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地方特色精神文化是一个地方独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符号,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方特色文化影响着地方的发展,同时地方的发展也承载着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精神的使命。本文以鹤壁为例,通过对鹤壁独特地方特色精神文化的分析概括,探讨作为地方高校的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在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如何融入地方特色文化。
关键词:地方特色精神文化 大学生 人文素养
我国地域广袤,历史文化悠久,由于各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不同的地区形成了风格迥异又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和地方精神。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优秀的地方精神文化,同时也影响和塑造着地域的发展特色和人们的价值理念。地方高校不仅承担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在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地方特色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创新进程中地位不可替代,作用不可或缺。
所谓人文素养指的是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以及内化于心的人文精神,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面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在锻造好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加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做有完整人格的人,而非知识和技能的机器。
一.鹤壁地方特色精神文化的内涵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春秋战国的卫国、赵国定都于此。鹤壁文化深厚,富有特色。主要有“一水一城两山”:“一水”就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未被工业污染、古称淇水的淇河,《诗经》中有39篇描绘两岸秀美风光和风土人情,被誉为“诗河、史河、生态河”。“一城”就是古称朝歌的淇县,曾为殷末四代帝都和春秋时期卫国国都,《封神演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两山”就是浚县的大伾山和淇县的云梦山,大伾山上坐落的北魏大石佛全国最早、北方最大,依山而兴、被称为中华第一古庙会的浚县古庙会已有1600多年历史;云梦山是鬼谷子王禅隐居授徒、著书立说之地,至今仍存有诸多历史古迹。
悠久的历史文明,深厚的文化特色,赋予了鹤壁独特厚重的地方文化精神。其一,以“一水”为代表的淇河诗歌文化和自然风光,穿境而过的的淇河被称为“诗河”,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主要素材地和描述对象。其二,以“一城”为代表古殷商文化,箕子、微子、比干,被孔子誉为“殷有三仁”。其三,以“两山”之一的大伾山为代表的浚县民俗文化,浚县古庙会有16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活跃兴旺,以“泥咕咕”为代表的民俗艺术和以大伾山、浮丘山为代表的民间信仰都深刻影响着豫北的风土民情。其四,以“两山”之一的云梦山为代表的军事纵横文化,淇县云梦山曾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军事家鬼谷子王禅讲学隐居之地,培养出了孙膑、庞涓等战国名人,被称为“中华第一古军校”。其五,红色文化,鹤壁石林曾是刘邓大军驻扎地,以刘邓大军石林军事会议旧址为代表的的红色文化。
二.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创办之初,学院就明确了立足地方的办学指导思想。作为职业类高等院校,一方面要立足鹤壁地方经济形态和产业布局设置专业,培养人才,另一方面要为鹤壁地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发挥高等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和方法,目前,我院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普遍较高,但是在调研和访谈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和现象。
1.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不够,存在重知识技能轻人文素养的现象。由于高中的文理分科培养和应试教育,部分大学生,尤其是理科大学生,在历史、文化等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也没有学习的欲望和想法。部分学生很少涉猎基本的文化想象、民俗符号、历史常识,导致人文素养不高。
2.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不够自信,盲目崇拜西方思想文化。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洋节”盛行,诸如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等在大学校园非常盛行,深受大学生的追捧,中国的传统节日诸如中秋节、端午节、七夕等却比较冷清,不少学生甚至不知道这些节日的来源和文化内涵。在网络和商业宣传的影响下,过节日只重视形式,追求外在表面的热闹和聚会,忽略了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3.学生对本土的特色精神文化知之甚少,不去了解,也不愿意去了解和学习。据调研,大学生多以旅游的形式对本土的名胜古迹、自然山川有个表面的认识,而对于这些名胜、山川所代表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知之甚少,更不用说由此演化而来的民俗特点和地方风土人情。
三.地方特色精神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机融合
作为地方高校,在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创新上有推卸的责任和使命,把地方特色文化精神融入到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上。拓宽融合的载体,建立融合的机制,创新融合的方法,改善融合的环境,既达到发展和传承的目的,又达到培养和教育的目标。
把地方特色文化精神融入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一方面有利于地方特色文化精神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当知识丰富,创新能力强,思维活跃的青年大学生与文化丰富,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精神相碰撞,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火花和灵感;另一方面,在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中融入地方特色文化,扩宽了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内容和渠道,人文素养的培养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内容。
