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孩子的天性,是最失败的教育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教育叫释放孩子的天性,一些家长把释放孩子的“天性”看作理所应当。这样教育的后果常常是孩子变得没教养、没规矩。孩子的天性中,有纯真的一面,但也别忽视人性里的恶,如不加以束缚,后果不堪设想。

错误教育扭曲孩子成长


  某电影院里,大家认真观影,一个男孩在座位上跳来跳去,时不时大笑一声,从进场就开始吵闹。
  旁边的人对孩子的妈妈抱怨:“能不能管一下你的孩子,太吵了。”妈妈头也没回,说:“孩子天生就是这样啊!”
  之后,孩子离开座位,在漆黑的电影院里跑来跑去,跑了一会儿,发现找不到妈妈,便哭着喊妈妈。喊了几声,没人回应,一个男人冲他吼道:“你妈死了!”孩子愣在那里,不敢动弹。
  有些父母把孩子身上所有的特点,都归为天性,无论是好是坏,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可辩驳、不可压制。看上去很美,实际却糟糕透顶。很多父母眼中的放养,其实是放弃、放纵,最后成了犯戒、犯法。
  一位清华教授愤慨地表示:“中国教育的最大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孩子没有规则意识


  江苏无锡的一家火锅店,一个小孩在过道里跑来跑去。他的妈妈慢悠悠地跟在后面,没有制止,没有责骂。当孩子跑到拐角时,一下子撞翻了服务员手上滚烫的烤鱼锅,悲剧瞬间发生,孩子身上多处烫伤。
  事后,孩子的父母在未经任何鉴定、未走法律程序的情况下,态度嚣张地索要三十九万元赔偿:“钱不钱的不重要,谁家小孩被烫成这样不值三十九万?”
  孩子和父母的责任甩得一干二净。
  为什么许多孩子缺乏规则意识?因为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的天性高于规则。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所以可以跑,可以闹,可以肆无忌惮地喧哗。越来越多的孩子无视规则,悲剧因此酿成。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藏着一个恶魔,没有约束与管教,无条件地放养,只会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孩子没有自律意识


  一个妈妈读了某位著名专家的书后,决定效仿他的育儿方法——放养。
  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妈妈从来不管,因为她觉得孩子有对自己负责的意识。至于学习成绩,兴趣是最关键的,决不强求。结果三年后,孩子成绩垫底,没有任何特长,上學经常迟到,每天玩手机超过八小时,有一次还悄悄往游戏里充了两千块钱。
  她不明白,孩子要快乐,要自由,要自己安排时间,要释放天性,为什么这么好的教育方法到头来会是这种结果?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不尽它给你带来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在偿还无尽的债务。
  孩子有自我管理的意识,但孩子的自律意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只是被很多父母夸大了。可能到最后,不是孩子控制了命运,而是手机控制了孩子。
  一个不自律的孩子,是不会有未来的,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竞争力。

孩子没有教养


  河南郑州某小区,两个孩子正在乘坐电梯,其中一个小孩突发奇想,在电梯内做伸展运动,一边用手撑住墙,一边用脚抵住电梯门,用力一蹬,没想到电梯内侧的安全门一下子飞了出去。要不是有外墙保护,后果不堪设想。
  事发之后,熊孩子的妈妈在业主群里转发监控视频,说:“这电梯是纸做的吗?物业还得感谢我儿子呢!”
  每个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不作为的父母。对于孩子的任性和无知,他们选择了闭眼,也便放弃了责任。

不能越界


  教育学者丁琳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前段时间,她家里来了一位美国客人——一个三年级的小姑娘。像所有小孩一样小姑娘对糖果没有丝毫的抵抗力,吃完第一颗,还想吃第二颗。她问妈妈是否可以。她妈妈很明确地说:“不可以。”小姑娘只好平静地接受。
  很多人喜欢讲国外教育多么自由、多么尊重孩子的意愿,却忽略掉了自由的前面还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边界: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坚决不能做。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自由,但这个自由不是无限制、无规则的。释放孩子的天性不是不行,但必须有清晰的界限。
  【原载《家人》】


