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的对策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z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但社会就业岗位却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就业制度的改革比较缓慢,这导致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会面临各种困难。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毕业生会选择到一线城市或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城市就业,从而导致当地人才流失,影响本地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以温州市为例,探究了地方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对策,希望能够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温州市;高校毕业生;地方政府;本地就业;就业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0.007
  1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1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是指对地方行政事务进行整体管理的组织。这其中“地方”的概念是相对于“中央”所提出来的,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的权利是有限的。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更好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人才流失
  人才流失是指在某个单位当中,对单位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人才在非单位意愿情况下所出现的流走和失去。通常来说,人才流失包括显性流失与隐性流失两种,显性流失是指人才由当前单位向其他单位的流动,这会对单位的管理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而隐性流失则是指单位内部人员因为激励不足等原因而失去工作积极性,无法发挥才能。广义上的人才流失主要是指显性流失。
  1.3 高校毕业生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指在从高校毕业的学生走入社会岗位,并在岗位上从事为获取报酬而进行的劳工活动。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人才,他们的成功就业关系到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2 温州市概况
  2.1 温州市地理位置
  温州地处浙江省的东南部,东临东海、南邻福建,西部与丽水市相连、北部则与台州市相接。全市面积120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30万人。
  2.2 温州市经济状况
  在“十二五”期间,温州市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环境和经济压力,全市上下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地方金融风险,共同扭转了经济下滑的局面。“十三五”期间,温州市在“十二五”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主线,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形成新支柱产业和新增长点。2019年,全市GDP总值突破6600亿元,经济增速8.2%。“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总体顺利完成,经济实力、城市能级、民生福祉、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均实现显著提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高水平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3 温州市人口情况
  温州是浙江省的人口大市,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杭州。截至2019年底,全市常住人口930万人,与过去十年相比增长率超过了20%。其中,城镇人口655.6万人,农村人口274.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为70.5%。外来流入人口占比超过30%。2020年,温州市提出打造千万级人口大都市的目标,旨在加快实现人口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提升,进一步促进温州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4 温州城市发展规划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温州着眼于大局、立足于实际,确立了符合自身定位的战略,实现了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了高质量和高效益的城市发展,建设成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和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与此同时,在“十四五”发展期间,温州市政府将持续加大对社会事业发展的关注,特別是在就业增收、教育发展、卫生健康服务等方面力争实现新突破。
  3 温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向
  3.1 高校毕业生基本流向
  高校毕业生的基本流向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考研升学;第二是就业创业。近年来考研升学的毕业生数量在不断增加,部分学生还会选择去海外留学。在就业的学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生选择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这说明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多元化特征,学生可供选择的道路不断拓宽。从地域上来看,高校毕业生的流向可以分为本地就业和外地就业这两种,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外地就业人数不断增加。
  3.2 温州市就业政策
  2020年8月,温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高水平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市的40条意见》和《温州市就业创业补贴政策申报指南》,为吸引高校毕业生留温就业提供了政策保障。首先,为提升本地高校毕业生“留温率”,温州针对不同等级的人才提供相应的就业补贴和奖励。其次,为了吸引海外经营人才,温州还提出了“全球精英引进计划”。同时,温州对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创业尤为重视,形成了六个“最高1000万元”的支持。
  2021年初,温州市委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出台了《事业单位和领军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1961名公告》,吸引了112家企事业单位参与此次人才引进计划。招录对象主要锁定应届毕业生,以及毕业于重点高校的往届毕业生,学历范围覆盖了本科生与研究生,相关的职位也覆盖到了学校、医院、企业等多个领域。希望通过优惠政策为温州吸引和储备高层次的专业型优秀青年人才,推动温州经济与社会发展。
  4 温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4.1 就业政策落实不佳
  虽然温州出台了很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阻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对政策的解读不到位,没有主动申请补贴;另一方面,政策中对学生的限制比较多,能够真正符合政策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有限。
  4.2 人才市场供需矛盾   近年来,温州市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渐增加,而人才市场当中的岗位数量却不断减少,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无疑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对他们的顺利就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4.3 就业市场缺乏制度约束
  就业市场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当前就业市场还缺乏制度上的规范和约束,存在较多不规范的社会现象,比如劳动用工混乱、劳动关系不稳定等,这可能会导致高校毕业生出现被侵权、被诈骗等问题,不仅影响就业率,同时还会削弱他们的就业积极性。
  4.4 缺乏有效联动机制
  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学校、用人单位以及政府之间要形成联动机制,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实现学校与工作岗位的对接。但现阶段温州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教育厅就业主管部门以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等之间的联系还不够密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仍存在不对称,政府部门也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就业现状。
  4.5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温州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现象也成为制约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倾向于选择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的地区就业。而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本身的就业条件就比较差,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比较弱,长此以往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将进一步被拉大。
