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简要流程
《小水轮》一课通过小水轮的系列活动认识到流水有力量,并没有做出严格的对比实验去分析影响小水轮转得快慢的因素,从一年级学生认知程度来看,这样是合理的。不过,我们事先调查了牡丹江清福小学的学生,发现他们的基础很好,思维也比较活跃,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基于此,我們对本课的设计作了一定的调整,将对比实验作了一定的渗透,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收获也更丰富了。
1.导入新课
在卡通人物“小指南车”的引领下,利用视频和儿歌引出水车,导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流动的水有力量,从而过渡到“我们也来做个小水轮,探究流水的力量”。
2.探究活动
(1)指导学生组装小水轮。
教师先指导学生认识小水轮各部分的名称,再分组按照教材图示组装小水轮。
(2)实验验证:水流量大,小水轮转得快。
教师先出示有结构的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控制水流量的大小;接着边出示课件边讲解,让学生初步认识对比实验;再让学生分析在实验中控制哪些条件才能做到公平对比,师生共同完成演示对比实验;最后学生分组完成对比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
(3)实验验证:水位高,小水轮转得快。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确定水位高低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对比实验方案;接着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再让流水的力量变得更大,发现小水轮转得更快;最后延伸课外,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玩一玩小水轮,探究其他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
(4)汇报交流,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认识流动的水有力量。
(5)举例谈感受:在生活中感受过流水的力量吗?
3.总结延伸、布置调查作业
引导学生总结,流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益处,也带来了危害。
请学生课下调查:流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案例反思
回顾整堂课,我的总体印象是:目标精准,设计精到,凝聚着团队的智慧!童言稚语,精彩纷呈,展示了学生活泼灵动的童真!
1.巧设情境,趣味引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水轮》一课中,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喜欢卡通人物、儿歌、爱观察的特点,先利用卡通人物“小指南车”引领,然后巧借水车视频、补充完整的儿歌(清澈的,是水;唱着歌儿,下山冈;转动的,是水车;滚着轮儿,润田地),引导学生聚焦流动的水和水车,接着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并引出课题——小水轮,让学生轻松地走上寻求、探究之路。
2.目标导向,活动有序
用活动有序组织教学内容是湘版教材特色之一。课堂上教师注重用活动整合并落实课程目标,且采用阶梯式的活动方式:
第一,让学生动手制作,教师采用先认识组成部分,再结合图放手让学生分组安装。
第二,让学生动手玩,教师引导学生想办法让小水轮转动,再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并思考:为什么小水轮会转动?玩的过程中还有什么新发现?
第三,进行对比实验,通过课件、讲解、演示对比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初步体验对比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
通过这样三个有序的活动,让学生有序、有效地进入探究之中。
3.化繁为简,收放有度
一年级的科学教学主张化繁为简,因为知识难学生会听不懂,材料多会干扰学生思维。
本课的教学,教师对重点环节“浓墨重彩”,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让小水轮转起来;接着为每组准备了简单而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观察:三个大小相同的塑料杯(一个底部没孔、一个底部孔大、一个底部孔小);然后利用这些材料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分组实验,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对于难点环节,教师分层突破。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流量、水位、流速、冲击位置。
接着,采取先扶后放的策略,只验证流量,通过“从材料入手观察和交流两个带孔的杯子有什么不同?怎样对比公平?”两个问题,甄别和完善对比实验的条件(一个不同,三个相同)。
之后,师生合作演示对比实验操作方法,再小组合作实验并记录,得出结论。
整个环节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把握指导示范、引导启发、自主合作的时机,让学生经历了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将学生的探究引向深入,突破了难点。
4.以学定教,方法灵活
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难集中等特点,灵活利用卡通人物、视频、课件、游戏、学具、实验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富有童趣的学习贯穿整堂课,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采用我市“学本式成长课堂”的研究成果,采取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策略。例如在“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小水轮转起来呢?”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顺学而导:你是借助空气流动(手指拨动)的力量使小水轮转动了,直接点出“力量”二字,为认识流动的水有力量并让学生学会表达奠定了基础。
5.关注学生,培养习惯
课堂上,教师十分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言行,关注他们探究思考的过程,对他们的发现给予高度重视和适当引导。同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尽量使用有趣味性的儿童化语言,并注意科学规范和标准的语言,培养他们的科学习惯。比如在课堂上训练如何摆放学具、如何有序观察和实验、如何认真倾听、如何记录、如何主动分工合作、乐于表达等。
另外,教师十分注意使用亲切的语言,比如:“同学们,快点动动你的小手让小水轮转动起来吧!”“同学们可真棒,你们的小水轮都转起来了!快给自己鼓鼓掌吧!”“你可真是个善于发现的孩子!”
