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美的感悟中发展言语思维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与感悟,明白小动物和植物们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小露珠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3. 感知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特色,通过想象说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师课件展示学生习字册)
  师:上节课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也认认真真写了习字册,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写字的成果。
  (师生互评)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去观赏小露珠。夜幕降临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变了、变了……大家睁大眼睛看,看到了什么?
  (师课件播放视频)
  一、引读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是用一组什么
  词语把这个神奇场面描述出来的呢?
  生:越来越大,越来越亮。
  师: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两个“越来越……”表示事物的变化。哪位同學能把两个“越来越……”放入句子中,把句子说完整呢?
  (师课件出示:夏天来临了,天气越来越 ,我们穿的衣服也越来越 。熊大熊二吃的蜂蜜 ,身体也
  。)
  (生回答,师相机点评。)
  【点评:通过反馈先学学情,关注学生学习起点,引入新知探究。学生喜欢听故事看动画,借助视频导入新课,既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提炼出“越来越……越来越……”,让学生轻松了解表示事物变化的词语,又通过两个由浅入深的句子练习学以致用。】
  二、入境表演,感受形象
  师:多么神奇的小露珠
  啊,连小动物们都纷纷赶来和她打招呼了。
  (师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师:都有哪些小动物赶来和小露珠打招呼了呢?
  生:有小青蛙、小蟋蟀和小蝴蝶。
  师:小动物们都来和小露珠打招呼,他们的语言和动作都很特别,你发现了哪些特别的地方呢?
  生:他们的动作各不相同,小青蛙是“蹦”到大荷叶上 ,小蟋蟀是“爬”到草秆上,小蝴蝶是“落”在花朵上。
  师:真棒,你关注到了这些动词。(课件出示:蹦、爬、落)
  师:瞧!可爱的小青蛙率先登场,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从远处跳过来)“呱呱呱!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师:你真是一只可爱的小
  青蛙,不仅动作可爱,而且声音也好听。看得出来你很喜欢小露珠呢!
  师:小蟋蟀慢慢地爬过来。(好奇地问)“小蟋蟀,小蟋蟀,你怎么不一下子跳过来呢?”
  生:我太喜欢小露珠了,我怕一下子跳上去,小露珠就消失了。
  师:把你的感情融入句中,读一读!
  (生读,师点评。)
  师:你们瞧,有只美丽的小蝴蝶迫不及待地飞来,她轻轻地落下来。加上动作请你读一读。
  (生读,师点评。)
  师:同学们,每一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动作,读起来那么生动,那么有趣,这就是用词的生动。仔细读读这三段话,你还发现了哪些特别的地方呢?
  生:我发现每一段开头都有“早哇”这个词,三个小动物都是先和小露珠打招呼,然后才有动作的。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
  睛!你们看,这三段话像三个小士兵一样,排列得整整齐齐,多么美观啊!这就是句式的相同,哪三位同学愿意读读呢?
  (指名读)
  师:三段话中除了句式的相同,你还发现了哪些特别之处呢?
  生:三段话中都是把小露珠比作了“像……”的。
  师:真是太厉害了,你有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呢!三段话中,作者分别将小露珠比作——
  生: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
  师:小青蛙和小露珠打招呼的语言课本上有一种写法,老师也有一种写法。认真读一读,看看这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小组间也可以讨论讨论。
  (师课件出示:“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早哇,闪亮的小露珠。”)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看,这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
  生:第一种写法把小露珠比作了钻石,而第二种没有。
  生:第一个句子读起来很有趣,而第二个句子读起来不太有意思。
  生:“像钻石那么闪亮”读起来感觉小露珠特别的闪亮,而第二句就觉得小露珠不是特别的闪亮。
  师:是啊,第一种写法写出了小露珠的光泽,读起来使人感觉小露珠特别晶莹剔透。你们瞧,这就是闪亮的钻石。(课件出示闪闪发光的钻石和小露珠的图片)
  生:(惊讶)哇,好亮啊!
  师:这就是“闪亮”,读好这个词。
  (师指名读)
  师:多么闪亮的小露珠
  啊,把词语放入句中,读好这句话。
  (师生围绕语言继续交流小蟋蟀、小蝴蝶的语言有什么特别之处,关注小露珠的“透明”“圆润”,并指导学生先朗读词语再朗读句子。)
  师:我们在写作的时候,
  如果也能用上比喻的手法,那么我们描写的事物就会更加形象、生动。
  师:三个小动物和小露珠打招呼的语言动作多么有趣、生动呀!你们想不想近距离和小露珠打招呼呢?