  4.6 就业市场法律法规不完善
  当前,温州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政府部门虽然出台了相应的制度来对学生的就业予以支持,但是关于就业市场规范化的问题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竞争不合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成为他们成功就业的阻碍。
  5 促进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的建议
  5.1 加强政府引导
  在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的过程当中,地方政府的指导和支持非常重要。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引导,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帮助,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为实现这个目标,温州可以从高校毕业生的实际需要着手,在相关的政策制定上更有针对性的给毕业生提供相应的要素保障,帮助他们扫清就业路上的阻碍。同时,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鼓励支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立足于地方产业基础现状和未来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加强校企互动合作,通过积极引导、有效扶持等方式来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5.2 加强住房保障力度
  由学校踏入社会之后,高校毕业生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住房。为了促进本地就业,温州要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住房保障力度,确保政策的落实到位,幫助毕业生解决住房问题。除了为他们提供相关的住房信息之外,适时加大在住房补贴等生活成本支出方面的补助力度,帮助高校毕业生渡过这段特殊的时期。
  5.3 建设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建立可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多样化地服务,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帮助毕业生找到符合自己需要的岗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以及政府三者间的联动,利用网络技术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工作资源,帮助用人单位更加精准的找到需要的人才。
  5.4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高校毕业生个人的技能和素质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就业率,要强化在校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使学生能提前了解心仪行业的特点、岗位的需求,早日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提高与岗位的匹配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增强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5.5 政府引导企业配套就业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政府引导企业实现配套就业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促进温州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优先锁定温州的重点产业,对该领域的龙头企业和成长潜力较大的企业进行政策扶持,通过产业创新的方式来实现灵活用工的目标,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5.6 完善法律法规保险体系
  为了更好地带动就业,温州还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为完善法律法规保险体系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服务。一方面,要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加强社会报销的扩面征缴;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社会保险管理的服务,促进保险经办与管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从而切实保护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之后的基本权利,提高就业创业的积极性。
  5.7 强化社会监督
  在与当地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构建联动机制之外,政府部门还需要发挥社会监督的职能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本地就业率。对于就业优惠政策的实施,政府监督部门需要做好层层把关,将政策的作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能够促进各项就业举措的落实,倒逼各个职能部门将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放在重要的地位上,增强政策实施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立涛,倪邦辉,侯士兵,等.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基于2017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调研[J].思想理论教育,2017,(08):97-101.
  [2]]祝军,岳昌君.家庭背景、人力资本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行为的影响关系研究——基于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9,(01):107-113.
  [3]]马永霞,马立红,薛晗,等.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结构“三性”研究——基于北京2014-2018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高教探索,2019,(10):101-107.
其他文献
鼓励农村专业大户采纳及投资电商技术,发挥农村专业大户的引领作用,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江西省373个农村专业大户的调查数据,通过构建Heckman模型,探
从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协同发展机理出发,基于熵值法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选用反映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和数据,对2006—2018年陕西省科技创新与科技
在纵向产业关系中排他性协议能够促进并保护双方的专用性投资,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市场圈定,因此对于市场竞争的最终作用无法确定.由于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双向作用、用户竞争而非
编者按:“从来春早是京华。” 2021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散发出勃勃生机的春之讯号。2020年,“十三五”收官,面对一系列困难和挑战,我国交出了一份令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载入史册的答卷;2021年,“十四五”开局,也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一重要节点举行的全国“两会
期刊
以长江上游地区为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农业和典型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物流业、金融业的融合发展水平,并基于2000—2019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农业与典型服
农业产业链金融能紧密契合农业发展需要,降低信贷风险,是一种农业信贷经营管理创新模式.农业产业链可将农户与企业联结,形成共同面对市场的发展模式,使得农村经济发展从农户
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做好其中重要组成的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实现战略目标。通过分析全面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之间的联系,能够明确我国对于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当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将全面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进行融合,进而推动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这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建设人才强国要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战略思想,
当前,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对外投资领域的联系日益密切.本文分别基于人才和技术创新视角,以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为例,采用泊松伪最大似然估计(PPML)方法研究
以上饶师范学院为例调查地方师范院校生职业成熟度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地方师范院校生的职业成熟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