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口,大舞台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20060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经济信息报道在创造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具有强大的外宣功能,能够及时有效地呈现真实的中国形象,是增强新时期国际传播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这是我近两年来为英文出版发行的国际著名风电杂志《风电月刊》(Wind PowerMonthly)供稿的感受。
  
  进入窗口
  
  中国特稿社的用户《风电月刊》于1985年创建于丹麦。伴随着风电产业的突飞猛进,该杂志已发展成为世界风电行业的顶尖新闻类月刊,以独立深度报道全球各地风电行业新闻闻名并广受尊重。该杂志拥有数十万专业读者,代表着海外工商、金融界的精英。有效覆盖这些海外能源领域主流社会受众,无疑有利于扩大新华社的国际影响力。
  与其他外国媒体一样,《风电月刊》曾认为中国的新闻报道环境虽然在进步,但是仍然有各种管束,如果只是关注政府和官方媒体发出的声音,往往无法弄清真相。但中国特稿社成功地与《风电月刊》保持长期合作,赢得其信任。这主要得益于我们60年多来以中国民间新闻机构身份活跃于世界舞台,享有很好的声誉。
  中国特稿社早年与《风电月刊》合作主要是不定期为其提供一些新闻和分析。近年来,伴随着中国风电行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特稿社为《风电月刊》的供稿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65条短讯和分析,上升到2010年136条。
  在内容选择设计上,我们契合海外受众的迫切需要。在报道角度上,强调为用户需要服务,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从有利于海外用户投资中国出发,使海外受众更乐于接受。
  在报道内容上,突出经济要素,实用性强,少有政治色彩,淡化了宣传味。这有效地解除了海外受众对中国宣传的设防心理,令海外受众在潜移默化中认同与接受我们的观点,“润物细无声”地发挥外宣作用。
  通过提供涵盖中国风电产业各个领域的经济数据,及时、简短的资讯,以及深入透彻的分析、市场透视,我们的稿件在《风电月刊》的网站、纸质杂志和其他出版物上得到及时有效的传播。这些讯息再通过《风电月刊》的投行、跨国公司等最终用户和海外咨询机构、经济研究机构、财经网站、行业协会等用户,传播给更多的海外受众,产生了广泛的对外宣传效果,增强了新华社对外新闻信息报道的国际影响力。
  经过多年磨合,《风电月刊》认识到中国特稿社在客观全面报道真实的中国风电行业上的不可替代作用。2009年开始,《风电月刊》主动要求在以往合作的基础上,与中国特稿社签定合约,将特稿社供稿记者冠以《风电月刊》中国记者的名义,从事中国报道。《风电月刊》在美国有3名记者,在欧洲有11名记者,但在世界风电市场最大、最有发展希望的中国,仅签约一名特稿社记者。这说明它充分认识到中国特稿社强大的报道能力。
  由此,我们将中国的声音、中国的见解、中国的主张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得更广阔、更深远,掌握了塑造中国风电业形象的主动权。
  
  发出声音
  
  虽然《风电月刊》只是一家行业杂志,但鉴于其拥有广泛的海外能源领域主流受众,它仍可以在一系列重大能源问题上,如中国能源下一步的发展道路将怎么走,中国准备在国际能源舞台上发挥怎样的作用等方面,帮助我们及时发声,阐述中国观点,积极传递中国在这些国际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这无疑是我们对外报道值得着力的地方。
  2010年9月,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之一——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交了长达5800页的诉状,指控中国政府为其风能、太阳能、电池及节能汽车等产品提供了不公平的支持,导致美国相关企业的利益受到了损害。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10月15日发出一则通告称,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申请,美方正式按照《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针对中国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清洁能源政策和措施展开调查。12月23日,奥巴马政府针对中国向风能制造商提供扶持一事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投诉。
  面对这一步步的施压,我们通过《风电月刊》及时传递出中国政府、企业、协会的声音。今年1月14日,《风电月刊》发表了我们的一篇长文,引述了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旗帜鲜明的回应,“美国对中国补贴的指责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并对事实真相作出说明:“2003年到2005年,不少外国风电制造商和中国企业联合招标,它们既参与过中国项目的投标,也中过标。2005年后,外国公司投标中标的概率变得非常小。主要原因是(他们)的价格比中国贵得多,外国公司不愿意投标,而是直接寻找买家。”
