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树立科学文化资源观的关键路径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t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化资源已突破了原有的文化范畴,与产业这一经济范畴发生了深刻的联系,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树立科学的文化资源观。树立科学文化资源观既需要微观层面上增强文化自觉意识、提升文化责任感,又需要在文化资源双重属性的基础上把握非微观层面的三种关系,即保护与开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这三种关系,从而在非微观层面树立起科学的文化资源观。
  关键词 文化资源观 文化自觉意识 文化资源双重属性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一方面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仍以文化资源为依托;另一方面我国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却是文化产业小国。这种现实和反差要求我们深入思考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一切课题。笔者认为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探讨如何树立科学的文化资源观。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基础性、核心性的要素。树立科学的文化资源观并不会直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可以肯定地说,缺乏科学资源观的引领,必然严重制约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观的树立应该从微观和非微观两个层面来探讨,微观即是指某一文化体系内部的每一个个体,非微观包括宏观和中观两个层面。
  1 关于微观层面树立科学文化资源观的关键路径分析
  对于某个文化体系中的个体而言,文化资源与其说是一种资源,不如说是一种生存的环境,是与每一个个体息息相关的一种存在,是个体承继民族文化历史的依据,也是个体发挥文化创造力的源头。因此从微观层面上来看,树立科学文化资源观的核心就是要对文化资源持有一种明确的态度,并坚持积极的作为。
  1.1 增强文化自觉意识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对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诸多问题的文化反思,具体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在对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的基础上,了解其他文化及其与自身文化的关系”,①其核心就是如何正确处理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问题。关于文化自觉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1.1.1 文化自信
  伴随着文化全球化的不断增强,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压力与危险,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严峻。面对这种困境,笔者认为我们首先需要坚定一个态度,那就是文化自信。
  所谓文化自信,是指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发掘自身文化资源的优势,不是盲目地自我感觉良好,也不是自卑地认为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一无是处。只有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础上的文化审视,才是客观公正的;只有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础上的文化开发,才能够深入挖掘自身文化资源的内涵和特色。
  1.1.2 文化反省
  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今天的时代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说文化自信是让我们重新认识民族文化资源与世界文化资源的关系,那么文化反省就是让我们清醒地了解历史文化资源与现实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用今天的眼光和需求去重新思考历史文化资源,从而找到这种资源在今天社会的准确定位。把不合时宜的文化资源剔除,对需要改进的文化资源进行调整,把那些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深刻文化意义的文化资源充分保留并发展下去,这是我们通过反省应该对历史文化资源做出的时代的回答。
  1.1.3 文化努力
  文化自信和文化反省更多地关注已有的文化资源,而文化努力是关注未来的文化资源,是文化资源不断丰富的不竭动力。所谓文化努力就是要充分調动全社会每个个体的文化创造能力,不断在原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资源,从而保证文化资源的源源不断。文化努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观的文化努力,即要求个体积极投入到文化创造的过程中,不满足于现存的文化资源,努力学习文化及各种相关知识,不断调动自身的文化创造力,从而去创造更多的文化资源;二是文化努力的客观条件,首先,社会的包容要为文化资源的创造者提供强有力的情感支持,其次,只有教育体系的开放才能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创造者的创造性,最后,创新风险保障机制要最大可能地为文化资源的创造失败买单。
  1.2 提升文化责任感
  责任是一个有担当能力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角色义务和对自己行为承担的后果。每个人都是权利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在个体的社会文化生活中责任同样存在,对于当下文化资源产业化大繁荣的时代,这种文化责任显得尤为重要。提升个体文化责任感有三方面认识需要提高。首先,要对文化资源有兴趣,兴趣是一切行动的源动力,一个文化个体必须对文化资源本身产生兴趣,从而才能长时间地关注、钻研并进一步开发创造新的文化资源;其次,要对文化资源有所谓,文化资源并不是某个地区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所独有的,而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文化个体要从这个高度去把握文化资源之于我们的重要性,而不能对文化资源的破坏、损失和浪费视而不见,要有极强的文化参与意识;最后,要认同文化资源的意义,从宏观上看,文化资源是人类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每个民族特有的文化记忆,从微观上看,文化资源是每个个体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不可割舍的文化情结。
  只有提升了个体的文化责任感,才能提高文化企业的文化责任感,才能提高文化管理机构的文化责任感,也才能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文化责任感,从而为文化资源的发展倾注更多的热情和贡献更多的能量。
  2 关于非微观层面树立科学文化资源观的关键路径分析
  2.1 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由于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文化资源的开发也进入到如火如荼的热潮中,在这场热潮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急功近利的庸俗化开发;二是竭泽而渔的掠夺式开发;三是模仿重复的低层次开发。②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资源的文化属性,只从资源属性出发,因此只注重开发,而忽视了保护。与此相反,也有一些文化资源虽然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却始终处于文化发展的边缘地位,无法引起更多受众群体的关注,几乎到了僵死的境地。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正确认识到文化资源的资源属性,单从文化属性出发,一味地关注保护这一问题,结果导致文化资源不能够与时俱进地适应现代人的文化生活,最终只能走向死亡。   综上,科学的文化资源观首先需要厘清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保护是第一位的,但却是动态的开发性的保护,而不是僵化的隔离性的保护;开发是保护性的开发,通过开发提升文化资源的社会影响力,扩大文化资源的受众群体,从而使文化资源的生命周期得以延长和发展。③
