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的四个心理误区

来源 :青年心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jinling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有……那么我就能……
  
  很多人会这样想:如果我有一百万,那么我就能去创业。这是作为一名创业者最要不得的想法。事实上,如果你先把自己变成了那个人,那么就会拥有那一百万。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梦想是开一家服装店,但是没有资金。后来有人说,你先把自己当成一个服装店老板,想想自己应该干些什么。然后,这位朋友就开始看很多潮流杂志,看时装发布会,并且做了很多计划书。他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服装店老板,见到谁都会谈他的“服装店”。结果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投资商,一眼看中他的计划书,投资五十万。现在,我这位朋友已经有了一家时装店。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预期对人的影响非常大。你相信自己是老板,那么你就会用老板的思维考虑问题,学习老板应有的技能,接触老板圈子里的人。然后有一天,你就真的变成老板了。这是一个思维问题,怎样想决定着你拥有怎样的结果。
  如果你一直停留在“如果我有……那么我就能……”,你永远成不了这个人。但如果你先把自己当成老板,想一想:老板需要跟什么人打交道,你跟他们打交道了吗?老板要做哪些报表,你会做了吗?你会发现,某一天你真的就成了这个人。当然,经过这样的实验,你也可能发现自己成不了这样的人,即使如此,也比你什么都不想就去做要保险得多,成功率也高得多。
  
  上班打卡就像老师点名,可有可无
  
  我曾经见过这样的案例: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办了一家公司,不到一年就垮了。原因是什么?你很难想象。他们的业务水平很好,对市场的把握也比较准,创业之初就接到了一个大业务。但是,最终这个业务没有完成,原因竟然是员工迟到早退。你可能觉得匪夷所思,甚至是可笑,但这是事实。这名大学生老板还像读书时那样,把公司里的打卡制度当成大学课堂的老师点名,可有可无。最终项目没能按时完成,失去客户的同时也失去了信誉。
  说这个案例目的何在?就是要告诉大学生,创业需要职业化的人、职业化的团队、职业化的管理体系。这种职业化不是你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需要从成熟的企业学习的。所以,我的观点是,毕业后最好先打工,有几年工作经验后再创业。
  每一个成熟的大公司都有其职业化的流程和管理制度。就拿打卡这件简单的事情来说,你可能会想,我们都是想做事业的人,靠大家自觉不就得了?但是不用几天你就会发现,就连执法者自己都没办法守规矩。人的自制力往往也需要外界约束才能起作用。
  我建议想要创业的大学生先到大公司打几年工,学习他们的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监督机制等。先得被别人管到职业化,你才会发现这些东西的意义,并且移植到你的企业中去。这样绝对比你在失败的基础上再摸索要轻松有效得多。
  
  前景光明,所以不用管眼前的困境
  
  很多热血青年是这样开始创业的:“我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好,那就干吧!”这在偶像剧中很美好,但在创业这件事上却很可怕。大学生常常犯“只看远景不重实利”的错误,觉得前景很光明,于是不管眼前存在着多少困难(有些甚至不是困难,而是弊端、绝境),也没有想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凭着冲动劲开始创业。结果一番努力之后才发现,那个远景只是海市蜃楼,你还没爬到那里就已经死掉了。
  如果你没有做生意的经验,我建议大学生起码先尝试一下卖袜子之类的小买卖,积攒点跟创业有关的经验。很多创业者都有过练摊儿的经验,我也是从这一步走过来的,我知道这有多重要。从在清华大学食堂门口卖明信片开始,我陆续还卖过电脑,卖过汽车,等到大学毕业时,我已经有了25万元的存款。
  在创业之前,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资金流,就是你所选择的行业是否能保证有资金流入。我跟另外两个创业伙伴,在办公司之前就单独接些小单生意做,所以,我们可以确定,一旦开起公司不会缺少技术经验和客户源,也就保证了资金流。
  还有一些人在理想的鼓舞下,把自己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钱拿来创业。我并不赞成。一来太过冒险,尤其是没有经济基础的大学生,一旦失败就很难翻身。二是这样做心理负担会很大,因为你赌上了全部资产,也就意味着只能赢不能输,无论是你自己还是周围人,都会给你的内心造成很大压力。
  
  找工作太难,所以去创业
  
  一次,“世界船王”包玉刚给某名校的MBA毕业班做演讲。他说,有的人生来就是MBA,比如我;有的人做一辈子也成不了MBA,比如你们中的绝大多数。
  关于创业也有这样的疑问:创业素质是天生的,还是可以后天学习?我的观点是,创业者身上的很多要素很难在大学毕业后再去后天养成。按照生涯规划的观点,我们的性格跟职业是有匹配度的。所以,我不赞成大学生因为找不到工作就去创业,而是要先考虑自己的性格、能力与创业要求是否匹配。
  举个例子,在我创业初期,我们公司把一个大案子做砸了,客户方的老总提出辞退我们,选用另一家公司。我问他,另一家公司是成熟的大企业吗?他说,跟你们一样是新公司。我说,既然也是新手,你怎么确定他们一定成功呢?现在,我们已经失败了一次,有经验可以总结、借鉴,那么,你是希望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从失败到成功呢,还是让他们有一次失败的机会?这番谈话后,对方继续跟我们合作,并且至今仍为我们最大的客户。如果我的抗压能力差一些,在对方突然质问我的时候,我很可能无力应对,并且对自己的事业失去信心。而就我的经验来说,这种能力并不是从哪里学习得来的,它本来就存在于我的性格之中。
  所以,我想告诉大学生,创业不光需要美好的梦想,还要先确定自己是不是适合创业的人。
  