  与此类似,在2009年底联合国叫停中国风电清洁能源机制(CDM)项目,2010年底日美密集施压要求中国扩大稀土出口等问题上,我们都及时通过《风电月刊》,澄清媒体误读,说明事实真相。
  除了回应交锋,我们还采写了大量稿件,及时传递中国大力发展风能等清洁能源,改善环境,履行国际承诺的信息。今年1月,国家能源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一结束,我们即采写出长篇分析,向海外读者说明,中国将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风电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开发方向。在风力发电领域,要扶持国内的大型风电企业发展,提高风电产业集中度。鼓励中国风电企业和风电设备积极“走出去”。
  今年两会期间,我们发表对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的采访,指出在国际油价高企,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前提下,“十二五”期间中国风电产业仍将快速发展,清晰描述中国风电行业的走向和发展的前景,表明中国风电发展重质不重量,体现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中国的对外报道在中外合作方面报道往往非常积极,而在负面与不足方面着墨往往较少,这就有“宣传”之嫌,容易使习惯挑剔的西方受众对我们对外报道的公信力产生怀疑。
  为此,我们适当加强对自己不足之处的报道,这样既显示新闻报道的客观,又展示中国这个大国“不足”的一面,一个“有弱点”的中国在受众的眼中会“更加人性化”,更容易被人接受。
  今年2月24日,一次“一般性电网电压波动”,造成酒泉风电基地84万千瓦、598台风电机组相继脱网,酒泉瓜州境内所有风电场均有机组脱网。脱网事故导致电压大幅波动,甚至波及甘肃电网,对整个西北电网造成威胁。
  面对这样的重大事故,回避显然不是良策。通过采访参与事故调查的专家和政府官员,我们发现“实际上(酒泉风机脱网事故)是风机设备、风场建设和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事故,这在(我国)已建和在建风场中普遍存在。”虽然大规模风电脱网不可避免,“但这次(脱网)是人祸不是天灾。”直面问题,客观公正地报道为我们赢来更多读者的尊敬。
  《风电月刊》每年都要推出几篇关于中国的重头稿件。在我们的积极参与下,其稿件基调已发生改变,对中国日益友好。2009年10月北京风能大会之后,《风电月刊》编辑亲自采写的稿件是“世界要求中国放弃障碍”,表达海外风机制造商对逐渐下降的中国市场份额的不满,对中国政府政策的指责。2010年10月,我作为该杂志的中国记者全程参与报道,而这次我们发表的大会报道变成了“中国风电业展开双臂、接纳世界。”
  通过诚实平衡、生动形象的客观报道,对相对复杂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专业解释,我们成功地做到了释疑解惑,及时、巧妙地把我们的外宣意图同海外受众的需求结合起来,让海外读者对中国风电领域的实际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了解,从而对中国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印象。
  与其他对外传播模式不同,通过与《风电月刊》签约,将我们的记者纳入他们的编辑团队,我们的对外风电新闻信息传播实现了直接面对海外主流社会受众,不受海外主流媒体落地的制约。这样,我们有效地突破了西方信息屏障,降低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衰减,保证了信息传播的完整性,实现信息内容有效传播,对外报道更有实效。
  (作者系中国特稿社主任记者)
其他文献
蕞尔之国瑞士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足900万。瑞士美景天成,雄浑的阿尔卑斯山脉斜穿而过、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点缀全境、森林茂密葱郁、浪漫的高山全景火车和湖上荡舟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然而,笔者在瑞士十余年生活与工作后,印象最深刻的却是瑞士城市的老城区。瑞士几乎所有城镇都由古色古香的老城区和现代化的新城区两部分组成,有些城镇还完整地保留着中世纪的城墙和建筑,乃至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古罗马时
期刊
《人民日报》驻日本记者于青已经在日本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生活、工作多年,今年3月11日,他在日本东京亲历了地震,同时也很关注中日两国媒体有关此次震灾的报道。他分析了我国媒体在此次震灾报道中的整体表现,并对如何改善今后我国的对日传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媒体报道日本地震反应迅速    于青认为,毋庸置疑,中国对日此次震灾报道,在除日本外的他国媒体中,人力和财力投入最多,报道量最大。但初期
期刊
