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小学班级文化的创建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somen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学生求学过程中身处时间最多的地方,一个优良的班级文化能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形成一种文明、进步、蓬勃、健康的班级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寄宿制小学的学生正是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与教室相处的时间更长一些,一个正能量的班级文化能给他们以辅助成长的作用,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一、用优美的班级环境陶冶人
  班级文化是学校德育的隐形课程,要以“无声的语言”来熏陶学生的人格,一些空洞的宣传标语,学生看不懂难以理解和感受,在班级里不要随意张贴。走进我们学校的教室,整个教室的布置弥漫着一股浓郁的文化氛围,在教室的前门处立有一面镜子,为了让师生走进教室就能看见自己的形象,做一个衣着、形象都端端正正的人;教室正前方悬挂国旗与校训:“勤奋、文明、求实、创新”,其含义是让学生从行为、心理、外在表现上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黑板左侧的班级园地里设有班徽、班歌、班训等内容,这是时刻在提醒学生,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你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室后面有一栏两角等设施,一是涂鸦宣传栏,它重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的成长展示,可以是他们的照片、好的作业与作品、新学期的愿望以及奖状与证书等;第二部分是学生的成长评价,以贴星星、加减分数、升降级等形成,对全班各个学生予以全面的评价与激励,确保人人身上有指标,人人争当好少年的局面。二是办好一个图书角。学生最好的习惯就是一种爱读书的习惯,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配备了一个书架,然后发动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带到学校来,放在图书角与其他同学交流,图书角还配备了一名图书管理员,以保证图书的完整与借阅图书的有序;三是开辟一个植物角,可以在教室里放一盆四季常青的植物,让学生轮流值日养护,既可以增长他们的生物知识,又可以使教室里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用“制度形态”的班级文化规范人
  养成教育是寄宿制小学班级文化的重点,而只有养成制度形态的班级文化,才能成为班级良性循环的保证。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具体抓了以下工作,以保证养成教育取得实效。
  健全制度。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把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具体化。班级依据小学德育大纲以及新《学生守则》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对一些奖惩制度要全班讨论修订,所有制度都上墙张贴。
  大力宣讲。班主任本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原则在每学期开学初两周内利用多种手段大力宣讲各种制度,不断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遵规守纪的认识水平,提高学生行为的主动性、自觉性,逐渐由他律向自律过渡。
  常抓不懈。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只有常抓不懈,才能使学生成为有良好品德和文明修养的人。因此,我们重在落实到位、管理到位,并形成班主任总体管理、班干自行管理、学生自我管理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努力实践,抓住学生的心理规律,逐步引导学生从管理过程的被动者变为主动者、能动者,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人意识、责任意识和行为意识。
  开设一门别具特色的班本课程———生活课程。由于本班学生寄宿生很多,双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也很多,所以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开发了一本《四会读本》,即“学会吃饭、学会睡觉、学会洗澡、学会整理”,讲的是起床、吃饭、洗衣、洗澡、管理钱物等生活技能。重点是培养他们文明、守纪、讲卫生、合理作息的习惯与能力。在这种班本课程中有平等观念的教育,有劳动观念的教育,有勤俭节约的教育,有效率和时间观念的教育,还有团结友爱的教育。
  三、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感染人
  班级是教师与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我们应该倡导一种和谐共进的班级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有效的教育取决于有效的交往,师生间相互传递着情感、知识、思想,彼此交流,增进了解,达到和谐统一。为了师生相处真正达到和谐,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和谐相处,成为学生学习和人格成长的促进者和引路人。二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要树立平等意识和民主意识,关爱全体学生,决不歧视任何一个差生;要学会鼓励和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的一面。三是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及生活情况,想方设法为学生排忧解难。
