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yida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的特点。老师无论是在课前准备,还是课上引导,课下作业布置,,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自觉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自己读——思——议——结的基础上有所收获,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收获的欢乐。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在老师的引导下,去体悟作品的内涵,而不是老师把知识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同时老师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结果即使出现偏差,也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体现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愿学,好学。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了,学生在课上才能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去努力拼搏、探究,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效果。
  2.师生互惠互动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惠和互动性,是教师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有师生都动起来了,才能促进师生共同的和谐发展,整个课堂才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但在平时的听课中也经常出现老师退居幕后,学生独动的现象,这是老师忽略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自己没有成为课堂的一部分,这样的学生活动因缺少教师的引导而显的无序,因缺少教师的点拨而显得混沌。其实,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特别快,获取知识的渠道也特别多,学生的知识面已远远超出了老师的想象,老师的知识已不能全面含盖学生的知识,教师的一桶水不一定能灌满学生的一碗。只有师生互动,老师才知道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一碗水,从而有针对性的“充电”,来满足学生的课上需要。在课堂上,老师启发诱导,激励催化,春风化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理解感悟,生发创造,引申迁移,点燃教师创新的触点。体现师生对话——理解——启发的互动性,让师生分享彼此的知识、方法和思想,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提高彼此的智慧、修养和境界,实现彼此的共识、共享和共进,从而达到最终互惠的目的。这也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
  3.教学设计的灵动性
  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课前的认真准备和精心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必须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力。在教学设计时,老师一定先要做到两个吃透:一是吃透教材,这是备课的最基本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充分的把握课文特色,准确的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本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从而采用恰当的教学媒体,选择高效的教学方法。二是吃透学生,全面了解学情,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吃透学生,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才更适合学生实际,采用的教法才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才能确定学生的学法。在听课时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备课很充分,设计也很巧妙,各个教学环节也都考虑到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挺高,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变成了老师一个人在表演,达不到互动的要求,原因就出在没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问题的设置、引导缺少针对性。
  其实,两个吃透也是找准整合点,进而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基础。学科整合应围绕教学目的以及重难点进行,从而达到高效达成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信息技术是在常规教学手段支撑实施存在困难、信息技术手段可能支撑的时候才使用。有的老师上课堂堂使用信息技术,认为信息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为使用而使用,这样不但对达成教学目标无用,反而“喧宾夺主”,与目标南辕北辙。其实,信息技术也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它既代替不了老师的教,又代替不了学生的学。老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当用则用,当舍则舍,原则是看它是否高效达成教学目标,是否优化课堂教学。
  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教学过程的预设与生成。课堂教学设计的预设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引导性、弹性等,给课堂上师生的活动留下自主的思维活动空间。有的老师上课,问题一个连着一个,问题的答案,学生回答的已经比较到位了,但还不是老师的标准答案,于是老师还是继续发问、引导,导致学生面带迷茫,无所适从,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这其实就是老师在备课时没有预设性,只有生成性。预设性教学设计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如果一开始过程就设计成生成性的教学过程,那么一堂课就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不是顺着学生走,也就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也就体现不出来了。
  老师一堂课讲多少时间,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有的地方规定老师上课不能超过五分钟,十分钟,这是怕教师满堂灌。但对于语文学科,有时是不应该受时间限制的,老师讲的时间的多少要根据课型来确定。
  生成性教学设计也是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活动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这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问题的评判性,而不象有的老师上课,对学生的回答不管正确与否,都一味地说好,表扬,这是一种不付责任的做法,最终会害了学生。
  在这样的预设和生成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才活而有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才得以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才能充分体现,才能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这样的教学设计才具有灵动性,这样的课才是民主的课、研究的课。
  4.课堂教学的触动性
  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在学生身上得到落实,教学设计的目的是目标的高效达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好,教师的预设与生成也好,或者其他教学手段的采用也好,目的只有一个,即围绕目标的最终高效达成。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学生要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有所收获,从而触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对事物有所悟,初步理解文章的事理,懂得其中的奥妙,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这是评判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根本要求和标准。有时也听到这样的课:课上师生互动较好,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各个环节也比较顺畅,在外行人看来,这是一堂好课,但如果学生没有收获,心灵没有受到触动,那它也绝对不是一堂好课。
  5. 教学组织的序动性
  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师生互动应活而不乱,各个教学环节的展开与过度应有序可循,有法可依,就象小说的情节一样,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之分,让听课的人如同欣赏一出戏剧,老师、学生如同演员,人数虽多,轮流登场表演,但都按照一定的顺序出场,在一次次的师生交往互动中,高潮迭起。
  以上是我根据自己学习《有效教学》的体会和感悟,谈出的对一堂高效语文课的评价标准的肤浅认识。其实,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堂的评价标准远远不止以上这些,但只要从以上所谈的五个方面去做工作,这五个方面做好了,这样的语文课堂就是高效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语文教学就是有效教学。
  收稿日期:2011-08-12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让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数学教学中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要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只是
期刊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的要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这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所指出的:“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要注意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
期刊
【摘要】阅读图式、阅读策略和元认知结构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有着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它们是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有机结合体。学生成功的英语阅读就是建立在良好元认知结构和元认知训练基础之上。  【关键词】图式;元认知结构  Diagram type construction or purchase and dollar cognition in the English importance wit
期刊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着深刻的体会,不妨在此与大家探讨一下:  1.故事引导法  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了,而且很多老故事百听不厌。抓住小学生的这种心理,上课前用一些短小精干的故事作为开场,引导出新授的内容,能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迅速集中,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教《畅想奥运》
期刊
1.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教学法的提出  首先,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教学法是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主客体错位现象,即只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在学生还没有去探索知识或是还没有遇到困难之前,教师便过早地给予铺垫,过早地给学生解难引路,很少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学中教师大包大揽,讲解过多、过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太小。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主体作
期刊
【摘要】在当前西部农村地区教学资源相对短缺,教育资源开发相对滞后的背景下,以“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为主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严重削弱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与动机,严重桎梏了学生自主灵性创新能力的发挥,使作文教学深陷收获少、收效慢、效果差、投入时间长的低迷境地。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迷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以积极的认知、激越的感情和刚强的意志去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充分发挥一个人潜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音乐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教师应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改变过去刻板的教学模式,提高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具体从四个方面去尝试,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音乐活动;提高;幼儿;主体性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音乐教学改革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课程要求,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变过去那种机械的教学模式,真正让音
期刊
1.研究背景据相关数据调查  当前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过重,学生作业存在“难、偏、繁、杂”等现象。这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携手努力解决。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倡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业是教学常规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进行教
期刊
【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新课标反复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揣摩思想倾向。本文认为在教学中融入体验性学习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创设模拟情境,在活动中体验;二是激活相关经验,在联想中体验;三是提供体验环境,在实践中体验。如果能把体验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化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为自然活泼的生活体验,课堂教学必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摘要】生活处处皆语文。为了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应拓宽学习语文渠道,增加语文实践机会,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构建无处不学生活语文的好机制。本文试图从“在课堂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家庭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自然生活中学习语文”这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社会     生活即语文。语言文字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可以说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