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课程标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iCr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中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第一学段(一至二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有这样一个要求: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很显然,要培养阅读兴趣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然而,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的兴趣不易长久保持。这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持久兴趣,激励他们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细化课程标准,制定评价标准
  如何让阅读兴趣的培养变得可执行?细化课程标准、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教师通过整理课标,“有课外阅读兴趣”的实施就形成了以下表格。
  选择合适工具,展现学习过程
  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提出了“BYOD”计划,即“Bring Your Own Device”,也就是说孩子们将携带自己的iPad进行学习。然而在一、二年级的学生心目中,iPad无疑是非常有趣的玩具,而非文具。因此教师从开学伊始,就灌输他们iPad是帮助他们学习的工具,并与家长签订协议,要求家长删除iPad中所有的游戏软件,只装基础软件和学习所需软件。教师一旦发现有游戏软件,则有权处理掉。
  在众多的软件中,教师选用了两个软件,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第一个是开放性很强的啪啪平台。这是学生们发布自己已阅读的书籍报刊、交流感兴趣的内容的好地方。在这里他们交流着自己的学习、生活、娱乐感受和体验。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啪啪记录学生每天阅读的数据,了解学生阅读经历。第二个软件是类似于光荣榜的classdojo。教师动员学生共同制定评价指标,如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聆听和口语表达能力……运用积分制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评价。
  注重方法指导,形成阅读习惯
  主动学习,意指把学习当作一种发自内心的、反映个体需要的活动。它的对立面是被动学习,即把学习当作一项外来的、不得不接受的活动。
  教师通过iPad上的啪啪和classdojo来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被动学习,因为教师要检查,所以才需要去完成。那么如何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而使阅读成为一个孩子的习惯,这成了教师主要思考的问题。
  1. 形成习惯,评价多元
  制定好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但很少人能把自己的学习计划坚持下去。通常是刚开始的时候,每天都能坚持学习。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然后就会每天变成两天或三天或更长的时间,慢慢会发现自己已经放弃自己的学习计划。所以每天坚持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笔者曾经在书上看到过一个行为科学研究的结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当花上一段时间把你的学习计划变成自己的习惯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
  为了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习惯,教师把班级学生分成了一个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4-5人。由组员选出组长,每天组长的任务是监督每一个同学完成朗读任务。为了让学生发布帖子时能有所依据,所以教师特地结合课标给出范例,要求在表达的时候说清楚:(1)看了哪本书?(2)看了多长时间?(3)大约阅读多少字?(4)交流阅读中感兴趣的内容。录音时间为2分钟左右,有一定中心和内容,语句基本通顺。组员之间认真倾听同伴的内容,互相评论。评论时也同样结合课标,要求同学做到表达清楚,有一定的针对性,语句连贯。并推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和进步最明显的作品,第二天当众表扬,以激励同学继续坚持阅读。同时记入classdojo,直至学期结束形成书面报告,以喜报形式呈现给家长,形成性评价体现出不同个性的学生个别化的成长过程。
  2. 定期推荐,引导阅读
  目前,中国没有十分权威的分级阅读的书目推荐,所以从市场上众多的书籍中挑选出适合每一个年级阅读的书籍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为此教师通过三个途径定期推荐一些书籍,由学生自主选择挑选。
  (1)开展“今天我主播”活动
  学校在每一节课的上课之前设定2分钟预备时间。教师在这个时间中组织开展“今天我主播”的活动,把自己想与同伴交流的内容大声分享。在交流中,不难发现很多同学乐意与大家交流自己最近所看的书籍,把这些书籍结合在一起,进行筛选,就成了孩子们的书单之一。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次,一个孩子介绍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系列中的一本,这下简直就是开了一个头,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就把这个系列中的书籍一本本找出来,直至把整个系列全部介绍完毕。班级里也掀起了一股读杨红樱系列丛书的风潮。
  (2)挖掘课文,配套阅读
  一册的语文书分为8个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有鲜明的主题。教师根据单元主题推荐相符合的书籍,既能拓展书本知识,又能形成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单之二。比如:学习了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课《春天在哪里》。教师提出阅读主题:春。一个星期中在啪啪中交流关于春天的文章、诗歌、歌曲,甚至可以把自己所画的春天的画拍成照片上传,不管哪种形式都要配上一段语言描述。这种主题形式的阅读很受孩子们欢迎,也最能彰显他们的个性。因此完成的作业相当精彩,多元化。有一个孩子学习了二年级下学期的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以后,根据阅读主题“水果”挑选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对应朗读,并读好一篇就尝一种水果,然后再把自己的感受和所读文章一一对应起来,最后更是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了一次浙江仙居才总算结束了这一单元的阅读。
  (3)关注网站,推荐书籍
  网络上时常也会出现一些书单,很多书籍还是很适合小朋友们看的。每两个星期,教师就会整理4本书籍进行推荐。
  这三类书单始终贯穿在孩子们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包含了孩子、家长、教师从不同方面的考虑。孩子们总能从中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书籍,而不定时地更换也始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他们维持每天持续地阅读。不知不觉中,阅读就形成了习惯,对同学发布的内容进行鼓励,提建议也成为自然。
  3. 制作专辑,管理微课