其他文献
王博士是一棵读书的好苗子,从小学到高中,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最终高考成绩名列全县文科前五。  王博士自从中了“副状元”,在他老家村里、乡里便都能算一个人物了。他上了全国排名前五的名校,原本仅此,就可以终身风光于那个穷乡僻壤。然而学历贬值太快,没几年,同一个乡竟然出了几个研究生。于是为了维护家族荣誉,王博士不知不觉熬成了博士。  出了校门之后,王博士考入京城,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有编制有户口,这些信
期刊
小时候,我家穷,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在哪儿。于是,在我十六岁时,父母就让我跟着一个算命先生当学徒,四处混口饭吃。  算命的事儿,说起来有点玄,算得准不准,只有算命的自己心里清楚。我是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会给亲朋好友算的。  我小姨家里也穷,到了生下三男三女六个子女时,穷得连锅也揭不开了。小姨和小姨夫整天唉声叹气的,特别是小姨,不时以泪洗面,几乎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  我怕小姨一时想不开,出什么事儿
期刊
漫畫哲理
期刊
1997年8月,乔布斯在波士顿Macworld大会上作演讲,他缓缓地说:“苹果生存在个生态系统里,它需要其他伙伴的帮助,在这个行业里,破坏性的关系对谁都没有好处。我宣布,我们今天新的合作伙伴之一,也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合作伙伴,它就是微软。”观众被这个意外之举惊呆了。  十年前,乔布斯就是因为与微软合作后,因处理不当,两家公司因专利纠纷,打了十多年的官司,将会得到微软公司十亿美元的专利罚金。那么,在这
期刊
《雜文选刊》2018年4月精彩推荐
期刊
今年春节前,一篇《留学生拉黑父母六年发万字长文,控诉十二年不回家讲述过去》的文章引爆网络,其热度持续不减,使得一起个案上升为现象级话题,家事因此具有了社会学意义。  化名王猛的儿子在“万字长文”中,控诉了父母给自己造成的种种伤害,字字锥心,发人深省:母亲一直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审美置办,对奥数感兴趣却得不到母亲的支持,反映自己调座位后身边环境变得糟糕时遭到父亲的打
期刊
眼:不要暴露自己见钱眼开,要给公众留下视金钱如粪土的样子。   鼻:尽管自己和“贪兄”“贪弟”一孔出气,但在公众面前要作出嗤之以鼻的样子。   嘴:把假話说的像真话一样,把空话说的像实话一样。   耳:尽管讨厌忠言,但公众向你进忠言时一定要作出洗耳恭听的样子。   足:为了头上的“乌纱帽”东奔西跑,可留给公众的印象却是——为了他们的生计。
期刊
年终岁尾访贫问苦像慈善家,   慷慨激昂大会小会像演说家,   名山大川考察学习像旅行家,   工程建設大刀阔斧像改革家,   嘘寒问暖拍照存档像摄影家,   东窗事发捶胸顿足像表演家,   现金文物来者不拒像收藏家,   眼高手低邯郸学步像梦想家。
期刊
1  二哥在我家的地位很特殊,他是家里的一份子,却只在家里待过三年,然后,过继给大伯。  一共三个孩子,大伯要一个儿子,说死了要有人打幡。大伯不能生育,三十多了还没有子嗣,要弟弟家的一个孩子是理所当然的。大哥已经八岁,懂事了,哭着喊着不离开家,我是女孩子,刚刚几个月。如果过继,没有比二哥更合适的了,何况,大伯喜欢二哥,说大哥心眼子太多。  二哥就这样离开了家,跟着大伯去了新疆。那时大伯在新疆油田上
期刊
庸官易患求新癖,勞民伤财造政绩。   生产厂家求新癖,产品不换换容器。   科研领域求新癖,发明成果藏猫腻。   学术论文求新癖,剽窃抄袭改数据。   名利场上求新癖,炒作包装靠道具。   标语口号求新癖,关系就是生产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