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lood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现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许多教师都说难教。究其原因其实是很多教师没有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仍是重复以前的灌输教育。笔者认为,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即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下面笔者就近几年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谈一点拙见,求教于广大老师同仁。
  
  一、营造和谐融洽氛围
  
  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丰富高尚的情感、健康和谐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二、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看书。把课本中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章、每一节的具体要求和通过学习应该达到何种程度都告诉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目标明确,这样既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便于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尤其是课本中的大字部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当然,对于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也必须指导学生去阅读,这对于学生深入理解主要内容及拓宽其知识面是不可缺少的。就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内容、归纳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近十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学中通过对课本的大字与小字、文字与图表的联系贯通,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引伸和拓展,对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大有好处。例如据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三节中,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前后对日本侵华问题的四个材料,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1)四则材料反映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扩张持何态度?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2)结合材料,说明东北三省迅速沦亡的原因。(3)你对蒋介石的上述言论有什么看法?通过设计问题,促使学生仔细阅读课本提供的有关材料,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课本主要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此外还可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在阅读课本时,注意挖掘课本内容中的隐性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三、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是雷打不动的,而新课改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只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所以,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做呢?我认为:首先,在教学形式上,应该呈现出多样化和科学化的特点。多样化即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嘴 粉笔”的模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如在讲到联合国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登陆互联网上的联合国主页查找联合国基本知识,包括其历史、宪章内容、主要机构、最新新闻及联合国相关事务等;在讲到古代史上秦朝半两钱时,可以搜索“半两钱”,找到半两钱的来历、样式及与秦国半两钱的区别。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分析。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把答案讲给学生记下来完事,而是应该和学生一起,通过对教学过程,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综合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现行教材增加的阅读课和活动课我认为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当然还可以依据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去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比如课堂辩论、写历史小论文、开展社会调查或参观访问撰写调查报告,等等。
  
  四、要求学生作学习总结
  
  在每讲完一章、一单元及一本书之后,我总是要求学生写学习心得小结。写小结实际上是一次重新整理与复习已学内容的过程。学生们很可能在写小结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以前没有认识、理解的问题,正好借机学习、掌握,并把分散在课本中的知识加以系统化,从而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应正确树立“学生主体观”的观念,教师授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分析学生学习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这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就能明显提高,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Abstract】College is a collaborative local institution role required for the residents. Consequently, Service Learning is one of the curricula that college education can contribute to local communitie
【摘要】针对目前高中英语虚假写作课走过场的现象,本文根据教学目标的意义和作用,提出基于目标导向的写作课教学模式,并通过对一节写作课的剖析,探究了教師应如何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继而促进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输出语言。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写作  【作者简介】叶君炜,宁德市民族中学。  一、引言  当前,高中生的写作能力令人担忧,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大部分教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学校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教师用美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内容,重新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以艺术化的手段提高美学修养的责任,从而使受教育者在智能结构、情感结构和意识结构三个方面得到平衡、协调发展。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捕捉美、体验美、发掘美、理解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  1.历史与现实交融,“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摘要】 笔者走访了广西部分火车站、汽车站和地铁等公共交通站点,对其中的公共交通公示语英译错误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其展开探讨和分析,就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向翻译人员和相关管理部门提出了建议,以期公共交通公示语的英译能得到更加规范化的管理。  【关键词】公共交通公示语;英译问题及对策  【作者簡介】谢剑华(1984.08-),女,汉族,广西钦州人,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英语学习的两个重要环节,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一个过程,写作是语言输出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语言能力的综合表现。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输出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主动阅读,学生就会理解文本的含义,灵活地选择词汇,自由表达,展现出出类拔萃的写作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以读促写对全面提升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重
【摘要】其实对于教师们来说,把自己的课程讲得比较深入,比较吸引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怎样对课程有一个正确的导入,是许多教师比较迷茫的一点。然而,在英语课程的教学环境当中,因為英语课程本身比较活泼比较灵动,它更需要我们把课程的导入变得自然而又真实。因为课程的导入对于整堂课来说非常重要,代表了这个课程的一个开头是否精彩,是否深入人心,是否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英语教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摘要】本文主要是以高三英语语法复习为根据,思考和讨论思维导图在语法总复习中的重要作用,笔者主要从语法复习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应用思维导图的手段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从而让学生对语法的整体知识有全面扎实的掌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让高三英语的英语语法总复习的积极性更高、效率更高,最终达到高三英语总复习的有效及高效。  【關键词】思维导图;高三英语;语法;总复习  任何语言都离不
一、学情研究,刻不容缓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学的有效性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有效教学”这一概念新鲜出炉。但到目前为止,“有效教学”更多的仅是停留在理念阶段,现实中低效甚至无效教学情况仍大量存在。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因素不一而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对教学对象——学生的研究不到位。有些教师对学生情况(以下简称“学情”)的认识,只是在开学初制订计划时按规定形式化地写上一段了事。在平时的教学中,这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逐渐成熟,物联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物联网技术不仅与一些科技专业相关,还可以应用于中职英语教学中,对中职英语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物联网技术在英语课程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师生获取有益的信息,也促进了英语教育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分析了其应用特点,随后分析了在中职英语
情境教学是思想品德教学情感化、生动化、有效化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运用政治教学的内在规律,精心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学生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情境的类别来看,情境有问题情境、推理情境、想象情境、语言(故事)情境等。从营造情境的手段与方法来看,主要有:故事启迪、知识竞赛、小品表演、角色模拟、辩论、讨论、演讲、调查采访、观看录像、歌曲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