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看不下去?那就对了

来源 :公务员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c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看名著看不下去,其实没什么奇怪的。有些名著看不下去是很正常的。看不下去名著,不丢人,也并非意味着你是个索然无味的人。
  其实很多人都这样,大家都是大俗人。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爱看武侠电视剧,他只有一个标准——打不打?打就看,不打就不看。
  文学鉴赏本来就是很私人的事。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别人读着好,偏偏你不爱,也很正常。
  事实上,有些名著读不下去,不仅仅是读者的问题,也有名著本身的问题。有些名著读起来是需要一些前置条件的,这些书可以不必勉强自己读。这其中,大概有三种情况:
  其一,知识储备不够。像《神曲》和《浮士德》这种书,年少时我仗着年轻,为了显摆,曾经很张狂地读过。但是读完以后发现除了跟人吹牛,一无所获。别人说好,我也说好,好在哪儿我不知道。因为要读这种书,至少要对《圣经》有比较完整的了解,对宗教典故要很熟悉。很显然,我读书时不具备这种知识储备,所以看完就忘,一无所得。很多名著跟《神曲》一样,是存在一定的知识储备障碍的,必须跨过这些障碍,方能读出其中滋味。读之费神,此类名著放弃读也不是不可以。
  其二,阅历不够。我读的第一本名著是《三国演义》,第二本是《茶花女》。《三国演义》还好,當时觉得《茶花女》真是难看。后来长大再读,发现原来只是我当时见识浅薄。同样,我读“高尔基三部曲”,有个女同学也跟我一起看,看完后她表示:“这玩意儿怎么会是名著?”读之觉得无趣,也不用勉强自己。
  其三,时代不同了。有些名著在当时和其后的若干年是名著,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今人站在前人肩膀上,胜于前人再正常不过了。比如《李尔王》,如果熟读中国历史,你会觉得这不是很简单的事吗?这就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而等你看到黑泽明的《乱》(改编自《李尔王》),就会觉得更胜一筹,这就是名著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后人的很多技法已经大大超越了前人,有些名著放到今天可能就泯然众人,它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远远大于它的阅读价值;如果不做研究,没有很浓的兴趣,也不必读。读之无意义,此类名著更不用抱住不放。
  那么如果想读名著,怎么读?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在于它能满足很多人的不同需求。
  我厚着脸皮发自内心地说,我看《红楼梦》就看了个吃,看《水浒传》除了看打架,也就爱看吃——满桌子的肥鸡烧鹅,读的时候口水淌一地。
  这让我一直很惭愧,后来我看张爱玲的书,才发现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写道“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只看了个吃”。原来那么有才情、有感悟力的人,也是这么看书的!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要善于发现名著里自己的兴趣点所在。读《论语》,不妨只记住“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以后做菜的时候这么做,生活能多增几分情趣。我看《飘》时,只记住郝思嘉在塔拉的红土地上得到了治愈, “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时我就经受得住一切了”。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咱做不了名士,也当不了英雄,做一个大俗人在读书中寻些自己的乐趣,不也挺好的吗?
