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收入规模:演变与展望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f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国际可比口径,初步核算了1998—2009年的中国全口径财政收入规模。结果显示其从1998年的20.4%上升到2009年的32.2%。结构分析表明,税收收入以及土地出让收入、社保缴费收入等非税收入,在此期间均实现了快速增长。由于当前中国财政正处在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与民生福利性支出双碰头的基本格局之下,维持超过30%的全口径财政收入规模有其经济合理性。展望“十二五”时期,全口径财政收入规模难以下降。加强支出管理以及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是较高税负背景下的关键改革措施。
其他文献
“中国农村派”是民国时期一支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他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分析范式,从地权矛盾——土地所有权集中与使用权分散之间的矛盾出发,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和论证了土地所有权变革的主张。这些独树一帜的观点不仅在民国经济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为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元素。
龙口市福尔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3000万元。公司主导产品为多种农药、医药、染料中间体,属高新技术新材料领域。公司先后承扭国家和省火炬计划项目三项,先后被国家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年初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平衡、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不同,经济政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加上自然灾害和地缘政治动荡的影响,经济形势更趋复杂,但整体复苏向好的趋势没有逆转。国内经济运行中,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出口、消费增长下降对经济增长形成一定下行压力。宏观经济政策要坚持以“控物价”为中心,同时兼顾“稳增长”,正确对待适当的经济增速下降,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我国经济在相对低速增长下的质量和效益,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全球已经进入持续通货膨胀时期,国内面临价格持续上涨和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预期。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效率下降、利率与汇率政策不协调导致货币自测自我游戏、货币政策目标相互矛盾等问题,不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为有效应对通货膨胀,应尽快实施从紧货币政策,控制信贷规模,缩小利差,加快外汇储备运用。
本文对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公允价值计量论”、“道义垮塌论”、“虚拟经济过度论”、“经济结构失衡论”、“经济过度自由化论”以及“(美国)政府责任论”等观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并将这些观点整理成为一个逻辑的体系,认为根除类似危机应从平衡经济结构、防止经济过度自由化和有效监管着手,并再次对经济过度虚拟化进行了警示。
2010年12月18日,由安徽大学和安徽省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承办,安徽大学泛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协办的“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浪潮下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战略与对策国际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众多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现将会议内容综述如下。
首创证券北京五道口证券营业部位于清华科技园西侧,北靠清华大学,东临北京大学,周边有多家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文环境良好。营业部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稳健经营、规范管理”的经营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专业的投资理财服务。
全球化条件下,金融系统是一个开放式复杂巨系统;基于理性——个人主义——均衡这种简化论框架的传统危机理论忽视了金融复杂系统的多层次性、演化的非线性。本文基于演化博弈和复杂性科学分析对此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新的结论。金融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密切警惕投资主体、金融市场和政府的行为非理性,这样有利于预防与控制金融危机的演化。
本文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评析了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在当时中国经济思想界的反响,深入探讨了国人对于大萧条性质与原因的认识、对于统制经济思潮与自由主义思潮的争论以及对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关系的审视,以期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的发展背景出发,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梳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构建了农产品价格变动的计量模型,对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性因素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总需求仍是决定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成本次之,货币冲击效应最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气候变化等因素只会在短期内形成冲击效应。因此,现阶段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仍应关注包括农产品价格在内的整体CPI变化,保持一个合理的经济和货币增长速度,对控制所谓的“结构性通胀”同样具有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