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前举行的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三届二次理事会上,一批为基金会捐赠的单位荣获表彰。在捐赠名单中,大多是业内知名的大企业和机构,而一家叫做“子目相服饰科技有限公司”的小企业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家名副其实的小微创业企业,三年来采取“月月捐”的方式,截止到今年3月份,已累计向基金会捐赠了6.6万元。
这样的捐赠模式,开创了小企业为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小额持续捐赠的先河。对此,该公司总经理孔庆强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捐赠金额无论多少,重要的是要有这份持续捐赠的公益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小企业参与进来。”
做品牌,结缘慈善
专业学印染的孔庆强于1998年从东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广东从事面料印染工作。在纺织中间环节——印染这个领域做久了,他发现一个问题:做面料的人接触不到服装设计师和品牌,不了解服装的表达,生产出的产品往往不能满足设计师的需求;而服装设计师也不了解面料的生产和工艺,在面料选择搭配上也存在误区。如何能把上下游打通?孔庆强是学印染出身,又对上游服装设计和品牌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觉得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经过多年的积淀,三年前,他终于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服饰品牌“子目相”。
初识这个品牌的人都会对“子目相”这个名字充满好奇,而这背后正是孔庆强做品牌的初心。他解释说,“子,是古代对圣贤的尊称,如老子、孔子、孟子,我们虽不能以子相称,但是不影响我们拥有一颗崇圣慕贤的赤子之心;目,可以理解为眼睛,从哲学观点来看,它也代表了一种观察、审视的态度;相,则来自佛语,可以理解为物落入人眼中所呈现的美好样子。所以,子目相的品牌含义可以理解为‘我眼里的美丽服饰’。”在孔庆强眼里,纺织的美好需要用好的服装去表达。
孔庆强的品牌得到了周围朋友们的支持,大他两届的师姐、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翠竹就是其中之一。在沟通中,孔庆强从张翠竹那里获得了启发,慈善是一项和谐美好的事业,而做品牌同样也是在做一份美好的事业。他感悟道,做慈善可以改变人的意识,会让人更有责任感,同时更加肯定自我,这种意识可以激励我们勇敢地走向成功。因此,做慈善不应该是功成名就后的事,而是应该在做慈善的过程中实现品牌的价值。
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孔庆强把品牌成立后的首次新品发布会命名为“新款服饰慈善发布会”。发布会的成功让孔庆强坚定了“在做慈善的过程中实现品牌的价值”的信心。
做慈善,提升品牌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是纺织行业的慈善组织,每年都将募集资金用于奖励纺织服装行业内的科技教育成果。虽然子目相这个品牌刚刚起步,但孔庆强也想为慈善事业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基金会的捐赠企业都是业内知名的大企业,捐赠额也都是上百万元起步,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呢?孔庆强在与张翠竹的沟通中最终确定,子目相在未来的发展中,每月从销售额中拿出一定比例,向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持续捐赠,与此同时,子目相平台每多一人关注,品牌便会再向基金会捐助一元。
三年来,孔庆强坚守自己的承诺,根据销售业绩不断地向基金会捐赠,虽然金额不大,但对于初创的品牌企业而言实在难能可贵。
孔庆强认为,企业无论大小,在目前经济形势下,企业流动资金都有限,一次性拿出大量现金很困难。这种小额持续捐赠模式方便灵活,持久性强,对企业而言资金压力也不大,特别适合广大中小企业做慈善。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让这份公益心传播得更广泛。
在孔庆强看来,子目相是基金会的捐赠者,同时也是受益者。一个初创的小品牌受到行业基金会的表彰,这对子目相来说也是莫大的荣誉。到北京开会的同时,孔庆强还受基金会邀请,观摩了中国国际时装周(2019/2020秋冬系列)发布会,参加了2019中国服装论坛,这对子目相未来的品牌运作颇具价值,媒体的报道也让子目相知名度提高。
对子目相的捐赠模式,张翠竹表示,小额持续捐赠模式在国际上已经广为流行,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正在探索推广这种捐赠方式,这也正适合当下本土纺织服装企业。此外,企业参与公益性捐赠的同时可享受税前扣除的政策优惠,基金会也将对捐赠者在企业宣传、技术推广、品牌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
实际上,在坚持做慈善的过程中,子目相品牌也在不断成长。在孔庆强眼里,子目相不是传统意义的服装品牌,而是一个连接服装和印染的实验室、服务设计师的平台,探究如何把新工艺、新技术与服装更好地融合。
孔庆强举例说,牛仔服装经久不衰,牛仔的创新也层出不穷,但传统工艺下,印染生产环节工人劳动强度大,污染严重。子目相最新开发了采用数码印花+水洗的新工艺,既达到了牛仔布仿旧效果,增加了色彩,又降低了污染,这项技术已经在申请专利。
