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澳大利亚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ping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机场到机场
  
   1月28日,星期三,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我们比原计划提前到达,开始办理手续。我的心情其实很紧张,这不仅是我第一次出国,也是我第一次坐飞机。我表面上很平静,出国本是件高兴的事,可不能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哭哭啼啼的。托运行李果然遇到了麻烦,第一次没过,超重,意料当中。四下搜寻,终于找到可以帮忙的人,两人的行李放在一起,还好没有超过60公斤。
  马上就要迈出第一步——独立的第一步。我明白现在每做一件事的份量,我正在独自向前走,爸妈在身后,但从此不能再跟着我了。我是被推进检票口的,爸妈要我跟定一个人,看他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所以,没有道别,只是在拐弯处,我回了回头,向他们招手笑笑,笑得很自然,没哭。新生活就此开始,我忽然意识到。
  安检,过海关,在候机大厅等待。我坐在那里,觉得自己与整个环境格格不入,其实乘坐这架航班的大都是留学生,他们说中文,聊着自己的学校,游戏,生活,或者在打电话,只有我一个人显得局促紧张。我脑袋里只有一个词:独立。从现在开始,这个词不再空泛遥远,它已经在我面前,活生生的,却又如此不真实,我想这可能是一个梦,梦醒了就好了。这个感觉一直持续到我到达澳大利亚的第二天才结束。
  我提着行李跟着队伍登机。飞机上,我放好行李,注意到人们都是有条不紊地做自己的事情,放行李,调座位,等等。所有人似乎都明白一个道理:做好自己的事,不要打扰别人,也不希望别人打扰。虽然有点冷漠,但这大概是出国人的理论,也只有出国的人才明白,不仅仅是在飞机上。飞机在半小时后起飞了,因为是晚上,我只看到浦东机场的灯光渐渐远了,然后窗外就一片漆黑。我不知道爸妈会不会还在那里等着,然后看着我们这架飞机逐渐走远,希望他们在对我招手。我对着窗外笑了笑,再见,中国。
  我不知道我们是几点离开中国的,我没有听清楚广播,我太激动了,以至于耳朵里都是嗡嗡声,直到开始吃晚饭,我的心才渐渐平静下来。多么奇妙的一晚,我基本上彻夜未眠,我想了很多,却又像什么也没想,总之心情是混乱的。
  半夜三点钟,广播通知吃早饭,我有点糊涂。看看电视,原来我们已经快到澳大利亚了,而现在是澳大利亚清晨6点钟了。我拉开窗,看到第一缕阳光。
  下飞机,我找到托运的行李,可是它太重了,试了两次都没有把它从转动的传输带上拖下来,这大概是我来澳大利亚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吧。最后还是拜托旁边的人帮忙才拖下来。在飞机场找到接我的人,一直紧绷着的神经才放松下来。
  原来出国的距离,就是从机场到机场。这个时候,我透过机场大厅的玻璃看到澳大利亚的天空,蓝得和我想象中一样。
  
