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为了解决医学教育中急救技术训练的难题,尽快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急救技术水平,利用高校现有的网络资源构建危重病急救医学多媒体教学系统,充分发挥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信息共享等优势,研制出多媒体急救医学模拟教学系统。其解决了医学教育中急救技术训练的难题,弥补了临床病人的不足。大大激发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医学生的急救基本技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急救医学模拟教学危重病急救医学是临床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其专业范畴涵盖各学科、各专业的急重危患者,是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加强监护病房内,对多发伤、重症感染、急性脏器功能衰竭等危急重症患者进行监护和救治的新专业。而在高度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人们对危重病急救医学知识的需求。在临床医学教育中,急救技术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人工心肺复苏”“心脏除颤监护”“创伤急救”等,还是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中实践技能考核的重点。然而随着法制的健全,病人及其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单靠在抢救病人时练就过硬的急救技术,是十分困难的事情,稍有不慎极易引起医疗纠纷,如医护人员急救技术不熟练或不正确,可能发生医疗事故,甚至导致病人死亡。该教学系统解决了医学院校中临床急救技能训练的难题,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1主要功能及操作方法
1.1心肺复苏术
打开技能训练内容菜单,调出复苏界面进行操作。
1.1.1心肺复苏的抢救步骤:A放开气道;B正确的人工呼吸;C正确的心脏按压。例如,单人操作的操作标准为2︰30,即人工吹气 2次,胸外心脏按压 30次。
1.1.2操作正确每次在显示屏上均有记录,吹气、按压不足、过度均有错误显示。反复进行四个周期,如显示“抢救失败”,请重新操作。
1.1.3如操作完全正确则计算机按编程发出指令,启动生命模拟系统中的各种模拟器,从而呈现抢救成功,病人“复活”的各种生命体征:散大的瞳孔变为正常;颈动脉搏动;模拟人出现自主呼吸;模拟血压转为基本正常;彩色多参数模拟监护仪的多种参数如心率、脉率、呼吸频率、血压值、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均恢复正常值;可听到心音、呼吸音。
1.2心脏除颤
1.2.1电击除颤:根据病情在模拟人除颤监护仪上设置电击能量,本机可选择设定和检测到的电击能量为 5~360J。例如,抢救心室颤动电击能量应设置 200J,按下电击手柄模拟或心脏除颤监护仪上的充电按钮,2~3s内监护仪上指示由5迅速变为设定值 200J,同时蜂鸣器提示充电完毕。两电击手柄电极分别以一定压力压在模拟人胸前的胸骨右上部和心尖部位,按动手柄或心脏监护仪上电击放电按钮使之放电,同时蜂鸣器发出 1长 4短放电提示音。模拟人胸部背侧安装的人体触电抽搐模拟器通电,其伪足伸出使“病人”上半身突然抬高,从而模拟电击时病人躯干痉挛抽动的场景,十分逼真。
1.2.2抢救成功呈现生动形象的多种生命体征
1.3采用多种心电图模拟仪模拟多种心电图
在模拟人身上连好导联线,用普通心电图机可描绘出“真实”心电图,供医学生阅读分析。
1.4模拟创伤
在模拟人头颈部、躯干和四肢安装有名种创伤的模块,用以对学员进行创伤急救、包扎等模拟训练。
2临床意义
2.1突出危重病急救医学的专业特点
危重病急救医学专业的技巧性、操作性很强,在急救医疗服务中有许多临床操作,需要操作诸多临床设备(如体外除颤仪等),需要强化治疗过程中的医医、医护配合(如心肺复苏术等),因此搞好实践教学,加强临床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尤为重要。
2.2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系统利用其完善的教学内涵以及多媒体在视听方面的独特优势将教学课件、图片动画、临床视频等全面而充分地展示给学员,做到图文并茂、影音结合,使抽象的理论直观性形象化,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更好地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员的思维灵活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3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
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可以让学员在传统教学课前对教授内容有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对基本操作有第一人视角的感受,课后还可以通过教学系统复习巩固上课时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从而提高了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临床动手能力。
危重病急救医学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这些特点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符合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相信随着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进一步拓展和应用,它必将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景炳文.急症急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普及出版社,2000.59.
[2]李文放,林兆奋,赵良,等.危重病急救医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急救医学,2006,10(26):692-693.
1主要功能及操作方法
1.1心肺复苏术
打开技能训练内容菜单,调出复苏界面进行操作。
1.1.1心肺复苏的抢救步骤:A放开气道;B正确的人工呼吸;C正确的心脏按压。例如,单人操作的操作标准为2︰30,即人工吹气 2次,胸外心脏按压 30次。
1.1.2操作正确每次在显示屏上均有记录,吹气、按压不足、过度均有错误显示。反复进行四个周期,如显示“抢救失败”,请重新操作。
1.1.3如操作完全正确则计算机按编程发出指令,启动生命模拟系统中的各种模拟器,从而呈现抢救成功,病人“复活”的各种生命体征:散大的瞳孔变为正常;颈动脉搏动;模拟人出现自主呼吸;模拟血压转为基本正常;彩色多参数模拟监护仪的多种参数如心率、脉率、呼吸频率、血压值、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均恢复正常值;可听到心音、呼吸音。
1.2心脏除颤
1.2.1电击除颤:根据病情在模拟人除颤监护仪上设置电击能量,本机可选择设定和检测到的电击能量为 5~360J。例如,抢救心室颤动电击能量应设置 200J,按下电击手柄模拟或心脏除颤监护仪上的充电按钮,2~3s内监护仪上指示由5迅速变为设定值 200J,同时蜂鸣器提示充电完毕。两电击手柄电极分别以一定压力压在模拟人胸前的胸骨右上部和心尖部位,按动手柄或心脏监护仪上电击放电按钮使之放电,同时蜂鸣器发出 1长 4短放电提示音。模拟人胸部背侧安装的人体触电抽搐模拟器通电,其伪足伸出使“病人”上半身突然抬高,从而模拟电击时病人躯干痉挛抽动的场景,十分逼真。
1.2.2抢救成功呈现生动形象的多种生命体征
1.3采用多种心电图模拟仪模拟多种心电图
在模拟人身上连好导联线,用普通心电图机可描绘出“真实”心电图,供医学生阅读分析。
1.4模拟创伤
在模拟人头颈部、躯干和四肢安装有名种创伤的模块,用以对学员进行创伤急救、包扎等模拟训练。
2临床意义
2.1突出危重病急救医学的专业特点
危重病急救医学专业的技巧性、操作性很强,在急救医疗服务中有许多临床操作,需要操作诸多临床设备(如体外除颤仪等),需要强化治疗过程中的医医、医护配合(如心肺复苏术等),因此搞好实践教学,加强临床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尤为重要。
2.2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系统利用其完善的教学内涵以及多媒体在视听方面的独特优势将教学课件、图片动画、临床视频等全面而充分地展示给学员,做到图文并茂、影音结合,使抽象的理论直观性形象化,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更好地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员的思维灵活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3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
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可以让学员在传统教学课前对教授内容有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对基本操作有第一人视角的感受,课后还可以通过教学系统复习巩固上课时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从而提高了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临床动手能力。
危重病急救医学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这些特点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符合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相信随着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进一步拓展和应用,它必将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景炳文.急症急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普及出版社,2000.59.
[2]李文放,林兆奋,赵良,等.危重病急救医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急救医学,2006,10(26):692-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