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海洋龙

来源 :南方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1989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它起源于中原,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同样也影响到桂北小镇海洋乡的风土民情。龙文化在向岭南传递过程中,在海洋乡这片肥沃土地上留下了一串厚重的足印,演绎出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
  在海洋乡,有一座石山,叫白面山,山的北坡是一面峭壁,当地人称它为回龙壁,相传这是龙母盼子归,为呼唤儿子回家而立的。
  很久以前,龙母和龙子居住在海洋的龙母山上。母慈子孝,生活过得非常幸福。龙子长大了,率部出征,龙母留守在龙母山上。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龙母久久不见儿子凯旋,心中分外想念,便移山垒石,在十里外筑起了一座高高的回龙壁,呼唤远征的儿子;又在二十里外架起接龙桥,为儿铺平回家的道路。然而年轻的龙子自认为未取得显赫战功,羞于见母,滞留在回龙壁下。他脱下金色战甲,铸剑为犁,以再立新功的心态拓荒造田种树育林,惠济一方百姓。春去冬来,仓满囤流,龙子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龙子也获得了四方百姓的爱戴。最后满载荣誉的龙子在乡亲们簇拥下,与久盼子归的母亲相聚团圆。心情愉悦的龙母接受了乡亲们请求,将回龙壁下一村屯赐名小龙村,又将龙子的战甲化作片片金叶,挥洒在肥沃的土地上。龙母告诉乡亲们:“安居方可乐业,勤奋土中藏金。”从此,乡亲们在这片土地上勤奋耕耘,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一个秋天,我怀揣《龙母盼子归》这个传说来到距离桂林市三十公里的海洋乡。秋天的海洋乡,太阳是金色的,大地是金色的,村前屋后的银杏树也是金色的,飘落中的银杏秋叶化成万只彩蝶还是金色的,整个海洋沉浸在金色的梦幻中。在这金色世界里,文化站的朋友拾起一片金色银杏秋叶对我说:“这是一片龙鳞金甲。”我看着这扇型的银杏秋叶,即刻联想到传说《龙母盼子归》,联想到龙母挥洒金甲的那一瞬间。这片秋叶经过秋雨洗礼,过经寒霜染印,造型美丽,色彩灿烂。我凝视着它,自问:“它是来自那件金色战甲吗?它是龙鳞金甲吗?”出于对龙子解甲为民的景仰,我愿意相信朋友这句富有想象力的话——“这是一片龙鳞金甲”,这是龙子战袍上纷落的龙鳞金甲。
  我像孩童一样,将这片金色秋叶轻轻抛向天空,希望能从这飘落的秋叶中看到龙子拓荒为民的身影,希望能感受到龙子亲民爱民的情怀。
  我跟随朋友走进村屯,走进农舍,走进村民中间。传说中的“龙母山”“回龙壁”“小龙村”“接龙桥”相继岀现,更多海洋龙的传说呈现在我眼前,一个丰满的龙世界在我面前慢慢展开,鲜活的海洋龙令我沉醉,我虔诚的将这一巨篇传说一点点收卷珍藏。
  文化站的朋友对我说:“海洋的龙不仅用故事传承着,用地名记载着,还在民俗中演绎着。”
  应这位文化站朋友邀约,在一个社日,我又专程赶到海洋乡。在那儿我第一次遇见草龙,一条很民间、很乡土的草龙。它由一根稻草绳将九个稻草团连结而成,简易,抽象,有意,无形。人们对草龙很恭敬,很执着,用祭天香火精心把它装饰,并默默地祈求上苍赐给黎民幸福。在那个社日的夜色中,草龙浑身红光点点,万星闪烁,翻腾在回龙壁下,行走在龙子回家的路上,舞动在隆隆的中国鼓乐声中。那一夜,返璞归真的草龙令我难以入眠。那一夜,朋友对我说:“龙文化在向岭南传递过程中,一定在海洋这个地方留了一个重重的足印,一定在海洋的天空中画岀过一道金色的彩霞。海洋‘龙’一定会以不同形式广泛存在民间,龙文化的根会牢牢地扎在这块土地上。”朋友这段激昂叙述,深深镶嵌在我的脑海中。
  多年后,我在龙胜县的广南村偶遇了侗家草龙,这是我再次与草龙相遇,在第一时间我想到了海洋乡的龙,想到海洋乡的草龙。那一刻,思绪万千,大有它乡遇故知的感觉,我克制着心中激动,轻轻呼岀:“久违了,草龙!”