  开设亲情教育课,弥补学生情感上的缺陷。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寄宿制教育是不完美的,过早地让一个孩子离开家庭,把他抛入集体生活中,会导致儿童早期的情感发育的损伤。但这些孩子由于父母在外务工,家里又距离学校较远,寄宿制学校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因此,在寄宿制学校的文化建设中,亲情教育尤为重要。我们学校在每一个寄宿制班级都开设了每周两节的亲情教育课,就是在固定的时间里对学生进行情感、感恩、亲情、关怀教育,激发学生对父母和社会的感恩情怀,使这些学生感到师生情的温暖。其上课的形式和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发了亲情教育课本,上好亲情教育课程,二是开展学生进社区走访调查活动,三是学科渗透,四是教师、学生及家长演讲报告会等。
  四、以多彩的活动锻炼人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特别注意以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来锻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艺术特长。
  以寄宿生在校的周末时间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为了让学生根植于火热的生活,每周的寄宿生活动营都举办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班级文化艺术活动,内容包括书法、绘画、演讲、唱歌、舞蹈、特长技艺展示等。大多数学生都能广泛参与才艺展示,在参与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艺术能力锻炼。这些活动不仅启迪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还会给他们留下终生的回忆。
  以重要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例如,每年的三月五日学雷锋实践活动日,班级精心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学雷锋做好事教育活动,清明节远足祭扫烈士墓,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举行隆重的忆苦思甜活动,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教师节,通过布置亲情作业,引导学生做家务,道一声感谢父母的话,写一封感恩的书信等,使学生在情理中受到教育。
  适时开展近似于家庭生活的活动,如,给孩子过生日等,去年,我们学校胡老师班上有一个叫王正的学生,身上不乏缺点,上课坐不稳,爱做小动作,课堂随意说话,不讲卫生,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不爱做作业,成绩较差,不善与同学相处。在一次家访中,胡老师发现,王正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春节才回来住上十来天。孩子从两岁起由爷爷奶奶照看。12月5日是王正的生日,为让王正也感受到生日的温馨和师生的祝福,胡老师不仅为王正准备了可口的饭菜,而且准备了香甜的生日蛋糕。当王正看到满桌子自己喜欢的菜和生日蛋糕时,情不自禁地哭了。他激动地说:“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谢谢老师!老师,您就是我的妈妈。”从此以后,王正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学习动力十足,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胡老师不时地记录着他的成长过程,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王正以语文96分,数学100分的优异成绩获得年级“十星级学生”的称号。
  教育的内在价值是让学生在校园里体验成长的快乐,在发展中享受生命的幸福,一个和谐、正能量的班级文化氛围,是铸就学生完美人格的环境保证。我们将在实践中探索、完善,促进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尽善尽美。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末,建构主义理论提出来以后,成为了数学教学的指导性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并不是对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
文章论述了为应对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可能带来的学生钳工实习的安全问题,结合钳工实习教学情况制定了一套较完善的教学模式,其中的安全措施和方法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
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但由于传统教学的弊端依然存在,课堂沉闷、机械和模式化;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高考改革一直呼声不断。进入新世纪后的几年里,特别是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考改革更是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纷纷举办
本文论述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应反思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弊端,尝试实践“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的教育价值取向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马克思
一、课堂教改——务实。有效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抓课堂教学改革注重了五个关注:一是关注习惯养成。教师和学生严格执行《教师教学常规》《学生课堂常规》,尤其
<正>历史上,读经一直是私塾教育上演的重头戏。近代新式小学之所以出现,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教学内容上突破传统经典的限制,把社会与自然学科的基础知识补充进来,使读经限定在一
研究了Ga含量对Al-Zn-In-Mg-Ga-Mn牺牲阳极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在干湿交替条件下的活化机制。结果表明:Ga含量在0.02%(质量分数)时,Al-Zn-In-Mg-Ga-Mn牺牲阳极在干湿交替环境下综
本文围绕临床医学电视教材摄制形式的特点,提出了临床医学电视教材的突发性摄制和目的性摄制的观点,并就&#39;临床医学电视教材的突发性摄制&#39;、&#39;临床手术电视教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