  2.2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从文化资源的文化属性角度看,文化资源的主要功能应该包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全民文化素养的提升,塑造国民的文化气质和文化性格,构筑整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这些功能概括起来就是所谓的社会效益。
  从文化资源的资源属性角度看,文化资源的主要功能应该包括: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提供必要的条件,创造相应的经济价值,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拉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这些功能概括起来就是所谓的经济效益。
  既然文化资源具备双重的属性,那么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来说,就不能只注重其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忽视其社会效益的发挥,应该在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力图寻求一种“双赢”的开发模式。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文化内涵,采取多样化的开发手段,利用多种传播途径,通过差异化获得市场的认可,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2.3 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的关系
  通过市场运作手段来开发文化资源可以给文化资源带来两个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是为文化资源的生存提供条件。一方面,文化资源的市场运作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从而解决文化资源的保护成本问题;另一方面,市场运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文化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使得多种文化资源进入到开发的视野。二是为文化资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可能。文化资源一旦进入文化市场,其资源本身所蕴含的某些要素就将被发掘、放大、复制,并逐渐形成可观的文化现象。但是,市场运作是一把双刃剑。首先,文化资源市场配置的经济目的导致许多优秀的文化资源边缘化,使得很多文化资源面临死亡的危机;其次,为了迎合文化消费者的需要,市场会自动渲染和夸张文化资源的某一部分內容,从而导致文化资源的异化;最后,文化资源的过度市场化会产生拥挤和环境破坏等一系列的负外部性效应,对文化资源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为了解决文化资源市场运作这一困境,我们需要引入政府管理这一手段。笔者认为针对市场运作的不足以及文化资源的双重属性,政府的管理手段应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④:一是建立健全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法律法规体系,让文化资源的市场运作有长效的约束机制;二是增强经济手段,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市场运作不愿意参与或者无力参与的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倾斜,从而促进文化资源多样性的发展;三是通过质量手段有效限制过度开发以及文化资源市场运作外部性问题,一方面严格审批制度,避免过度或重复开发,另一方面通过对开发活动征税,减少市场经营者过度开发的冲动,使得文化资源能够可持续开发和发展。
  只有切实从微观和非微观两个层面树立科学的文化资源观,才能有效引领文化资源自身的发展及产业化的壮大,从而获得文化与经济的双丰收。
  注释
  ① 费孝通.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思想战线,2004(2).
  ② 黄永林.论民间文化资源与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关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③ 姚伟均.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4.
  ④ 吕庆华.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9:107-108.
其他文献
高校档案是高校重要的信息资源,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存储、管理并提供利用高校党务、政务信息系统和数字化校园产生的电子文件、
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学生为例,通过实际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受专业影响的差异性,运用方差分析确定出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为人际交往,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检
摘 要 电气工程的迅速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问题分析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教学和课程的特点对高职电气类专业工厂供电课程进行改革与研究。  关键词 高职电气类专业 工厂供电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课程改革基于的理论依据或现实问题  工厂供电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研究如何向工厂用电设备提供电能并保证其安全、可靠、优质、经济运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我深感教学模式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根据技校学生的特点和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规律,教
为了确保采空区下放顶煤工作面顶煤的采出率,利用高压水力致裂对顶煤的完整性进行破坏,从而提高顶煤的冒放性。结果表明:(1)近距离采空区下放顶煤开采,受上覆采空区压力提前
介绍了EDA技术在高校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通过具体实例详细阐述 EWB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59岁的刘女士自2005年闭经后,经常出现心慌,近日愈加严重,做心电图示:心律失常、早搏,偶有心动过速。她既往有慢性荨麻疹病史。现她自觉胃脘发堵、欲呃,呃逆则舒,有时心慌气短,大便一
高职教育属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数学知识在现代科学与新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学的思想方法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
我家住在一楼,有一个小院子,可以养养花、种种菜。我儿子六岁了,老是感冒,从市区搬到这里来的目的也多半是为了让孩子有个空旷的地方可以跑跑跳跳,有新鲜的空气可以呼吸……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我国高校开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系列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了解我国国情、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针对独立二级学院,思想政治课对于培养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