在设计方面,子目相依托东华大学等纺织服装高校共同设计开发;在生产方面,子目相依托在广东中山的生产基地进行产业化生产;在销售方面,子目相通过线下线上进行推广销售,在广东建立了社区连锁体验店,在上海进入了品牌集成店,目前生产销售正稳步推进。
这样的捐赠模式,开创了小企业为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小额持续捐赠的先河。对此,该公司总经理孔庆强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捐赠金额无论多少,重要的是要有这份持续捐赠的公益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小企业参与进来。”
做品牌,结缘慈善
专业学印染的孔庆强于1998年从东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广东从事面料印染工作。在纺织中间环节——印染这个领域做久了,他发现一个问题:做面料的人接触不到服装设计师和品牌,不了解服装的表达,生产出的产品往往不能满足设计师的需求;而服装设计师也不了解面料的生产和工艺,在面料选择搭配上也存在误区。如何能把上下游打通?孔庆强是学印染出身,又对上游服装设计和品牌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觉得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经过多年的积淀,三年前,他终于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服饰品牌“子目相”。
初识这个品牌的人都会对“子目相”这个名字充满好奇,而这背后正是孔庆强做品牌的初心。他解释说,“子,是古代对圣贤的尊称,如老子、孔子、孟子,我们虽不能以子相称,但是不影响我们拥有一颗崇圣慕贤的赤子之心;目,可以理解为眼睛,从哲学观点来看,它也代表了一种观察、审视的态度;相,则来自佛语,可以理解为物落入人眼中所呈现的美好样子。所以,子目相的品牌含义可以理解为‘我眼里的美丽服饰’。”在孔庆强眼里,纺织的美好需要用好的服装去表达。
孔庆强的品牌得到了周围朋友们的支持,大他两届的师姐、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翠竹就是其中之一。在沟通中,孔庆强从张翠竹那里获得了启发,慈善是一项和谐美好的事业,而做品牌同样也是在做一份美好的事业。他感悟道,做慈善可以改变人的意识,会让人更有责任感,同时更加肯定自我,这种意识可以激励我们勇敢地走向成功。因此,做慈善不应该是功成名就后的事,而是应该在做慈善的过程中实现品牌的价值。
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孔庆强把品牌成立后的首次新品发布会命名为“新款服饰慈善发布会”。发布会的成功让孔庆强坚定了“在做慈善的过程中实现品牌的价值”的信心。
做慈善,提升品牌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是纺织行业的慈善组织,每年都将募集资金用于奖励纺织服装行业内的科技教育成果。虽然子目相这个品牌刚刚起步,但孔庆强也想为慈善事业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基金会的捐赠企业都是业内知名的大企业,捐赠额也都是上百万元起步,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呢?孔庆强在与张翠竹的沟通中最终确定,子目相在未来的发展中,每月从销售额中拿出一定比例,向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持续捐赠,与此同时,子目相平台每多一人关注,品牌便会再向基金会捐助一元。
三年来,孔庆强坚守自己的承诺,根据销售业绩不断地向基金会捐赠,虽然金额不大,但对于初创的品牌企业而言实在难能可贵。
孔庆强认为,企业无论大小,在目前经济形势下,企业流动资金都有限,一次性拿出大量现金很困难。这种小额持续捐赠模式方便灵活,持久性强,对企业而言资金压力也不大,特别适合广大中小企业做慈善。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让这份公益心传播得更广泛。
在孔庆强看来,子目相是基金会的捐赠者,同时也是受益者。一个初创的小品牌受到行业基金会的表彰,这对子目相来说也是莫大的荣誉。到北京开会的同时,孔庆强还受基金会邀请,观摩了中国国际时装周(2019/2020秋冬系列)发布会,参加了2019中国服装论坛,这对子目相未来的品牌运作颇具价值,媒体的报道也让子目相知名度提高。
对子目相的捐赠模式,张翠竹表示,小额持续捐赠模式在国际上已经广为流行,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正在探索推广这种捐赠方式,这也正适合当下本土纺织服装企业。此外,企业参与公益性捐赠的同时可享受税前扣除的政策优惠,基金会也将对捐赠者在企业宣传、技术推广、品牌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
实际上,在坚持做慈善的过程中,子目相品牌也在不断成长。在孔庆强眼里,子目相不是传统意义的服装品牌,而是一个连接服装和印染的实验室、服务设计师的平台,探究如何把新工艺、新技术与服装更好地融合。
孔庆强举例说,牛仔服装经久不衰,牛仔的创新也层出不穷,但传统工艺下,印染生产环节工人劳动强度大,污染严重。子目相最新开发了采用数码印花+水洗的新工艺,既达到了牛仔布仿旧效果,增加了色彩,又降低了污染,这项技术已经在申请专利。
在设计方面,子目相依托东华大学等纺织服装高校共同设计开发;在生产方面,子目相依托在广东中山的生产基地进行产业化生产;在销售方面,子目相通过线下线上进行推广销售,在广东建立了社区连锁体验店,在上海进入了品牌集成店,目前生产销售正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