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碑入画 雕塑成型

来源 :中国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ju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绘画自隋唐以降,逐渐形成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格局。宋代之前,绘画追求写实,是再现客观事物。元代之后,文人画兴起,写意绘画成为潮流,画家们追求感情的表达和个性的抒发,写意绘画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主流。
  大写意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为典型的门类,也是难于创新的画法。
  邢少臣的大写意花鸟画远师青藤的狂放、八大的简约,近取吴昌硕的朴茂、齐白石的天然、潘天寿的霸悍。舍巧媚,去甜俗,启雄浑大气,肇自然真率之风。
  中国画家石齐曾这样评价邢少臣的画风:“他不取作品的表皮华艳,而是深层地探觅中国画写意真谛,难能可贵的是点自家灯火,使得满屋富丽堂皇。”
  邢少臣的画风受八大山人的影响极深,他在水墨的研究与实践中智慧地承继八大山人的艺术思想。不同的是,八大山人多表现消极避世的情感,而邢少臣却反映生活美好的一面。
  邢少臣得齐白石大写意花鸟画的精髓,继承了“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艺术传统,他的笔下的花鸟造型新颖别致,作品格局阔大。
  格局可以比喻为人的度量与胸襟。我以为,邢少臣的为人处世就有度量大和胸襟宽广的特点。他的绘画也如同他的个性一样,格局宏阔。他的大写意花鸟画布局纵横捭阖,以简驭繁,不拘小节,强调视觉的冲击力。在传统花鸟画中,邢少臣注意构图的描绘,尽量用简洁的绘画语言来表现画中形象,布局注意留白,计白当黑,以一当十,空灵中给观者无限的想象。他对“鸟”的描绘最为重视,将其拟人化,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
  邢少臣热爱生活,在他的笔下,题材广阔,时时越出传统花鸟画的范围。比如他的作品《发财图》,表现了他儿时在北京搂树叶,以供家里生火的场景。再如他笔下的《插秧》,每次看,都会引起我的共鸣。我当年在湖北干校时插过秧,后来在京郊插队也插过秧,对此有深切的体会和强烈的感受。这幅作品中,农民弯腰插秧的情景鲜活地跃然纸上,深深地感染着观众。这类作品表达了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乐观风趣的态度。
  邢少臣注重写生,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穷究事物道理的意思。邢少臣虽然主攻大写意花鸟画,在画面上追求大气,舍去一些枝节,但他仍然注重生活。
  齐白石老人说:“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
  邢少臣观察生活,深入生活,热爱生活。对于社会上一些所谓大写意花鸟的作品,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认为一些作品缺乏生活,即使是花果或禽鸟,都与生活中相去甚远。比如鸟的喙,什么样的鸟有什么样的喙,那是鸟的特征,在大写意花鸟画中仍然要体现出来。再如鸟的腿部特征,合乎生理结构,不能画出反骨节。画眉鸟在鸟类里是中等体形的乌,和画眉体形大小相当的有雏鸡、八哥、鸽子等,比它小的如红子、燕雀、麻雀等,还有大型鸟,如鹰、鹤、鸡……邢少臣能够熟练地掌握大中小三种体形乌的画法。邢少臣长期坚持写生,体验生活,用脑思考观察,先重其形,再抽象、提炼、写意,画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有个人特色的大写意花鸟画。
  邢少臣以汉碑入画,追求格调雅致。格调,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格调清新,指的是用墨、用色大气,有自己的特点。从内容上看,邢少臣仍然将花鸟画传统题材,如梅兰竹菊作为主要表现的对象。这些传统题材表明了画家的品格,是他人品的象征。
  潘天寿说:“画为心物熔冶之结晶。”邢少臣在大写意花鸟画中是下了苦功夫的,他天天晨起画若干张,然后才吃早饭。他几十年如一日,一张画,要反复经营,废纸千张。吴昌硕说自己“苦铁画气不画形”,我认为“少臣写意不写形”。在用笔、用墨、用色上,邢少臣都努力与前人拉开距离。
  汉碑入画是邢少臣大写意花鸟画的鲜明特点。
  写意,许多画家强调写。所谓写,是书写。书写分写帖和写碑,用笔方式是不一样的。许多大写意画家都是以书入画:八大以行书入画,吴昌硕以草篆入画,齐白石以楷书入画。
  邢少臣使用的是独到的写意方式,以汉碑入画。所谓以汉碑入画,我以为,他是以汉碑的线条入画。他的线条中充满了刀刻的力量,饱含金石的味道,有魏碑的坚实,有汉隶的浑厚。北方画家喜爱力量,这多少反映了邢少臣的性格特征。大笔如椽,力若千钧,摧枯拉朽,却又难见机锋。在邢少臣的画面上,是汉碑的线条和鲜活的色彩交织融合在一起,线条欲压住色彩的恣肆,而色彩要突破线条的束缚。线条与色彩的冲突、交织与融合构成了邢少臣独有的拙重、雄浑、博大的艺术气质。
