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乡村历史教学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129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世纪之初,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展开。在新教材推行的地区,既有热火朝天的景象,又有依然故我的场景。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接着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与以老师为中心,最后分析了改变“教法”、注重“学法”。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新课程 课程改革 乡村 历史教学
  
  一、引言
  
  历史课程改革在许多乡村中学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乡村中学确实是难以推行,许多学校的历史课程改革只是流于形式,以旧瓶装新酒成了许多地方应付课程改革的法宝。如何有效地在乡村推行新课程改革,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和历史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二、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在新课程目标中要求“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解释、评价历史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真正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历史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该很好地运用几个基本的历史理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等。教学中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科学地理解课本内容。
  1.深化“史论结合”的认识,正确理解史与论的相互关系
  “史”作为历史材料,是反映历史本体的内容。其突出的特征是客观性。它是进行历史理论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没有这些基本的历史材料,理论也只能是空谈。“论”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而得出的观点和结论,是有关历史本体的认识论的内容,是对史料的分析、概括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正确的历史理论直接来源于史料,又指导着对历史事实的研究。例如:关于中国古代史中“井田制瓦解”这一目内容,如何理解土地制度的变化与社会形态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呢?春秋时期铁农具运用于农业生产,表明生产力水平提高,井田以外的私田开垦的越来越多,土地私有制发展起来,封建的生产关系出现,以适应先进的生产力。同时,井田制的瓦解又标志着奴隶社会在逐步解体:拥有大量土地的新兴地主经济势力越来越大,他们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于是,各诸侯国先后开展“变法”运动,使封建制最终确立。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一定的上层建筑。讲清楚这一目内容是在实践历史理论。同时,一定的政治又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例如在讲述“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改革的实质是在确保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生产资料私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国家利用行政手段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改革后的美国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通过改革所做的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美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在美国使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
  2.遵从论从史出
  理论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如果我们只是把高度概括的理性认识照搬给学生,学生就很难真正理解基础,也就无法实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了。例如:我们学习虎门销烟与英国侵华战争、法国拿破仑上台,就可以得出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这一理论。
  3.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
  掌握理论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而是让学生运用历史理论这个“工具”去科学地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学生为中心与以老师为中心
  
  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换到“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长久以来的学习习惯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乡村大部分历史课堂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种不得已的选择。
  1.学生缺乏问题意识
  近些年来,开展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很足,但现实情况依然以分数、升学率作为考评教师、学校的主要依据。表面上说实施素质教育,私底下狠抓应试教育的情况在乡村学校比比皆是。长久处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形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在历史课堂上,他们喜欢听轻松的奇闻轶事,却不爱动脑筋思考问题。教师组织的讨论交流往往以流于形式而告终,对于教学来说没有实质的意义。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历史教师虽然知道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但一时又改变不了学生“受而不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教师也就干脆成了课堂的唯一主角。
  2.大班额的限制
  乡村学校班额普遍偏大,一个班多达八九十人。教师如何在这种大班额里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实在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开展活动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情况往往是突出了个别同学而忽略了大部分同学,往往是你讲你的、我做我的,不能及时有效地反馈信息,造成了课堂活跃的假相。在“活跃”的假相和完成教学任务
  之间,教师当然是选择后者,所以课堂上继续以“老师为中心”也就不足为怪了。
  
  四、改变“教法”,注重“学法”
  