  我按下相机快门,拍下了一组草龙照片。
  后来,这组照片得到了《美丽神奇广西摄影大赛》评委的好评和肯定。我虽然不知道侗家草龙与海洋草龙之间有多大关联,但是我知道,这组照片融入了我对海洋龙太多的情感,太多的记忆。
  每一次回到海洋乡,我都会沿着旅行家徐霞客的目光,久久地仰望白面山,静静地耹听由回龙壁传递来的中国鼓乐。
其他文献
从八十年代到现在,诗人臧棣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创作产量,对诗歌显示出一种着魔般的沉迷。他认真写诗,做批评,已是创造力惊人,又时常把星点似的关于诗的思考以短章的形式发布在社交媒体(结集为《诗道鳟燕》),在急躁和实用的社会里,他对诗有一种强烈的偏执,胜过于多数当代诗人。在诗歌边缘化的当代,他甚至不吝于承担为诗辩护的责任,在他眼里当代诗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当代诗真正的成就在于,它完成了新诗的转型,将新诗从
一  我的童年时代,所经历的是一个大饥饿的时代。不论在物质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都是以全面匮乏为特征,人的饥饿感也特别突出。对于生长期的童年来说,那种感受尤其深刻。  我在军营里度过自己的童年,相对来说,吃饱是没有问题的。我的饥饿感,主要来自精神层面。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在读书的年代,基本无书可读,几乎所有的“书”,都有可能是需要避而远之的“毒草”。  读小学的我,竟然会很“自觉”地去翻阅《毛泽东选
赤裸度:**  赤裸宣言:除了赤膊,还要有赤诚的爱浪之心    早在两年前就玩过帆板,当时在海里面泡了一个多小时,我根本拉不起帆,也站不稳。但我知道我一定会非常喜欢这个运动,因为自己太亲水了。  这个周末和朋友们自驾车去翡翠岛,抱定了不下海的决心,穿着泳衣在岸上观景。去的朋友租了一个帆板玩,我看着他们一群人跟海里折腾。等他们玩累了陆陆续续有人回来,让我下去玩,我看了看我周五捉的小螃蟹由于水温太高要
收到地狱来信  肯定是摸黑涂鸦  叠写多处,字迹混杂,好像_场失败的暴动  我只能从遍野横尸中猜测首领的去处  又如在黑暗中  默读一份布局混乱的星空  那闪烁其词,那欲言又止  但挣扎的笔迹、抗争的线条,画写得很像是  人间情景  莫非是求救信息  若是,我尚未准备:行装散落各地,总该  收齐  总该带上两件武器  一册行云流水的分行  一支生锈的真理:正在赶制,日夜不息  解 冻  看岸上的鱼
  
清晨日出,  街上传来一声叫卖,  “糖葱薄饼——”  牵起人们的心,  “给我来一块”。  老艺人长满老茧的手,  把米浆磨上一倒,  薄如蝉翼的饼皮一出,  圈圈糖蔥夹心,  花生芝麻一撒,  味蕾跳动。  轻咬一口,  一阵酥碎,  跃动在舌尖上。  伴上芝麻的浓香,  一股不知所味的甜,  流到心海。  每每听到那一声叫卖:  “糖葱薄饼——”  那股香甜,  那熟悉的味道,  更是家乡的
2006年4月的一天,阿尔金山脚下的祁漫塔格乡依协克帕提保护站来了两位不速之客。要知道,这是阿尔金山为数不多的牧民聚居点。在金色的夕阳下,两个外国人各自牵着一匹骆驼,在蒙古族向导达西的带领下向远方走去。他们是从青海格尔木出发的,准备前往且末。法国人Bruno Paulet和瑞士摄影师Yann Mingard。十年前,35岁的布鲁诺还是一个电脑工程师,当他读过瑞士女旅行家埃拉·梅莱特(Ella Ma
如果有人问我,你的乐园在哪里?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他,是我家后面的公园,那是一个仙境般的地方,一年四季都有着不同的风景。  微风吹过,初春到来。花儿们竞相开放了,淡粉色的桃花像小姑娘的脸颊,圣洁的梨花随风飘舞,金黄的迎春花好似仙女的一块手帕。我和小伙伴们在花的世界里玩起了捉迷藏,蝴蝶也跟着我们一起翩翩起舞,大家手牵着手,大声地笑着、追逐着,开心不已。  “知了——知了”,蝉儿们在枝头歌唱,夏姐姐悄悄
一、开端  保洁员的脑袋里总有一片星空。有时出现在她的梦里,有时则是恍惚的时刻。干完活,她坐在楼梯间的台阶上,啃着半个苹果。那苹果是她早起切好带来预备中午吃的。现在还没到中午,可她已经迫不及待了。苹果暴露在空气中的那面已变得焦黄,散发着清香而腐朽的气息。她贪婪地先用鼻子闻了闻,然后伸出舌尖。当她的舌头触碰到果肉时,味觉延迟了半秒钟才突然爆发。酸涩的味道使她的舌尖有一瞬间被胀满的感觉。  单元楼狭小
爷爷最喜欢老家那片生气盎然的竹林,那挺秀的竹子,那细长的竹叶,那一地斑驳的竹影……  爷爷说,竹子虽没有花朵娇艳,也没有柳树婀娜多姿,只在山中默默生长,但始终留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绿意,浑身流动着生命的绿色。这是爷爷心中的竹,也是爷爷坎坷一生的象征。  竹子,无论遇到狂风还是暴雨,无论是寒冬还是酷热,它那瘦弱的身躯依然本色不改,宁折不弯,不屈不挠。  太爷爷死得早,家里兄弟姐妹又多,常年吃不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