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路,慢慢走啊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yjia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档案】
  徐国荣,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语文老师,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名教师,苏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吴江区中青年拔尖人才。从教语文20多年,系薛法根“组块教学”研究团队核心成员,现参加管建刚名师工作室。近五年围绕“指向言语体验的阅读教学”研究,在《教学与管理》《江苏教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在《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等刊物上发表代表性课例《珍珠鸟》《我和祖父的园子》等。近五年参加苏州市级以上公开课20多次,2014年4月在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获一等奖。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疾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朱光潜《谈美》
  1992年,我毕业于无锡师范大专班,被分配到盛泽实验小学,成了一名语文教师。工作第二年,我执教《鸟的天堂》,一举获得了吴江首届“百节好课教师”称号,成了校园里一个小小的传奇。随即,我参加了吴江首届小学语文中心组,成了吴江小学语文改革“十八勇士”之一。用家乡话说,我在同龄人中算是“出道早”的。然而,直到1999年我才被评为吴江学科带头人,到了2010年才被评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次年,成为苏州市名教师。朋友、同学和领导,常常为我着急,他们热情地鼓励我:要加快成长步伐了。我由衷地感谢他们,嘴上忙不迭地回应“是的,是的”,心里却很平静——语文的路,不亚于阿尔卑斯的山谷,风景独好,要慢慢走,慢慢欣赏。
  细数阳光,积聚爱的力量
  我时常庆幸,自己的教育人生一开始就扎根在盛泽实验小学这块肥沃的土地上。
  当年,这所苏南小城镇的弄堂小学,早已因省级课题“在丝绸文化背景下,提高苏南小城镇儿童素质综合实验”研究成果斐然而蜚声省内外。以薛法根老师为“领头羊”的青年教师教科研团队早已形成,“人人开课”“一课多磨”已是常态。白天,我们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乐此不疲;晚上,图书馆灯火通明,或如饥似渴地静读,或围坐一圈各抒己见。
  我随法根参加“吴立岗作文教学思想研讨会”,为期5天。杭州,生平第一次去,会余,我总想去逛逛西湖滩。他倒好,带了两本书,其中一本是《教与学的心理学》,他说至少要读两遍,一次也不肯出去。眼睛看累了,他就拉着我讨论读书心得。最后一天,会务组组织西湖一日游,我欣然前往,他还是斩钉截铁地说:“不去。我要把书读完。”晚上回到宾馆,他书也看完了,逮住我谈个不停。我被感染了,第二天,跟着他去杭州师范大学买了一捆书,拎到车站,手指被玻璃丝带勒得失去了知觉。
  1998年初冬,我参加苏州市青年教师会课,备好课已深夜10点多了。没有法根的指点,我心里不踏实,偷偷用投币电话给法根家拨了个电话。电话一响就通,原来他一直在等我。听我汇报完,他详细阐述了他的解读,引导我在原有设计上进行重构,细致到如何板书都要再三确认。那个电话,竟然把服务台预备的20多个硬币全部消费完了。第二天,课很成功,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拿到教学生涯第一张含金量十足的证书,兴奋之余,我第一个要感谢的人——你知道的。
  只要学校有重要的赛课活动,法根都要叫上我们几个骨干,组成辅导团,与赛课选手挑灯奋战。这种辅导不同于一般的磨课:一是备课时间紧,必须速战速决;二是同一课题可能涉及两位或两位以上老师,他们还可能在同一组亮相,必须同题异构,预设多套方案。一次,三位老师参加同一课题赛课,两人又在同一小组。法根出差了,当时的何校长又临时有事,要我“一拖三”。面对困难,想到法根指导我的情形,我就有了信心。设计好最后一套方案,已经是凌晨一点了。第二天,参赛老师取得了好成绩,为学校争了光,那种幸福体验,我至今记忆犹新。
  1998年深秋,我备战苏州市青年教师会课活动期间,学校特意安排我到法根的恩师——著名特级教师庄杏珍老师家里请教。就在那一条幽深的小巷子里,年过七旬的庄老师,整整一个下午,连续辅导我解读了三篇课文。我如饥似渴地听着、记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傍晚。起身道别的时候,庄老师用纯正的苏州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徐啊,法根就是榜样,好好干!”老人的眼神里饱含着对晚辈的厚爱和期望。
  每逢教师节,我总会收到很多早已毕业的学生送来的问候。毕业三年的小董发来短信,叫我凭电话号码到元祖蛋糕店领蛋糕,说他考取了重点中学。小董,出了名的捣蛋鬼,教过他的老师不是皱眉,就是喊头疼。小家伙五年级了,轮到我接班,我下定决心要转变他。上课,努力为他创造机会,捕捉小家伙的闪光点,放大表扬;放学,留他“开小灶”,每天变换着点心作为奖励;双休日,随时家访,耐心劝导他的父亲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节假日,不忘打电话叮嘱小家伙做好作业……小董慢慢地显现出他优秀的潜能,毕业考试的成绩着实让曾经为他头疼的老师惊讶。那份蛋糕成了我最甜的记忆。
