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妈妈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nny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初,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学生李雁志获得了市科学小博士一等奖。同年6月1日,他被评为鼓楼区优秀少先队员,接着又获得了“华罗庚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一等奖。
  近日,笔者采访了李雁志的妈妈颜娟。这位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妈妈很低调。她说教育孩子其实没什么诀窍,就是多忽悠!
  忽悠一:望远镜
  2002年李雁志出生了。李雁志的妈妈和爸爸都属于高学历高收入高素养的三高人群,也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天下父母心。他们希望通过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教育,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身心健全的孩子。
  妈妈很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李雁志小小年纪就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此外,妈妈还特别重视孩子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孩子上学了,能否把妈妈教的规则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妈妈无从得知。
  妈妈想了想,开始忽悠了:“李雁志,明天你就要离开妈妈独自上学了。我在窗户上架一台望远镜,这个望远镜能看到你在校园里的一切。你要好好表现哦!”说完,真的在窗口架起一架望远镜。妈妈煞有介事,孩子将信将疑。
  下午放学回来,妈妈晃晃手里的望远镜:“神秘的宝贝看到你今天向门房张爷爷敬礼问好了;还主动帮老师抱本子了;午餐时,安慰哭闹不肯吃饭的小伙伴了。”李雁志听完大吃一惊,感觉有双眼睛在“盯”着自己,不敢轻易不守规矩。望远镜太神奇了!其实这些信息都是妈妈提前向老师打听来的。
  妈妈知道好习惯要坚持长久才能成自然,否则前功尽弃。有一天,妈妈不高兴了:“今天你数学课上没认真听,居然偷偷画画。”李雁志不服气:“我都会了。”妈妈态度坚决:“会了也不能不听。你看看老师怎么教的?与你的想法有何不同?来,你学一遍老师讲给我听。”李雁志答不出来,妈妈毫不客气地采取了惩戒措施。
  其实这是个常见的现象,一年级很多知识浅显,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就已经学过,上课就不用心听了;而且课堂讲讲小话或者做做小动作,学习成绩也没有退步。其实,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要从孩子刚入学时就开始抓,而且要抓好!所以,颜娟很重视孩子的听课习惯,她常让孩子回来“克隆”老师的一举一动,像放电影一样每天过一遍,让孩子在课堂上没机会开小差。
  果不其然,当有些孩子因为听课习惯不佳开始掉队时,李雁志却品尝到了好习惯带来的甜头:课堂上专心致志事半功倍。后来,李雁志也知道了望远镜的秘密,但是他心甘情愿被妈妈“忽悠”。
  忽悠二:隐形人
  妈妈希望孩子积极向上,有一颗进取心。她觉得人要学会争取,也要懂得放弃。保持一种积极而不紧张的状态,但凡事都不能太过,否则就是一种伤害。
  有一次班里竞选优秀学生干部,身为班长的李雁志落选了。这让李雁志心里很不平衡,也颇不宁静。他觉得自己成绩好表现也很棒,那张“优秀班干部”的奖状理应就是自己的,为什么偏偏输给一个小组长呢?李雁志把愤愤的情绪一直带到家里。妈妈觉得孩子珍惜荣誉没有错,可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就会一步一步走入追求名誉的误区。妈妈苦思冥想,突然想起前些日子李雁志非常迷恋当“隐形人”,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妈妈和班主任认真沟通后,请老师帮忙创造一个“契机”来解开李雁志心中的结。又一次选举班级优秀少先队员,老师故意安排李雁志统计选票。回家后,李雁志看着统计结果,乐了:大家得票都差不多哦。妈妈故意考儿子:“如果你是班主任,你觉得优秀少先队员该给谁?”李雁志看着名单点了起来,报了一长串还没有打住的意思。妈妈提醒,超标了——只能评15个。李雁志看着56个名字为难了。看看这个舍不得划掉,看看那个也不忍心去掉。
