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2015年12月底,阳煤集团发供电分公司煤层气发电厂累计发电量达20亿千瓦时,综合利用瓦斯气体18亿立方米(混合气),实现减排约800万吨,售电收入达7.5亿元,CDM收入2亿多元……这是3月10日《科学导报》记者在阳煤集团一份简报上获得的一组数据,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这组数据的意义,但是了解了这些数据背后发生的故事,就会为之惊叹、为之感动、为之骄傲了。
3月10日上午,阳煤集团发供电分公司煤层气发电厂厂长赵德悦、副厂长焦志超、神堂嘴电站站长张爱军像往常一样,对设备进行巡检,这是他们每天的例行工作。神堂嘴电站气体预处理车间外的“有毒气体”、“噪声有害”警示标识格外醒目。
车间内,罗茨风机、瓦斯发电机组运作时,机器轰鸣,即使戴上耳罩、耳塞,一个多小时的巡检也难免让人耳鸣不已。不仅如此,瓦斯气体燃烧释放高温以及微量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有这么一群人仍年复一年默默坚守着……
2007年7月1日,阳煤集团公司借助国家鼓励发展煤层气发电项目的有利时機,成立煤层气发电厂,下设有神堂嘴、虎尾沟、贵石沟3个电站。
煤层气发电厂投产初期,由于设备全部是外国进口,受国外厂家技术垄断影响,未能取得设备调试权限。机组出现故障后需要请国外工程师进行处理,时间长、费用高,严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而且当时瓦斯发电行业在国内刚刚兴起,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试运行的一年多时间里,可谓状况百出——机组故障多,没有厂家授权不能开展深层次的机组维修,国内没有替代品,配件价格较高……
面对重重困难,煤层气发电厂组织开展了技术本土化、人才专业化和配件国产化的“三化”工程。“三化”工程的背后是副厂长王晋平、耿治国以及当时还是技术员如今已是贵石沟电站站长的常义军等人的辛勤付出。他们利用日常保养维护、机组大修等机会,“开膛破肚”,逐步掌握了颜巴赫机组稀燃调节技术,带头完成了过去只有国外技术人员才能完成的机组缸盖更换、缸套活塞连杆更换工作,掌握了功率因数调节模块QPF更换、节气阀检查维修技术。通过机组火花塞、传感器等部分零配件的国产化改造,每年节约资金100多万元。
2015年年初,神堂嘴电站二期5号机组发生电气故障。“由于国外设备技术封锁,我们根本学不到核心技术,一旦发现技术问题,都是请国外工程师来解决,费用高、耗时长,机组一停就是几个月,对生产影响很大,国内代理商的技术人员也无法解决。我们不想耽误生产,决定自己解决。”神堂嘴电站站长张爱军回忆说,“技术手册是全英文的,我们就逐一翻译,我跟副站长陈强,技术员孙浩、韩磊等盯在现场,连续几天没有回家,饿了就吃泡面……”
困难面前不说难,坚持到底攻难关。凭借不服输的韧劲儿,他们发现原来是控制柜内控制安全回路的IO模块出了问题,模块没有给主机输出4~20毫安信号。但是新的难题又摆在了面前,模块都是进口的,国内根本没有配件,如果从国外采购,至少需要两个多月时间。“不就是个电气元器件么,咱们自己做!”张爱军和自己暗暗较起了劲儿,“既然主要问题是没有输出4~20毫安信号,那么就想办法通过其他替代件最终输出需要的信号。我们利用国产的继电器、信号发生器等配件组装了一个模块,又加装电位器、延时模块等设备,成功解决了故障,设备恢复了运行。”
辛勤的付出汇成了闪光的数据——截至2015年12月底,煤层气发电厂累计发电量达20亿千瓦时,综合利用瓦斯气体18亿立方米(混合气),实现减排约800万吨,售电收入达7.5亿元,CDM收入2亿多元。此外,煤层气发电厂多次荣获集团公司模范集体、发供电分公司模范集体等称号,多项革新技术荣获国家级、省级QC优秀管理成果奖。
“当前,煤层气发电产业前景广阔。集团公司的瓦斯利用还有很大空间,我们将大力落实集团公司‘127’战略发展目标,因地制宜扩充瓦斯发电容量,积极开拓新能源发电领域,抢抓机遇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为集团公司作出积极贡献!”面对未来,赵德悦信心满满。
