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中国家庭的缩影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国际文坛声望最高的中国作家之一,被认为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余华独特的写作风格被很多读者喜爱。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发表的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受到国内外高度评价,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并被搬上大荧幕,这两部作品也奠定了余华在新时期文坛上的地位,确立了他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精神基调。本文正是想通过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来加深笔者对现实社会中“温情”与“苦难”的认识,学会更客观地看待事物的两面性。
  关键词:余华;语言;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01
  一、语言平白朴实诙谐风趣,接地气儿
  余华作品的语言,短句居多,偏重于口语化,常一句话单独成段,全书像一本相册,没有拐弯抹角和矫情造作。初看文章,语言并不华美,但这正是余华作品的烟火气,和沈先生的《边城》一样,没有华丽空洞的辞藻堆砌,表达自然流畅。同时,他的语言又不失诙谐风趣,常常赋予悲情角色一定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了角色的“苦难”,有一种笑中带泪的渲染效果。例如:《活着》中徐福贵哄骗老牛说还有别的牛在耕地“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地,就多叫出几个名字去骗它,它听到别的牛也在耕地,就不会不高兴。”他活像个“老小孩”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立体化生活化的人物形象塑造
  (一)生活化的细节描写
  作者善于使用细节描写,有时是个“细节控”。在描写许玉兰穿衣打扮时就细致入微,“许玉兰就穿上了那件精纺的线衣,外面是藏青色的卡其布女式翻领春秋装,她把领口尽量翻得大一点,胸前多露出一些那件精纺线衣……”为了表现她极力想展示出她作为许三观的女人生活过得滋润,绝不能让何小勇那个王八蛋又一丁点儿得意,不蒸馒头争口气,作者对生活敏感度高,体察入微。
  (二)立体化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丰富,丝丝入扣,使情節合理化,人物立体化。许三观11次卖血后都要吃猪肝、喝黄酒,这是一种仪式,是对血液,对生命财富的感激与补偿。许玉兰在婚前问许三观要了一面镜子,后文在质疑许一乐是不是许三观的儿子又再次写到了这个细节,细腻真实。某些描写人物行为的细节更是在文中反复出现。
  情景交融的细节描写,让人身临其境,更容易产生移情的效果,与人物角色产生共鸣。例如许三观在松林医院卖血失败反被输血的无可奈何时,他看到河水被晚霞映得通红,余华赋予了角色一定的移情效果,用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人物此时的心情。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一)典型的家庭
  小说将精简化的历史阶段夸张化地浓缩到一个家庭中来表达,这个家庭就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从侧面也展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风貌,充满黑色幽默的意味,字字见血。而这些事件都是通过许三观向许玉兰的讲述中展现出来的,言语蜻蜓点水,内涵意味深长,真实再现了当年的大事件的场景,流露出那个年代的歇斯底里。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特殊阶段,时代特征突出,时代气息浓厚。他的苦难也是中国当年的苦难。即使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但书中的文字还是刺痛人心,让人骨鲠在喉。
  (二)典型的人物形象
  1、人物塑造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没有谁是扁平的纸片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作者着力表现人性的复杂,每个人都是矛盾的复合体,有嬉笑怒骂,亦能柔情似水。许玉兰的泼辣与智慧、许三观的爱恨分明、大爱与自私……,随着人物年龄的增长,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每一个人到最后都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没人什么比一家人在一起更好的了。
  2、客观现实基础之上的合理想象
  许三观过生日他给大伙“用嘴炒菜”,再次体现了苦难中的温情。这一描述的过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类精巧、夸张的场景,经过了艺术加工,在现实生活中虽不易发生,但可能人们会时不时地想象。
  3、人性的关怀贯穿始终
  许三观乐观豁达的性格,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人性的关怀,从他对许玉兰和一乐无私的爱中,我们都看到这个小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人性光辉,书中没有一个绝对的坏人,虽然有时候自私的行为让人气得牙痒痒,有时又让人感动落泪。世上的高尚不是单纯的美好。余华笔下的人物如一乐、方铁匠、何小勇的老婆等,各个都是饱满鲜活的人物,为了生存不断努力挣扎着的普通老百姓,这些人也中国千万普通人的代表。
  四、平平淡淡才是真
  都是写一个普通人的人生经历,不一定美好,却真实。他们伟大又自私,聪明又愚蠢,他们的人生是幸运与不幸的汇合,平凡却不乏味,是生活的悲喜之歌,有哀乐,有青春年少,也有岁月留下的痕迹。他们都让人有敬有怕、有爱有怜。与我而言,他是最平凡的我们,是社会万千平凡人的缩影,是为家庭默默付出的母亲、妻子、女儿,努力奋斗的父亲、丈夫、儿子。
  许三观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论许三观人物性格特征》一文评价他是最世俗的英雄。没有活在乌托邦里,活在现实中。他真实地为生计、为家庭奔波、没有一次卖血是完全为了自己,多数是为家庭牺牲自己,这是中国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缩影。《活着》比《许三观卖血记》有着更沉重的悲哀,许三观的家庭虽然几经波折但也算是善始善终。而福贵的一生如此走来,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真正尝尽了人生所有的苦痛悲哀——丧父、丧母、丧妻、丧儿、丧女、丧婿再丧孙,却没有苦尽甘来。这也是千万人生的缩影,没有绝对的苦难,也没有绝对的幸运,不过取决于什么角度罢了。
  参考文献:
  [1]《活着》 余华著 作家出版社 2012年8月第一版.