  邢少臣创造独特的笔墨结构,雕塑成型。
  雕塑性是邢少臣总要表达的思想,他理性地将自己的绘画引向一种新的感觉。邢少臣在他的艺术理念中强调雕塑性,这也是他的主攻方向之一。我认为,邢少臣并不是一位善于表达思想的人,但是,用时下的语言来说,邢少臣有颗大心脏,他想将自己宏大的构想,用绘画手段强势地表现出来。
  他说:“雕塑性就是画面要整而不碎,聚而不散,追求画面的空间感和体积感。这种追求与画西画不同,它是用笔墨来表现的。过去的大写意花鸟画不注重体积感和空间感,只注重画面的形式,所以书写性完全占据了大写意花鸟画的主导。很多大写意花鸟画家对画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处理,以弥补笔墨表现的不足。但这些弥补终究小家子气,没有抓住当今花鸟画的根本。大写意花鸟画不需要特技,必须用笔墨来完成,把笔墨推到极致,让笔墨极具雕塑性,这才是当今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方向。”
  雕塑性是强调画面的质感。他不论是使用色彩还是线条,都力求墨或色彩的饱和度。在他的画面中,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油画般的颜料堆积,如同凡·高笔下的向日葵,色彩明亮艳丽而浓郁。那种强烈的感染力远远超越前人。
  邢少臣重视色彩,在许多作品中,他强调对原色的使用,并且用尽量大的原色面积来冲击你的视觉。邢少臣认为:“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雕塑性就是用笔墨结构来完成对形象的雕塑,要求你的笔墨结构要有铿锵之声,线条有力度,形象有深度,有笔与笔之间的间架结构;有块面、有线条,把线条和块面结合到一起,雕塑出来的形象比用笔描摹出来的有力度得多;笔触要宁方勿圆、宁直勿曲,形象上多少有些棱角,也是一种增加张力的表现手法。现而今大写意花鸟画之所以转入低谷,就是软弱无力的作品太多,轻描淡写的作品太多。雕塑写意的提出正好来治这一顽症。”
  这就是邢少臣与传统写意花鸟画不一样的地方。
  人品即画品。
  我与邢少臣相识二十多年。最初是在1990年全国青联会上,那时全国青联委员一届有四百多人,艺术界的人士多在演艺界,书画界的比较少,那一届的青联委员还有韩美林、冯远等人。邢少臣是其中一位,他那时偏瘦,显得个子偏高,一脸严肃,说话不多。我那时跟他的交往也很少。
  转眼到了2002年,我们有了更多的接触。通过看他的画,聊天,更多地了解他的为人。和朋友相处,他的话多了,显出北方人爱交朋友的豪迈,但几乎听不到他讲自己的画,这方面他一如既往地低调。2013年夏,邢少臣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学术展,我和他的话题才慢慢多起来。
  我经常将人的性格与他的作品做比较。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总结书法家的艺术风格时说:“书,如也,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书如其人,人如其书。”邢少臣的个性豪爽,与他的大写意花鸟画正好匹配。没有这样的个性,大写意花鸟画很难做到挥洒自如,能放能收。
  据我观察,邢少臣在粗犷、豪放的性情中还有一些细腻的地方,时时让你感受冬天的温暖。在他的谈吐中,我从没听到过他对别人绘画有不好的评价,说起自己的老师,更是百般尊重和敬仰。在许多艺术沙龙的辩论场合,他的笑容能融解那些机锋甚健的尖锐话题,他在充当那些高谈阔论的艺术家的听众。其实,他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在他的大写意花鸟画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他加入的一些温情的东西,比如一朵小花。有时,我甚至从纯粹的画作的眼光看问题,向他提出构图是否合适,他只是微微一笑。由此可见,他的坚持,那些小的花朵或装饰的选择,正是他内心柔软部分的体现。
  邢少臣性格中兼有豪放和细腻两个方面,所以我们初看到的他的作品逸笔草草,大气磅礴,细看,则有内容,有细节,有内涵,多包容,经久耐看,回味无限。这是他独有的特色与贡献。
  毋庸置疑,邢少臣是当今大写意花鸟画的代表人物。我希望邢少臣能够走得更远,创造出更辉煌的艺术成就。
  组稿/赵小来 责编/赵小来
其他文献
摘 要:采用适于热电厂的实用算法。利用组态软件实现了中温中压锅炉在线智能监测系统。   关键词:组态软件 锅炉 运行效率 在线监测与管理    1 技术方案    系统在电厂现行系统所处的位置。    1.1软件  按功能分为监测系统和管理系统两部分。  1.1.1监控系统分为  (1)工艺主画面:按照锅炉燃烧吸热流程,对每个过程涉及的热转换部件进行了监测:按燃烧系统和汽水系统,分别对煤、水、汽
[编者按]  有些人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天际,一时间轰轰烈烈,绚烂过后便是遗忘;有些人踏踏实实做了许多事情,似乎并没有惊天动地,却仿佛恒星一般被大家永远铭记。是的,历史总会遗忘一些人,但有些人可以努力让我们记住——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创始人之一、老社长萨空了就是其中的一位。  从《立报》到《光明日报》,萨空了曾任多家知名报纸的记者、编辑、主编及经理,共和国成立之后,更是历任新闻总署副署长、出版总署副署长、