  生:想。
  师:老师有个要求,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前面来,老师要给他戴上头饰哦!(扬一扬自制的头饰)
  (生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
  【点评: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语言优美,句式工整,有许多值得学生学习与借鉴的地方。教学时,应把重心放在创设生活化的言语实践情境上,引导学生朗读、揣摩、对话、模仿,在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力。本环节中,教师通过寻找“三段话的特别之处”引导学生进行对“语文”的学习,如解析关键字词“闪亮”“透明”“圆润”和“蹦”“爬”“落”,通过对比了解比喻句生动与形象的特点,并关注文章的独特表达方式和排比句式。最后在角色表演中,可以体悟小动物们的情感,触摸语言的温暖,感知语文的魅力。】   三、情境对话,感悟品质
  师:小露珠不仅赢得了小
  动物们的喜欢,还为植物们做了一番精心打扮呢!她来到花草树木中间,又给植物们带来了哪些变化?谁来读读活动要求?
  (师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想想变化
  自由读第6自然段,思考:
  1.小露珠给哪些植物们带来了什么变化?
  2.在小露珠装点下的植物们,又有哪些话对小露珠说呢?
  (师课件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生自由朗读。)
  师:课文中写了哪些植物?
  生: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
  生: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
  师:是啊,还有许许多多的植物呢。你能用“_____的_____”说说还有哪些植物吗?
  生:粉红的桃花。
  生:碧绿的荷叶。
  生:火红的枫叶。
  生:金黄的梅花。
  ……
  师:是啊,一年四季的花儿都来了,你们瞧,(引读)“金黄的向日葵——”
  (生齐读)
  师:这一段描写得太美了!老师想和你们一起记住这美丽的画面。让我们在悠扬的音乐中,根据提示语,一起回忆这美丽的场景吧!
  (师课件出示:“一会儿,太阳公公 云霞, 了东山, 了天空, 了大地。霞光中,小露珠 ,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 的向日葵, 的
  白杨树, 的喇叭花, 的鲜花嫩草,都像 的小姑娘戴上了的珠宝,显得更加
  。”生齐读。)
  师:是啊,在小露珠的装点下,向日葵高昂着头,骄傲地说:“我是一株美丽的向日葵,在小露珠的装点下,我好像一个俊俏的小姑娘,显得格外精神呢!”
  (师课件出示图片和句式)
  师:花草树木在小露珠的滋润下是那么有活力、有生机,假如你就是向日葵、喇叭花、白杨树,或者是其他的鲜花嫩草,你会对小露珠说些什呢?模仿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课件出示图片和句式:“我是____的____,小露珠给我____,____!”)
  生:我是粉红的荷花,小露珠给我戴上了闪闪发亮的珍珠项链,让我变得更加美丽!
  生:我是一棵碧绿的白杨树,小露珠给我带来了许多美丽的珠宝,把我变成了一个像城堡一样耀眼的树!
  【点评:此段教学有“序”,采用“读——背——说”的形式,条理清晰,层层递进,这是一种语文思维力的彰显。此段落教学有 “法”,通过美丽的画面、悠扬的音乐、生动的语言,让学生进入情境中,仿佛化身为一棵向日葵、一朵喇叭花、一棵白杨树……并发自内心地去感谢小露珠,从而设身处地地感知植物们为什么如此喜爱小露珠,在语言表达中理解“格外精神”和“生机勃勃”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此段教学有“效”,用按课文内容填空的方式指导背诵,降低了难度,也让学生充满了学习的兴趣;有了朗诵的铺垫,有了填空的提示,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背诵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这是一种语文趣味化的融入。】
  四、升华全文,提炼精神
  师:所有的小动物喜欢美丽的小露珠,所有的植物们也喜欢小露珠,但是小露珠还是要和大家分别了。请同学们默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下面两个问题。
  (师课件出示)
  说说分别
  默读第7自然段,思考:
  1.小露珠是怎么消失的呢?
  2.大伙儿会怎样与小露珠告别?
  师:可爱的小露珠啊,你
  是怎么消失的啊?
  生: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我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我变成了水蒸气啊!
