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的自然理想观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qiefanq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代园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从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上分析,自然美和理想主义观念有效融合,不仅凝聚人们对于自然的向往,还充分体现人们的生活体验,作为独具匠心的艺术设计手法,本文基于充分研究,浅析几点研究心得,以此旨在表明古代园林设计的艺术性、自然性与生活性,以期待能够助力现代化园林设计与发展。
  关键词:古代园林设计;自然理想观;研究
  引言
  园林作为人们的“第二居所”,在人们呼唤回归自然声中,便成为现代人接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捷径。要想将天下美景浓缩在园林的有限空间则可从古典园林“自然观”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深入研究其意蕴,这样既可加强园林审美意识,又能更好地理解和创新园林建设。
  1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的自然理想观
  1.1造园强调“师法自然”,顺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同时也强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要求,高于自然,融于自然。造园力求在总体布局、组合上要合乎自然,每个山水景象要合乎自然规律,分隔空间强调融于自然,园林建筑强调顺应自然,树木花卉强调表现自然等。
  1.2刻意表现自然式山水风景的特点,园林布局有定法而无定式。我国古代园林深受我国文化传统和艺术的影响,形成了寄情于景的特点,以客观存在的山水为范本,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将真山抽象化、典型化缩移摹写,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实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高度统一。在整体布局上,充分利用原有山水形胜,在空间处理上,则追求分割、通连、伸缩、虚实等手法,使大者不感其旷,小者不觉其促。
  1.3创造出一种可以游玩、可以居住、可以聚会的生活空间环境。园林是根据现实之中的实物实景,并依照自己的理想建造出来。是古人为满足寄情山水、雅好自然的需要而创造的最佳生态环境。历代官宦、文人也都把园林作为修身养性、隐居生活及怡养天年的最佳环境。
  1.4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使中国古代园林蕴涵人生理想、美学意识和人文关怀。儒家文化倡导“仁山智水”、“安贫乐道”等思想及文人名士的“身在野而心在朝”的抒情情结,深刻地影响着历代文人名士。文人士大夫在园林设计上更追求“师法自然”,高于自然,融于自然。不可概述为追求“天人合一”。因为明确提出“天人之间,合而为一”观点的是西汉的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核心是“君權神授”,主要目的是为巩固汉代的封建统治。但是“天人合一”思想起源于先秦时代,《周易》中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又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因此中华文化在天人关系问题上走的是一条“循天道”的路线。园林这一本质与孔子的礼乐人生架构互为表里并演变为人格养成和心灵净化的现实教育环境。
  1.5释、道文化使中国古代园林富含人生韵味、生活哲理。中国古代园林将佛教思想中对于美的表达、美的传播、美的享受融入中国园林设计之中,使人们在园林之中能够感悟佛理,体悟生死轮回的道理。认为园林中山水、建筑、花木的摆放,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内心的佛性。这种审美观,与中国古代园林在艺术境界追求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相契合。通过精心创造出这种浑然天成的美,来带给人们平和、寂静的心境。
  道家思想重视清静无为,追求“自然而然,无为而治”,倡导个体自由。在人与自然的循环中,达到合一,摆脱物对人的奴役,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将自然山水拟人化,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文人名士为代表的私家园林则表现出归隐山林、追求怡性畅情的倾向,强调人心之审美。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情在辞外”、“物色尽而情有余”,东晋顾恺之主张“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中国园林意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也符合作为道家思想的物我之观念。通过对于物的审美,升华到人对于自然的审美。
  2造园艺术中“自然观”的运用
  2.1分区设景
  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原则之一:有限空间再现自然山水美,寓意曲折含蓄,引人探求和回味,避免全盘托出,一览无余。而要达到此效果,则可用分区设景的办法。中国古典园林私家园林善于把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的园林景色,利用咫尺山林、再现大自然的美景。苏州的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而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而园内布局:人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
  2.2突出幽深曲折的特色
  园林景色好似一幅逐步展开的画卷,弯弯曲曲的路径可让同一景色获得面面观,呈现不同面貌而增加园林深度和层次。若在其间配以山水景致或是修竹、花木,就会让人感觉时而若穿越林间,时而若入谷探幽;若是登山远眺,则更显峰回壑转、山重水复的境界。园林的空间感也会就此增大,而自然景致则会以迂回曲折而非淋漓尽致的方式体现,从造园手法上也可更彰显自然。
