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素描 组章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溪水,潺潺在安静中
  这一尾旖旎的溪水,是从乡村振兴的画卷中,蜿蜒而出的。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走在村落中,有着我最喜欢的安静。
  心目中的乡村,仿佛就应该是这样的。溪水潺潺,流过房前屋后,而鸟鸣空旷,或者叫空灵,一粒一粒的玲珑,掉到村道上,有剔透的韵味。
  人家已经拆除了围墙,庭院是共享的。各色的花朵,盛开在院子里。蜂蝶飞舞,影子在穿梭着。花香扑鼻的不多,更多的,只是若有若无,但其实是有的。
  隔三五步,一棵老树,为人家或者村中小路,撑起一片绿荫。一座村庄,常常把“沧桑”,写在老树上。最虬枝苍劲的老树,常常被安置在村庄的名片上。
  相比于一棵老樹,村上的百岁老人,也还是年轻的。现在,比百岁老人还年轻一些的老人,坐在院子里。偶尔聊上几句,醉里吴音相媚好。更多的时候,他们只在静静地晒太阳。
  电线已被埋入地下了。没有了电线杆,一群麻雀,就在枝头起起落落。
  溪水,潺潺在安静中。是这样的,有时候,幸福就堆叠在炊烟的低处。而我们就守着,安静的日出与日落。
  民居,回到了水墨
  曾经散落着的,历经风侵雨蚀的民居,在修旧如旧之后,又一次回到我们的视野。
  在乡村振兴的画卷里,这些民居,都是被叫做“乡愁”的。
  在这样的村落中走动着,仿佛随意打开的,不是唐诗,就是宋词。粉墙黛瓦,也许是很适宜“盛装”下雨雾的。
  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就仿佛有一阵雾气,在弥漫上来了。再浓上一些,就该落雨了。
  油纸雨伞,估计现在已经很少了,如果不是为了表演。雨天,飘动着的多是小花伞了。虽然伞下的人儿,依然像旧年一样地亭亭着。
  墙角的小野花小野草,也是很应景的那一种,乍一看,鲜艳着,但靠近了会发现,仿佛也已褪了色泽,轻漾在旧时光里了。
  而时间,仿佛也就这样地深了下去。
  马头墙常常挡住视野,只挡不住一小角的天空,当然,也挡不住时间的流逝。莫名地想到,这马头墙,还保持着马头的隐喻,只是很多年,已没见骑马的人走过村庄了。
  即便巷子再深,在一夜春雨之后,明朝也无人叫卖杏花了。
  不过,青山依旧,碧水长流,乡愁依然俯首可拾。
  书声朗朗,淋湿了炊烟
  做美了山水与村居,就该用一座书院,或者朗朗书声,为乡村振兴的故事,铸“魂”了。于是我看见,乡村振兴的故事,是在一卷线装书中,缓缓打开的。
  故事里的耕牛,仿佛还在时间深处走动着,牧童横吹的笛声,隐约或者嘹亮着。“晴耕雨读”的牌匾,依然挂在人家的大门上。这依然的古色古香中,藏着一个芬芳的书香之梦。
  那一间被老树掩映着的农家书屋,是新落成的。新上架的书籍,还散着油墨味儿。那些从地头回来的庄稼人,抖落一身尘土,就坐进了书屋。那些拖泥带水的身影,在一架一架的书中穿梭着,那场景,竟是那么和谐。
  书中有着风声雨声,有着家事天下事,有着做人的道理,也有着科技种田的知识。
  书中那辽阔的世界,精彩在村子之外。
  还有看不见的互联网,连接着四面八方。来村里的大学生,叫了电商,就把搁在农家的土特产,一批批销到城里去了。
  仿佛农家的清晨,是在一本书中打开的。晨曦中,朗朗书声,把炊烟淋湿了。
  乡音起,从经典的江南走来
  乡村振兴是一支水灵灵的画卷,将日子描摹得如诗如画。我走在哪里,我的身影,都游动在粼粼波光之中。
  一叶旧年的乌篷,载我入欸乃之中,欸乃是一种响起在梦里的乡音。我记得旧时的油菜花,是在欸乃声中绽放的,三两枝竹外的桃花,也是被欸乃声打湿的。而清泠泠的人儿,就在河埠头,浣洗衣裳,有时是对着流水梳妆……
  青石板是沿着河岸行走的,河岸有多长,石板路就有多长。那则昆曲或者越剧,在水面上轻漾着,那唱腔和动作,都是带着水的。月光也是流水的一种,在水中,月光是水的一部分;在人家巷子里,月光则把自己化作了流水。
  十里桑园,在人家之外,从丝绸般的流水之上,轻轻滑落,就可抵达了。青箬笠和绿蓑衣,已经隐入旧年的诗词,若是想寻找那一种意境,不妨去字里行间走动吧。
