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对肠道健康的功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分析

来源 :中国食品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ong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益生菌在肠道定植后,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物质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加肠道生态系统内有益菌的数量,降低有害菌的数量,提升肠道免疫力。益生菌对于肠道健康具有改善、调节等多种功效,可有效缓解便秘、腹泻、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肠道不适,最大程度地保障肠道健康。本文通过总结益生菌对于肠道健康的功效与作用机制,汇总益生菌在肠道健康中的应用,推测益生菌未来在多领域中的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为了确保美国在未来太空探索领域的领导地位,2010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首席技术专家办公室全面系统地梳理并制定了美国航天技术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及技术研发规划,于2010年11月发布了《2010航天技术路线图(草案)》,梳理出由14个技术领域组成的一体化航天技术路线图。在技术路线图草案发布前的同年6月,NASA委托美国国家科学院下属的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开展了路线图中技术优先级的评价工作,为NA
期刊
深部资源开采和深地空间利用已成为常态,深部工程开发将是我国未来重要发展领域。符合深部特征的岩石力学行为及基础理论研究是保障深部工程安全高效开发的核心关键。总结了近年来在不同赋存深度岩石力学行为及本构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依托千米级深部煤炭综合开采基地—平煤矿区(1100m)和世界上埋深最深的锦屏地下实验室(2400m),以赋存深度为研究主线,初步研发了考虑深部赋存环境和工程扰动特征的岩石力学测试技术
全面回顾了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与数值流形方法(NMM)在岩石力学与工程问题模拟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首先论述了相关理论与算法的研究现状,包括DDA中旋转虚假体积膨胀及能量损耗问题的解决,开裂破坏模拟的子块体单元DDA方法和节点DDA方法,以及颗粒DDA方法的发展等;也包括对NMM开裂破坏模拟能力及双重覆盖系统的研究,无网格NMM及粒子NMM的发展等;其中还涉及单纯形积分、高阶方法、材料本构
文章以我国105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探讨金融科技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首先,采用文本挖掘法构建微观层面的金融科技指数,研究发现微观层面的金融科技指数较低,金融科技发展处于初始阶段。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金融科技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提高银行盈利能力,金融科技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在上市银行以及国有银行中较强,并且其影响会随时间推移而增强。最后,在细分金融科技各领域时,研究发
以聚酯丙烯酸酯和聚氨酯丙烯酸酯为预聚物,作为油墨的基本骨架,加入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颜料和助剂[1],制备LED-UV固化凹印油墨。分析各组分固化后残留以及光引发剂碎片对LED-UV固化凹印油墨气味的影响。
基于62家城商行2014-2020年的面板数据,本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两阶段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控制微观银行特征和宏观经济变量后,实证考察城商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商行盈利能力具有较强持续性特征;净利差与资产收益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且净利差效应在东部城商行中较高;非息收入与城商行盈利能力关联度不高;城商行盈利能力与其资产规模、成本收入比、不良贷款率呈现负相关;与
目的 研究酒女贞子对综合激怒法致大鼠肝肾阴虚证的肝肾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及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每组8只。用综合激怒方法建立大鼠因情志失调致肝肾阴虚模型。造模后,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分别给予0.1,0.2和0.4 g·kg-1的酒女贞子提取物,qd,连续14 d,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内分泌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睾
在我国分科教学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培养较为欠缺。本文基于STEAM教育理念和5E教学模式,以物理课为载体,瞬时速度为例,从历史、物理、数学、现代技术、教科书内容评析等方面,对“瞬时速度的概念与内涵”进行多角度的探究教学,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包括具有益生效果的细菌和酵母,具有抵抗病原菌、调节免疫系统、维护肠道微生物平衡等功能。益生菌可以通过多种分子机制拮抗病原体,调节宿主动物的免疫反应,帮助动物维持健康的生理状态。文章综述益生菌作为潜在生长促进剂在畜禽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分析益生菌对动物健康的作用机制,探讨益生菌可持续利用的前景,为益生菌在畜牧生产领域中可持续利用及益生菌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儿童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虽然临床表现多样,但基本特征是全身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损害和剧烈瘙痒表现[1]。近十年余中国儿童的AD患病率显着提高,2002年顾恒等[2]对中国的10个城市进行学龄前儿童特应性皮炎现况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学龄前儿童AD患病率为2.78%,而在2014年一项对中国12个城市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AD则已影响了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