通过研究促进工作”,着重培养学生党员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党建研究项目完成周期以一年为限,以党小组为单位,分析现状,找出问题,研究对策,形成思路,确立选题,申报立项。各个课题的申请者在深入调研、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应结合学院党建工作的实际问题。主题涉及“学生党员如何在班团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何促进大学生实习就业”“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培养和探索”“高校学生基层党支部参与学风建设的作用”“学生党支部如何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等。在课题立项、评审的过程中,鼓励更多的同学主动参与到学生党建工作中来,不断规范研究的模式和方法,通过学习和调研,查找问题,提出建议,并将各调研结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达到激发广大学生党员学习热情的目的,促进党员同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党员亮牌示范岗
  在学生党建工作指导站的带动下,开展“党员亮牌示范工程”,设立党员示范岗。一方面实行全体党员佩戴党徽,强化党员意识的制度。另一方面严格考核流程,明确负责人员、参与人员情况。为了保证设岗定责的成效,学院党总支在实施过程规范了管理流程:要求党员上岗后要做好工作记录,并将其作为考核的重要凭证;每个岗位都设置了小组负责人,他们根据岗位的需要制订工作计划,召集党员按时上岗,做好活动组织工作;同一岗位的学生党员应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做好交接工作,保证上岗人员的延续;每学期结束前,由学院党总支对学生党员上岗情况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党员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处在预备期的党员,岗位考核将作为预备期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并与党员评优挂钩。
  3.创新党内评优方式
  以每年的党内评优为契机,组织集中评比。申报“先进学生党支部”的,由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通过陈述、演说、幻灯片演示等方式进行三分钟的自我展示;各支部评选出的“院处级优秀共产党员”要进行三分钟的述职。学院全体党员观摩评选过程。党总支委员们根据各位党员和各党支部的展示,结合平时表现,分别打分。将述职演讲的方式引入党内评优,旨在以评优表彰为契机,在学生中树立党员形象,从而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组织毕业生党员活动
  结合毕业教育,开展以毕业生党员为主体的系列活动,牢记母校嘱托,感念党的恩情。每年毕业前夕,学院为全体毕业生党员提供重温入党激情的机会,在最后一次组织生活会上,由毕业生代表发言,全体毕业生党员再次聚首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带着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光荣称号,走出象牙塔,迈向新天地。借着这次党员宣誓的机会,重温入党时的激情与豪迈,带着对母校的感恩和党员的责任,走向灿烂的未来。青年党员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更加得以彰显。
  5.全员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党建工作指导站的师生们都会在前期课题立项的基础上,以党建服务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环保文明新生活等实践服务活动为重点,开展多角度、多类型,全方位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院各个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全部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去,组成了“赴河北省安新红客实践团队”“赴江苏省南京建党90周年之党员实践团队”“赴邯郸涉县红色老区调研队”等队伍。广大党员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品质,传承共产党人精神,增强了对新农村发展现状基本情况的了解,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闻。
  三、高校党建工作指导站的经验启示
  1.尊重大学生党员的内在需要,有效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大学生党员还处于学校教育的阶段,虽然达到了国家公民的法定年龄,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但是他们的思想还未受到社会的洗礼,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针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上灌输,更应该以实践的方式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反复训练,使之将履行党员义务形成自然的习惯,这样才能真正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达到德育的目的。建立“党建工作指导站”新模式作为一项道德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党建活动的内容,而且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大学生党员对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需求,为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载体。
  2.将服务学习的理念引入党员教育,促进党员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共同成长
  在党建工作指导站的服务过程中,党员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它既促进学生党员积极地为人民服务,又能使广大学生从服务中获得帮助,并受到这种良好行为的感召,产生对于党组织的认同感。通过党建工作指导站的活动,党员与群众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党建工作指导站内部的党员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扩展服务经验,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也能受到积极的正面影响。
  3.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实现党员管理与党建育人的一体化
  党建工作指导站是在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开展的,它可以为学生党员提供一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广阔平台,构建了集党员教育、研究、实践、评价为一体的活动体系。以新颖的形式打破了广大党员同学对党组织生活死板、枯燥的印象,令学生党员体验到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的创新,增强学生党建工作对学生党员的凝聚力与吸引力。学生党员在奉献的同时,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升,使学生党员成为全面发展的楷模,充分发挥先进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其意义在于完善党建工作立体覆盖的格局,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开创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新中国60年高校党建历程与经验研究[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刘黎.以人为本实践创新—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王汝强.近几年来高校党建研究综述[J].理论前沿,2005(7).
  [4]罗金艳.构建社团、公寓、社区三位一体大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J].新西部,2008(6).
其他文献
摘 要: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本科高校要科学持续发展,必须要有科学、清晰的办学定位,而办学定位离不开地方区域特色。本文从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学科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定位等方面探讨民办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区域特色。  关键词:民办本科;办学定位;区域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6-0185-02  我国
期刊
摘 要:意识问题作为当代认知神经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意识的实证研究中,双目竞争实验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探讨双目竞争实验对意识问题的解释进路、双目竞争实验对意识临床病症的解释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双目竞争实验对意识问题和对神经科学哲学的研究意义,并指出了双目竞争实验未来发展之趋向。  关键词:意识;双目竞争;实证分析;神经科学哲学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未出校门,先出国门”育人理念为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参考,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和机制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外合作办学;“未出校门,先出国门”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6-01
期刊
摘 要:“慕课”正以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全新教学形式改革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尝试和新突破,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渠道和新途径。“慕课”教学技术的创新,落实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使教与学的关系重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扮演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慕课”;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
期刊
摘 要:为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国家、学校和思政课教师都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和成本。思政教师是思政教育的直接承担者,思政课教师不同层次需要的满足程度对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影响很大。思政课教师在享受需要上的不满足会严重影响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发展需要的满足与思政课的实效性之间是相互统一的关系。因此我们能够从教师需要的角度着手,实现教师需求与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教师
期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意义重大的会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主要课程,承担着国家大政方针“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要任务。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融入“基础”课教学中应做到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大学生理想信念相对接;创新理念与大学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社会分层理论为研究视角,以Z县回族的职业分层现状为考察对象,关注散居回族在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期中的社会地位。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在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之上,对Z县回族的职业分层结构、职业获取途径和影响职业分层的因素进行调查,初步分析和讨论该地区回族社会分层的现状和特点。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中部地区回族;职业分层  中圖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期刊
摘 要: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一部永不过时的经典作品,它以精辟而又犀利的语言,批判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思想,进一步科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中关于人与环境和教育关系的论述内容科学而有深度,它有力批判了旧唯物主义教育万能论和环境决定论等错误思想。其中展现出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对当今时代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关键词:《关于费
期刊
摘 要:文章立足《张万年军事文选》,对张万年军队廉政建设思想进行了初步梳理,总结了张万年军队廉政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启示包括:高度重视军队的廉政建设,注重人民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設,完善人民军队的制度建设、推动人民军队走向正规化,选择性取消军队的生产性活动,强调领导干部和接班人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张万年;廉政建设;政治思想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
期刊
摘 要: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精准扶贫战略的推进使得这种阶层之间的竞争与博弈关系更加复杂化和多元化。本文从扶贫资源精准配置的视角,分析了现阶段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现状及各自的利益诉求,以及这些利益博弈引发的诸如扶贫资源被精英俘获、瞄准偏离、参与不足、利益表达沉默等扶贫困境,并根据精英阶层、中间阶层及贫弱阶层的特性与需求探寻三者之间的平衡点,以此实现资源分配的最优配置。  关键词:农村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