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蝶翅上的风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nfeng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似乎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就在某一刻,被什么东西所触动,心里忽然漾满了柔软的感动;或者只是匆匆掠过的某缕思绪,便将心儿带到一种美妙的境界中去。那种刹那间的神飞,如轻风无痕忽临静水,涟漪如花;更像蝴蝶飞来栖于指尖,又倏忽飞逝,只留一点余韵,随蝶翅上的长风消散。
  而我们写字的人,有时会称这种转瞬即逝的细微感触为灵感,我们也一直渴望甚至积极去寻找这种心灵的震颤。可是这东西就如那只无迹而来的蝴蝶,你无觉时,它悄悄莅临,若刻意去追寻,却芳踪无觅。其实我宁愿呆立在那里,任美好的瞬间倏忽来去,哪怕最后只在风中嗅得余香,也不在事后去苦苦回思当时的种种,哪怕只有一个极模糊的印象在回忆中,只要有过那样的片刻,就已足够。
  人的一生之中许多事许多际遇也是如此,无论彼时什么心情心境,过去就过去,哪怕当时的瞬间有多长,哪怕事后的回忆有多短,只要记得在那些情境之中,曾那样地接近心灵的本真就行了。即使当时也许是痛苦挣扎,可是消散后,却只剩下回味间的恬然。只记长风不记蝶,或许会淡忘走过的路,却不会淡忘路上的暖。
  有個朋友大学毕业后,远离故土,去大都市中辗转打拼,其间所承受的厚重、所遭遇的挫折,载满了生命的历程。他曾经说过,并没有像许多人一样疲惫,不管多繁忙的工作,不管多暗淡的境遇,他都保持着抬头看云的习惯。于是总会在某个瞬间,心静如水,洗去生命中所有的尘埃。他笑称这就是书中所说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虽然极短暂,而那无数个短暂的时刻,却如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无尽的夜空。
  我们活得太累,心中太拥挤,却常常是我们自己将自己逼仄得没有了空间和时间,所以过后总会觉得寥落,总会觉得虚度。其实再劳碌的生活,再沉重的压力,也不应夺去所有的时间,而有时,我们只需要短短的一瞬。虽然那种灵感般的妙境很难刻意触及,可是我们还可以让自己的心片刻地宁静下来,万虑释怀,目光与游云相接,心绪随长风流淌,一样可以缓冲生命的沉重。而只有在万虑皆宁的状态下,才可能引来那只梦幻般的蝴蝶,栖在指尖,栖在心上。
  我们奔走的脚步所惊起的尘埃,有时迷茫了方向,更阻隔了美好。而那些停留过的片刻,却可以于一粒尘埃中看见美丽的种种。如果做到那样,那么就算长路上尘埃遮天,也不会迷失方向,也不会让心灵蒙尘,还会看到所有的梦想都在葱茏,还会看到路旁的花儿次第开放,还会看到美丽的蝶在风中飞舞。
  我们的生命都如曾在蝶翅上栖息过的风,曾在美丽里驻足,又倏然远扬,去邂逅无数的不期而遇的美丽。
  (编辑/杨逸)
其他文献
郑渊洁有一件特别牛的事,几乎无人能比:他一个人写一本期刊《童话大王》,是29年的世界纪录保持者。  要写书,还要写期刊,这么大的工作量,郑渊洁该忙成什么样?难道是每天埋头在书桌前创作,别的什么事也顾不上?  小王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他特别崇拜郑渊洁。小王写作也有几年了,除了在报纸上发表几篇豆腐块外,就鲜有作品问世了。他总是对别人抱怨说:“工作太忙了,实在是没有时间创作。我要是也像郑渊洁那样,把全部
