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上的经典传承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2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传统文化精粹篇章,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维的光芒,这些都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经典作品的传播途径有很多,但最直接、最受用的莫过于在语文课堂上。为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古文、古诗词、乐曲、对联、戏剧等文学作品的学习,让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牢记于心,使经典作品能得到传承。笔者长期以来注重在语文课堂上强化经典传承,并取得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这里提出几点促进经典传承的有效策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在课文学习中穿插经典传承


  在语文课堂上穿插经典作品,是指教师在教授知识点时,可以由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段话、一首诗而引出作者、名人故事、代表作、历史意义等。如我在教学《朱德的扁担》《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回自己的祖国去》等名人故事时,就继而穿插一些名人故事、成就、对后人的影响等,激发学生去努力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又如学习《曹冲称象》时,教师可引出曹冲的父亲曹操,并告诉学生曹操是《三国演义》的霸主,不仅是军事家,还是文学家,其代表作品是《短歌行》等,从而使语文课堂变得多元化,更拓宽了学生的文学视野。

二、在好词好句中渗透经典传承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因此,学生要想提升语文素养,提高与人的交际能力,摘抄好词好句是必不可少的。中华文化内容丰富,一个歇后语、一个成语、一个词语都有它的出处,抑或是故事。在长期的字词积累中,语文老师应注重解释个别的经典词句的出处、来源,使其意义更加丰满。如我在课堂上对学生解释《刮目相看》《乐不思蜀》等成语时,不仅解释它们的意思,更把这些故事的来源向学生講授,使学生对成语能有更好的吸收和运用。

三、在交流互动中引入经典传承


  语文课堂是动静结合的课堂。交流互动是为了让师生之间能更好地融合知识。在学习经典作品时,以经典带动经典,将有关联的经典作品整合在一起,不仅能让学生视野开拓,更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有各种题材的诗,山水田园诗、励志诗、送别诗、爱国诗等。不同流派的诗人都有其典型代表作品,如山水田园诗的代表有王维的《鹿柴》《山居秋暝》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春晓》,这些都是小学生必背古诗,其创作的方向都是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广阔的田野,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古诗时,应有效地整合这些同类诗歌,让学生熟记熟背经典的作品,以达到更好地传承的目的。

其他文献
要重视审计回访调查工作杨春明认真落实审计决定是关系到维护审计机关权威的大问题,而通过审计回访调查可以了解到企业是否落实了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是否改进了财务管理工作。
贯彻《审计法》理顺审计工作思路张景安《审计法》的制定,是适应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举措.适应了我国经济改革的要求,适应了加快审计法制建设的需要。我们审计工作者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为此职业学校在完成专业教学的同时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性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一、
同级审促使七年前一笔财政资金全部收回徐文题,李拥军今年7月底,在市、区纪委和审计部门的促动下,北京市丰台区财政局收到了某专业银行赔偿的一笔万万元财政资金。一起拖了近8年的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学生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可见,学生有没有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注重新课的导入
一段时期以来,有关综合高中的发展问题引起了整个职教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综合高中基本问题的分析探讨,提高社会对综合高中的认识,为试办综合高中提供理论参考。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十分注重引导学生提高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抵御各种错误意识形态的侵蚀;同时还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和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新特点的挑战。因此,抓好德育工作是新时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形式方法很多,我认为主题班会是非常有效的一个途径和方法。如何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有效,使未成年人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呢?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强调:教育必须尊重个人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并指出“教师将来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注重个性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各国纷纷研究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  而在我国,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的教育模式采用的是“齐步走”的做法,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更是痴人说梦。这是与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尤其因材施教教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