1.建立健全联合培养渠道,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建立健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机制和渠道,学校应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发挥自身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优势。首先,学校主动联系鹤壁本地文化研究机构、文化协会、旅游景点等地方文化研究组织,协商建立文化传承和培养的制度措施,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到校讲学,把旅游景点、文化研究机构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和教育基地;其次,学校应利用自身优势教育资源,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主动承接政府层面的文化研究和调研项目,建立地方文化研究所、研究协会等,主动出击,主动发力,为鹤壁地方文化的研究和特色精神的传承贡献力量。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认识了鹤壁地方文化的特色。
2.创新培养方法
地方特色精神文化区别于一般传统文精神文化的优势在于它是随时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都是有一定的物质实体承载的。因此既要使地方特色文化进课堂,创新课堂讲授方式,又要使大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地方特色文化,通过物质实体真切去感受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
3.善于利用新媒体
大学生的特点就是乐于接受新事物,具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在地方特色精神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融合上要善于利用新媒体这一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介。可以利用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及时更新发布相关信息,可以把传统的文化形式和精神符号用动漫、网络语言表述和呈现出来,以此拉近和大学生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兴趣。
四.结语
高校所在地的特色精神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的校园文化和高校精神,进而对大学生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挖掘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精神资源融入到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之中,丰富大学生综合培养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是高校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鹤壁市市情介绍[EB/OL].鶴壁市政府网http://www.hebi.gov.cn/zghb/436876/4
36880/436884/index.html
[2]韦国友.论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作用[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4期.
[3]申晓伟.地方特色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融合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6期.
[4]李伟.基于地方特色文化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西部素质教育,2015年第2期.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地方特色精神文化 大学生 人文素养
我国地域广袤,历史文化悠久,由于各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不同的地区形成了风格迥异又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和地方精神。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优秀的地方精神文化,同时也影响和塑造着地域的发展特色和人们的价值理念。地方高校不仅承担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在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地方特色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创新进程中地位不可替代,作用不可或缺。
所谓人文素养指的是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以及内化于心的人文精神,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面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在锻造好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加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做有完整人格的人,而非知识和技能的机器。
一.鹤壁地方特色精神文化的内涵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春秋战国的卫国、赵国定都于此。鹤壁文化深厚,富有特色。主要有“一水一城两山”:“一水”就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未被工业污染、古称淇水的淇河,《诗经》中有39篇描绘两岸秀美风光和风土人情,被誉为“诗河、史河、生态河”。“一城”就是古称朝歌的淇县,曾为殷末四代帝都和春秋时期卫国国都,《封神演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两山”就是浚县的大伾山和淇县的云梦山,大伾山上坐落的北魏大石佛全国最早、北方最大,依山而兴、被称为中华第一古庙会的浚县古庙会已有1600多年历史;云梦山是鬼谷子王禅隐居授徒、著书立说之地,至今仍存有诸多历史古迹。
悠久的历史文明,深厚的文化特色,赋予了鹤壁独特厚重的地方文化精神。其一,以“一水”为代表的淇河诗歌文化和自然风光,穿境而过的的淇河被称为“诗河”,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主要素材地和描述对象。其二,以“一城”为代表古殷商文化,箕子、微子、比干,被孔子誉为“殷有三仁”。其三,以“两山”之一的大伾山为代表的浚县民俗文化,浚县古庙会有16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活跃兴旺,以“泥咕咕”为代表的民俗艺术和以大伾山、浮丘山为代表的民间信仰都深刻影响着豫北的风土民情。其四,以“两山”之一的云梦山为代表的军事纵横文化,淇县云梦山曾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军事家鬼谷子王禅讲学隐居之地,培养出了孙膑、庞涓等战国名人,被称为“中华第一古军校”。其五,红色文化,鹤壁石林曾是刘邓大军驻扎地,以刘邓大军石林军事会议旧址为代表的的红色文化。