  等老师最终把评优结果敲定后,妈妈指着剩下的名单问儿子:“没选上的都是差生吗?”李雁志脱口反驳:“不是!好孩子还多着呢!”见时机已到,妈妈说:“是啊,好孩子确实很多,学校得给大家树个学习的榜样。大家都很优秀,但因为名额有限,所以只能有极少部分的孩子被选上。没选上的,不代表不优秀。”
  妈妈继续开导:“积极要求进步,这很好。不一定非要‘评上’才能证明优秀。虽然你没被评上,但你是老师和同学们心中隐形的优秀班干部。做个‘隐形人’不是你的梦想吗?现在机会来了,你悄悄做个别人不知道的‘隐形人’会更有趣哦。”妈妈故意在“隐形”两字上加强了神秘语气。李雁志一听来劲了,顿时眉头展开,欢乐开怀。
  忽悠三:背石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妈妈发现李雁志的脾气变坏了,特别爱生气,还滋生出“嫉妒”的萌芽——他开始看谁都不顺眼,甚至有时对自己也不满意。常常莫名其妙地发火生闲气,有时情绪跌到低谷。妈妈觉得有必要对他进行疏导了。
  一个午后,妈妈约李雁志玩游戏。母子俩各找来一个大塑料口袋,里面装上小石头,每个石头上贴上标签,写上自己讨厌的人的名字。李雁志兴致勃勃地在石头上粘标签,写名字,整整装了一口袋石头,当然气愤也装得满满的,而妈妈的口袋空空如也。李雁志着急地问下面怎么玩,妈妈沉默良久,神秘地笑笑:“天机不可泄露!”并且故作深沉地强调:“从现在开始,不论在哪儿,都要随身携带这个口袋,让口袋与自己形影不离。谁坚持的时间长,谁就赢!”听完比赛规则,李雁志愉快地答应了。
  随着游戏的新鲜劲儿一过,李雁志逐渐被新的问题困扰:每天带着沉重的口袋来来往往,身体上吃不消,行动上也不便,有时石头颠簸中还会不小心咯疼自己。最扫兴的是,体育课或课间,当李雁志想撒欢儿时,大口袋总是个沉重的负担。李雁志几次想要偷偷卸下口袋终止游戏,但抬头望望学校对面自家窗台上的望远镜,他又不好意思放弃了。妈妈也不断地给儿子加油打气,一直鼓励他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可不久,李雁志还是摔了口袋,愿赌服输了。
  妈妈轻松掏出自己那个叠放整齐的口袋,一脸严肃地问:“你丢掉它以后,感觉怎样?”李雁志说:“太轻松了。” 妈妈语重心长地说:“是啊,这些石头犹如沉重的包袱让我们心生厌烦,就像我们肚子里的愤怒和闲气,天天带着多累啊。”李雁志听着听着,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李雁志提议把自己装满气愤的口袋埋进楼下的花园里。他说以后要让自己轻装上阵,少生闲气,随时保持一颗纯净、简单、宽容、快乐的心。为了进一步巩固教育成果,妈妈和李雁志一起制作了一张温馨提示卡,摆在家中的显眼位置。卡上写着:“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需要一种超越得失之上的隐忍,需要一种冷静的态度。火气太大了,最后烧伤的,往往只会是我们自己。”此后,每次李雁志放学回家,看见桌上的温馨提示卡,母子眼神交汇在一起,彼此就心照不宣地一笑,便有繁花开遍妈妈的心。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
其他文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让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父母以身作则最关键。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近日载文,列出家长应该避免的8个坏习惯。  爱批评抱怨。母亲如果经常抱怨自己的身材,给孩子特别是女儿传达的信息是“自尊来自牛仔裤是否合身或体重有多轻”。这可能会使孩子讨厌镜子里的自己,自尊下降,对自己身材不满。这些都很容易导致青少年反复节食减肥、暴饮暴食或者厌食症等严重问题。  用食物安抚情绪。家长在伤心或
期刊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患上了一种叫“游戏孩子背”的病,这是一种现代社会病。专家表示,这种使脊柱弯曲,有时造成椎间盘突出的现代病是孩子坐姿不当、长时间弯腰弓背玩游戏机和智能手机造成的。  外科医生彼得·范隆和安德烈·索特布鲁克说,上一次普遍出现这样的症状还是在100多年前,当时童工在欧洲十分普遍,现在这种症状死灰复燃,“游戏背”在8到18岁青少年中尤其普遍。安德烈说:“100多年前,孩子们因长时间做童工,
期刊
一位家长来信向我请教一个问题:孩子通过自己做家务赚零花钱,这样好不好?怎么才能既让孩子体验到钱来之不易和劳动的辛苦,又不让孩子仅仅是为了赚钱而劳动呢?我担心孩子因为有钱赚才劳动,没有钱,他爱劳动的习惯就维持不下去了。  其实,教育孩子不能奢望一步到位,要采取渐进的方式。孩子刚开始的时候为了赚钱而劳动,这没有什么不好,就好比一个学生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是为了分数一样,都没有问题。  但是,钱和分数一样都