  (师引读第7自然段,生齐读。)
  师:亲爱的小露珠,当你轻轻地向空中飘去时,你仿佛听到碧绿的白杨树在对你说——
  生:再见,小露珠,你明天还会来吗?
  师:又仿佛听到紫红的喇叭花在对你说——
  生:再见,小露珠,我好舍不得你呀!
  师:小露珠呀小露珠,大
  家都舍不得你呢,你会对大伙说些什么呢?
  生:别伤心,我明天还会来的!
  生:谢谢你们,我也舍不得你们呢!
  生:我明天一定还会和大家见面的……
  师:是啊,小露珠明天还会来的。暂时的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见!让我们记住这动人的场景吧!
  (师生齐读第7自然段)
  【点评:课文最后一节描绘的是小露珠变成水蒸气离去时,植物们与之深情告别的场面。教师没有刻意地创设情境,而是通过朗读、问答的方式有机地转换角色,引发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向日葵、白杨树,或者喇叭花,看到小露珠要走了,你想說什么?如果你是小露珠,面对大家的挽留,你又会说什么?课文学习至此,学生知道动物们喜欢小露珠,植物们更加喜欢小露珠,他们的情感也完全被调动了起来。当生命就要烟消云散的时候,小露珠没有伤感,而是“笑盈盈”地说:“我明天还会来的。”教师通过一句“暂时的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见”,既让学生没有过多地体会悲伤,又将一种恬淡,一种坦荡,一种滋润别人、快乐自己的纯美情怀润物无声地传递给学生。】
  五、随堂检测,触摸美好
  师:小露珠带着大家美好的祝福与微笑,第二天的清晨,她又来临了……拿出作业单,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欢迎小露珠的到来!
  (师课件出示填空)
  又到了一个宁静的清晨,喇叭花舒展着花瓣,好像演zòu( )一支支动人的乐曲;向日葵散发出一ɡǔ ɡǔ( )xí( )人的香气……zhí( )物们都在欢迎小露珠呢!
  小露珠降lín( )了!你看,草叶上的一lì lì( )小露珠,把小草装点成了jùn( )俏的小姑娘。她脖子上dài   ( )着一串zhēn( )珠项链,身上pī( )着宝石外衣,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生填空,师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师生互评。)
  师:美好的事物总是伴随我们左右。在每个寂静的早晨,我们可以拨开嫩绿的草叶,寻觅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向她们问声好,让美好传递下去……
  【点评:唯美的作业单,优美的语言文字,把学生再次带进了一个清新的早晨。有花,有草,一切还是那么美好,学生们很快进入情境。这一环节的填空练习有机地融合了生字的复习巩固,这种整合不是生搬硬套的,而是顺其自然的。】
  【评析】
  《小露珠》是一篇集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的优美童话,构思美、意境美、语言美……美不胜收。全文用拟人的手法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
  的喜爱,赞扬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以及大自然的和谐、融洽。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三年级上学期是中年段的起步时期,这时的语文教学不仅要继续加强词句的训练,更要加强段的训练,注重段的理解、积累与运用。倪老师的课,不仅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的目标一一落实,也让我们看到了课堂的生长性和思维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言语的思维性。在《小露珠》 的教学中,倪老师主要从以下三点落实言语的思维力:一是言之有物。教学中设计了角色扮演, 让学生通过“蹦”
  “爬”“落”三个动词体会三种
  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体会打招呼时的自然、亲切。在“活动一”的指导朗读中,让学生边读边想画面,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二是言之有序。言语的思维性还包含口头言语的思維实践。在中年段,“说”的要求是: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小露珠》的“活动三”的学习要求中,倪老师设计了“以读带讲、引导说话”的教学环节:小露珠在变成水蒸气向空中“飘去”时,“向日葵向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她们会对小露珠说什么呢?三是言之有情。在告别的情景中,引导学生从告别、感谢、赞美等方面想象说话,以加深其对植物喜欢小露珠的理解,体会言语中包含的情感,使小露珠美好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丰满。
  2.审美的思维性。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本次《小露珠》教学,精神层面的审美价值在于感受小露珠的美好。要获得这样的审美认识,审美实践是必经之路。这种审美实践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上文提到的角色扮演、仿写句段、想象说话等,指向学生的精神成长。
  纵观整堂课,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从而发展语文的思维力。本节课上,倪老师通过板块活动的设计,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潜心会文后畅谈感受,感悟语言,学会表达。通过这节课,相信学生们的思维力已经生根发芽……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磨头小学/江苏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星系团纤维状冷气体形成机制研究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科维理所邱宇博士领衔一项研究,关于星系团模拟揭示包含宇宙尘埃的纤维状冷气体结构的形成。研究论文发表于Nature Astronomy。数值模拟研究首次揭示了活动星系核反馈所驱动的、由内而外的气体外流是该纤维状结构形成的关键。初始温度在一万到一千万开尔文的气体外流的冷却时间小于它们上升到最大高度的时间,因此在外流路径中自然形成纤维状冷气体。通过
