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个道理在话题作文的应考中显得尤为贴切,因为话题作文限制少,可写的内容多,如果不好好构思,而是提笔想想就写,结果肯定是既无深度,又无新意。那么,作文构思到底有没有章法呢?我认为还是有的,现归纳为以下四步:
一、化一为万,由万取一
在高一第一单元作文训练课上,我针对单元要求——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出了一个话题:感悟大自然。学生们很快就说出了思路:大自然是有生命的,我们应保护大自然,注重环保和谐发展。几个学生说完了,竟然是“不谋而合”,而这显然是出题者的“不幸”,完全没有达到话题作文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效果。怎样才能打开思路,拓展空间呢?那就要一个概念为万个意象,“大自然”是一个概念,其中包含了无数个对象: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水云雾、飞禽走兽……这样一拓展,大自然的万千景象就奔涌眼底,这才是话题作文的生命力所在。
由此可见,话题作文给出的话题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写作对象;是一个方向,而不是写作路径,我们构思的第一步就是要“化一为万”,然后才能“由万取一”,确定自己要写的对象。
二、意高为先,体明求胜
所谓“意高为先”,就是文章的立意有高度是文章取胜的先决条件。这也就是“化一为万”之后,如何“由万取一”的关键,选择写什么,就要看对哪一个对象的体验有深度,如“感悟大自然”话题中,写大海,感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写昙花,感悟“一瞬间的永恒”;写变色龙,感悟“适者生存”;写蚂蚁搬食,感悟“团体的力量”。只要能从平日的体验中树起一个感悟的高度,就占据了作文胜出的先机。再如“尊重”这个话题,有位学生写的是,尊重一只在废弃的工地上受伤滴血的蚂蚱的生命,这个立意无疑是高度的——尊重一个自尊并且顽强活下去的弱小生命。
确定了写作对象和表现的主题后,就要想想文体的问题了,这是一个要求明确的问题,高考作文提倡真情实感,那么,常见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就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些文体便于抒写对日常生活的感受在这三种文体中确定一种,其实是一种稳中求胜的明智之举。切不可不顾自身基础,不顾话题特点,一味求新求异。还可以尝试小小说、书信、日记、剧本、童话、采访录等。例如“勇气”这一话题,就可以把文体定为对奥运会冠军刘翔的访谈录;例如:“转折”这一话题,可以写小小说;“沟通”这一话题,可以写书信;“超越自我”这一话题,可以写日记几则;“自卑”这一话题,可以写病历本;“人在高三”这一话题,可以写话剧。总之,在安排文章具体结构之前,必须确定采用何种文体,绝不能因为高考作文不限文体而写成了“四不象”文体。
因此,中心定得好,文体选得适当,就是给文章铺了一条光明大道。
三、排阵布局,调兵遣将
要把常见的文体写出新意,就要认真安排文章结构了。如记叙文,写人叙事平铺直叙是大忌,不妨设计成倒叙或插叙;在事件过程中,有波折,有伏笔,有高潮才引人入胜;在笔墨运用上有三言两语,更要有细致入微;在线索安排上,不妨学习《药》中的明暗双线式。有位学生在话题“友谊”的作文中写了一篇题为《雨夜》的记叙文,明线是夏夜的一场雨从零零星星到密密实实,再到雨停星现这一过程,暗线则是得知好友比自己考得好之后的微妙心理流程:先是有些嫉妒,有点酸,然后是责怪自己的自私狭隘,但仍然不愿去祝贺好友,最后终于真诚地向好友微笑,并相互勉励。文章写雨和写心情相互渗透,情景交融,相得益彰,把人物的微妙心理写得明澈如溪,不得不说是得益于谋篇布局上的巧妙新颖。
在议论文中,动笔之前想好论据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事例论据讲究的是典型和确凿,如何安排这些论据则要看文章是选择并列式、对比式、还是递进式。例如在“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这一话题中,我们自然可以联想到一件事: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于2002年初在北京动物园的“伤熊事件”。在“适应”这一话题中,我们可以用《谁动了我的奶酪》里哼哼和唧唧这两只小老鼠的故事。再如在“珍惜时间”这一话题中,我们自然能想到那些名言:鲁迅先生的“我哪里是天才,我是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还有朱自清先生的那一段“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如果说,前两步是为“文章大厦”选好了址,量好了宽的话,那么这一步就是挖好了地基。此时,已经运筹帷幄,胸有成竹了。
四、靓题先拟,凤头直入
作文的题目是阅卷的第一眼,所以一定要能吸引住人的眼球,直接用话题做题目是没有个性的,是不负责任的做法。题目有多种拟法:一鲜明:如《让孩子自己走》《苦难是财富》;二含蓄,如《窗里窗外》《1 1》;三生动:如《情深深雨蒙蒙》《天天天蓝》;四新颖:如《状告寂寞》《“变色龙大学”招生简章》;选取哪种特色这当然得取决于前面的立意及文体。例如“沟通”中健全人与聋哑人的沟通,就可以用《此时无声胜有声》,显得既有文采,又有意境。再如写“社会公德”这个话题,就可以拟《请你大声说“不”》有先声夺人之效。再如写“超越”这个话题,就可以拟《乔丹访谈录》,一定能提起阅卷人的兴趣。