  寄宿家庭
  
  我最初的寄宿家庭是澳大利亚当地人,一位老太太和她的丈夫,外加一条狗。因为有很多闲置房间,就顺便做起了home stay。住在这里的加上我有四个人,一人一间房,外加客厅、起居室、房东的卧室、游泳池,以及两个饭厅。能在我们住的这个区买这么大房子的,可以算是真正的有钱人了。听说她原来是做牙医的,不知道为什么还要做home stay。我来澳大利亚的当天,她就带我去办了很多事,包括开户头、认路、买车卡等等。我很感谢我第一个房东,即使她后来让我不得不搬家,可是我仍然感谢她,并且承认她在某些地方还是很不错的,譬如她的英语很地道,对人还算和蔼,也算热情。
  晚上,和我同屋的女孩们回来了,她们已经开始上课了。我觉得第一个home stay给我的很大收获也是这三个女孩儿,在我刚来的这段日子里,她们给我的帮助,不仅帮我度过了难关,也让我很快适应了澳大利亚的生活,让我没有过分想家。她们热情,大方,并且知道我需要什么帮助,很适时地找我聊天,请我吃东西,我们很快成为了好朋友。
  从她们那里,我很快得知房东的种种“恶行”,最重要的一条:食物很差。那天晚饭因为我初到的缘故,房东特地煮了新鲜的食物,让我觉得没有她们说得那么可怕。可是很快我就发现我错了。房东的食物不仅单调,淡而无味,而且由于她不喜欢做饭,经常一个星期才做一两次饭,这样我们经常吃不新鲜的食物,蔬菜也明显不足,中午的三明治更是让人倒胃口——用薄薄的三片面包,夹着小得不能再小的两片肉,既没菜,也没有cheese或者是蛋。房东是不和我们一起吃饭的,吃得也大不一样。有一次吃饭时间我去她的餐厅找她,发现她在吃牛排和干贝,而那天晚上我们吃的是一种很难吃的并且放了好几天的鸡。
  这使我感到了不公平,于是我和室友开始为我们的权力斗争,最开始我们在吃饭时间用英语假意聊食物新鲜和搭配的重要性,水果和蔬菜对于未成年人的意义,以及同学寄宿家庭的情况等等。开始的时候,她装听不到,不做声,后来干脆在我们的吃饭时间不过来和我们说话(为训练英语口语,她有时会在我们吃饭时过来和我们聊天),我们很生气,于是就在吃饭时用中文说话,她很快意识到我们是在说一些对她不利的话。于是又规定我们不得在厨房讲中文,美其名曰为我们好。再后来我和另一个女孩开始找她谈,说我们要求更多的水果和蔬菜,她表面上同意了,可是看得出来很生气,从那次之后她就经常会找一些理由针对我们两个。这种行为彻底激怒了我,我决定搬走,并向学校对她进行了投诉,终于在学校老师找她谈话了之后,她跟我说我必须在某日前搬走,我和第一个房东的关系,就这样彻底破裂了。
  我积极地找新的去处,最终通过同学的房东找到我现在的房东。我的第一任房东,可能是因为生气的缘故,在我们搬走前一周,就去新西兰度假了。从那之后,我就再没见过她。
  其实现在回想,虽然第一个home stay带给我很多不快和不便,但同时也教给我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这个世界不是全都是好人,但也不是全都是坏人。
  总算说到现在,我现在住在一个中国人家庭。我必须交待一句的是,不要以为你住进澳大利亚当地家庭就真的能练语言,其实你一天到晚跟房东说的话,上下不过十几句,如果能靠这个练好语言,那你大概真的是天才了。但我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其实有些当地澳大利亚家庭还是很不错,既可以练语言,房东人又好。不过对于现在我住的这家,我也很满意,尤其是氛围,很像一家人,这对于像我这样的学生来说很重要,这样我们才不会特别想家。
  