外宣期刊要想达成令人满意的外宣效果,就要认清国际国内形势,并据之策划选题。策划选题要紧密结合外宣期刊自身特点,通过有的放矢,辩证取舍,在国际舆论阵地上发挥独有的作用。    以我为主 兼收并蓄    外宣期刊选题策划要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原则。“以我为主”,就是说外宣期刊首先要服务于我们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为维护和塑造国家的正面形象做出不懈努力。兼收并蓄是指适当考虑国外读者对于阅读内容的需求,
期刊
家喻户晓的NBA中国篮球明星姚明于7月20日在家乡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退役。当天,数百位海内外主流媒体记者聚集浦东,展开一场新闻时效性与准确度的激烈比拼。  事实上,姚明退役的消息早在多天前就被曝出,虽未经姚明本人证实,但这一震动体坛的“猛料”已迅速引发全球媒体关注,并持续发酵。其中,CNN北京站首席记者杰姆·弗洛克鲁斯7月16日播发的报道《姚明:NBA卓越球星展望未来》是一篇生动活泼的专
期刊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实证调研》发现,党派因素、媒体构建以及教育程度在塑造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起到关键作用。    1、不同党派对华态度差异明显    我们发现共和党在政治上对中国更持欢迎态度,但在贸易政策上则偏向保守;民主党在政治上对中国更持竞争态度,但在贸易政策上则偏向自由主义。不同党派归属对“中国是美国的敌人,是中立还是盟友?”的认知上有悬殊差异。“共和党人士”比较认同“中国是美国的盟友”,有5
期刊
为推动网络新闻发展,2006年,中国新闻奖首次授予网络新闻作品。五年来,中国新闻奖先后设立网络评论、网络专题、网络访谈、网页设计等奖项,并将新闻名专栏、摄影、漫画、国际传播等类别的一些奖项授予网络新闻作品。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作品质量不断提高,但我国网络新闻发展时间不长,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改进空间。本文试通过对历届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获奖作品的研究,分析我国网络新闻的优势和不足,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今年对于我国的对外传播工作而言,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值得一提:一件是1月17日,在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美国时代广场上的大屏幕和CNN等媒体首次播出了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一件则是5月19日,新华社北美总分社正式入驻时代广场旁的百老汇大街。这两件大事发生的地点都选在了时代广场(更准确的译法是《纽约时报》广场)。这里被称为世界新闻传媒业的心脏地带,全球知名媒体的总部均设在这里。新华社由此成为首个进驻时代广
期刊
一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越是在灾难面前越能考验一个人的品格,也越能检验媒体的社会良知与社会责任。对中国温州7·23动车追尾事故,日本不少媒体在大肆炒作的背后,明显展露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的心态,违背了媒体的社会良知,甚至也违背了媒体的职业道德。对此,作为媒体同行,我们深表遗憾。  我们中国外宣干部代表团是在事故后的第三天,7月25日中午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的友好访问的。进入房间,打开日本报纸
期刊
尼古拉斯·R·拉迪(NicholasR.Lardy)现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和美国国会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成员,并兼任《中国季刊》、《亚洲商业杂志》、《中国评论》和《中国经济评论》的编委。拉迪长期致力于中国经济的研究和美中贸易关系的改善,作为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董事会董事和执委会委员,他经常参加美国国会就中美贸易和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举行的听证会,他的意见受到中美
期刊
在经济学家看来,转型是令人兴奋的研究课题。对外宣工作者来说,经济转型同样可以激发思考和记录的热情。当此全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全面进入转型阶段之际,我们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教授。  记者:在当代世界经济大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转型?  刘元春:目前来讲,世界大环境面临几个问题:第一,这次金融危机暴露了全球传统增长模式和发展模式存在的一些致命问题。这一问题表现在全球不平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