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循证科学的理念与方法评价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相关研究,了解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及其相关研究质量现状,为制定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机制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大学”“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资源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同时利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检索,文献检索时间截止到2014年3月。依据循证科学证据分级标准对纳入文献分级,预先设计数据提取表,由2名评价员独立评价C级以上文献并提取相关信息,对各高校社会实践现状作对比描述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研究22篇,其中A级0篇;B级4篇,均为政策研究;C级18篇,均为横断面调查。综合分析以上文献得出:①4篇政策研究文献对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效果、保障机制建设及考评系统等提出重要意见。②18篇横断面研究文献调查了超过14504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大多数文献对研究方法学描述不清或不规范。③12篇研究文献调查了我国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态度和实际参与情况,5篇调查了参与时间,5篇调查了与专业结合情况:学生能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但实际参与面不全、参与时间短、次数少、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④7篇研究文献调查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问题,5篇调查了满意度。目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问题为:联系实践单位难、经费不足、缺乏教师指导、确定实践项目难等;学生总体满意度为“一般”。结论①我国现有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高级别文章缺乏,研究方法学有待规范和改进;②亟需加强保障机制及考评体制建设,以保证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有效、稳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