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应用技术大学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来源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8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兰应用技术大学工程教育专业以其全面能力导向和精确职业定位获得大量学生和用人单位青睐.基于对其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模式三方面的分析发现:荷兰应用技术大学工程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建立了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目标系统;在课程结构上,采用以职业和岗位为导向的定制化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实施以任务和实践为载体的渐进式教学.
其他文献
专业认证与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对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同频共振的作用.先进教育理念引领是共同特点,健全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内在要求,点面结合认证与评估是协同作用的着力点,以质图强高质量发展是相同追求,质量文化建设是终极目标.
校企合作对企业创新和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激励企业有效参与校企合作仍是难题.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构建的校企交换对校企合作的影响机制模型,考察信任的中介效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292份具有校企合作经历的企业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情感交换对浅层次和中层次校企合作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深层次校企合作影响不显著;信任在情感交换和深层次校企合作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中层次校企合作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与预期不一致的是,经济交换对信任和各层次校企合作的影响均不显著.
基于职教本科研究现状知识图谱分析与典型工科类职教本科合作办学案例分析,从生源入口、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职业发展五方面与对应普通本科专业、高职专业进行深度比对以及学生满意度重要性-绩效分析,由点及面归纳出工科类职教本科办学的焦点、难点与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职教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启动专业教学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增进社会了解与支持;各办学主体需加快办学条件建设,科学研制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培养模式创新,加强学生学业指导.
创业意向是预测创业行为的关键指标,激发大学生创业意向是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依据社会资本理论和心理资本理论构建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模型,采用问卷法对10所高校的2025名大学生进行创业意向调研,探究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关系,考察心理资本和主动性人格对不同社会资本水平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①社会资本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创业意向;②心理资本在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与创业意向关系模型受主动性人格调节,调节的是社会资本对创业意向的直接路径,以及社会
受专业群建设本身所具备的模糊性程度和冲突性程度,以及高职院校自身行动逻辑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选择“纸上谈兵式”“命令服从式”“趋易避难式”和“名不副实式”的“悬浮化”专业群建设行动.为推进专业群建设落地,需明确专业群建设标准及优化建设环境,重塑实践性行动逻辑;嵌入专业群建设“时间—结构—关系”维度,完善适当性行动逻辑;基于专业群建设“标准+特色”的弹性考评,优化结果性行动逻辑.
德国“工匠大师资格证书”考试从“技”“理”“营”“传”四方面进行“全面能力”考察,为各从业人员提供多元成功机会,实现政校行企协同共育,催生“大国工匠”标杆形象,集中体现了德国工匠精神和职业教育选拔人才标准,保证了其人才资源储备.2019-2020年德国手工业联合会的考试模式,包括考试内容、组织形式、支撑保障等内容的特色和策略分析,对我国深入推进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促进产业升级和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适应性”是职教本科的本质特征,唯有“技术适应”,职教本科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工作世界中,“技术适应性”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岗位及岗位群所需功能型技术的掌握、迁移和拓展.工作世界对“技术适应性”的要求与现有教育体系人才培养固化之间的矛盾是职教本科诞生的根本源泉.作为擎秉职业教育希望之光的职教本科,必须有决心和智慧承担起“培育学生技术适应性”这一教育的根本使命.
智能制造催生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的重构,需要与之相应的人才.高校作为人才的供给侧,如何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培养满足智能制造需要的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德国是最早提出“工业4.0”的国家,其高校在应对“工业4.0”的专业课程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研究型工业大学采取3阶段渐进式改革模式:第1阶段大工科,第2阶段活模块,第3阶段精方向,保证了工业研究型大学内在独立性与外在共生性之间的平衡和张力;应用技术大学采取增设新智能制造或相关专业的模式,新设专业具有理论课程系统化、实践与理论课程均衡化、专业及实践课程
MIT新工程教育改革引发了全球关注,但已有研究对其课程改革缺乏有效分析.以项目为中心、采用串编方法、面向新机器和新系统人才需求开展课程组织,是NEET改革的精髓.本文采用文本材料与实地调研交互推进、交叉验证的形式,围绕NEET课程改革“面向未来与重大挑战的课程理念变革”“以项目为中心的课程内容变革”及“以串编为模式的课程组织变革”三个层次展开讨论,对其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与核心价值进行深层次探究,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理念变革、体系设计与具体实践提供启示.
美国高校研究生教育模式与我国有很大不同.对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电力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要求进行分析,对电力系统研究生教学和科研融合典范的Robert W.Galvin电力创新中心进行介绍,对其研究生教育特点的总结,为我国电气工程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