  [2]《许三观卖血记》 余华著 作家出版社 2017年9月第一版.
  [3]温情的绝望--论余华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 张宗泽 曲阜师范大学 2015-04-10.
其他文献
摘 要:诠释学在文学理论中占重要地位,是解读读者、作品、作家关系的重要钥匙。本篇通过对诠释的三个主体——作者、读者与文本进行方向探究与角色归属,辨析其在诠释中的交互作用,认为作者为文本创作阶段与文本交互关系中的主体,而文本诠释阶段则为读者与文本联系,于詮释理论主体作基础探究。  关键词:诠释;诠释主体;作者意图;读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也被尊为中华文化之根。道家文化深刻影响了古代中国和当代中国,乃至全球其他主要文明。人类到目前为止所进行的思想探索、哲学探索和科学探索,并没有突破老子思想的边界,道家的思想已经触及了宇宙内的一切物质及意识领域的变化与关系,也已经创立了顶层的宇宙观,这种极大的包容性给道家后辈向边界拓展的时候,不存在任何障碍。所以道家是无界的,极大包容的,揭示人为自然之子的宇宙现实,该尊天地之道的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中英语言委婉语在使用功能、话题和应答方面的对应特征分析中,以文化视角对社会文化域中的语言映射差异在相关的对比过程中,进行分析和探究,最终的目的是推动语言在对应社会发展的过程里,推动双方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中英语言;委婉语;社会文化域;语言映射  作者简介:徐楠(1980.8-),女,山东青岛人,硕士,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5
摘 要:《野草在歌唱》是英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小说的女主人公玛丽是“暗夜的独行者”,在经历了童年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后,不堪忍受闲言碎语,她又走向了失败的婚姻生活。面对着懦弱无能的丈夫,黑人仆人的暧昧言行,她困囿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深深的焦虑中惶惶度日。这特殊的个人成长环境和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为玛丽的悲剧染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后玛丽终于勇敢地正视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选择走向死亡,却恰恰是
摘 要:本文拟从《倾城之恋》与《香港的情与爱》出发对两篇作品进行具体分析,二者虽然在人物与场域选取上均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笔下或世俗或理想的爱情叙事走向也有所区别。王安忆用文本证明自己和张爱玲艺术观和人生观均存在分歧,却有意无意地呼应了自己和张爱玲的确有着某些共性。  关键词:张爱玲;王安忆;爱情;世俗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
1.艺术衍生品市场  艺术衍生品正以迅猛之势走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国内版权行业的逐步完善,艺术衍生品市场发展如火如荼。艺术家可以通过艺术衍生品把更新颖的艺术观念和更精致的美学气质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借助日常化、生活流的方式将艺术语言和精神传达给更多的人。  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主动获取知识、接受艺术熏陶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而艺术衍生品作为艺术的载体,正以迅猛之势走入寻常百姓家。对生活品质追求
摘 要:国语罗马字是清末汉字改革运动以来第一个接近成熟的拼音文字方案,是我国汉语拼音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然而在当时国语罗马字却未能推广开来,其方案本身的缺陷、当时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以及“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的冲击等都是其未能成功推广的原因。  关键词:国语罗马字;推广;原因  作者简介:姜安(1981-),男,江苏丹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作者简介:刘丹凤(1981-),山东青岛人,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学。  ●又闻粽叶飘香  早上带着小儿子在楼下里散步,刚满一岁蹒跚学步的他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好奇与新鲜。正巧物业公司在小区里举办端午节包粽子比赛,只见平日里孩子们扎堆的小广场上支起了一溜长桌子,大大小小的盆里盛满了糯米、蜜枣、花生等馅料,当然也少不了层层叠叠翠绿欲滴的新鲜粽叶。桌子的周围除了跑来跑去瞧着热闹的孩童之外
摘 要:《安提戈涅》是古希腊最著名的悲剧之一。安提戈涅的悲剧由多种原因造成,本文将从新旧文明更替的角度来分析安提戈涅悲剧发生的原因及其必然性。  关键词:神法;国家法;新旧文明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1  时代的发展是新文明出现,旧文明消亡,新文明不断取代旧文明的过程。《安提戈涅》故事发生的背景为英雄时代。当时,城邦文
摘 要: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形象,有着鲜明的个人色彩,更有着显著的时代特色。从当时社会来看,《罪与罚》展现的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国,这一时期正是俄国最黑暗的时期,也是俄国的历史转折期。而俄罗斯文学有一个优良的传统,那就是关注当前社会现实问题,并且往往通过人物心理奥秘的揭示来反映并思考这一问题,同时又与道德尤其是宗教的内容、与对人性的探索结合起来。  关键词:拉斯柯尔尼科夫;双重性格;心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