二.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创办之初,学院就明确了立足地方的办学指导思想。作为职业类高等院校,一方面要立足鹤壁地方经济形态和产业布局设置专业,培养人才,另一方面要为鹤壁地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发挥高等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和方法,目前,我院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普遍较高,但是在调研和访谈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和现象。
1.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不够,存在重知识技能轻人文素养的现象。由于高中的文理分科培养和应试教育,部分大学生,尤其是理科大学生,在历史、文化等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也没有学习的欲望和想法。部分学生很少涉猎基本的文化想象、民俗符号、历史常识,导致人文素养不高。
2.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不够自信,盲目崇拜西方思想文化。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洋节”盛行,诸如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等在大学校园非常盛行,深受大学生的追捧,中国的传统节日诸如中秋节、端午节、七夕等却比较冷清,不少学生甚至不知道这些节日的来源和文化内涵。在网络和商业宣传的影响下,过节日只重视形式,追求外在表面的热闹和聚会,忽略了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3.学生对本土的特色精神文化知之甚少,不去了解,也不愿意去了解和学习。据调研,大学生多以旅游的形式对本土的名胜古迹、自然山川有个表面的认识,而对于这些名胜、山川所代表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知之甚少,更不用说由此演化而来的民俗特点和地方风土人情。
三.地方特色精神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机融合
作为地方高校,在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创新上有推卸的责任和使命,把地方特色文化精神融入到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上。拓宽融合的载体,建立融合的机制,创新融合的方法,改善融合的环境,既达到发展和传承的目的,又达到培养和教育的目标。
把地方特色文化精神融入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一方面有利于地方特色文化精神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当知识丰富,创新能力强,思维活跃的青年大学生与文化丰富,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精神相碰撞,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火花和灵感;另一方面,在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中融入地方特色文化,扩宽了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内容和渠道,人文素养的培养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内容。
1.建立健全联合培养渠道,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建立健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机制和渠道,学校应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发挥自身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优势。首先,学校主动联系鹤壁本地文化研究机构、文化协会、旅游景点等地方文化研究组织,协商建立文化传承和培养的制度措施,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到校讲学,把旅游景点、文化研究机构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和教育基地;其次,学校应利用自身优势教育资源,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主动承接政府层面的文化研究和调研项目,建立地方文化研究所、研究协会等,主动出击,主动发力,为鹤壁地方文化的研究和特色精神的传承贡献力量。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认识了鹤壁地方文化的特色。
2.创新培养方法
地方特色精神文化区别于一般传统文精神文化的优势在于它是随时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都是有一定的物质实体承载的。因此既要使地方特色文化进课堂,创新课堂讲授方式,又要使大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地方特色文化,通过物质实体真切去感受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
3.善于利用新媒体
大学生的特点就是乐于接受新事物,具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在地方特色精神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融合上要善于利用新媒体这一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介。可以利用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及时更新发布相关信息,可以把传统的文化形式和精神符号用动漫、网络语言表述和呈现出来,以此拉近和大学生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兴趣。
四.结语
高校所在地的特色精神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的校园文化和高校精神,进而对大学生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挖掘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精神资源融入到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之中,丰富大学生综合培养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是高校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鹤壁市市情介绍[EB/OL].鶴壁市政府网http://www.hebi.gov.cn/zghb/436876/4
36880/436884/index.html
[2]韦国友.论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作用[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4期.
[3]申晓伟.地方特色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融合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6期.
[4]李伟.基于地方特色文化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西部素质教育,2015年第2期.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