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赛珠单抗治疗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心脏压塞一例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fei74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达赛珠单抗是达比加群酯的特异性逆转剂,国内临床应用有限。现报道1例射频消融术后、达比加群酯抗凝期间出现心脏压塞合并急性肝肾功能不良、血小板减低,在应用依达赛珠单抗后成功避免开胸手术。该例是国内较早非临床试验入组的应用病例。

其他文献
本文评述了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非阵发性心房颤动在消融策略、消融难点、标测系统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国内使用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的探讨希氏束起搏(HBP)术中需要临时心脏起搏(TCP)保护的适应证。方法入选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永久HBP的患者。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Ⅰ组:HBP纠正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治疗心力衰竭组;Ⅱ组:持续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或心房颤动(房颤)伴缓慢心室率组;Ⅲ组:间歇性高度AVB组。HBP术中TCP方法:①经股静脉植入临时起搏导线进行临时起搏;②应用待植入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冷冻球囊(CB)消融术后复发的好发部位与术中因素。方法入选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接受房颤再次手术的房颤患者39例(阵发房颤21例,持续房颤18例)。术中左心房行基质电压标测,记录肺静脉电位恢复部位(GAP)。回顾性分析患者首次手术肺静脉电位记录,肺静脉电位隔离时间(TTI),冷冻30 s时的温度(T30 s)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①肺静脉电
目的心脏起搏导线相关三尖瓣反流(lead-related tricuspid regurgitation,LRTR)是心脏起搏治疗中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本研究主要探讨引起LRTR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入选2017年2月到2018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首次植入起搏器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的72例患者,结合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植入术前、术后急性期(1周内)以及
在心脏介入手术中,包括心房颤动的肺静脉隔离术、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左心耳封堵术、经皮二尖瓣钳夹术等,房间隔穿刺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直径鞘管的使用越来越多,跨房间隔的操作也越来越复杂。房间隔穿刺可能造成一过性或永久性的房间隔缺损。本文对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发生率、危险因素、血流动力学影响、临床意义以及处理原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目的探讨二代冷冻球囊电隔离共干肺静脉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入选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456例,其中男368例,年龄平均54.6岁,年龄范围33~85岁。根据术前左心房肺静脉CT结果分为肺静脉共干(CPV)组45例,对照组90例。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左心房CT、手术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包括肺静脉电隔离时间(TTI)、隔离
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药物和有创方法对缺血性心脏病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有限,特别是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电风暴患者死亡率极高。自主神经调节治疗对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电风暴有一定的疗效,但其仅能作为辅助治疗,不能完全代替药物、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和心脏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观察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外科手术后因房室传导阻滞需行起搏治疗的易患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外科Morrow术的260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纳入因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23例(8.85%)患者,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术前术后心电图诊断、术前术后左心室壁厚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及有无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
依鲁替尼是第一代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耐受性好、疗效高,被视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套细胞淋巴瘤等B细胞相关肿瘤的一线用药。但心房颤动(房颤)是其最主要的严重并发症,使这一药物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因此加深对依鲁替尼所致房颤的认识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就依鲁替尼相关房颤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时有发生。围术期房颤(POAF)的发生不仅会延长平均住院日、增加住院费用,且可能带来急性心力衰竭、脑卒中等风险,故针对POAF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将逐一阐述POAF的发生率、发生机制及临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