  宋少卫,心理专家,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总课题组副组长。1999年,成为清华大学创业园第一批创业者,担任北京昆仑亿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2004年发起建立非常教育网,任CEO。
其他文献
每个人都会生病,但疾病却常常是身心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发展自己的安全感,通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己的身心疾病。    疾病背后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会生病。从头疼脑热到癌症,似乎这一切都只是身体该负的责。我们的心理就像个苛刻的监工,常常在数尺以外冷眼旁观。当然,我们会因为恐惧或是其他什么而不停地祈祷:啊。千万不要死。可是却从来没有人仔细考虑过,我们为什么会得病?  现代医学从科学的角度上阐
期刊
公元2007年1月30日中午,河北省行唐县上碑镇西北街。送别的唢呐声,悲凄哀婉。哀乐声中,“渡江第一人”、全国特等战斗英雄高如意的遗体,被众人簇拥着抬上了灵车。  灵车缓缓离开高如意生活了50多年的农家小院,向村东1公里外的县殡仪馆驶去。  一条东西走向的长街贯穿了整个小镇。长街两边,挤满了前来为老英雄送别的乡亲们。送殡的队伍拖得长长的,从村里一直延伸到村外。队伍的最前面是高如意生前所在部队送来的
期刊
露隐:  你好!  看过你写给剩女的一篇文章,很有感触。不过我的情况正好相反,有人想娶我,可是我不想嫁。  说起来年纪也不小了,也该成个家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不想。我和男友在一起已经五年了,起初是我想结婚,但他不想,现在是他想,我却改主意了。刚在一起那会儿,我真的很想结婚,其实我知道那是一种逃避,是对我爸妈的逃避。从我记事起,我爸妈就整天吵吵闹闹,分分合合。不怕你笑话,他们离了两次婚了,可是到
期刊
父,象形字,看起来像一人手中持棒,端着架子。所以。父亲就是那个手持法典教育子女的人。  父亲不是天使,而是楷模,是子女心中的“历史”。心理研究发现,无论父亲是否被子女喜欢,他最终往往都会成为儿子心中的榜样、女儿择偶的楷模。这种影响存在于潜意识之中,而我们对父亲的爱亦是对“过去自我”的爱,对自己的血脉和历史的深深眷恋。    父亲不需要伟大    父权社会强调的是“父亲是伟大的”,但对于许多小男孩小
期刊
毕业临近,大学生求职已经跟天气一样,到了白炽化的程度。最近常听到很多学生抱怨:今天参加五个招聘会,明天老爸打电话来探消息,搞得我心里乱得很,完全静不下心思考。  事实上,恰好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帮一个求职的大学生解决过类似问题。今天拿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信息过多,无法安心求职    “每天一睁眼,寝室里就有人在讨论应聘的事情。要么是招聘会的消息,要么是某某面试又没成功。有意思的是,大家仿佛
期刊
爱上一个坏男人。吃喝嫖赌抽,他样样全占,同时还脚踩三只船。是放弃,还是继续?沉浸在痛楚之间,却又要伪装自己。是什么,让她的爱情之路如此艰难?  宋洋坐在咨询中心里,脸深深地埋在手心里。  看得出,只有坐在安静的咨询室里,她才能够舒缓下自己已经紧绷许久了的神经,让自己从那快把人压垮的不安中暂时解脱出来。她很小心,小心翼翼地不让自己显得太痛苦。殊不知,正是这种徘徊在痛与伪装之间的表情,最能透露出她心底
期刊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爱情中,当出现干扰两人相恋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不但不会分开,反而情感更加紧密,恋爱关系更加牢固。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因为这种力量就像罗密欧和朱丽叶一样,越是遭受阻碍越是离不开对方,直至殉情。    鲶鱼效应    水池里养着一群鱼,死气沉沉的环境使鱼容易死亡。渔民就把喜欢挤来挤去的鲶鱼放进池子,让环境显得生机勃勃,增加所有鱼的活力与寿命——这种
期刊
当男人与女人的交往充满暧昧时,欲望就像野草一样疯长。在比朋友近一点,比情人远一点的氛围中,爱情,总是无法自由呼吸。    她没有习惯性地删掉他发来的短信    倪尔康发短信给蓝素素说,素素,每次我需要用钱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蓝素素看了呆愣许久,但终究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回复于他。甚至,她连表情,也不知该调整到多少度,才能够应对倪尔康这句看似如此掏心掏肺的话。  蓝素素不知道怎么就招惹上了倪尔
期刊
空虚无聊,好奇冒险,抑或是想要寻求伙伴的认同,促使他们开始尝试第一口毒品。  被家庭排斥,遭受朋友的冷眼,求职屡屡受挫,迫使他们一次又一次滑入复吸的深渊。  心灵的空洞比肌体的成瘾还要可怕,也更加难以戒除。如果我们把吸毒者当成“病人”或者“罪犯”,那么等于对他们关闭了世界的门,他们只能回到毒品的圈子里,在那里寻找接纳他们的“自己人”。  有时候,一个白眼可能造就一个瘾君子,一个微笑就能挽救一个吸毒
期刊
1 你怎样形容自己的性格?    形容不上来。因为我的性格是多面的,很难用一两个词概括。    2 你最喜欢哪个童话故事?为什么?    小时候我看过一个童话故事《小布头奇遇记》,讲的是一个人用边角料做了一个小布娃娃,因为是用布头做的,所以起名叫“小布头”。后来“小布头”被一只老鼠叼走了,去了很多地方,受了很多磨难,各种各样的人捡到它,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它。最后,“小布头”回到了主人身边。  之所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