海因里希·西蒙是《法兰克福报》的一名年轻小编辑。有一次,他在一个聚会上巧遇到了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由于一时兴起,西蒙竟壮着胆子,请爱因斯坦按照自己的想法,为《法兰克福报》的读者们编写几道“科技谜语”。没想到爱因斯坦居然当场爽快地答应了,只是要求发表时一定要匿名,而且不要一分稿费。  当西蒙兴冲冲地将此事汇报给报社的总编时,总编觉得这“根本不可能”,一定是爱因斯坦喝多酒了。因为据他了解,美国有一家著
刚刚到清华执教的时候,由于陈寅恪潜心学业,加之他认为自己体弱多病,恐累及他人,故一直未婚。这时,陈寅恪的母亲俞氏已去世,父亲陈三立一再催促他成婚,但陈寅恪始终未承允。  但是,满腹才学、风流倜傥、出身名门、兼容中西方文化的青年才俊陈寅恪,很快成为清华园里的一道风景。不论是在教室还是在宿舍,在图书馆,还是在青青校园之中的小路上,他都成为同学追逐的人物。而且,很多的同乡、同事也都很热心地为他牵线搭桥,
漫畫我是白骨精
她从小就在父亲的培育下,养成了勇于救人的品格。  13岁时,一天她正在海边捡拾着牡蛎、小鱼、小虾。突然,有一个小孩落水了,她赶紧把装在瓶子中的牡蛎、小鱼、小虾全都倒掉,将瓶口紧紧盖上,不会游泳的她借助这个瓶子游到落水小孩身边,将小孩子救了起来。  她就是1910年出生于距波兰首都华沙不远的小城奥特沃茨克的伊雷娜·森德勒。  1917年,森德勒居住的地区暴发了大瘟疫,人们纷纷逃离,森德勒的父亲却选择
小贾是个海归男,大学毕业后在新加坡的一所高校深造多年,怀揣着美好的理想回到国内,有着国外学习经历的他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  2013年年底,他在网上看到了一件商品相当不错,就跟网店店主聊了起来,兴许感觉出他是个买主,对方就给他发来了一个网络链接,让他把钱打过来,这边马上就能发货。他没有多想,马上就点开了那个链接,并且按照提示一步步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和密码。原想着完成了这次网上交易
李叔同在虎跑寺出家之后,法号弘一,过着清苦的苦行僧生活。  有一次,他坐船到宁波,本来要去七塔寺挂单,谁知云水堂客铺已满,弘一大师只好入住了一家肮脏的小客栈。小客栈条件很差,房间潮湿,仅有一张床,半张小破桌,霉味冲鼻不说,半夜里成群的蚊子还飞来飞去。别的客人大声抱怨着赶蚊子,整夜都睡不着。而弘一大师只用手轻轻扇扇,就平静入睡。第二天,伙计问他睡的是否安好,他说,很好。  后来,弘一大师和旧时好友夏
东汉时,有个叫乐羊子的人,有一个贤惠聪明的妻子,经常勉励他上进。有一位朋友劝乐羊子应该去求学。乐羊子回家跟妻子商议,妻子很高兴,鼓励他前去。乐羊子在外面读了一年书,总是想家,于是就向老师请假回家探望。当妻子得知乐羊子并没完成学业时,非常伤心,拿起剪刀,把自己辛辛苦苦织的布剪成两截。乐羊子大惊,忙问妻子这是干什么?妻子说:“你求学应该是靠日积月累、刻苦钻研才能学成,现在你中途回来,不是和这块布一样半
范仲淹在一个小县城任地方官,在8月的鄉试中,担当选拔人才的重任。有两个人分数相差毫厘,但论文采,他更倾向于分数略低的黄达。  范仲淹了解了两个人的身世,黄达家庭显赫,是当地大户;而另外一名考生归农,家庭贫困,父亲早逝,是母亲辛苦将他拉扯大的。在老百姓看来,归农分数最高,中举是迟早的事。但令人意外的是,黄达中举,归农位居第二。  原来,范仲淹找来两个人,跟他们聊起各自的学习情况。出身富贵人家的黄达,
弘一大师曾给人写了一幅字,上书“与贤为友”四个大字,表达了弘一交友的心声和主张。这是交友的真知灼见,在与人交往中,我们的确得与贤为友。  有位老干部的回忆录中记载了一件事:年轻时的他是单位的负责人,单位里做桌椅板凳,他去检查,发现地上有许多废掉的木板。他觉得这些木板丢了怪可惜,就让匠人钉了个简易书架,搬到自己家中。在一次民主生活会上,有个年轻的干部站起来批评他,说他中饱私囊,用公家的木板给自己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