  闲暇或烦恼,眼前浮现这样的点点滴滴,心中总会涌动一股力量,它们是照亮我成长路的一缕阳光。
  读别人的文字,思考自己的事
  阅读,我向来随遇而安。要说真正专注于语文专业理论的研读,得从读王荣生教授的那本《语文教学内容重构》说起。王教授提出的“‘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观点,引发了我对以往的实践与认识的重新思考。我根据该书的注脚信息,陆续网购了《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语感论》《言语教学论》《语文:表现与存在》《语文教材别论》等,读得如饥似渴,酣畅淋漓。慢慢地,我养成了一个习惯——读着别人的文字,想着自己语文教学的那点事儿。几乎每读完一本专著,我都要结合教学实践撰写一篇论文,渐渐地觉得自己有了专业的思想和力量。
  2011年暑假,读完《语文:表现与存在》,看着这两本大部头,自己也不敢相信,那种快乐的体验难以言表。我不敢全盘接受潘新和教授“写作本位”的语文教学观,但读他的书让我对时下的习作教学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思考。学生的作文与生活割裂,“指导细了,千篇一套;指导粗了,胡编乱造”是小学习作教学的顽疾。我发现,时兴作文课上开展活动,制造作文内容,固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致命弊端明显,学生一旦离开教师,离开作文课堂,还是“无米之妇”。我就此确立了小课题,进行实践探索。我先是试着模拟电台“一周要闻”栏目,开展写“一周要闻”活动,效果颇佳。每位学生一本“一周要闻”记录本,每周记4条新闻,班级新闻和校园新闻各一条,国内外重大时事、文体新闻各一条,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条发表评论。每周进行一次新闻发布会,评选出“十佳新闻”晒在班级的墙报专栏里。这样,让学生在自己“看(读)新闻、写新闻、评新闻”的过程中慢慢养成了“发现”的习惯,那双隐形的心灵之眼也慢慢地被点亮了。后来,我又衍生出了“师生共随笔”活动,我和学生一起写作。我们围绕事先确定的一个目标或者范围,去寻觅、写作、交流,然后挖掘一个“发现点”开展一次点评活动。这样,同伴的“发现”可以激活大家相似的“沉睡的记忆”;老师的“发现”,又给学生一种意想不到却情理之中的兴奋,起到引领、提升的作用。如:写“秋天的树叶”,大部分学生都写了秋叶外在的美丽,部分学生联想到了秋叶离开大树妈妈时的伤心,我则写了秋叶离开大树妈妈的从容与无悔,并引用古人的诗句,衬托自己独特的感悟,给学生以正能量的启迪。我把这些实践经验写成论文《作文:让学生处于“婴儿般的‘发现’状态”》,获得2011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并发表于《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2年第7期。   法根提出了著名的“三不教”原则,即学生已经读懂的不教,学生能自己读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不教。具体落实到实践中,我提出了解读教材的三种眼光:成人的眼光——以成人多元的视角、丰富的生活积累、广博的学识,站在文学与哲学的高度去解读、鉴赏课文;儿童的眼光——用一颗童心,以我们熟悉的孩子视角去解读课文,摸清学生独立解读课文所能达到的原始高度;教师的眼光,即专业眼光——在前面两种解读的基础上,以一个教师的视野和责任来审视教材,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带着这三种眼光解读教材,我们才会有拒绝阅读教学参考资料的底气;才会有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灵气;才会用心去感受、理解文本的价值与意义,深刻把握文本的人文价值;才会基于学生言语发展的需要去触摸、涵泳、体察文本的语言,关注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智慧。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敏锐地发现“三不教”的内容,给“教学目标”一个准确的定位。我由此写成的《专业化预设:生成性课堂的智慧投资》,获得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并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我又进一步研究,提出教学内容研制的“三部曲”:依据文本的教学价值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发掘“这篇课文一般可以教什么”;针对具体学情,为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筛选“这篇课文实际需要教什么”;根据所选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习需要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整合,设计“怎样更有效地教这些内容”。我把相关观点和实践写进了《教材解读:应首先注重教学内容的确定》,并发表于《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09年第5期。