  2.3强调借景
  造园实践中可利用园林之外的自然景色来丰富观赏视野,使景色虚实相应,园内外融成一片,形成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效果。如:无锡的寄畅园位于惠山东麓,园外惠山,锡山,绿嶂等景色被纳入园内,构成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效果。又如沧浪亭园外有溪,园内却缺水景。沧浪亭则在溪旁堆砌假山,以曲栏复廊的形式将园外溪流借入园内,既扩大了园林景色,又弥补了缺水之弊。
  2.4巧用山石花木
  心灵手巧的造园家参照自然山水的真实风貌,将天南地北的造园精华浓缩在古典园林的有限空间里,使人不出园门便可纵览天下美景。要达到这样的审美效果,就关系到山石花木的巧妙运用。山石的构造一般是遵循山水画的审美理想。能够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花木设置疏密错杂富有天然野趣,通过对花木的选择栽培使园林四季常绿,不同时令有不同的美色。如苏州个园厅堂前的玉兰与牡丹,侧重春景;拙政园与狮子林的荷花,主要供夏季观赏;留园的枫林,以及各园的桂花与菊花构成秋景;拙政园的山茶以及各园小院内栽植的天竹腊梅,则为冬景。随着园林艺术及造园理念的发展,自然作为古典园林艺术的核心始终贯穿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与欣赏中。通过对“自然观”的理解、反悟,可以便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欣赏园林景观,更好地了解园林艺术精华及造园传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结束语: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蕴含设计者的匠心思想,集自然为一体,展现自然理想观,不仅反应出古代人们的智慧,同时也给人们高度的观赏视觉,为进一步分析,相关工作仍然要有效开展,以此才能为现代化园林设计提供科学助力,使园林文化不断传承,并实现人工美和自然美完美融合,以此让人们充分体味古人的诗意人生。
  参考文献:
  [1]马雯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构想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初探[J].建筑知识,2016,36(02):30.
  [2]杜茜,侯鑫琪.继承中国古代园林传统的探讨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4):265.
  [3]汉敏.中国古代园林代表案例和理论成就[J].现代园艺,2012(06):101.
其他文献
摘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企业文化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本文围绕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管理,企业文化的创建措施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文化;经营业绩;关系;措施  1.前言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方向。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意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力,采取创新的方式加强文化建设中的公司治理。  2.企业文化的类型阐述  2.1强力型企业文化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综述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矿物元素——钙在人体内的作用,并讨论了人体吸收钙的机理。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摘要:随着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的不断出现,人力资源竞争被推到更高的位置,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关键资源和核心内容。新形势下,企业要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正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断进行创新,适应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发展趋势,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地不稳定因素和未知
摘要:基于江西省省情,从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的角度分析国家环保政策对企业环保管理的主要影响,并从经济、社会以及环保效应三个角度分析政策变化与企业的关系。最后为提高企业环保管理行为提出改进和调整的建议。  关键词:新《环保法》;企业环保管理  1.国家环保政策的强化  1.1.政府监管力度更大并加强公开企业环境信息  对于环境行业企业,截止至2016年,江西省已收录环境卫生管理行业的企业239家。新法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环节复杂烦琐,再加上施工技术人员的施工技术存在些许差别,因此很容易就会出现各种施工质量问题.本文简要阐述了建筑工程项目中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和影响
测定了以铜和有机砷为生长促进剂的猪粪中铜、砷含量及猪场排污口附近湖泊水铜和水砷含量;测定了氟在鸭体内沉积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猪粪铜、砷含量随日粮中添加铜、有机砷的
平衡保健理论把组成农作物的所用元素都当作用肥料,据此理论研制的多种元素微量元素平衡肥,经广东农业厅土肥总站和江西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大田对比试验表明,取得了比国内外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