[摘要] 王渊的花鸟画直追五代北宋全景式构图,虽然造型上取法黄筌,但具体创作中又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从两宋墨笔花鸟画中汲取营养,创造性地运用墨法和水法,推动了水墨花鸟画的发展,成为中国水墨花鸟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本文经整理相关著录及各大博物馆藏王渊作品,分析其作品的构图、造型及笔墨特征。  [关键词] 王渊 墨花墨禽 构图 造型 笔墨  王渊,字若水,号澹轩,钱塘人,生活于13世纪末至14世
研究背景  我的小学在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居所——杜甫草堂旁边,我们学校的课间操歌曲就是用杜甫的多首诗编成的。在学习杜甫的诗歌时,我惊奇地发现杜甫的诗里最少写了9题11首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如《立春》《春夜喜雨》《清明二首》《冬至》等。《立秋后题》中“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中的“節序”即是节气。《清明二首》“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中的“青枫”是槭属落叶小
第3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于10月30日在上海开幕,55名英才计划优秀学员和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优秀学生参与论坛。10月30日下午,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上海市科协共同主办的少年英才交流对话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英才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英才计划部分导师,中学校长及少年
对于以造型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创作美术来说,素描因其在造型上朴素单纯的特点,始终是中外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是美术院校的基础教学和艺术家的创作,还是美术出版业的选题策划,都不约而同地将其置于重要地位。毫不夸张地说,素描的产生和发展正是伴随着流派纷呈的西方美术史显现出了清晰的脉络。然而,纵观现今美术图书市场有关素描的书籍,不是千篇一律的以临摹为主题,就是浅尝辄止的陈述加总结,几乎找不到一本完整
房国志 娄莉凤 吕实诚  摘 要:主要介绍专用于人防警报系统的专用非线性编辑设备应用。  关键词:DSP 非线性编辑 人防警报    1 非线性编辑简介    非线性编辑是相对传统上以时间顺序进行的线性编辑而言,在进行非线性编辑时,要将所有需要编辑的素材(包括录象带上的视频信号、线路上传输的视频信号)经过数字化采集后转换成视频文件的形式,然后在计算机内部对含有时间信息的视频文件进行无须按照时
[编者按]  学习美术专业的同学们可曾遇到过无数次面对画纸无从起笔的疑虑与否定,以及拿起画笔未曾思考的草率与落寞?我们进行着程式化的、固步自封的、僵化麻木的所谓的创作,我们匆匆忙忙的起笔落稿,忙着向前走,又时常困惑:我要去哪里?我们已经迷失在途中,险些忘记最初是为了什么而出发。我们翻看各个版本的美术史,关注名家最新理论动态,看各种各样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画展……  我们在行进的路上踌躇不前,迷失方向。
《超级美术老师的100堂课》一书,我是以责编身份接到初稿的。作者李力加老师算是旧识,他的儿童美术教学实践和理论一直走在我国此领域的前端,且具实验性。此选题即从其团队的课堂实践中得来,由课件改编而成。此书的策划人是李晋总编辑,稿件一收到,我便怀着极大的好奇翻看了一遍,发现问题和亮点俱存。  最大的亮点是文本的现场感很强,既有面对孩子的儿语对白,又有对施教者的理论提示,仿佛李老师对身前坐着的小朋友们绘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1992年出版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优秀启蒙读物之一。此外,还撰有《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专著。其中《中国古代门窗》一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一等奖。1997年1月18日,创建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