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_3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猜想心理
  初中学生刚开始往往不敢猜,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他们唯教师是从,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另一方面他们深怕自己猜错了受到教师的指责同学的嘲笑,面对学生这样的心理,我们教师如果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那么我们将失去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时机,也将失去一大批人才为国家建设,怎样进行正确指导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好两方面的指导:一方面,不管学生的猜想准确与否,教师都要持肯定的态度,肯定他们猜想的胆量,肯定他们猜想的态度,肯定他们为猜想作出的努力,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心里就肯定自己的猜想行为,充满信心,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更大胆的猜想,排除心里阴影不再惧怕;另一方面,从最容易的猜想入手,循序渐进,例如,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这种猜想很容易,只有需要与不需要两种可能,又比如,在温度计一节中,演示自制温度计时,将装有一些带颜色的水的小瓶放入热水中时,不妨先让学生猜测,细玻璃管中的水柱会怎样变化?学生根据在小学科学中学到的热胀冷缩知识很容易地会猜想到水柱会上升。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因为容易就忽视猜想这一环节,因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合理的猜想是科学探究中最具创造性的一环,同时,在容易的猜想中得到成功,利于学生对自己猜想能力建立信心。
  二、猜想与假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在物理学史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是源于猜想。在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之后,“电能生磁,磁应该也能生电吧?”法拉第就是在这样的猜想下,经过整整十年的实验,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物理天才霍金的时空观让人感觉玄妙无比,令人不能不惊叹他的想象能力。物理学发展至今日,还有许多的猜想有待人们去证实,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猜想不断的衍生,发展。多年来,物理课程偏深、偏难,考试偏重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利用公式解题上。其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平时的物理教学教学中“重灌输、轻启发;重教授、轻活动;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大量的模仿训练使学生跌入了深深的题海,启发思考这一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被弃而不用,本应是学生亲身体验的探究过程变成了直接告诉现成结论,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规律更是少而有少。教师在教学中过多重视教学生应试技巧,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要鼓励学生敢于猜想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式的进行学习,学生除了认真听讲还是认真听讲,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他们的好奇心受到了压制,他们想象的空间受到挤压。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开始时,学生往往不敢猜,一方面由于他们习惯了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另一方面他们怕自己说错了,受到老师的指责,或同学的嘲笑。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不管他们的猜测是否准确合理,教师都要持肯定的态度。培养他们的猜想要从最容易的入手。比如在学习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时,猜想串联电路中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这是比较容易的,又比如在演示自制温度计时,盛水玻璃瓶放入热水中时,不妨先让学生猜猜,细玻璃管中的水柱会怎样变化,尽管学生大多数都能猜到,但不能因为容易就忽视猜想的这一环节。要知道根据已有的经验作出合理的猜想,这是科学探究中最具创造性的一环。只有从细微之处有意识地养成学生积极思维,积极猜想的习惯,才能逐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方法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猜想方法
  1.直觉猜想。直觉猜想是感性猜想,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测,是人脑对突然出现在面前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它往往会形成智慧的火花,迸发出创造的灵感。在探究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直觉猜想是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有效手段。
  2.思维猜想,思维猜想是理性猜想,是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物理分析方法如:类比法、归纳法、推理分析法等对问题进行分析作出合理的猜想,按思维方法可分为类比猜想、归纳猜想、推理猜想等。
  A、类比猜想,利用已知的现象和过程同未知的现象和过程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相似点或相联系的地方,然后依此为根据推测未知的现象和过程的某些特性和规律,是常用的猜想方法之一。例如,可利用生活中的水流类比猜想出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B、归纳猜想。通过某类物理对象中一些个别对象具有的某种属性来猜想该对象整体具有这种属性,如人发出声音时声带振动,敲击桌子时,桌子振动发生声音,蜜蜂发生“嗡嗡……”声时翅膀在振动……学生能通过这些大量实例归纳猜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推理猜想。从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出发,对研究对象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分析,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推理过程,得到对问题可能性的解释,例如,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以这样分析推理:根据动能的概念得关键词为物体和运动,物体与密度、体积、质量有关,而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大质量越大,密度相同时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可归为质量,运动与速度有关,即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接下来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也就水到渠成了。
其他文献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自我感受为主要目的,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它一方面注重增强学生的体质,另一方面也要通教学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在体育课中发展学生个性不仅是体育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特殊的课堂对个性展示的影响所谓个性,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系统中,形成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以独特的方式有机结合,而使个体具有的独特社会性。体育教学与其他
期刊
语文教学的改革,近几年来步子迈得很大,但前几年单纯地强调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观念对一线教师的影响可谓深入人心。因此,纵观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语文的学习几乎被枯燥乏味的条理梳理和技巧训练充斥,语文的人文性几乎得不到体现。因此,本文以“让语文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为题,从“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改“‘捡骨架’为‘见全身’”;“在学生与课本间架起一座桥梁”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把阅读
期刊
语文教师的讲课艺术并不深奥莫测和虚无飘渺,而是一个语文教师,通过实践的积累、探索、创新,完全可以达到的教学艺术,语文教师的讲课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   一、“详”和“略”的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传授的多与少,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完整地构建知识的精华,教师讲得“面面俱到”详中又详,不分主次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像小河流水平平而过,无波涛起伏,毫无疑问,怎么能收到强烈感人的节奏效果。
期刊
小学英语进行趣味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教学效果显著。那么,该如何开展趣味教学呢?   一、营造英语氛围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学生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的氛围下进行的,没有英语环境,教师就要刻意创造英语环境。如对新生,一开始上课就用英语向他们问好,作自我介绍,课堂用语也用英语说。例如:It's time to start now.Ope
期刊
一、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上“板着面孔”的课,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如我在教学“
期刊
摘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不仅要做经师,还要做业师。初中班主任就体现了这些。班主任是前线指导员,既要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和重心。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眼光、方法处理班级中的各项事务,是班级管理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主体地位;以身作则;宽容引导    自从迈入教师门槛的第一天起,本人一直在教育工作中苦苦的探索
期刊
英语写作在高考命题中对学生是相对较难的部分,他考察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试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和要求写一篇书面材料。但他并非要求考生按照“提示”逐句翻译,而是要求考生在充分领会提示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成一片内容充实、句子连贯、用词贴切的作文。那么高中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在高考中如何能得心应手地写出篇好作文呢?我觉得首先要解决好以下这几个问题。  一、打好扎实的基本功  要加强
期刊
一、积极为差生创造思维的条件  1.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最强,差生由于前后知识衔接不起来,给思维造成了困难而丧失了信心,因此,我在讲授新知识的前一天,针对性在布置复习、预习的内容或提纲,课堂上有意地趣味性地启发差生回答基础性的旧知,这样扫除了学习新知的障碍,通过表扬使差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长此以往,他们就逐步转入主动思维的状态。  2.课堂上安排适当的一段时间让学生议重点、难点,同一小组程度不同的学生
期刊
一、转变角色教学和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训和指导,培养其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可见,新课程下的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都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质为出发点,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
期刊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一、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它的重要用途,认识定理证明的思想方法,理解其中的运算和推理技巧,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定理反映的事物本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智力源泉,也是启迪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根据 。在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