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互联网+”不仅是深化“双创”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将“就业从业”教育提升到“创新创业”的新高度,亦是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的新平台,拓展了专业教育的新局面,促进了师生共创、学科、校企的新融合,实现了“人才培养机制”的新高度.通过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探索“双创”人才培养新途径,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深度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创业精神,多元整合“双创”教育体系,全程高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机 构】
: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生态宜居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不仅是深化“双创”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将“就业从业”教育提升到“创新创业”的新高度,亦是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的新平台,拓展了专业教育的新局面,促进了师生共创、学科、校企的新融合,实现了“人才培养机制”的新高度.通过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探索“双创”人才培养新途径,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深度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创业精神,多元整合“双创”教育体系,全程高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其他文献
革命题材的课文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绝佳素材.教学这类文本,紧扣关键词,有助于指引学生明确革命故事背景,启发学生理解革命人物形象,指点学生领悟革命人物精神,启发学生领会文本主旨,是让学生在了解革命故事的基础上深化思想品质、提升语文素养的捷径.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元素以浸润的方式融入各个知识点中.知识点不同,授课的方法不同,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也不同.而且,不同的授课内容可以融入的思政元素也有所不同.如何将思政元素对应具体的课堂内容进行有机融入是一个很具体的问题.以大一新生的通识教育课程“茶之道:再读《茶经》”中茶叶贸易在海上贸易中的兴起这个知识点为例,探讨思政元素设计,实现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匹配对应的思政元素,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师范专业认证是深化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全面保障和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考核范围涵盖专业人才培养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八个一级指标.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师范专业认证的重要环节,在整个认证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专业教师数量结构、素质能力、实践经历、持续发展情况四方面论述了扬州大学外国学院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指出本专业及目前国内同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
学习强国已经成为网络教育的重要平台.结合大学生使用学习强国的现状,使用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模型(UTAUT),引入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群影响、配合情况、使用意愿、使用行为六个变量,构建基于UTAUT理论的大学生学习强国APP使用意愿研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2.0进行相关、回归、差异性分析,发现周边人使用行为和个体身份属性对大学生是否使用学习强国APP具有显著影响,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饲料是整个畜牧业的源头,要保证食品的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高职“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团队进行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将思政内容合理融入混合式教学课程模块,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入挖掘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全员、全程、全方位培育人才,探索符合课程特点的课程思政改革路径,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核心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饲料行业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课程建设、培养学生全球化协作素养以及提高教师团队质素的重要手段,而与谁合作、引进的教育资源是否优质已成为评判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从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导向和与之相呼应的主流理论出发,着重分析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以苏州百年职业学院为例,提出“四通二融”商科培养理念的思路与举措,并基于取得的成果与发现的问题,对未来进一步完善与实现该理念提出实践方案.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党中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课程思政要求所有课程的知识传递及教学活动都能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全体教师都肩负起道德引领的职责,实现“三全”育人.本科生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的重点在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以环境类通识课程为例,分析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案例设计思路、改革目标和实施方案等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生态观.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要落实新时代对高等本科教育的新要求,必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新时代的高校课程建设应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入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过程,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两性一度”的一流本科课程,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基于高校课程建设要求,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创建“二维三实四结合”“三阶段八环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水力学”课程中
针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分析化学课程传统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发展实际,介绍了教学团队多年教学改革获得的成效,包括电子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情况,以及线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化改革实践的措施,并从教学考核体系、教学模式手段、理论实践结合、科研教学融合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线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以期促进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发展、同质等效,从而提高全国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分析化学”的教学质量.
“智慧旅游”和“跨界融合旅游”获得了新一轮的飞跃式发展.新型应用型本科的旅游接待业相关课程也应转型和提升,加入智慧旅游和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与实践操作元素,以实现校企之间人才培养的对接.讨论了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旅游消费模式的改变、旅游业发展所需从业人员要求的转变.根据需求分析,提出顺应中国以数字驱动为动力的智慧旅游产业发展趋势,从课程内容设置、实训内容精准细化、高质量教材编写和国际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建立等方面进行深度课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