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巴:高原观天者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r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历二月十三日,正好是个星期日,西藏天文历算专家银巴开着私家车,带着太太岗祖,我也搭上银巴的车,一同前往林周县卡孜乡的那兰扎寺。
  那兰扎寺最初是仿照印度著名的那兰陀寺取名并建立的,1435年由萨迦派高僧荣顿夏迦坚参创建,曾是萨迦派最大的显宗讲学院,也是前藏地区最大的萨迦派寺庙。为了纪念2002年圆寂的该寺高僧次成坚赞,每年这一天,那兰扎寺的僧人,加上邻近寺庙的僧人,都要举办法会,周边的信众也要来朝拜。
  次成坚赞大师是那兰扎寺的堪布。这位大师佛性沁透,聪慧过人,学问渊博,精通大小五明,又以天文历算最为精深。“文革”时期,寺庙被毁,大师流落,后来在藏北班戈县落脚,在牧区小学做藏文启蒙老师。我的一位新华通讯社的朋友觉果,银当年就是跟次成坚赞大师开始学习藏文字母的。“文革”结束,百废待兴,西藏藏医院院长强巴赤列大师四处物色人才,找到了次成坚赞,并把他请到了西藏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开始继续中断了多年的西藏天文历算研究和编制。
  次成坚赞大师是银巴的恩师,而银巴则是次成坚赞大师的高徒。
  银巴是1989年来到拉萨,拜次成坚赞为师的。银巴1968年出生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18岁那年,银巴已经中专毕业,考入了西北民族学院。他利用这个暑假,报名参加著名的学者毛儿盖。桑木旦先生在夏河县藏中主持举办的一个天文历算的文化补习班。他没有想到,这一个月,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银巴仿佛就是为天文历算而生的。拉卜楞寺时轮学院的西绕群培老师,看到银巴在天文历算方面的天赋,在银巴去兰州上学时,特意去往西北民族学院,向该院的天文历算学家格西桑珠加措(也是西绕群培先生的老师)专门引荐了银巴。此后,银巴就住到了老师家里。他与老师情同父子,得到了老师的真传,甚至老师到山林间闭关修行,银巴也跟着一起,系统地掌握了藏历天文历算的知识。老师不但给他传授学问,更教他做人的准则:“不忌妒于你之上者,不攀比于你等同者,不欺辱于你之下者”,这也成为银巴一生的做人准则。
  1988年,银巴以大师助理的身份,陪同老师进京,去编著一部《天文历算运算大全》。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遇到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院长强巴赤列,桑珠加措老师向强巴院长极力推荐银巴,希望将来银巴能到强巴院长领导的藏医院去做天文历算工作。1989年,银巴毕业来到西藏,直接找到强巴院长,强巴院长欣然接受,并把银巴推荐给次成坚赞大师,银巴从此开始了从事藏历天文历算的生涯。
  银巴真是幸运儿,求学的每一步,都遇到这个领域最好的老师,而次成坚赞大师则是银巴跟随时间最长、受益最大的恩师。次成坚赞大师生前为了传承古老的西藏文化,带着银巴到萨迦主寺,去寻找古文献的相关内容。银巴记得,当时他们开着卡车,车上装着大师自己新购置的复印机,把那些珍贵的文献复印下来,回来再跟着大师进行整理。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拉萨,学习氛围非常好。各种新知识随着对外开放而进入,吸引着拉萨许多有志青年。二十多岁的银巴,除了向次成坚赞大师学习天文历算外,满怀着对新知识的渴求,利用业余时间,骑着自行车到西藏社科院、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参加各种英语、计算机培训班。银巴还记得,有一个晚上,他骑着自行车,灯光昏暗、道路颠簸,还摔到沟里去了。当时的藏医院只有一台美国产Victor9000型计算机,但没有人会用,放在仓库里,银巴便把这台神秘的机器借出来试着使用,他从培训班里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便开始自学Fortran和Basic等计算机语言,尝试着自己编程。
