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殉职最多的年份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o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时局动荡、地域冲突、小规模战争,“战地记者”成了媒体报道中的热词,而与之相应的除了“战争”,还有“死亡”。东方卫视战地记者就曾在一次采访后写下“如果没有明天”感慨战地采访的危机重重,曾几何时,记者已同“高危”画上了等号?
  全球至少60名记者死亡
  
   国际非政府组织“保护记者委员会”(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上周发布2014年度报告称,过去一年全球至少有60名记者因公殉职,另有18名记者的死因仍在调查中,尚不清楚是否与工作有关。即使排除这部分不确定因素,过去三年仍是“有报告记录以来记者殉职人数最多的年份”。其中中东、乌克兰、阿富汗等地区的冲突使记者成为高危职业。
   据统计,2014年几乎一半的死亡事件发生在中东地区,叙利亚第三次“荣膺”最危险的国家,至少有17名记者在该国死亡。根据该委员会的统计,自2011年内战爆发以来,在叙利亚遇难的记者人数达到了79人。
   保护记者委员会自1992年开始进行对死亡记者人数的年度盘点,过去三年是死亡记者人数最多的年份。整体来看,2014年遇难的记者中有三分之一曾受到死亡威胁,40%的记者因蓄意谋杀殉职;近四分之一的遇难者为国际特派记者,该比例达到往年的2倍;此外,摄影记者死亡人数比文字记者多一倍。
   由于局部冲突和战争不断,记者在采访重大事件时遭极端组织绑架并杀害的现象也越来越频繁,记者已经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人群。2010年和2011年对记者威胁最大的地方是巴基斯坦,其次是伊拉克。今年,叙利亚和伊拉克成为最危险的采访地。
   乌克兰东部危机发生以后,已经有多名新闻记者在报道现场被打死,年仅30岁的意大利摄影记者安德烈·罗瑟勒与60岁的俄语翻译安德雷·米罗诺夫在乌克兰东部城市斯拉维扬斯克报道政府军与亲俄武装猛烈交火时被打死。俄罗斯广播电视公司VGTRK记者伊戈尔·科尼勒亚科在乌克兰的卢甘斯克附近被乌克兰军队杀害。俄罗斯“第一频道”电视台摄像师安纳托雷·克兰在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遭乌克兰政府军火力击中而不幸身亡。而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历时50天的战争也至少造成包括法新社记者西蒙·加米勒和翻译员阿里·舍哈达·阿布·阿法施在内的四名记者和三名媒体从业人士死亡。
   而近年来美国的中东政策,也让不少恐怖分子瞄准了美联社记者下手。《华尔街日报》记者珀尔在报道巴基斯坦时被绑架,并于2002年被绑架者斩首。今年4月,美联社资深女记者安佳·尼德林哈斯与搭档乘车在阿富汗东部报道地区选举时被一名阿富汗警察射杀,当场身亡。8月19日和9月2日,“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先后在网上公布两段斩首视频,显示其在叙利亚绑架并杀害美国记者詹姆斯·福利和史蒂芬·索特洛夫的画面,以报复美国对该组织的空袭。
  
  女记者危险更甚
  
   在众多国际记者中,还有一群特殊的存在——“战地玫瑰”,从人们所熟知的闾丘露薇,到东方卫视记者袁文逸,国际媒体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记者出现在战事报道之中。相比她们的男性同时,女记者们在战地中的安危似乎更让人担心。
   2012年2月22日,著名的“独眼女记者”玛丽·科尔文和法国《巴黎竞赛》杂志社摄影师雷米·奥奇力克在叙利亚霍姆斯的临时媒体中心遭炮击身亡。这位美国籍女记者是著名的战地新闻记者,无数次地穿梭在生死线上,哪里有战乱,哪里就会出现她的身影。2001年4月,科尔文在采访斯里兰卡内战时被手榴弹炸伤不幸失去左眼,她的独眼形象几乎成为新闻界的一面招牌,传奇事迹还曾被搬上荧屏。从斯里兰卡逃生以后,她依然继续着自己战地报道的事业,动荡不安的埃及、利比亚、叙利亚都被划入了她的采访版图,2011年,科尔文还是最后一位采访卡扎菲的记者。之后的8月20日,日本著名的“战地美女记者”山本美香在叙利亚阿颇勒报道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冲突时中弹身亡。