  通过一年持续不断地在啪啪上发布帖子,孩子们已经形成习惯,简单的一张图片配一段2分钟的朗读对他们来说易如反掌。因此阶段性的提高要求有助于他们继续努力,而不至于因为长时间做相同的任务而厌倦。于是,教师选用新的软件“翼学院”,教导学生制作微课。微课中可以插入多个图片、文字、声音、视频、链接的图标。可以把一本书朗读的内容、感悟等归纳在一起,形成一个专辑,不同的书建立起不同的专辑,这样学生自己的学习轨迹被记录下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电子学习档案。这种方式比原来的阅读方式增加了一些难度,但是努力一下还是做得到的。教师就是这样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不断地努力着。
  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使教师们不断对照课标,调整学习活动,关注目标达成。学生们在阅读中有了很大的收获,不仅培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更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持续学习和终生发展所需要的其他的学习能力:聆听和口语表达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能力……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也从此课标的实施中可见一斑。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身处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获取知识变得越来越容易,渠道变得越来越广泛。大到一整套知识系统的传播,小到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都可以从网上找到微课、微视频。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方式也许更易于接受。于是,总会出现这样的声音:今天的学生还需要自己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吗?阅读是否意味着低效?  阅读是一种运用文字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阅读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或者喜好,有意识地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同样的一个故事
最近,网上流传一段名为《一个笨蛋和一群草根》的视频,讲述了广西柳州电教站黄宁老师和他的柳州课件研究中心组的故事。视频“通过凝练柳州市20多位基层草根教师的故事,展现了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基层教师们的酸甜苦辣,以及他们的坚持、努力、进取,他们所创造的常人往往看不到的价值,和他们内心享受的欣喜。由此展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推广过程中最为朴实的、微弱的力量和不懈的努力。”  这些草根教师的事迹让我深为感
“数字科学家”课程、“数字艺术家”课程、创客教育,信息技术课也可以这么上?没错。这些课程都是为北京景山学校从小学到高中的学生量身定制的。  回顾过去,景山学校曾肩负光荣与使命。197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向景山学校赠送了一台苹果计算机。1983年9月15日,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景山学校肩负着这份光荣和使命,勇于实践与创新,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探索
【摘 要】发挥技术的数学教育价值,离不开技术与数学的深度融合。可以从情境创设、实验探究、流程再造三个方向探索融合途径。在可视化中理解数学本质,在数学活动中提升思维水平,在互动环境中变革学习方式。导数运算、复合函数等教学案例告诉我们,用与不用不一样,而HP Prime以其手持特点、符号计算优势、无线环境构建等,恰可彰显技术于数学教学的独有价值,正成为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学生视角可探索在
2016年中、高考已经结束,各地的招生录取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如今的中高考已经成为每年社会、学校、家庭所共同关注的焦点。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类型,教育者应该理性看待中高考,还考试以本来的面目。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公民,本期,我们关注面向未来的教育评价改革。  我们关注教育评价改革,是因为“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2013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国家层面有“三通两平台”标准,上海市在“十三五”期间实施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工作中提出5项标准,涉及网络、教室多媒体装备、教师移动设备配置、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这一系列标准的出台,极大地促进了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的建设,提升了中小学普通教室的信息化配置,加强了中小学的网络和信息化安全规范化管理水平。随着这一系列标准的落地,区域学校的信息化环境改善显著,尤其是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满意
日前,《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在北京市通州区率先启动试点,通过“智慧学伴”平台,努力实现教育公共服务的个性化供给。伴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技术新理念进入课堂,学校正在发生怎样的悄然变化?2017年,技术对教育的深刻影响还在继续,技术如何施力教育,助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破解教育的公平、均衡难题?带着这些问题,在2017年“两会”召开前夕,我们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高精
初次感受校长李苹,是从杨庄中学网络实验班教师荣卫东那里。“李校长是一个进取的人。按说接近退休年龄,就应该明哲保身了。但自从她来到学校,网络实验班、学校硬件设施、网络化办公等都抓起来了。她总想带着教师走到全区的最前列,想把这所初中校办成石景山区最好的学校!”   与李苹校长攀谈,感觉她的音调是低沉而平和的,然而聆听她的讲述,你便会为其中的那些坎坷与艰辛而唏嘘,会慢慢明了真实的李苹是一位怀有激情和梦想
iPad是苹果公司的产品,引入东方的课堂是否能成功还有待观察。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设备层出不穷,从投影机、录像机、电视机、电脑到电子白板,现在,iPad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iPad进入课堂的利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黎加厚教授认为,iPad作为新兴的教学媒体,引起不同的声音是因为人们的不了解,它最终将像铅笔代替鹅毛笔一样被人们所接受。扬长避短,更有效地发挥iPad的教学价值,培养面向未来的自主学习型
记 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基础教育评价的现状。  张 生:近几年,基础教育评价就评价标准而言,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而是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不同方面,评价内容更加全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及综合素质。就评价主体而言,强调多元评价主体的评价作用,强调发展性评价,如采用档案袋方式收集学生的过程性数据,进行评价。目前基础教育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