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VOCs中苯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吸附研究进展

来源 :洁净煤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14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煤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与煤焦化和煤气化等核心煤化工过程相伴的污染物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我国空气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作为VOCs的代表之一,苯有毒性且易挥发,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清晰了解煤化工VOCs排放控制技术的优化方向和发展现状,为煤化工VOCs中苯的净化提供理论储备,梳理总结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苯吸附净化过程的相关材料和技术.围绕目前处理苯的主要技术方法进行分析,指出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吸附法的优点、作用方式、常用吸附剂类型和特点等,并指出选择合适的吸附剂是VOCs及苯等污染物吸附处理的核心,如何选择、组合以及提高各类型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并寻求有效的吸附净化技术是需要不断完善的课题.重点介绍了具有多孔结构、可调控、高比表面积特点的纳米纤维及其在气体净化领域的运用.从纳米纤维制备角度阐述了静电纺丝合成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和研究现状,结果表明:静电纺丝设备简单、加工成本低、可纺原料种类多、过程可控,在制备纳米纤维技术中占据绝对优势.与常规纤维相比,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尺寸更小、比表面积更大、孔隙率更高,能够在气固反应过程中提供更大的有效反应面积,为活性组分均匀有序分布提供丰富的骨架结构.结合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材料净化VOCs的应用现状,指出了该领域存在静电纺丝聚合物纳米纤维和碳纳米纤维机械强度不足、纺丝液溶剂具有毒性和腐蚀性以及静电纺丝效率较低等问题.最后,明确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VOCs和苯吸附净化领域的发展方向:深入理解并有效预测与控制纺丝过程、加强纺丝材料的功能化扩展以及发掘静电纺丝的工业化应用潜力等.
其他文献
由于液态电池存在安全隐患,开发新型材料的固态电池成为研究热点.以高电压材料镍锰酸锂作为正极材料,PES-LATP@PVC复合物为固态电解质组装固态锂离子电池,在常温下,利用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工作站等测试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阻燃性;组装的半电池在常温、0.2C电流下的首次充电比容量可达132.0775 mA·h/g,放电比容量为64.7751 mA·h/g,充放电效率为49.04%;循环结束后的电池阻抗为1755Ω,循环伏安(CV)测试表现出明显的氧化还原峰.
首钢球团生产线原设计无烟气脱硫、脱硝装置.随着国家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对球团120万t/a球团生产线进行超低排放改造,首次实现了采用电除尘器+密相塔半干法脱硫+低温SCR脱硝系统,脱硫脱硝效率均达到95%以上.2021年在原脱硫脱硝设备设施的基础上,经过热工操作制度的优化、低氮燃烧技术应用、SCR催化剂备用层投入,达到了2021年6月1日执行的唐山市5、20、30mg/m3的超低排放标准.
由于井下地层压力的作用,油井作业施工过程中存在井喷风险,需要下入防喷工具避免井喷事故.防喷装置包括油套环空防喷、油管内防喷两种工具.针对井控防喷工具进行了优选.免投送防喷锚定一体化管柱、可环空测试井下丢手防喷管柱及电泵井浮子式丢手防喷管柱用于油套环空;抽油机井大泵防喷脱接器、螺杆泵井提拉式防喷油管锚用于油管内.应用结果表明,优化后井下防喷工具一次防喷成功率达100%,可有效避免出现环境污染及安全事故等问题;因此,采取井控防喷措施可确保油田安全、绿色、高效开发.
针对传统Vienna型整流器无法实现逆变工作的缺点,提出一种新型拓扑结构的三电平变换器,该变换器可工作于双向变换状态.为了降低新型拓扑三电平变换器的功率损耗,采用断续脉宽调制(discontinuous pulse width modulation,DPWM)策略中综合性能较优的共模电压最小DPWM策略(discontinuous pulse width modulation scheme A,DPWMA)进行调制.在此基础上,根据新型拓扑在DPWMA策略下功率器件的开关规律,建立了其在并网逆变器工况下的
Vienna整流器存在电流过零点畸变问题,鉴于此,分析了其产生电流畸变的原因,提出可以在畸变区域更换参考矢量合成路径,并且计算出畸变区域的偏差角,最后采用零序分量注入法解决电流畸变问题,并基于实验验证了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智慧高速公路融合了5G基站、车路协同单元、系列龙门架、充电桩等多类型基础设施,其负荷激增、狭长分布特点给智慧高速公路赋能带来了挑战.首先,结合智慧高速公路能源消费特点,具体分析了智慧高速公路能源需求.然后,结合狭长型供能特点和中低压交直流混合组网技术,提出了一种面向智慧高速公路的新型特种能源互联网——链式能源网,实现远距离、高品质供能,详细介绍了链式能源网定义、功能,并阐述了能源供给链、能源需求链以及双链能量耦合桥的拓扑结构与应用场景.最后,以京津唐某段高速公路为算例,基于MATLAB/Simulink进
随着再电气化进程不断加快、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电网电力平衡压力显著加大.因此,迫切需要挖掘电动汽车等灵活负荷参与调控潜力,调动其主动参与电网调控运行.建立基于云边端协同的分布式控制架构,从用户侧和电网侧的角度实现对电动汽车多目标优化调度策略.第一阶段在云端考虑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调度,达到电网削峰填谷的需求;第二阶段考虑用户需求,以用户充放电费用及满意度为目标函数建立模型,同时引入分时电价,合理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最后,以某区域配电网中电动汽车负荷数据为例,采用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求解,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充放
单相接地故障是配电网中最为常见的故障,为了掌握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特性,对已经完成了单相接地保护改造的西安供电公司市区18座110 kV变电站的单相接地故障处理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补偿良好的消弧线圈具有很强的熄弧能力,自熄弧故障的比率在80%左右;单相接地故障中单次持续接地占比约90%,多次间歇性接地占比约10%;80.92%的自熄弧故障的熄弧时间在1 s内.上述统计分析结果对于科学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和设置单相接地保护参数具有参考价值.
通过原理对比说明,单水冷技术路线的除湿能力不稳定,节能性差,存在过冷现象;双冷源技术路线的除湿能力稳定,拥有变频压缩机进行深度除湿,除湿能力基本不会受水温波动的影响;分体式除湿机技术路线的除湿不依赖热泵,两者独立运行,但需考虑安装空间.通过计算说明,制冷工况下,分体式除湿机技术路线和双冷源技术路线更节能,单水冷技术路线最耗电;除湿工况下,分体式除湿机技术路线最节能,双冷源技术路线最耗电.综合考虑,双冷源技术路线和分体式除湿机技术路线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气候环境.
针对现今巡检机器人需要应对变电站复杂非结构化环境下的巡检任务,以及大范围、空旷环境下的巡检导航需求,通过利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惯性测量单元和里程计等传感器,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算法的多传感器融合策略来进行局部和全局的位姿估计.结合后验位姿概率分布、蒙特卡洛定位(Monte Carlo localization,MCL)算法的重要性采样和重采样过程,并且基于先验地图的粒子匹配度来切换MCL算法的定位与融合位姿航迹推算,由此来保证巡检导航定位的鲁棒性和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