  《言语教学论》,我足足啃了三遍,每次阅读都有新收获。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研究走向了更加专业的自觉。课文是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例子,阅读教学的本体性内容隐藏在每篇课文独特的言语形式中。歌德说:“题材是人人都能看见的,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还是一个秘密。”文本的言语形式对学生来说大都是秘密,而对语文教师来说,破解这一秘密应该是一种专业责任。经过充分的实践,我发现以“言语形式”为核心的教学内容首先要从课文篇章、文法入手,即“立足文体特点”“聚焦结构特征”“关注特色词句”;然后要“依据具体学情,合理甄定更具现实价值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参考因素,即“新课标年段要求”“文本的具体特点和优势”“学生习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先后撰写了《阅读教学:应注重言语形式体验的积淀》,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2013年第9期;《以“言语形式”为核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发表于《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3年第12期。
  课堂转型,探寻自己的主张
  1999年,法根提出了“组块教学”的构想: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综合、走向智慧。《螳螂捕蝉》的教学是“组块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性课例。继而,法根雨后春笋般陆续推出了《珍珠鸟》《爱如茉莉》《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等一系列经典课例,生动地演绎了他的“组块教学”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水楼台先得月”,法根每出一个课例,我都认真研读,揣摩他就具体的课文在教什么,这些内容是如何确定的;分析他是怎样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推敲他是怎么点拨的,为什么这样点拨;玩味他是怎样评价的,为什么这样评价……自己班教到这些课文,我就偷偷地“克隆”,刻意模仿,开始生硬、别扭,慢慢自然了,好像悟到了一点儿法根上课的窍门,同时越来越认同“为发展儿童言语智能而教”的教学主张。日常教学中,我常问自己:这篇课文法根会教什么;这些内容他会怎么教;他会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没有感觉时,他会怎样点拨引导……2010年,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课堂展评,我执教《槐乡五月》,获得了各县市教研员的好评。他们说我的课里法根的影子越来越清晰了。听到这样的话,我很高兴,甚至有点儿自我陶醉。
  2011年暑假,法根问我有没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我说有,追随“组块教学”,“为发展儿童的言语智能而教”。他凝视了我好久,语重心长地说:“你现在是苏州市学科带头人了,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不能老跟着我,你要做你自己!”话语掷地有声。接着,他给我讲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介绍了很多当下有影响的教学主张,最后布置了一个任务——写不少于5000字的个人教学主张。我把自己历年来的教学案例和论文梳理了一遍,又把新课标深入地研读了几遍,懵懵懂懂地确定了自己的专业研修方向:指向言语体验的阅读教学。我认为,阅读教学要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任务,就要有效地用课文的言语图式积极影响学生的言语图式,两者链接点应该是要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获得积极的言语体验。言语体验,是言语内容体验和言语形式体验两者融合而成的整体,其重心是玩味言语形式对言语内容表达得“精确妥帖”的经历和结果。我认为言语体验积淀的成果就是以“言语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我还提炼出了言语体验教学最语文的方法就是“言语形式”的比较,将文本的言语形式与学生已有的“自然言语形式”进行比较,让学生获得高于“自然”的认识和体悟;同时创造相似语境,促进迁移运用,化“他用”为“我用”。
  以上的这些思考还不够成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处于个人的“缄默知识”状态。正在这时,我有幸成为了“管建刚工作室”一员。管建刚给予了我很大鼓励,他启发我,要成为名师,首先要丰富个性化的实践积累,而后才能提炼出自己的教学主张。于是,我的研究重心回到了课堂实践上,寻求个人课堂教学的转型,打造属于自己的课堂。我相继开发了《海底世界》《珍珠鸟》《我和祖父的园子》等课例,得到了许多专家、老师的好评。我又尝试执教苏教版六上《安塞腰鼓》,以下是阅读本课第5至8自然段的教学片段:
  师:这五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安塞腰鼓舞姿的豪放和火烈。作者的观察力和联想力着实让我们佩服!可是,老师总觉得这组比喻句形式上很怪异,你们发现了吗?