  花钱
  
  其实这个问题在我出国之前就已经想到了。可是尽管这样,最初的时候,花钱仍然是一个很让人头痛的问题。我来的时候恰巧是汇率相当高的时候,大概快到1:7。所以无论我买什么,我都会在脑子里迅速地乘以7,以至于在澳大利亚的第一周我根本就不买任何东西,第二周也只买非用不可的东西,而且每一分钱都记账。我的室友们看到我,都很理解地说:“新来的。” 果然,过了一段时间,我就有点适应了,戒掉的零食也开始吃了。其实澳大利亚的消费水平比起其它的留学国家来说,并不算高的。不知道为什么,来澳大利亚之后,我发现这里的男生都要比女生奢侈,最起码就我认识的人而言,男生的奢侈程度让我咂舌。他们的衣服鞋子全部在当地买,有的名牌连大多数澳大利亚人都只是饱饱眼福而已,花在吃上的钱也就更不用提,因为他们只要想吃就买,从来也不会考虑一下是否值得。从而可以看出,留学生中间也是存在着差异的,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观念上。我就经常被人看作老土或者是思想落后。在这里我并不想评论那些做法好或不好,我只是觉得,人总得让自己心安理得,如果说我们来这里花大把的学费是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花比在国内多几倍的钱吃饭是为了安心学习,那么花大把的钱在穿衣打扮上,又是为了什么呢?其实像我们这么大的高中学生,一般都是得穿校服上学的,那么这些昂贵的衣服,就成了只在双休日露一露脸的奢侈品。以至于有的当地学生一说到oversea student,觉得都是有钱一族。
  说起物价,我最清楚的是吃的东西(和个人爱好有关),在过了我所说的最难熬的第一个阶段之后,我发现其实有的东西在澳大利亚也不算贵,但主要是看你有没有找对地方。如果你是一个很懒的人,只喜欢在家门口的便利店买东西,那么你注定要花比别人多的钱。因为一般的便利店的价格都会比大的超市或者市场贵,有时甚至会贵出一倍去。如果你能留意一下每周超市的宣传单,你就会找到很多的优惠。而水果和蔬菜当然是大的自由市场和亚洲人商店聚集的地方最便宜,但是我这里说的亚洲人聚集的店是排除china town的,china town坐落在最繁华的市中心,于是自然而然地发展成了一个以餐饮娱乐为主的地方,已经没有卖水果蔬菜的小店面了。
   我是频频光顾食品店的,有时是华人的,有时是澳大利亚人开的。华人店里可以买到很多中国的吃的东西,价格也相对让人可以接受,并且种类繁多。华人在澳大利亚的数量让人不可小看华人店的盈利,所以华人开的小店也就遍地都是,随便一家店都是会讲中文英文双语的售货员。澳大利亚人的店也主要就去去大的super market,在那里买饼干、花生酱、巧克力酱、牛奶、面包、软饮料等等一些澳大利亚人吃得比较多的东西,也相对比较便宜。所以买东西要想省钱就得找对地方。
其他文献
今天,与有志于回国创业的海外留学青年见面,我感到十分高兴。刚才,几位代表的发言很好,听了令人感动。大家在国外深造,不仅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且始终心向祖国、情系祖国,积极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贡献,这种精神值得倡导和学习。在这里,我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亲切的问候!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伟大祖国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在各方面都取
期刊
新加坡是一个美丽的花园城市国家,国民平均年收入超过2万美元,已经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新加坡拥有优越的地理和自然环境,现代化的设施,高水准的英式教育及良好的社会秩序,是多元民族和睦共处的典范。  新加坡于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而独立,面积近700平方公里,人口接近400万,主要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及欧亚籍人,其中华人占总人口的70%以上。新加坡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所以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中
期刊
为进一步推进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全面实施"金桥计划",促进人才、项目、资金的多元对接,2001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河北团省委、河北省青联、中共廊坊市委、廊坊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青年专家科技服务团廊坊创新行动"。 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荷兰等国家和国内的33名青年博士专家和近百家企业参加了这次活动。活动期间,海内外青年博士就电子信息、生物工种、机械制造、新型材料、环
期刊
2001年7月6日至9日,在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的指导下,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组织发起了"青年专家科技服务团青岛创新行动暨新材料产业发展促进交流大会"。来自海内外新材料领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机构的148名青年专家通过学术报告、投资信息公布、产业发展论坛、项目成果发布及洽谈等形式,与来自全国各地的90多家相关企业、高科技园区及政府部门的有关人士,就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及其产业
期刊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出国留学,钱是重要保障。为了凑足出国的学费,生活费,许多家长都伤透了脑筋。其实,也有省钱的门道,就是申请奖学金。先看看我们这期给你介绍的奖学金再说。    2003年11月17日,英国首相宣布了一项新的总额达一千万英磅的奖学金计划,意在吸引中国(包括中国香港地区)、印度、俄罗斯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优秀学生到具有一流研究环境的英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一项目被命名为多萝西.霍
期刊
曾任中国留日同学总会会长、现任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 陈伟博士    团中央、全国青联组织中国留日同学总会开展了23次为国服务团活动,有1000多位海外博士参加,在国内建立了27个科研合作基地,与地方政府联合成立了4家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国留日同学总会与华北制药厂、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合作创建了研究基地,都被团中央、全国青联被命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类似这样的合作科研项目,中国留日
期刊
2002年10月14日,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经贸委和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的泰达华生生物技术及医药国际研讨会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开幕。研讨会以“生物技术与中国经济”为主题,围绕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最新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生物、医药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生物技术相关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跟踪国际生物技术前沿理论,加强国际技术的交流,促进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建立年度国际级生
期刊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和欧美同学会于2001年12月和2002年12月以"科技创业、报效祖国"为主题,共同举办了两次"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两次活动共组织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位海外留学人员赴14个省(区、市)的40余个园区开展产品发布、项目洽谈和交流。各地组织海外学人参观高科技企业和园区80余家,与1068家国内企业和150家投资机构进行了洽谈,共组织座谈会、项目发布会、洽谈会和交流
期刊
2003年9月14日,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经验交流会在河北省廊坊市召开。会议围绕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进行了广泛交流和研讨,对2003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的各项筹备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团中央统战部部长、全国青联秘书长郭长江,团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青联副秘书长倪邦文出席了会议并讲话,河北团省委副书记韩俊兰、廊坊市政府副市长王志新在交流会上致词,来自9个省(区、市)团委统战部和高科技园区的负责同
期刊
2001年6月20日,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与河北团省委、河北省青联、河北省人事厅、中共唐山市委、唐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海外学人为国服务唐山创业行"活动。 活动邀请了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香港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17名海外留学人员参加活动,他们涉及信息产业、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光电一体化、机械化工、节能环保等诸多领域。活动期间,海外学人通过报告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