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为了较好地实施数学新课程标准,笔者认为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构建“数学生活课堂”,用生活来进行数学教学,为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升而进行教学。
1 创设平等民主的教育氛围,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数学课堂的精神文化
心理学家认为:就人的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成人都是如此,更何况孩子呢?我非常信奉这样一句名言:成功是靠成功推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都会给学生一份喜悦、一份鼓舞、一份希望。在平时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我尽量使自己最小化,使学生最大化,努力为学生创造“追求多次成功”的条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设法让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目前,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逐渐形成一种“亦师亦友,互动互补;同学同伴,相近相习”的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2 努力为学生创设数学活动的机会,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行为文化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北师大教授周玉仁在谈到当前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时指出:解答应用题与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人们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从复杂的现实问题中抽取其全部有用的信息,抽象为数学模型(实行第一个转化),再用数学方法对该模型求出它的解或近似解(实行第二个转化)。现行教材中的应用题,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经过筛选和处理,条件不多也不少,答案是唯一的,学生只需完成第二个转化即可。因此我们不能过多地迷恋书本即文本课程,而更应该重视体验课程,应用题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可以多用些图表、插图、对话等形式,为学生创设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境,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时空文化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现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个大课堂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和灵性,我们应该变“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所以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一条线段,始于课堂又终于课堂,而应该是一条直线,向两头延伸,课外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策划中心、探索中心、交流中心、研究中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附:笔者在执教《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一课时就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量量算算。师:暑假就要开始了,学校准备把每个教室重新包装一下,你觉得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生1:需要测量教室里各种物体的数据,再计算出有关面积。生2:需要了解各种包装材料的质量及价格,选择合适的油漆或涂料进行粉刷。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成了学校的小主人,老师谢谢大家。下面我们就分组合作,进行采访和测量。生:分组测量教室里有关物体数据,并采访有关教师,了解材料价格等。生:分工合作,进行有关面积计算并折算出价格,制成统计表。
评析: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自己的数学”,使数学的教与学联系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模式。
片段二:评评议议。师:除了可以算出需要粉刷部分的面积之外,你还可以知道哪些有关知识?生1:我还想知道教室的容积有多大?生2:我还想知道教室内同学们人均自由活动的面积大约有多少?生3:我想知道教室占地面积有多大?师:分组合作,算出你想知道的数据。生:合作计算,并估算计算结果是否符合现实。师:大家就刚才计算得到的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生1:教室的容积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常开窗通风换气。生2:教室的占地面积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有效利用好每一块地方。生3:教室里同学们人均自由活动的面积仅约0.49平方米,所以我们不应该在教室里追跑。生4:我建议学校将教学楼都改成一层,这样便于我们课间活动。生5:我表示反对,那样教学楼占地面积将大大增加,学校活动场地将大大减少。师:同学们都讲得很有道理,由此老师就想到城市改造问题。生1:城市旧房改建成高楼,节约了许多土地面积,便于绿化,便于开发和规划。生2:如果在农村建成高楼大厦,那样不便于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老师为你们高兴。
评析: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成为一个个独特的自我。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自己想知道的知识,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为学生提供环境、条件,参与学生的共同活动,而不是自作权威,高高在上,成为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
片段三:想想画画。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为老师设计一幅卧室平面图。老师将有关数据告诉大家。生: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生1:各种物体的占地面积、占有空间、摆放位置等。生2:必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帮老师完成图纸设计。
评析:教学不能等同于发展。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够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也就是只有那些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这样的教学,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从师生共同生命历程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1 创设平等民主的教育氛围,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数学课堂的精神文化
心理学家认为:就人的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成人都是如此,更何况孩子呢?我非常信奉这样一句名言:成功是靠成功推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都会给学生一份喜悦、一份鼓舞、一份希望。在平时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我尽量使自己最小化,使学生最大化,努力为学生创造“追求多次成功”的条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设法让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目前,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逐渐形成一种“亦师亦友,互动互补;同学同伴,相近相习”的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2 努力为学生创设数学活动的机会,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行为文化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北师大教授周玉仁在谈到当前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时指出:解答应用题与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人们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从复杂的现实问题中抽取其全部有用的信息,抽象为数学模型(实行第一个转化),再用数学方法对该模型求出它的解或近似解(实行第二个转化)。现行教材中的应用题,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经过筛选和处理,条件不多也不少,答案是唯一的,学生只需完成第二个转化即可。因此我们不能过多地迷恋书本即文本课程,而更应该重视体验课程,应用题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可以多用些图表、插图、对话等形式,为学生创设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境,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时空文化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现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个大课堂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和灵性,我们应该变“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所以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一条线段,始于课堂又终于课堂,而应该是一条直线,向两头延伸,课外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策划中心、探索中心、交流中心、研究中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附:笔者在执教《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一课时就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量量算算。师:暑假就要开始了,学校准备把每个教室重新包装一下,你觉得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生1:需要测量教室里各种物体的数据,再计算出有关面积。生2:需要了解各种包装材料的质量及价格,选择合适的油漆或涂料进行粉刷。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成了学校的小主人,老师谢谢大家。下面我们就分组合作,进行采访和测量。生:分组测量教室里有关物体数据,并采访有关教师,了解材料价格等。生:分工合作,进行有关面积计算并折算出价格,制成统计表。
评析: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自己的数学”,使数学的教与学联系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模式。
片段二:评评议议。师:除了可以算出需要粉刷部分的面积之外,你还可以知道哪些有关知识?生1:我还想知道教室的容积有多大?生2:我还想知道教室内同学们人均自由活动的面积大约有多少?生3:我想知道教室占地面积有多大?师:分组合作,算出你想知道的数据。生:合作计算,并估算计算结果是否符合现实。师:大家就刚才计算得到的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生1:教室的容积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常开窗通风换气。生2:教室的占地面积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有效利用好每一块地方。生3:教室里同学们人均自由活动的面积仅约0.49平方米,所以我们不应该在教室里追跑。生4:我建议学校将教学楼都改成一层,这样便于我们课间活动。生5:我表示反对,那样教学楼占地面积将大大增加,学校活动场地将大大减少。师:同学们都讲得很有道理,由此老师就想到城市改造问题。生1:城市旧房改建成高楼,节约了许多土地面积,便于绿化,便于开发和规划。生2:如果在农村建成高楼大厦,那样不便于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老师为你们高兴。
评析: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成为一个个独特的自我。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自己想知道的知识,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为学生提供环境、条件,参与学生的共同活动,而不是自作权威,高高在上,成为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
片段三:想想画画。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为老师设计一幅卧室平面图。老师将有关数据告诉大家。生: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生1:各种物体的占地面积、占有空间、摆放位置等。生2:必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帮老师完成图纸设计。
评析:教学不能等同于发展。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够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也就是只有那些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这样的教学,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从师生共同生命历程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