   2013年3月24日,年仅21岁的女记者阿卜杜卡迪尔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街头遭人射杀。阿卜杜卡迪尔生前是索马里一家电台的记者,她的工作重点是关注人权,特别是妇女权益。她在工作完毕返回家中的路上遇害,两名持枪男子瞄准她射击,目击现场的同事说,她被射中5枪。
   同年11月2日,法国51岁的女记者吉斯兰·杜邦和一名同事在马里遭绑架后被处决。杜邦供职于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她和同事克洛德·威尔龙当天抵达马里北部重镇基达尔对当地的部族武装领导人进行专访,采访结束后,两人就遭到了四名枪手绑架,被强行带上一辆黄色面包车驶向了沙漠地带。当地安全部队接到消息后迅速出动搜寻,但最终在沙漠中发现了两位法国记者的尸体,尸体上布满了弹孔。
   而除了要面对战火波及之外,女记者吗还有更多的潜在危险——例如,女记者在到外国报道国际新闻事件时,甚至可能遭到被访者或者熟人的性侵犯。据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称,在埃及,女性新闻工作者在对示威抗议活动进行采访报道时,最容易遭到性侵犯。而负责本地新闻采写的女记者则可能出现家庭私生活遭到暴力威胁的情况,例如在某些案例中,敌对方通过损害女记者的名声来达到降低其报道可信度的目的。
   2012年2月11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39岁的女记者莱拉·洛根在埃及首都开罗解放广场,采访示威者欢呼总统穆巴拉克下台时,遭到200名暴徒包围,进行性侵犯和殴打长达20~30分钟之久。
   也许对于许多普通民众而言,战地记者的采访并没有那么危险:有军方保护,当地人对记者敌意较小,并不是在交火集中地区……但真实真当如此?
   “如果没有经历过战争,你会觉得我讲的和战争电影里差不多。但你如果亲身经历,你会知道原来火箭弹在你200米外爆炸,它不仅带来了巨响和硝烟,它还用它巨大的热浪裹挟着撒哈拉沙漠里的沙子扑到你的脸上。你会知道,子弹从你头顶上面划过的时候,不仅是“嗖嗖”作响,还会振动着撕裂空气。你会知道,即便你卧倒在地、即便身边有你的同伴按住你的脑袋、即便你觉得自己做了一切可以做的,你也能体会什么叫做真正的无助,因为你不知道下一颗炮弹它会落在哪里。”当一名记者在采访中突然被子弹击中,当记者们被扣押着行走在荷枪实弹的武装人群中,当记者被斩首的视屏被恐怖分子放出,也许人们才会惊惧。
   也许我们永远无法体会记者穿梭在战场的不安与彷徨,但我们的确可以不仅仅做一个屏幕外的旁观者。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呼吁,让穿越着火线的记者们能得到更多的保护,愿新的一年,我们的“战地英雄们”能更安全。
其他文献
淘宝店小二招人喜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论电脑前面对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一概叫“亲”,既拉近了关系,缩短了距离感,又讨好买家,多暖心呀。   现实中却反而不是那么美妙。一日超市买东西,高高兴兴进去采购了几样,买单后准备走人,这时,收银员说话:“小姐,你的会员卡可以借这位阿婆用一下吗?她想用会员价买瓶酱油。”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阿婆倚在柜台旁边,手中握着一瓶酱油。“当然可以。”我愉快答应,顺势取出
1月9日中午,长和系主席李嘉诚突然召开记者会,宣布集团旗下两家公司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合并大重组,成为两家新上市公司:“长实”改名“长和”,然后以换股形式私有化和黄,“长和”持有港口码头、电讯、零售、基建、能源及飞机租赁业务;将两家公司的地产业务放入新公司“长地”,统掌集团在香港、内地及海外的所有房地产业务,现有股东可透过换股获得新公司股份。“长和”及“长地”会继续上市,“长实”、“和黄”原在香港注