摘要 在传统的电影创作中,图像(视觉)作为主要的叙事方式被认识与应用,就是到了多元化的后现代时期,电影的创作手法也多是围绕着丰富的图像叙事与图像表现来展现。很显然,图像之于观者成为了第一知觉,而声音(听觉)在电影创作中往往只起到辅助,烘托,配合图像的作用。图像与声音,即视觉与听觉的这种传统的知觉差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影创作表现的深度与自由度。对声音的深度理解与控制,是突破与拓展传统电影表现方式的
摘 要: 大学英语在大班教学条件下一直存在 “教”与“学”的矛盾,迫于时间和教学任务的压力,教师很难在两者间实现平衡,教学过程仍以被动的“输入驱动型”模式为主,课堂教学效率较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着“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将整个教学设计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对平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重要意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虽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间的面对面互动,但通过融入翻转课堂
“墨子号”实现基于纠缠的无中继千公里量子保密通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印娟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牛津大学Artur Ekert、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团队、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等相关团队,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研究论文发表于Nature。基于卫星的远距离安全通信实验成果不仅将以往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
哲学家周国平在其《阅读真正的好书,能使你发生这样的改变》一文中提到:“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读全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然而,对于“什么样的书是最好的书”却很难给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理由很简单,所有的阅读都是基于个人的,建立在个体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甚至功能指向上的阅读。  因此,对于经典文学作品共性基因的探索,其实依然是建立在个体阅读的
摘 要: 谈起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世人无不称赞他中、晚期作品具有非凡的创作力,而对于贝多芬早期创作的弦乐四重奏(Op.18)并没有给予过多关注,大抵是因为贝多芬早期创作的弦乐四重奏过于“古典”,没有突破古典主义的规则。然而,作曲家晚期成熟的创作手法总是源于早期探索性的创作,因此,文章从规则内的创新这一视角探析作曲家在古典规则之内进行了哪些突破与创新,恰恰是这些创新性萌芽的产生,才使得贝多芬成为横跨
摘 要: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地理实验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地理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发展其地理思维能力。本文以初中地理第一个实验“制作地球仪”为例,结合课标、课本内容和初中学生实际,从四个方面分析如何开展地理实验。  关键词: 初中地理 实验教学 地球仪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制作、地理观测等实验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师:老师这儿有几幅图,每幅图里都藏着一个故事,看看谁是火眼金睛。请看第一幅图,这是谁呢?  生:嫦娥。  师:你知道她的故事吗?  生:我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  师:她竟然可以飞到月亮上,真是神了。谁再来说说这幅图的故事?  生:女娲补天。  师:女娲真厉害,居然可以把天补起来。下面老师可要增加难度了。请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第三幅图中的故事。  生:我知道,这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当时
神话是儿童最好的陪伴。  神话是属于儿童的。“神话·语文课”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放飞儿童的想象,旨在让儿童、神话故事与语文课形成共振,融为一体,课堂上所讲述的就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神话故事。  一、神话故事·语文课  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神话故事人文主题为主线(见表1),并融合诸多语文要素于其中,把读神话故事、写神话故事、讲神话故事打通,连成一片,架构起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神话故事课
摘 要: 菲利普·福瑞诺(1752—1832)是美国独立革命后最杰出的诗人。在独立战争期间,弗瑞诺怀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革命激情书写了很多具有革命性的篇章,获得了美国革命诗人的称号。弗瑞诺的几首自然诗多被国内不同版本的美国文学史教材引列,包括《野金银花》《卡地提颂》和《印第安人的墓地》。对这些自然诗,有研究者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探讨其中蕴含的生态意识;有研究者分析其中蕴含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也有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