期刊
一   2008年是我最纠结的一年。   我的女儿恬恬3岁时,还不太会说话,敏感易哭,体弱多病。我当时是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的一名高中语文老师,眼看着两个班到了高三,想到整个假期又没时间照顾女儿,心里焦急万分。女儿出生后就一直交给婆婆照顾,而我在教学园地中勤奋耕耘,早出晚归,和自己孩子的沟通极其有限,因此我错过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很多重要时刻。随着隔代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复纠
期刊
一  收到朋友的短信,说孩子被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录取了,是孩子的第一志愿。  朋友欣慰又惆怅地加了一句:“他喜欢的方向,就让他自己去走吧。”  很少有人如此执着地填报这样不热门的志愿了,朋友孩子所填三所学校的三个志愿,都是冷门的考古专业。  朋友做过努力,期望孩子改变主意,她担心孩子将来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因为现实生活,毕竟不是玫瑰色的梦。在说啥都没用的情况下,朋友想了个办法,她利用暑期带孩子去了考古
期刊
家长和教师在发展儿童创造力时应注意的十个要点:  创造一种气氛,使每个儿童受到尊重,并作为小组的一名成员受重视。  使每个儿童懂得自尊,并学会提出自己的想法。  让每个儿童有独立创造成就的勇气和信心,并应当许可他进行创造性的尝试。  儿童需要利用和体验其能力及环境的自由,以便学习自由。  对儿童的新奇念头、想像力和别出心裁的想法要称赞、鼓励。  鼓励儿童去探索,选择新途径,不停留在已经明白的事物上
期刊
名人小档案:   梅贻琦(1889年-1962年),字月涵,天津市人,祖籍江苏武进。他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开创了清华大学的黄金时代,使中国的高等教育昂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著有《中国人的教育》《中国的大学》以及《梅贻琦自述》等。   梅贻琦性格温和,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路上,他总是把最恰到好处的爱给孩子。他认为:“养儿养鱼也。家庭像水,父母犹如大鱼,孩子犹如小鱼,教育就像游泳。大鱼前
期刊
新潮流应运而生   一直以来,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多为有关单位请专家给父母做讲座、答疑解惑,家庭教育的教学既缺乏系统性,也缺乏一对一的针对性。如今,父母自己站出来发光发热,利用微信、微博做育儿媒体探索、开创公益教育机构。这一新潮流的涌现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其特点与发展走向值得关注。   我们正处于以数字化、全球化为特征的飞速发展时期,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父母群体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越来越
期刊
一   去年秋天,我收到一位美国同学的邮件,说他儿子这学期要学习一些世界地理和文化知识,过段时间会讲到中国、日本、越南、柬埔寨等亚洲国家,希望我女儿能给他儿子班上写封信,介绍一下中国和北京。   同学的儿子在迈阿密上幼儿园,今年5岁。   我当时很感慨。在北京上一年级的女儿,没有这样的课。她所在的幼儿园每逢感恩节、圣诞节、万圣节,都有庆祝活动。但仔细想想,这些其实都是西方文化、甚至仅仅是美国
期刊
作为父母,你还在为育儿问题找不到对策而纠结苦恼,还在为无暇研读教育书刊而愧疚不安?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是不是也想随时与人分享心得,或随时有人指点迷津?   本刊邀请两位家庭教育公益机构的创办者撰稿,她们不仅努力引领着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还为更多的父母提供了便利实用的学习平台。   博雅小学堂(微信ID:boyakids)是通过智能手机收听的中国第一家儿童人文电台。   博雅小学堂着眼于帮助那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