凡是以暴力杀戮平民者,都是恐怖主义行为,都应遭到我们的全力反对。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我们不应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因为每一次恐怖主义行为都有其发生的原因、动机及其后果。尽管原因、动机和后果都不应该成为恐怖主义行为的合理借口,但分析、解剖并了解其原因、动机和后果,却是我们参透恐怖主义并能够与之做有效斗争的唯一途径。  一次非“常态”的恐怖主义行动   如果说这次《沙尔利周刊》和犹太杂品店事件与普通恐
如今的巴黎,失却了往日的柔弱与浪漫情怀,举国伤逝。   象征着自由与和平的共和国广场被蜡烛、花圈所淹没,还有自发聚集的数万民众,或手持“Je suis Charlie(我是沙尔利)”的标语和钢笔,或高呼“言论自由”和“沙尔利”的团结口号,伴着国歌和掌声,向刚刚遭袭离开人世的媒体工作者们致敬。   那一刻,整个法国俨然成了捍卫“言论自由”的象征之城。  “任性”的刊物   1月7日遇害的周刊主
当你的约会对象和一把枪同时出现时,你是否会找个借口匆匆告辞?   是的,当女人的手边有一把枪时,无论她自己,还是画面的观看者,表情都会变得微妙起来。   休斯顿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第一大城市。来自休斯顿的摄影师谢莉·卡尔顿(Shelley Calton)从小就和姐妹们一起参加父亲安排的射击练习,枪支弹药对她而言毫不陌生。这样的经历推动她拍摄了真实题材的《得克萨斯州的女人和枪》。 画面中的这些
在上一周的周三到周五,法国经历了“噩梦的三天”。四个持枪暴徒分为两组搭档,让一个和平国家瞬间“进入了战争状态”。  那天晚上我和朋友约了一起喝咖啡谈天,回家路上翻微博,得知巴黎发生持枪歹徒血洗《沙尔利周刊》全体人员编辑会现场的惨案。到家后赶紧观看法兰西24台的电视报道,正赶上一名受伤倒地的警察被蒙面杀手上来补枪打死的可怕场面。这些年来,恐怖袭击事件接连不断,但这一桩却以其新呈现的特点令世界担心。它
张大千,20世纪最富盛名的中国画家。在其二十一歲时因逃婚而避于松江禅定寺意欲出家,时任住持的逸琳法师赐号“大千”,后转投宁波观宗寺,终因沙门清苦未能剃度为僧,自此后一生自号“大千居士”。   今天我们回眸这段历史,不禁要惊叹,一次率性的游历竟成了一段虔诚的文化“寻踪”之旅。这次短暂的邂逅源起于一位弱冠少年,他逃避的是原本心里未曾有过的“情”字,而不远千里执著追寻的是早已住满心里的沧海桑田。单凭这
这是一个悲伤的时刻。  上海这座中国最繁华都市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迎来了2015年新年:潮水般的民众聚在黄浦江畔的外滩为新年倒计时,在新年还有大约25分钟就要到来的时候,死神首先来到这里,制造了一起严重的拥挤踩踏事件。此次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遇难者  事件已致36人死亡,49人受伤。根据官方公布的36位遇难者名单,年龄最小12岁,最大37岁,包括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
遇难者名单公布背后  当2015年第一缕阳光照射到这座特大型城市之前,上海,已经为未能跨越2014年的36条鲜活生命,忙碌了整个通宵。在不到72个小时内,他们的身份都全部确认并向社会公布,接受所有人痛楚的追思。   36名遇难者不只是36个姓名、36个代号,而是36条曾经跟我们一样鲜活而厚重的生命。名单公布的背后,是负责此项工作的各界人士不眠不休的努力。   外滩拥挤踩踏事件发生后,上海市委市
还原外滩拥挤踩踏事件长征医院抢救现场  一位女性逝者精心做过指甲,深深地留在了陈羽中的记忆里,指甲是时髦的青色,上面还描绘了妖娆的花纹。“一定是个爱漂亮的女孩子,多美好的生命,太遗憾了。”外科医生出身、一身戎装的医院管理者,也无法不为这遗憾的一幕伤感。陈羽中是长征医院医教部副主任,1月1日凌晨接到医院通知,他从位于杨浦区的家中飞快赶到医院,指挥协调抢救。   当夜参与抢救的所有医护人员,都有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