  (摘自《读者·校园版》)
  玩、学、做、悟、舍、了。
  ——著名演员濮存昕用六个字归纳人生
  知道在哪儿,世界就变得像一张地图那么小了;不知道在哪儿,感觉世界才广阔。
  ——刘慈欣
  你直到停止读书,才真的开始变老。每本书都会教给我一些新东西,或者帮我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比尔·盖茨说,读书是他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其他文献
2005年底,当相貌平平、身材不高的物理学博士安格拉·默克尔成为德国首任女总理时,没有人会预料到,12年后的她不仅被很多德国人称为“妈妈”,而且日益被奉为整个西方世界的第一领袖。在2017年9月初的选举中碾压社会民主党的舒尔茨连任后,默克尔正在朝成为德国历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理的目标迈进。  一  默克尔最初当选时,曾有人就她的女性身份联想,她会不会成为“德国的铁娘子”、德国的撒切尔夫人。在那个时
期刊
最好的交往,不是无时无刻在一起,而是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不远,也不近,不疏,也不密。  西方有这样一则寓言: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但能够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  人与人之间其实像是相互取暖的刺猬,太近会彼此刺伤,太远又无法相互取暖,只有适度的距离才能更加和谐地相处,而合适的距离
期刊
一、何为“发呆”?  “发呆”,按照《汉语字典》中的解释是“呈现出呆相,发愣”的意思,是“心里想着事情而出神的样子,显现痴呆的样子”。通常来说,如果一个人处在发呆或愣神儿的状态,往往会给人一种木鸡般的、恍惚状的模样,痴呆、呆滞、不灵光、不机敏。例如,在《西游记》中,因猪八戒经常发呆,孙悟空就叫他“呆子”;古人也把那些书读得多但不会使用、因书而呆的人称为“书呆子”;还有一些成语,如呆头呆脑、呆里呆气
期刊
“文字是語言的图像形式,语言远早于文字出现。而不管语言还是文字,都是编码形式,我们阅读到的,是其背后的信息。”  我不记得具体是在什么时候,但应该是长大以后,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个阅读障碍者。而一旦有了某种怀疑,略微擦边的证据也变得可信起来,好比星座理论,你不可能符合自己星座所有特征描述,有那么几项对上了便可能深信不疑。  现在把自己称作某综合征患者是太容易的事情,似乎每种不良生活习惯和负面性格都可以
期刊
把中国的“男子汉”和西方的“Macho”(意大利语的男子汉)做个对比,这对了解中国人的行为特点和军事传统很有帮助。  近年,“男子汉”在中国非常时髦,女人到处找,男人到处装,唯有王朔一语道破天机,说这是老娘儿们下的套,专让男人往里钻。中国现在的“男子汉”形象,标准是有棱有角,胡子拉碴,沉默寡言,透着冷硬,大概都是从外国电影里搬来的。中国人本来的讲法可是另外一套,打心眼里瞧不起那种屁事憋不住火的“匹
期刊
一、要进一步增强参谋服务的主动性  “国之兴废,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政。”党委办公厅(室)作为党委的“智库”和领导的“智囊”,搞好参谋服务是第一位的任务。  一要围绕中心、把握大局,做到“参之有道”。二要把握党委和领导意图,做到“谋之有方”。三要抓好调查研究、信息处理,努力做到“言之及时”。  二、要进一步增强督查服务的权威性  “为政之要,重在落实。”必须遵循党的组织原则,下级服从上级,全
期刊
贤明改革  聘任制公务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人才“旋转门”的效果,从而提高人才的配置效率。  2017年10月,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了《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对聘任制公务员做出了统一规范。文件明确规定,公务员岗位,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将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录用,实行聘任制;受聘人员经过考评,可以聘用为公务员,并签订聘用合同,明确权利义务;聘用期限为1-5年,聘任为领导的,聘用期限为3-5
期刊
当下,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已经开始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写好学习体会非常重要。  学习体会是为了表达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启发而写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不同的人因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的差异,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是见仁见智,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而非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学习体会有哪几种  对机关干部来讲,经常要写的学习体会主要有三种:  一是关于文件和领导讲话的学习体会。这种学习
期刊
就做一回风流雅士吧。  我用带露的掌心,捧着十分月色、半塘秋水,约你。  约你读书。  自然允许你的嘲笑了。允许你嘲笑我万丈风尘之中,不醉死,也不梦生;嘲笑我灯红酒绿之外,修竹幽篁深处,假以闲石为案,烹之以山泉,调之以空谷回声,偕之以百鸟和鸣,约你。  约你读书。  允许你挣脱,挣脱一种借口,也挣脱世俗。先放下,放下满脸高粱花、一裤管泥点子的卑微;放下困頓;放下柴米油盐;也放下浮名,放下蝇头小利;
期刊
彼此尊重才能达成彼此的理解,尊重的起点请学会自重。  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要做什么,但是知道了以后,仍然会不做,这就是你一直没有成长或成功的原因,没有之一。  鱼饵就应当符合鱼儿的胃口,而不是钓鱼者,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很多人却重复地错误着。  思想的巨人,通常是行動的矮子,脚踏实地地做事是职场第一哲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