  银巴的藏医院宿舍的隔壁,住着一位从西藏军区总医院转业的女兵,因为她生下来的时候是双脚先出来,故取名“岗祖”。命运促成了这对伉俪男才女貌的婚姻。在岗祖的支持下,银巴花了几千块钱,在藏医院第一个购买了个人电脑,还只是一台组装机。那些日子,银巴成了一位电脑迷,每天趴在电脑前,琢磨着如何把传统的西藏天文历算的算法引入计算机,他用VB语言,编出了第一个完整的西藏天文历算的计算机程序,把最传统的历算内容与最现代的计算方法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为此他花费了二十多年的心血,倾注了大量的精力,现今,这套程序越来越完善,已经涵盖了西藏各种历算流派的所有天文历算数据的运算。我本人看不懂藏历,最初还很纳闷为什么西藏的历书是在藏医院编辑的。我早年在基层工作时,到牧民家中,哪怕是非常偏远,哪怕是没有文化、没有一本书的家庭,藏历却有一本。很多牧民不知道今天是公历多少号,却一定知道藏历的日子。牧民靠着这唯一的一本书,计算着接羔育幼、抓绒剪毛、抓膘配种和转移草场的时序;农民则靠着这本藏历,计算着春播、夏锄、秋收、冬藏;城里人则靠着这本藏历,安排着转经、朝拜和外出转山转湖。
  藏族的各种宗教和民间节日,都是依据藏历制定和安排的。藏历历书,每年发行10多万册,肯定是藏区发行量最大、最为普及的图书了。过新年时,还是相互走访的礼物。几百万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按照几千年来日月星辰的运行和雨雪风霜的自然规律,把古老的藏历作为自己生存的时序,走过一代又一代。很多次,我在西藏高原的夜晚,仰望着星空,这与我在故乡江西、在北京,所看到的星空的方位大不相同。据说,西藏藏医院的大师们常常带着他们的弟子夜观天象,我隐约感觉到,西藏文化中,把天文历算与藏医藏药放在同一个机构研究,是不是早就意识到自然界大宇宙与人体小宇宙的关系呢?
  在我看来,藏历是一门神秘的科学。在西藏多年,西藏文化的其他方面,多少有些接触、有些了解,唯独对藏族的天文历算一无所知。20世纪,我在藏北工作,到双湖去蹲点。有一次,那里发生了地震,第三天,地委书记洛桑丹珍来看我,他知道我们这儿地震了,我问你怎么知道的?他说,藏历里说了的。我感到太奇怪了,前一年出的藏历,怎么会知道今年的地震呢?后来,我向银巴请教,银巴告诉我,藏历既不像有的人认为的是迷信,也不像有的人说得那么玄乎,但它的确是一门古老的独特的有着一定神秘色彩的科学。
  藏历有着高原特点的计算方式,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形成了,2008年就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已经纳入西藏自治区合法的天气预报体系。蒙古共和国还把藏历列入法定历法。在藏历中,有对于一定周期的计算和预测,有年总说、月总说,对高原气候、地理的运行规律和特点,积累了长久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计算方法。其演算过程非常复杂,但推算结果又很简明,所以,容易被老百姓接受、使用和验证。
  我最近对藏历的体会是在2016年,藏历闰四月,出现了两个萨嘎月,于是也有了两个萨嘎达瓦节。这样,高原的夏天相对比较长,雨水也相对充盈,气候比较好,藏历新年比春节晚了一个月。而今年,现在快进入公历五月,农历已经三月底了,藏历却还在二月下旬,因此,今年高原的春天相對长一些。银巴说,明年的藏历年和春节是同一天,那么,今年农历应该有闰月。我一查,果然,今年农历是闰六月,那么今年内地的夏天可能会热的时间要长一些。
  银巴来到西藏28年了,他从西藏藏医院的天文历算室的普通工作人员,到藏医院副院长兼天文历算所所长,还被选为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他的研究可以说是硕果累累。银巴告诉我,最近,藏医院正在修建一座天文观测室,古老的藏族天文历算将用上最现代化的观天设施,一定会吸引很多天文历算的爱好者。
  那天,我跟着银巴到那兰扎寺。230多名僧人正在喃喃地念诵着经文,已经圆寂了15年的次成坚赞大师的塑像注视着人间,他的佛性、他的智慧,还在启迪着后人。次成坚赞的弟子银巴进入大殿,向他的恩师俯身叩拜。我进寺庙本来是从不跪拜的,但这一天,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驱使,我也叩拜了。这不是一种宗教、不是一种迷信,而是对一种古老科学和文化的敬畏。毕竟,“最早的哲学是从仰望星空开始的”。
其他文献
作为时尚的领军人物,许多明星钟情于西藏,其中的原因多样,  有“走出都市”的意味,有“寻找净土”或者“重返内心”的方向,  有的来寻找信仰。他们以各自的方式来接触西藏,撰写自己的西藏字典。陈坤“行走的力量”:“旨在号召人们通过最本能的行走,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获取正面的内心能量,并将正能量传播给他人。”  据说在全国许多地区都陷入一片雾霾的日子里,人们对西藏的热情就会升温。拥挤的地铁上,写字楼里,微
鲁朗,被称为“让人不想家的地方”,是“318景观大道”最美的路段之一,这里树满青山、河流纵横,有规模巨大终年碧绿苍翠的原始森林和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这里也是藏东南生物多样性保持最好的地方之一。  这里向来是专家学者们心中的“生物基因库”,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滋润着这里的森林和草场,养育了特有的植物、昆虫、鸟兽。但这些还并非全部,在树下还有茂密灌丛以及各种各样的生物,这微观奇妙的世界,是鲁朗另一番魅力所在