采访虽然结束了,但一张张朴实的脸深深印在了记者的脑海中,一个个坚定的眼神深深刻在了记者的心底。也正是这一次次无怨无悔的坚持与坚守,照亮了阳煤转型跨越发展的征途。
3月10日上午,阳煤集团发供电分公司煤层气发电厂厂长赵德悦、副厂长焦志超、神堂嘴电站站长张爱军像往常一样,对设备进行巡检,这是他们每天的例行工作。神堂嘴电站气体预处理车间外的“有毒气体”、“噪声有害”警示标识格外醒目。
车间内,罗茨风机、瓦斯发电机组运作时,机器轰鸣,即使戴上耳罩、耳塞,一个多小时的巡检也难免让人耳鸣不已。不仅如此,瓦斯气体燃烧释放高温以及微量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有这么一群人仍年复一年默默坚守着……
2007年7月1日,阳煤集团公司借助国家鼓励发展煤层气发电项目的有利时機,成立煤层气发电厂,下设有神堂嘴、虎尾沟、贵石沟3个电站。
煤层气发电厂投产初期,由于设备全部是外国进口,受国外厂家技术垄断影响,未能取得设备调试权限。机组出现故障后需要请国外工程师进行处理,时间长、费用高,严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而且当时瓦斯发电行业在国内刚刚兴起,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试运行的一年多时间里,可谓状况百出——机组故障多,没有厂家授权不能开展深层次的机组维修,国内没有替代品,配件价格较高……
面对重重困难,煤层气发电厂组织开展了技术本土化、人才专业化和配件国产化的“三化”工程。“三化”工程的背后是副厂长王晋平、耿治国以及当时还是技术员如今已是贵石沟电站站长的常义军等人的辛勤付出。他们利用日常保养维护、机组大修等机会,“开膛破肚”,逐步掌握了颜巴赫机组稀燃调节技术,带头完成了过去只有国外技术人员才能完成的机组缸盖更换、缸套活塞连杆更换工作,掌握了功率因数调节模块QPF更换、节气阀检查维修技术。通过机组火花塞、传感器等部分零配件的国产化改造,每年节约资金100多万元。
2015年年初,神堂嘴电站二期5号机组发生电气故障。“由于国外设备技术封锁,我们根本学不到核心技术,一旦发现技术问题,都是请国外工程师来解决,费用高、耗时长,机组一停就是几个月,对生产影响很大,国内代理商的技术人员也无法解决。我们不想耽误生产,决定自己解决。”神堂嘴电站站长张爱军回忆说,“技术手册是全英文的,我们就逐一翻译,我跟副站长陈强,技术员孙浩、韩磊等盯在现场,连续几天没有回家,饿了就吃泡面……”
困难面前不说难,坚持到底攻难关。凭借不服输的韧劲儿,他们发现原来是控制柜内控制安全回路的IO模块出了问题,模块没有给主机输出4~20毫安信号。但是新的难题又摆在了面前,模块都是进口的,国内根本没有配件,如果从国外采购,至少需要两个多月时间。“不就是个电气元器件么,咱们自己做!”张爱军和自己暗暗较起了劲儿,“既然主要问题是没有输出4~20毫安信号,那么就想办法通过其他替代件最终输出需要的信号。我们利用国产的继电器、信号发生器等配件组装了一个模块,又加装电位器、延时模块等设备,成功解决了故障,设备恢复了运行。”
辛勤的付出汇成了闪光的数据——截至2015年12月底,煤层气发电厂累计发电量达20亿千瓦时,综合利用瓦斯气体18亿立方米(混合气),实现减排约800万吨,售电收入达7.5亿元,CDM收入2亿多元。此外,煤层气发电厂多次荣获集团公司模范集体、发供电分公司模范集体等称号,多项革新技术荣获国家级、省级QC优秀管理成果奖。
“当前,煤层气发电产业前景广阔。集团公司的瓦斯利用还有很大空间,我们将大力落实集团公司‘127’战略发展目标,因地制宜扩充瓦斯发电容量,积极开拓新能源发电领域,抢抓机遇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为集团公司作出积极贡献!”面对未来,赵德悦信心满满。
采访虽然结束了,但一张张朴实的脸深深印在了记者的脑海中,一个个坚定的眼神深深刻在了记者的心底。也正是这一次次无怨无悔的坚持与坚守,照亮了阳煤转型跨越发展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