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十年协同的回顾分析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ith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经济的理论依据是源于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源于两种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两种政策在宏观调控过程中是通过互相不同的途径和效果体现的:财政政策直接作用于社会结构,间接作用于供需总量平衡;而货币政策直接作用于供需总量平衡,间接地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影响。从财政政策调节看,它是利用四大常用工具——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和公债政策,通过扩大和缩小财政支出规模,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短缺产品的有效增加,借以达到刺激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货币政策则是通过中央银行货币投放和再贷款等政策手段控制基础货币量,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等手段控制货币乘数,从而有效地控制社会总需求,达到货币和稳定物价的目的;与此同时,中央银行在调控社会总需求的基础上也会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如银行依照产业政策和市场盈利水平,选择贷款投放方向,包括产业间、地区间信贷规模的区别对待,客观上起到调节社会经济的作用。可见,两种政策具有不同的特点,财政政策长于调整结构,货币政策长于总量调节。但是,这两种政策无论在宏观经济领域或是微观经济领域,都是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如何实现两者的最佳配置,并使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目标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十年相互协同情况分析(1993年—2003年)
  
  近十年来,根据不同经济状况的需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采取了不同的配合形式,从协调方式、作用力度、操作技巧以及政策环境来划分,基本可分为两个比较大的阶段。
  
  (一) 1993年下半年到1998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适度从紧配合
  针对前一时期金融秩序混乱、财政信用关系不顺、财政收入增长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现状,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改革财税管理体制,实行中央与地方分税制;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建立中央银行体制,明确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规范信贷资金拆借行为。这次宏观调控主要偏重于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保证国民经济重点方面的发展需求。经过几年的宏观调控,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实践证明,这次调控不仅有力地控制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由1993年的132%和1994年的217%,回落到1995年的148%、1996年的61%和1997年的08%。而且经济持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国民经济总体实力不断增强。
  
  (二)1998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情况
  面对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为了缓解日益明显的需求不足压力,我国果断地转换宏观调控方向,从1998年开始实行以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扩张性宏观调控政策。以后的几年里虽然在力度和具体目标上有所变化,但政策方向始终未变并延续至今。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成功配合
  (1)有效拉动了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使1998-2002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8%之间,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较高的国家。与此同时,货币信贷的增长比较平稳,货币供应量充足适度,我国经济逐渐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适度货币供应”的局面。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政策取向、政策选择和政策配合协调上都有不少新的尝试。1998年开始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政策着力点是扩张,在实施中采用的是加大财政扩张力度,同时辅以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的组合模式。政府公共支出的扩张,是采用债券融资型,即靠增发国债来扩大公共支出。响应搭配的货币政策松动则表现为增加贷款规模,放宽贷款投向,下调存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等多层面的配合。值得指出的是,逆风向操作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除了补充增加建设项目资本金、增加直接投资和刺激银行扩大贷款拉大需求外,特别国债的安排,为我国防范国有商业银行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M2增幅基本在14%以上,高于经济增长与物价变动之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增幅基本控制在14%—16%的平稳增长区间。而且信贷结构有了大幅度调整,人民币汇率稳定,货币政策初步实现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调控手段和调控中介目标日益多元化,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大,推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协调中存在的问题
  (1)最明显的不协调反映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共同作用领域——债券市场。一般情况下,财政部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或交易所债券市场,或同时在两个市场,通过发行国债来落实其财政政策。央行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冲外汇占款,通过收缩或放大基础货币供应量以落实基本货币政策。2003年8月23日,央行宣布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持续释放国债以回笼货币,并发行央行票据作为吸收流动性的补充。国债收益率低至23%—24%,央行票据收益率高至28%—29%,导致国债价格下跌和发行困难。
  (2)国债投资与银行提供的配套贷款之间矛盾开始显现。国债投资虽然建成许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项目,但也形成一些没有达到预期效益的项目,使得银行配套贷款面临损失。同时,随财政政策转型,国债项目向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等长期项目转移,商业银行配套贷款还本付息难度加大,中长期贷款由于其时间跨度大,不确定因素多,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
  (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待强化。1988—2002年上半年,为配合财政政策的扩张需求,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刺激信贷投放的政策,但统计资料显示,1998-2001年,金融机构贷款分别增长164%、116%、134%、116%,明显低于1993-1997年平均增长276%的水平。货币供应量情况雷同。2002年上半年,信贷投放仍然偏少。而进入2002年下半年后,央行并未出台新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信贷却大幅增加。与此同时,房地产、汽车、水泥、钢铁等行业出现过热的苗头。
  (4)财政政策所支持的农业税费的改革与基层金融改革的落差。县以下金融网点的撤并,使农业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角色空缺,无疑会抵消农村税费改革的正面效果。
  (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中,行政措施的痕迹犹存。这当中既有基础性问题、经验问题和效率问题,也有体制上的问题。
  