点
《小水轮》一课通过小水轮的系列活动认识到流水有力量,并没有做出严格的对比实验去分析影响小水轮转得快慢的因素,从一年级学生认知程度来看,这样是合理的。不过,我们事先调查了牡丹江清福小学的学生,发现他们的基础很好,思维也比较活跃,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基于此,我們对本课的设计作了一定的调整,将对比实验作了一定的渗透,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收获也更丰富了。
1.导入新课
在卡通人物“小指南车”的引领下,利用视频和儿歌引出水车,导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流动的水有力量,从而过渡到“我们也来做个小水轮,探究流水的力量”。
2.探究活动
(1)指导学生组装小水轮。
教师先指导学生认识小水轮各部分的名称,再分组按照教材图示组装小水轮。
(2)实验验证:水流量大,小水轮转得快。
教师先出示有结构的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控制水流量的大小;接着边出示课件边讲解,让学生初步认识对比实验;再让学生分析在实验中控制哪些条件才能做到公平对比,师生共同完成演示对比实验;最后学生分组完成对比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
(3)实验验证:水位高,小水轮转得快。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确定水位高低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对比实验方案;接着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再让流水的力量变得更大,发现小水轮转得更快;最后延伸课外,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玩一玩小水轮,探究其他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
(4)汇报交流,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认识流动的水有力量。
(5)举例谈感受:在生活中感受过流水的力量吗?
3.总结延伸、布置调查作业
引导学生总结,流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益处,也带来了危害。
请学生课下调查:流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案例反思
回顾整堂课,我的总体印象是:目标精准,设计精到,凝聚着团队的智慧!童言稚语,精彩纷呈,展示了学生活泼灵动的童真!
1.巧设情境,趣味引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水轮》一课中,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喜欢卡通人物、儿歌、爱观察的特点,先利用卡通人物“小指南车”引领,然后巧借水车视频、补充完整的儿歌(清澈的,是水;唱着歌儿,下山冈;转动的,是水车;滚着轮儿,润田地),引导学生聚焦流动的水和水车,接着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并引出课题——小水轮,让学生轻松地走上寻求、探究之路。
2.目标导向,活动有序
用活动有序组织教学内容是湘版教材特色之一。课堂上教师注重用活动整合并落实课程目标,且采用阶梯式的活动方式:
第一,让学生动手制作,教师采用先认识组成部分,再结合图放手让学生分组安装。
第二,让学生动手玩,教师引导学生想办法让小水轮转动,再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并思考:为什么小水轮会转动?玩的过程中还有什么新发现?
第三,进行对比实验,通过课件、讲解、演示对比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初步体验对比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
通过这样三个有序的活动,让学生有序、有效地进入探究之中。
3.化繁为简,收放有度
一年级的科学教学主张化繁为简,因为知识难学生会听不懂,材料多会干扰学生思维。
本课的教学,教师对重点环节“浓墨重彩”,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让小水轮转起来;接着为每组准备了简单而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观察:三个大小相同的塑料杯(一个底部没孔、一个底部孔大、一个底部孔小);然后利用这些材料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分组实验,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对于难点环节,教师分层突破。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流量、水位、流速、冲击位置。
接着,采取先扶后放的策略,只验证流量,通过“从材料入手观察和交流两个带孔的杯子有什么不同?怎样对比公平?”两个问题,甄别和完善对比实验的条件(一个不同,三个相同)。
之后,师生合作演示对比实验操作方法,再小组合作实验并记录,得出结论。
整个环节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把握指导示范、引导启发、自主合作的时机,让学生经历了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将学生的探究引向深入,突破了难点。
4.以学定教,方法灵活
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难集中等特点,灵活利用卡通人物、视频、课件、游戏、学具、实验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富有童趣的学习贯穿整堂课,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采用我市“学本式成长课堂”的研究成果,采取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策略。例如在“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小水轮转起来呢?”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顺学而导:你是借助空气流动(手指拨动)的力量使小水轮转动了,直接点出“力量”二字,为认识流动的水有力量并让学生学会表达奠定了基础。
5.关注学生,培养习惯
课堂上,教师十分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言行,关注他们探究思考的过程,对他们的发现给予高度重视和适当引导。同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尽量使用有趣味性的儿童化语言,并注意科学规范和标准的语言,培养他们的科学习惯。比如在课堂上训练如何摆放学具、如何有序观察和实验、如何认真倾听、如何记录、如何主动分工合作、乐于表达等。
另外,教师十分注意使用亲切的语言,比如:“同学们,快点动动你的小手让小水轮转动起来吧!”“同学们可真棒,你们的小水轮都转起来了!快给自己鼓鼓掌吧!”“你可真是个善于发现的孩子!”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