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科学教学中,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從制定开放的科学教学目标、运用开放的科学教学资源、开放科学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布置开放的科学课后作业以及采用开放的科学评价方式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初中科学课堂开放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 科学 课堂 开放 教学
一、制定开放的科学教学目标
为了实现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制定的目标称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要高于教材中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将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诸多因素融入其中。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制定开放的科学教学目标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全体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目标。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具有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学习知识的方法以及不同的性格特点等。可见,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使不同的学生掌握相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然后从学生对科学的学习需求出发,为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这对各个学生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同一位学生的学习目标在不同时期也是不相同的,应从学生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学生的学习目标,以便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应对,从而实现提高科学学习效果和水平的目的。
二、运用开放的科学教学资源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新能力挖掘科学教育资源。由于在诸多教学资源中科学教材中的内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初中科学教师除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身边的科学教育资源外,即能够收集到的校内资源,还需要想法设法利用学校外部的教学资源,为丰富科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提供可靠的资源保证。实验室的各种实验器材就是充分的科学教学资源,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巧妙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在结合科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制作出简单的实验用具和实验模型,使科学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从而创设出生动、形象、愉悦的科学学习环境和气氛。科学教师在挖掘校外资源时有很多的选择,如农业基地、田野、博物馆、动物园等,这些资源对丰富科学教学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将民间的各种习俗活动和乡土风情引入科学教学课堂上,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开放科学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的时间向课前开放,同时也可以向课后延伸,这就是我们平时对教学时间开放的一般理解。课堂教学向课前开放是指在课前教师所做的准备,比如可以预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包括资料的查找等。而课堂教学向课后的延伸开放则是指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将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其实,除了这两种教学时间开放外,还可以将课堂内部进行开放,即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提高科学学习效率和水平的目的。学生在课前与课后需要完成的任务有很多,如实验准备、调查研究等,而课堂内部的开放则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空间的开放是指科学教师不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还可以为学生创造到课堂外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机会,使他们在自然亲切的大自然中轻松、愉悦地研究和探索更多的科学知识,从而实现提高科学学习水平的目的。
四、布置开放的科学课后作业
初中科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不应局限于书面形式的作业,而应该为学生布置开放性的作业。科学作业有很多形式,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几种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制作一个小发明、让学生独立自助地观察一个小事物以及布置一些需要动手进行操作的科学作业等。作为一门生活的学科,科学也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初中科学教师不能总是为学生布置单一的书面形式的作业,还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需求出发,为学生布置多样化的、开放性的科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科学学习成绩的目标。
五、采用开放的科学评价方式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依靠试卷考试成绩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需要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式,使科学评价变得更加科学、合理、规范和公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评价的开放性一般包括评价方式多样化与评价主体多元化。经常性的、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一种动态及时的导向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能得以改正,使学生最终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科学水平时,除了要让教师对学生的素质和水平实施评价之外,还应该使校长、家长充分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也需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和定位。采用这样的评价方式避免了传统教师一人评价的弊端,使评价结果更准确、公平、合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 科学 课堂 开放 教学
一、制定开放的科学教学目标
为了实现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制定的目标称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要高于教材中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将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诸多因素融入其中。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制定开放的科学教学目标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全体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目标。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具有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学习知识的方法以及不同的性格特点等。可见,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使不同的学生掌握相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然后从学生对科学的学习需求出发,为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这对各个学生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同一位学生的学习目标在不同时期也是不相同的,应从学生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学生的学习目标,以便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应对,从而实现提高科学学习效果和水平的目的。
二、运用开放的科学教学资源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新能力挖掘科学教育资源。由于在诸多教学资源中科学教材中的内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初中科学教师除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身边的科学教育资源外,即能够收集到的校内资源,还需要想法设法利用学校外部的教学资源,为丰富科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提供可靠的资源保证。实验室的各种实验器材就是充分的科学教学资源,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巧妙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在结合科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制作出简单的实验用具和实验模型,使科学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从而创设出生动、形象、愉悦的科学学习环境和气氛。科学教师在挖掘校外资源时有很多的选择,如农业基地、田野、博物馆、动物园等,这些资源对丰富科学教学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将民间的各种习俗活动和乡土风情引入科学教学课堂上,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开放科学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的时间向课前开放,同时也可以向课后延伸,这就是我们平时对教学时间开放的一般理解。课堂教学向课前开放是指在课前教师所做的准备,比如可以预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包括资料的查找等。而课堂教学向课后的延伸开放则是指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将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其实,除了这两种教学时间开放外,还可以将课堂内部进行开放,即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提高科学学习效率和水平的目的。学生在课前与课后需要完成的任务有很多,如实验准备、调查研究等,而课堂内部的开放则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空间的开放是指科学教师不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还可以为学生创造到课堂外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机会,使他们在自然亲切的大自然中轻松、愉悦地研究和探索更多的科学知识,从而实现提高科学学习水平的目的。
四、布置开放的科学课后作业
初中科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不应局限于书面形式的作业,而应该为学生布置开放性的作业。科学作业有很多形式,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几种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制作一个小发明、让学生独立自助地观察一个小事物以及布置一些需要动手进行操作的科学作业等。作为一门生活的学科,科学也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初中科学教师不能总是为学生布置单一的书面形式的作业,还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需求出发,为学生布置多样化的、开放性的科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科学学习成绩的目标。
五、采用开放的科学评价方式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依靠试卷考试成绩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需要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式,使科学评价变得更加科学、合理、规范和公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评价的开放性一般包括评价方式多样化与评价主体多元化。经常性的、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一种动态及时的导向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能得以改正,使学生最终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科学水平时,除了要让教师对学生的素质和水平实施评价之外,还应该使校长、家长充分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也需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和定位。采用这样的评价方式避免了传统教师一人评价的弊端,使评价结果更准确、公平、合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