  二、财政赤字的思考
  
  1998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对我国的经济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我国的财政赤字也随之大幅上升。1982年我国财政赤字仅为1765亿元,虽有赤字,为数不大。到1997年时财政赤字为582亿元,而到2003年时财政赤字达到3198亿元。从我国1981年开始恢复发行国债以来的20余年里,国债发行的数额基本是逐年上升的。从绝对额上看,2002年的发行额已是1981年的122倍,年平均增长幅度为3178%。面对如此高额的国债规模,我们该如何看待财政赤字问题呢?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财政赤字一旦超过一定的规模,就会严重地削弱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极大地制约财政职能的发挥,加剧通货膨胀的压力。阿根廷的经济危机就是一个绝好的证明。2004年,预计的财政赤字将保持在2003年的水平上。我们在继续实施积极稳健财政货币政策时,应该注意防范财政赤字风险,把国债发行规模限定在适度的范围内。可行的办法是财政资金适当减少直接投资,增加间接投资,加大财政贴息规模,以发挥其带动效应。
其他文献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城乡就业压力增大、“三农”问题仍然突出、煤电运紧张状况依然存在、信贷规模扩大的压力增大、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等。    发展趋势分析    展望2005年,内蒙古经济在三次产业持续加快发展和内外需求强劲拉动下,特别是在推动工业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将会有新的突破和出现新的亮点,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在国家宏观调
期刊
郎咸平教授于1986年获得宾夕法尼亞(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金融学博士学位,曾经执教于多家知名的商学院,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郎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和長江商学院金融学讲座教授。郎教授曾担任世界银行公司治理顾问,深交所公司治理顾问,亞洲开发银行的中国银行改革治理顾问,香
期刊
2004中国股市六大败笔    接二连三的重大败笔彰显出管理层与市场距离的遥远,也彰显了中国股市决策机制与监管机制的失灵与失效。没有基本制度创新,中国股市很难走出困境……    六大败笔彰显决策失误  一大败笔,对“国九条”的理解出现重大偏差、对“国九条”的落实出现严重走偏。  2004年年初,“国九条”的公布曾经给市场带来巨大希望,并且一度使市场运行出现了明显的转机。但是,管理层却错误地理解了市
期刊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的关键一年。在刚刚结束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形势,明确提出了200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期刊
一、加快生态保护和建设步伐,共筑西部生态屏障    阿拉善高原四周群山环绕,狼山余脉罕乌拉山和雅布赖山等干燥剥蚀山地的插入,把阿拉善高原分割为大小不等的几个盆地,盆地中心以流动沙丘为主的沙漠覆盖,如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等。在全盟2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沙漠占28.10%、戈壁占34.16%、山地与丘陵占18.02%、滩地占19.71%。其中,黑河下游额济纳河沿岸绿洲、东西绵延80
期刊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随着“国资委”的成立宣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机构的成立终究只是组织结构层次上的变化,从形式上解决了国有产权的分散行使问题,属于“硬件”,更重要的是“软件”,即“国资委”,的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如何确保所有者真正到位,真正履行所有权职责,使国有企业的管理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本文为此试就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
期刊
换一种思维看干旱是时代的要求。  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同土地不断旱化做斗争的历史。旱化特征是阳光充沛,水份减少;植被覆盖面减少,土地裸露面增加;人类不合理开发受到惩罚,生态恶化的警报频频,人类在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的生存受到威胁。社会呼吁:寻找人与干旱区自然和谐共存的出路迫在眉睫。  我们认为,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就是探索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科学开发的规律。生态是重点,沙漠化防治是难点,突破口是产
期刊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迅速、广泛、深刻的变化。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正对全球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成为提高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对经济运作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方式的变革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成为关系国家整体竞争实力的战略技术,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最先进、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    一、信息技
期刊
一、引言:小故事的大启示    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测验,题目是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结果在成千上万的回答中,法国著名作家贝尔纳以“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一幅”的最佳答案获得奖金。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的最佳目标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要依赖于城市化,
期刊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吸引和留住人才比发达地区难    (一)从客观上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缺乏吸引人才的魅力  1、资本流动规律决定了人才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是在利益的驱动下进行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资本的流动总是从资本获利少的国家和地区向资本获利高的国家和地区流动,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资本同样是从获利少的部门或企业流向获利高的部门或企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