  《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突出了学生学习方式即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要达到此目的,教师“教法”的适当调整则成为必然。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因势利导、因人而异的学法指南,无疑会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积极、互动、善思、乐学、求新、求异的良好氛围中,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学习的能力必然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比如,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结合高中教学实际,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做“预习笔记”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每周上课前必须做好预习和预习笔记,学生一方面必须概括出章节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可以在笔记中向老师提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还可以提出学科以外的有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然后教师集中时间与学生在预习笔记中进行交流。尽管这种做法需要师生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但实践证明效果极佳。交流中,师生在知识上达成共识,也融洽了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当然,在这一环节中,历史教师所需具备的,除了与学生交流时的真情实感外,还要拥有广博的知识、适当的答疑技巧。历史教师避免尴尬与困惑的另外一个途径就是让自己的教法灵活多样。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大胆实施“创设情境式”、“启发式”、“分组讨论式”“辩论式”和“课本剧表演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去感知历史,渐入佳境地触动心灵,学生会逐渐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而教师也由过去权威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教学结果的评判者成为师生合作伙伴中平等的“首席”。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总结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乡村历史教学身处其间,也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热闹的背后,它又面临着一些无法避免的尴尬,只得在一场场博弈中寻求着最佳平衡点。
其他文献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创作贯穿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甚至在某个阶段还成为那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可以说,诗歌是古代文化留给现代文化的丰厚遗产。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将它继承并发扬光大。高考语文命题正是本着这一原则。经过几年的摸索,如今诗词鉴赏题型已经十分成熟。鉴于有的学生仍旧对该题型的认识模糊不清,现将鉴赏诗歌的必要过程归纳成“七要”,具体内容如下,希望对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有所
期刊
摘要:本文概述了21世纪是一个科技高度发展,竞争高度激烈的时代,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因而人才的培养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大学生素质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还有许多问题,如过多地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使大学培养的人正在“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这是由于忽视了人的素质教育。走向2
期刊
摘要:近几年,中考试题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笔者仔细研究了近几年各省市中考试题,并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中考试题的变化入手进行分析,找准变化的实质,得出教师应对的策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实现中考数学成绩大幅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中考数学 命题变革 应对策略 创新思维 生活数学    中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纵观近几年中考命题的明显变化和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出台,已体现了
期刊
在人类社会早期生活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一切都是选择取之最易、用之最便、建之最简的,人们用嗓音、身体的运动、物体的拍击、踏步跳跃、舞蹈来表现自身感受,是人类最早的非物质化精神生产。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我们进入了高科技时代,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优胜劣汰的竞争,物欲横流的污染,使人类的精神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各种心理因素疾患日益增加。  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证实: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奇妙的功能。美国一位
期刊
阅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课内外两种途径来实现。但是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形成“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早在1942年叶圣陶先生就强调“学生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它的书,越多越好。”所以,除了扎实有效地进行课内阅读外,还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训练。新课程标准中对课外阅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
期刊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冲破了传统学习方式的许多藩篱,改变了以教师传输学生接受为主的单一信息交流方式,形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把有限的课堂变成学生探究的无限空间,实现了合作互助、知识互补、信息沟通、疑难共解、共同提高的目的。合作学习使课堂具有更大的开放性、生成性、不可预测性,要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必须以多重角色身份
期刊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利用思想政治课培养初中生的健康心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初中生健康的情绪与情感;磨练初中生坚强的意志;引导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培育初中生良好的性格;引导初中生学会与人交往。在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时,要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理性的知识感性化,这样才能构成牢固的道德信念。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公司资本由股东的出资构成。股东承担按照公司设立协议或公司章程确定的出资份额履行完全出资的义务。股东出资瑕疵是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一些出资行为方式的特定概括,瑕疵出资的类型具体包括未足额出资、出资评估价值不实、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等几种常见情形。股东应为其出资瑕疵的行为承担责任,对足额出资的其他股东负违约责任;对公司负侵害财产期待权的侵权责任;对债权人既可以为违约责任又可能是侵权责任。  关键词:
期刊
中西美学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西方是偏重于再现的艺术而中国则偏重于表现,偏重于再现的更重于对事物的模仿而形成物本的艺术,偏重于表现的更倾向于对创作者内心感情的表达而追求人本的艺术,物本的艺术强调真实而重视实证,人本的艺术强调内心的洒脱注重“取以像外,得其环中”。中国是一个拥有上千年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在中国上千年的发展中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文明,使中国一度处于文化的中心地位,但是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
期刊
什么才是完整的教育呢?这种教育以实现人的价值为目标。那么,作为人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呢?一是生命,二是头脑,三是灵魂。要实现人的这三种最宝贵的价值,就应该有与之相应的教育,于是完整的教育就应该包括生命的教育、智力的教育和人文的教育。因此,我在班务工作中注重对生命的尊重、对智力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渗透。    一、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教育第一个基本想法:理解、尊重和爱。“不抛弃,不放弃”,让每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