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大多数电视剧和电影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点?”
“剧情混乱,台词贫嘴?”
“不对!”
“女演员长得都差不多?”
“不对!是主角们都在用iPhone!”
以上对话是笔者和朋友在一次闲聊时的玩笑话。不过,虽是调侃之语,但苹果的iPhone、iPad等系列产品被广泛植入到影视剧情中,已是不争的事实。其实,苹果侵入的何止中国影视剧,在美国好莱坞的影视剧中,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标识出镜率也相当高。据国外媒体报道,2011年苹果产品在电视剧中出现的次数达891次,超过40%的每周票房热门电影中有iPhone、iPad和Macbook等产品的身影。
891次,40%的覆盖率,已足以令人惊讶,而更让人震惊的是,做到这些,苹果并未向这些电影制片商支付一分一毫的广告费,有时仅仅是給这些制片商赠送部分产品而已。
在买方市场占主流的时代,广告宣传乃企业大事、要事,也是难事。放眼望去,小到饮料、服装、化妆品,大到汽车、游艇、飞机,哪个企业不是为了做次广告豪掷千万?苹果能够不花毫厘,只赠送几个产品就搞定品牌宣传要事,这在广告界不能不算是一件罕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电视广告,是企业告诉用户你要用“我”的产品,而植入广告这种方式,却是告诉用户:“你看,大家都在用我的产品”。前者是主动推销,后者是引诱推销,哪种心理更能抓住用户不言而喻。
花最少的钱,做最有用的事,这并非苹果的营销策略邪乎,而是它的品牌影响力很邪乎。在人们眼中,苹果是时尚、高端的代名词,所以电影制片商才会趋之如骛,宁愿不要广告费也要植入苹果的产品,才会为了苹果的几件赠品而甘愿修改台词,甚至专门为它写上一集。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因果关系:因为苹果的产品一如既往地好,所以苹果才广受好评;因为用户都对苹果“认账”,所以广告商也对苹果“认账”。
品牌影响力是靠产品“打”出来的,而不是靠巨额广告营销费用“买”来的。这个逻辑很简单,但要做到却很难。尤其是对那些正用尽全力奋战在广告大战前线的企业而言,它们愿不愿意改变思路,扎扎实实地将人力、物力、财力用到培育产品上,而非广告费上,就要看它们的觉悟和魄力了。
“剧情混乱,台词贫嘴?”
“不对!”
“女演员长得都差不多?”
“不对!是主角们都在用iPhone!”
以上对话是笔者和朋友在一次闲聊时的玩笑话。不过,虽是调侃之语,但苹果的iPhone、iPad等系列产品被广泛植入到影视剧情中,已是不争的事实。其实,苹果侵入的何止中国影视剧,在美国好莱坞的影视剧中,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标识出镜率也相当高。据国外媒体报道,2011年苹果产品在电视剧中出现的次数达891次,超过40%的每周票房热门电影中有iPhone、iPad和Macbook等产品的身影。
891次,40%的覆盖率,已足以令人惊讶,而更让人震惊的是,做到这些,苹果并未向这些电影制片商支付一分一毫的广告费,有时仅仅是給这些制片商赠送部分产品而已。
在买方市场占主流的时代,广告宣传乃企业大事、要事,也是难事。放眼望去,小到饮料、服装、化妆品,大到汽车、游艇、飞机,哪个企业不是为了做次广告豪掷千万?苹果能够不花毫厘,只赠送几个产品就搞定品牌宣传要事,这在广告界不能不算是一件罕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电视广告,是企业告诉用户你要用“我”的产品,而植入广告这种方式,却是告诉用户:“你看,大家都在用我的产品”。前者是主动推销,后者是引诱推销,哪种心理更能抓住用户不言而喻。
花最少的钱,做最有用的事,这并非苹果的营销策略邪乎,而是它的品牌影响力很邪乎。在人们眼中,苹果是时尚、高端的代名词,所以电影制片商才会趋之如骛,宁愿不要广告费也要植入苹果的产品,才会为了苹果的几件赠品而甘愿修改台词,甚至专门为它写上一集。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因果关系:因为苹果的产品一如既往地好,所以苹果才广受好评;因为用户都对苹果“认账”,所以广告商也对苹果“认账”。
品牌影响力是靠产品“打”出来的,而不是靠巨额广告营销费用“买”来的。这个逻辑很简单,但要做到却很难。尤其是对那些正用尽全力奋战在广告大战前线的企业而言,它们愿不愿意改变思路,扎扎实实地将人力、物力、财力用到培育产品上,而非广告费上,就要看它们的觉悟和魄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