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极具人文性的学科,处处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在德育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为此,本文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为中心,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据,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及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1]。文章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三个方面阐述了怎样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的策略。
1.深挖教材中德育渗透点,将德育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中國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及“文道统一”的说法。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 ,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语文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语文教学中,深挖教材中德育渗透点,自觉地把高尚节操的种子、崇高的审美情趣播种到学生的心田中去。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国,其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其中有不少是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如《论语》、《孟子》、《陈涉世家》、《伤仲永》、《为学》等。教师要利用好学习这些文章时所体现的思想情感进行德育教育。如《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作者宋濂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问师的种种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来勉励马生,希望马生能克服困难,专心求学。针对当前“懒学”“ 怠学”现象较为严重的现状,我在课堂上逐步引导,让同学们认识到:勤,是奠定成功的基石,是通往胜利的桥梁。自古以来,多少大学士是因勤才学有所获。作为现代中学生,我们更应勤学好问,尊师重道。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许多现代文中,几乎都具有丰富的文学性与思想性,因此每篇课文都可以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如:《背影》、《散步》、《我的母亲》、《藤野先生》、《故乡》等。教师要利用好学习这些文章时所体现的思想情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故乡》一课时,我让学生结合文章写作背景,理解文末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我们将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困难挫折,面对困难时,不要畏惧,逃避,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2.潜移默化,将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
德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道德意识的建立,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志的磨练,道德行为的养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渗透的过程。语文课是开放的学科,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既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学雷锋活动、诗歌朗诵比赛、表演课本剧、收集简报、板报设计、做手抄报,讨论会、作文比赛、调查、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诗歌朗诵比赛,既能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能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开阔了自身的视野,又锻炼了技能,培养了个性特长,最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总之,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到一起,很好地把生活情境反应到课堂教学里,完整地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结合到一起。教师要考虑到初中生爱动、好奇心重的特征,可以把德育教育结合到不同的生活活动中,促进学生感受生活,无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2]。
3.润物无声,将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外阅读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应当成为孩子掌握知识极为巧妙的工具,同时又是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渗透的重要阵地,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许多文学著作和社会科学作品蕴含着强大的感染力,具有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阅读这些优秀的文学经典作品,必然给学生造成强烈的心灵撞击,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把书中弘扬和推崇的道德境界作为自己的精神标杆,这种内化的道德教育力量是其他方式难以企及的。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能让学生了解到保尔身上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牺牲精神、坚强的意志、顽强的品质等,从而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发愤努力,以健康的人格严格要求自己,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直接参与其中,感受尤为深切。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能让学生领悟仁义之道。读居里夫人、海伦·凯勒、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及名人的传记,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执著的追求精神会激励着学生为了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思想情况,推荐德育有关的书籍,传授给学生阅读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向上的精神。为此,教师要激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眼界,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自觉性。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认识到语文教师在德育上的特定职责,充分利用语文科的特点与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捕捉时机,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陈洁.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J].东西南北,2019 (06).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1]。文章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三个方面阐述了怎样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的策略。
1.深挖教材中德育渗透点,将德育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中國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及“文道统一”的说法。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 ,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语文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语文教学中,深挖教材中德育渗透点,自觉地把高尚节操的种子、崇高的审美情趣播种到学生的心田中去。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国,其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其中有不少是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如《论语》、《孟子》、《陈涉世家》、《伤仲永》、《为学》等。教师要利用好学习这些文章时所体现的思想情感进行德育教育。如《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作者宋濂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问师的种种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来勉励马生,希望马生能克服困难,专心求学。针对当前“懒学”“ 怠学”现象较为严重的现状,我在课堂上逐步引导,让同学们认识到:勤,是奠定成功的基石,是通往胜利的桥梁。自古以来,多少大学士是因勤才学有所获。作为现代中学生,我们更应勤学好问,尊师重道。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许多现代文中,几乎都具有丰富的文学性与思想性,因此每篇课文都可以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如:《背影》、《散步》、《我的母亲》、《藤野先生》、《故乡》等。教师要利用好学习这些文章时所体现的思想情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故乡》一课时,我让学生结合文章写作背景,理解文末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我们将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困难挫折,面对困难时,不要畏惧,逃避,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2.潜移默化,将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
德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道德意识的建立,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志的磨练,道德行为的养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渗透的过程。语文课是开放的学科,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既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学雷锋活动、诗歌朗诵比赛、表演课本剧、收集简报、板报设计、做手抄报,讨论会、作文比赛、调查、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诗歌朗诵比赛,既能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能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开阔了自身的视野,又锻炼了技能,培养了个性特长,最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总之,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到一起,很好地把生活情境反应到课堂教学里,完整地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结合到一起。教师要考虑到初中生爱动、好奇心重的特征,可以把德育教育结合到不同的生活活动中,促进学生感受生活,无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2]。
3.润物无声,将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外阅读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应当成为孩子掌握知识极为巧妙的工具,同时又是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渗透的重要阵地,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许多文学著作和社会科学作品蕴含着强大的感染力,具有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阅读这些优秀的文学经典作品,必然给学生造成强烈的心灵撞击,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把书中弘扬和推崇的道德境界作为自己的精神标杆,这种内化的道德教育力量是其他方式难以企及的。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能让学生了解到保尔身上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牺牲精神、坚强的意志、顽强的品质等,从而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发愤努力,以健康的人格严格要求自己,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直接参与其中,感受尤为深切。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能让学生领悟仁义之道。读居里夫人、海伦·凯勒、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及名人的传记,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执著的追求精神会激励着学生为了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思想情况,推荐德育有关的书籍,传授给学生阅读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向上的精神。为此,教师要激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眼界,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自觉性。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认识到语文教师在德育上的特定职责,充分利用语文科的特点与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捕捉时机,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陈洁.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J].东西南北,2019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