  只是乡音依然是熟悉的那一种。穿过乡村振兴的乡音,一声声,把岁月深处的经典江南,唤回我们的生活。但这样的老江南,又带着许多我所喜欢的“新”了。
其他文献
而一些美不可触及  午后的天空很美。那美虚浮,  因你的命名而真实,又不可触及。  那美就从你的眼睛里发生,  并且被你,一个匆忙的行路人  笼统为一个极其简约的词语。  一大片云的山峦在天边不停变幻,  始终遥远。词语倘若也是这样,一种迷途  幻境。迟缓的漫步者将会抵达哪里?  “午后的天空很美。”写下的句子是  滞后的(是否语言总是滞后于真实?)  那已是昨日,一个陈旧了的意象。  今天,午后
期刊
人的一生,走过多少路?见过多少事?每个人都不一样。孙中山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可见“行”对人的意义。  俗话说:路走多了,见的世面自然也多,所以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在很牛的“侯王”面前骄傲三分。更何况本身就已经很智慧,却又能“行千里”,其果必定超乎寻常。赵振元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和他的夫人不仅是生活上的恩爱伉俪,还是比翼双飞的文学情侣,这部《人在旅途》作
期刊
每次写到你,喜欢用倒叙的方式  语言要留白,跳跃,不能太散文化和实  要像你的犁耙水响  有张力。像你耕种的土地  有深度和厚度。被土里的骨头刺到  有痛感。说到命运  如你的夏水,一辈子没翻过一次浪  唯一一次是,龙卷风将船卷起  就此留下悬念。再倒叙  讓你再活一次
期刊
上世紀60年代,我在家中的稻草屋里呱呱坠地。家中3间稻草屋,上无片瓦,下无一砖。空空的四壁全是粘土垒成的。爷爷、奶奶睡的床是粘土垒的,一片大灶是粘土垒的,盛五谷杂粮的囤子也是粘土垒的。  爷爷、奶奶在这屋里生活了多少年,我没有去考证,但父母在这屋里生活也有30年左右了。独扇的木板门,木栅小窗,又矮又窄,因而屋子显得格外低矮、阴暗。好在是稻草苫覆的,却也冬暖夏凉。只是在连阴雨的日子里,“屋漏”这两个
期刊
草木不宜说话  因为草木皆兵  石头不宜说话  因為石头会砸自己的脚  泥土不宜说话  因为泥土能捏造一尊菩萨  我不宜说话,因为后脑勺  长出反勾的骨,鱼刺一般尖锐  沉默许久了。我常闭目,诵经  找一个绕道的出口
期刊
我们坐在小溪边,蛙声四起  盖住了小溪淙淙的琴音  月芽儿羞涩,躲進了云层  我们稍微一有响动,蛙声就停  我们一会儿动,一会儿停  蛙声默契地配合着我们  我们小心翼翼又心跳如鼓  合着蛙鸣的节奏,像花儿捧着露水
期刊
草色 还是一片片孤岛  荒芜之下 仍有沉睡  是不复醒来的永恒  还是隐痛千尺万般悲涼?  春风 还是弱了些  尚不能吹动深厚辽阔  滚滚惊雷在梦中振聋发聩  化作绵绵细雨,或为点醒的菩提
期刊
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只是夹杂了一种恐惧和惶惑  像是被浸了江水的鞭子  抽打出的鸣叫,一声鹤唳  苍鹰、白鹤、黄犬、野兔  它们都是欲望的小獸,引诱癫狂暗喜  草木俯首,并不是向我表示臣服  它随时准备捡起武器刺来  这不是我预想的结局  在南方,有两个人以黑白为进退  我奔跑,努力不让自己坠入深渊
期刊
可待因和氨酚黄那敏  咳特灵和头孢克肟片搭伙  一伙让人成瘾一伙让人瞌睡  仰头和温水吞服  吞下这命定的一剂苦涩  尽是饮鸩止咳的妄想  自毁道行的代价  止不住震中在肺部引发的抖动  咳喘剧烈抖落该抖落的纤尘  含混往世的惡业扑往腹胸  拼命蛮撞  脏壁产出的淤青的痛  懂不懂得  向上才有懊恼的出口
期刊
黄昏临界点,聚拢羽毛,焚烧。一朵朵云描摹雁群。大理石的纹理沉积荒秽。  飞鹰像摊开的戈壁攥取砂砾,以绝缘的姿态触及雷霆。  细雨撑破天空的瞳孔,從眼中掏出闪电。决堤。红眶溢出句点。一颗子弹的疼痛足以穿透闪电的身体。  海燕抻直翅膀,拍落一个个四季证词。春花、红枫、秋实、冬雪,揉碎人间风烟。  旋即时间塌陷山谷。而雨一再拭去你离开的背影。在玻璃窗上,勾芡舌尖流年。  旧巷撑着油纸伞蹁跹的,是灰色的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