人们常说“文无常法,篇无定局”。话题作文更是如此,但只要在动笔行文前做好了这四步,文章定能行云流水,妙笔生花。
马兰,教师,现居湖北宜昌。
一、化一为万,由万取一
在高一第一单元作文训练课上,我针对单元要求——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出了一个话题:感悟大自然。学生们很快就说出了思路:大自然是有生命的,我们应保护大自然,注重环保和谐发展。几个学生说完了,竟然是“不谋而合”,而这显然是出题者的“不幸”,完全没有达到话题作文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效果。怎样才能打开思路,拓展空间呢?那就要一个概念为万个意象,“大自然”是一个概念,其中包含了无数个对象: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水云雾、飞禽走兽……这样一拓展,大自然的万千景象就奔涌眼底,这才是话题作文的生命力所在。
由此可见,话题作文给出的话题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写作对象;是一个方向,而不是写作路径,我们构思的第一步就是要“化一为万”,然后才能“由万取一”,确定自己要写的对象。
二、意高为先,体明求胜
所谓“意高为先”,就是文章的立意有高度是文章取胜的先决条件。这也就是“化一为万”之后,如何“由万取一”的关键,选择写什么,就要看对哪一个对象的体验有深度,如“感悟大自然”话题中,写大海,感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写昙花,感悟“一瞬间的永恒”;写变色龙,感悟“适者生存”;写蚂蚁搬食,感悟“团体的力量”。只要能从平日的体验中树起一个感悟的高度,就占据了作文胜出的先机。再如“尊重”这个话题,有位学生写的是,尊重一只在废弃的工地上受伤滴血的蚂蚱的生命,这个立意无疑是高度的——尊重一个自尊并且顽强活下去的弱小生命。
确定了写作对象和表现的主题后,就要想想文体的问题了,这是一个要求明确的问题,高考作文提倡真情实感,那么,常见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就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些文体便于抒写对日常生活的感受在这三种文体中确定一种,其实是一种稳中求胜的明智之举。切不可不顾自身基础,不顾话题特点,一味求新求异。还可以尝试小小说、书信、日记、剧本、童话、采访录等。例如“勇气”这一话题,就可以把文体定为对奥运会冠军刘翔的访谈录;例如:“转折”这一话题,可以写小小说;“沟通”这一话题,可以写书信;“超越自我”这一话题,可以写日记几则;“自卑”这一话题,可以写病历本;“人在高三”这一话题,可以写话剧。总之,在安排文章具体结构之前,必须确定采用何种文体,绝不能因为高考作文不限文体而写成了“四不象”文体。
因此,中心定得好,文体选得适当,就是给文章铺了一条光明大道。
三、排阵布局,调兵遣将
要把常见的文体写出新意,就要认真安排文章结构了。如记叙文,写人叙事平铺直叙是大忌,不妨设计成倒叙或插叙;在事件过程中,有波折,有伏笔,有高潮才引人入胜;在笔墨运用上有三言两语,更要有细致入微;在线索安排上,不妨学习《药》中的明暗双线式。有位学生在话题“友谊”的作文中写了一篇题为《雨夜》的记叙文,明线是夏夜的一场雨从零零星星到密密实实,再到雨停星现这一过程,暗线则是得知好友比自己考得好之后的微妙心理流程:先是有些嫉妒,有点酸,然后是责怪自己的自私狭隘,但仍然不愿去祝贺好友,最后终于真诚地向好友微笑,并相互勉励。文章写雨和写心情相互渗透,情景交融,相得益彰,把人物的微妙心理写得明澈如溪,不得不说是得益于谋篇布局上的巧妙新颖。
在议论文中,动笔之前想好论据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事例论据讲究的是典型和确凿,如何安排这些论据则要看文章是选择并列式、对比式、还是递进式。例如在“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这一话题中,我们自然可以联想到一件事: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于2002年初在北京动物园的“伤熊事件”。在“适应”这一话题中,我们可以用《谁动了我的奶酪》里哼哼和唧唧这两只小老鼠的故事。再如在“珍惜时间”这一话题中,我们自然能想到那些名言:鲁迅先生的“我哪里是天才,我是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还有朱自清先生的那一段“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如果说,前两步是为“文章大厦”选好了址,量好了宽的话,那么这一步就是挖好了地基。此时,已经运筹帷幄,胸有成竹了。
四、靓题先拟,凤头直入
作文的题目是阅卷的第一眼,所以一定要能吸引住人的眼球,直接用话题做题目是没有个性的,是不负责任的做法。题目有多种拟法:一鲜明:如《让孩子自己走》《苦难是财富》;二含蓄,如《窗里窗外》《1 1》;三生动:如《情深深雨蒙蒙》《天天天蓝》;四新颖:如《状告寂寞》《“变色龙大学”招生简章》;选取哪种特色这当然得取决于前面的立意及文体。例如“沟通”中健全人与聋哑人的沟通,就可以用《此时无声胜有声》,显得既有文采,又有意境。再如写“社会公德”这个话题,就可以拟《请你大声说“不”》有先声夺人之效。再如写“超越”这个话题,就可以拟《乔丹访谈录》,一定能提起阅卷人的兴趣。
人们常说“文无常法,篇无定局”。话题作文更是如此,但只要在动笔行文前做好了这四步,文章定能行云流水,妙笔生花。
马兰,教师,现居湖北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