离别嘉黎回家里,未到家里想嘉黎;  战士家里在哪里?且把嘉黎当家里。  这是1985年我在那曲地区文化局工作时编辑藏北第一本文学杂志《雪莲》时,原嘉黎县人民武装部贾宽河科长回老家陕西休假路上投寄的一份诗稿,经我修改成这四句,发表在创刊号上。后来,不少在嘉黎县工作过的同志都流传着这几句顺口溜,表达了我们对嘉黎县的深厚情感。  我是1976年10月分配到嘉黎县工作的,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当时的嘉黎
藏医药文化馆里的藏医名家事迹陈列。 曾涛 摄  1. 在西藏,成规模,具水准的寺庙藏医院并不多见,扎什伦布寺藏医院是其中办得非常特别的一家,得到历世班禅大师的亲自关照和提携。  2. 扎什伦布寺藏医院上接文脉,下扎民间,继承了藏医药传统特色特别是藏药加持仪式,所有的药品均经过特殊加持,包含着心理疗法、暗示疗法等现代医学和心理学、伦理学的内涵。同时,遵守行业规范,以确保药品质量为生命线,立起一道质量
普兰,地处“屋脊的屋脊”阿里地区南缘,与印度、尼泊尔接壤,位于中亚、西亚、南亚、东北亚、东亚的结合部,自古以来是中、印、尼三国边民进行政治、边贸、文化、宗教交流的重要通道,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宗教、经贸、军队、信使进出于此,不绝于途,经过不断的交流、融合,孕育出了极富普兰地方特色、文化底蕴厚重的神山圣湖历史、宗教与民间文化。    普兰具有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措、纳木那尼
不丹臣服英印  不丹自称“竹域”(Drukyul),意即龙的国度,清政府文书译为布鲁克巴,是西藏在喜马拉雅南麓的藩属,居民藏族,自称“竹巴”,信仰藏传佛教;英国征服孟加拉以后,东印度公司政府将野心瞄准到喜马拉雅之外的西藏,第一步就是要臣服不丹。1773年,英国从不丹手中夺走了古芝比哈尔土邦(Cooch Behar),引起了西藏的关注。1774年,班禅大师向英印总督希斯丁(Viceroy Warre
千百年来,人类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慢慢成长,慢慢进步,延续着人类古老的文明。在这千姿百态的世界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也得以成长。我出生在藏北那曲东部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的比如县——那里人们生性豪爽,勤劳而坚韧,哺育着一代代优秀的儿女。  每个人关于家乡的记忆,总有一些滔滔不绝却又欲言又止的思绪。对于我来讲,家乡是一朵怒江河岸上的杜鹃花,在五月的风里飘摇着,每当在远方孤独彷徨时
【摘 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已成为小学课程改革热点。法律条文的严肃性和教学的趣味性有机结合,能增强法治课的亲和力、针对性。通过优化设计教学思路,回归学生生活,引发自主探究,强调德法兼修,注重知行合一,能有效提升法治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法治教育;回归生活;自主探究;德法兼修;知行合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
【一顶老帐篷】  营地的那顶旧帐篷,支架已经歪  斜,卡扣断失,四角漏风。  褪了色的篷布,仿佛晒淡的画板,  融入枯黄的草原。  灰青搅和着浓厚的风尘,一晚落  雪和风霜,让它老态龙钟。  油烟熏染了四年,雪白的里子旱  已蜡黄,它默默地扮演厨房,任  凭旁边的新帐篷傲娇。  考察队知道,这顶老帐篷征战青  藏高原,扛过羌塘的风雨,熬过  唐古拉山的艰苦,也转过八千里  的冈底斯山,而今又在可可
丙中洛是大香格里拉和三江并流的重要景区,  著名的茶马古道从这里穿过,怒江从秋那桶深谷进入丙中洛,  从丙中洛南边一直到大拉,形成弯弯曲曲几道弯,  最大的一道弯在坎桶,被称为“怒江第一湾”。  穿行在怒江峡谷中,两岸是庞大高耸的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山系,  这处纵贯南北的传奇峡谷中,留存着相当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世代生活在其中的怒族、傈僳族、独龙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其建筑、服饰、歌舞,以及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