  生:是的,每个比喻表达的顺序和我们平常写的不一样,被颠倒了一下顺序。
  师:你能帮他还原吗?
  生: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屏幕投示,齐读“常态”的比喻句。)
  师:作者为什么不用这样常态的顺序来写这个句子呢?内容一模一样的啊!我们来比较着读读……有什么发现吗?
  生:改成常态语序的句子读起来好像没有了力量,用不上力气。
  生:这个常态语序的比喻句只是形象地写出了舞姿的样子,好像没有了节奏的力量。
  师:的确如此!作者将比喻句的语序颠倒一下,再加一个逗号,使句子有了节奏,有了节奏就有了调子。我们再来齐读,感受一下这个句子铿锵有力、激情四射的调子。
  (学生齐读)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段安塞腰鼓的录像,请特别注意鼓点、流苏、脚步、眼睛和身姿,同时联系这个句子的节奏,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学生看录像)
  生:这个句子读起来的节奏和腰鼓的节奏一样有力。
  生:读到“骤雨一样”“旋风一样”等好像是一锤打下去,有力量感。
  生:“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极具动感和力量。
  师:语序的变化,喻体的选择,使语句有了节奏,有了力量。腰鼓的艺术舞姿和语言的艺术形式达到了真正的统一,这样的表达叫匠心独运。我们再次朗读这段话,读出作者精心创造的节奏……
  师:第5至8自然段中,只有这句话具有与安塞腰鼓节奏合拍的调子吗?还有其他语句吗?大家再读读,找出来感受一下。
  …………
  片段中,可以看出学生阅读体验的兴奋点,从言语内容的感受转移到对言语形式的玩味,学生无不折服于作者对言语形式的苦心孤诣。这样的教学,学生获得的不只是“比喻”的概念化知识,还包括“比喻”在创造性运用中的语用体验。
  慢慢地,行走在语文的路上,这是我对语文教育生活的一种姿态,一种方式。又想起阿尔卑斯山谷中的那个标语牌,我这样对自己说:“语文,欣赏啊,慢慢地走啊。”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8》发布会日前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中
程关华,南昌陆军学院一名普通教员。1997年似乎早有约定,荣誉向他簇拥而来:学院优秀教员、南京军区《健康之友报》优秀作者、南京军区优秀党员、全军健康教育先进个人……半路出家的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科研人员在对大段同种异体骨愈合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段骨关节缺损修复的系统治疗方案。他们采用人工关节假体复合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术治疗
从辞职引来天使80万人民币创业,到滴滴快的估值达165亿美金,程维只用了三年时间。  商业和资本奇迹的背后,程维形容自己的创业历程是一部“桥段丰富的韩剧”,其难度超出想象。  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宣布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滴滴快的成为第一家获得网络约租车平台资质的公司。  这是今年2月14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宣布合并以后,滴滴快的急速发展的另一个标志性的消息。 
近日,农业部信息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三农”舆情蓝皮书:中国“三农”网络舆情报告(2016-2017)》。报告介绍,网民舆情方面,农村土地话题一直是网民的焦点议题。
早晨醒后夜间休息时,人体各组织器官新陈代谢较低,体内蓄积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多.早晨醒后吸烟,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排出.
5月25日,在西华大学举行的“四川学术成果影响力提升研讨会”上传出消息,四川省社科联决定发布《四川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蓝皮书》集中展现四川社会科学发展的成就,客观反映
情感是人的行为最本质的表现,是人对幸福和快乐的感觉与体验。情绪和情感都是一种体验,在情绪状态中,无意识参与的因素更多;在情感状态中,有意识体验的成分更多。课堂教学除
8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著名舞蹈家迪丽娜尔·阿不都拉、高空王子阿迪力·吾守尔等32名优秀文化工作者向全疆维吾尔族同胞发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倡导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