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骨与不植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mingyu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已发表文献进行汇总分析,根据现有数据资料总结植骨与不植骨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系统检索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表的关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植骨(植骨组)或不植骨(不植骨组)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英文文献.经全文阅读决定是否符合纳入标准或排除标准,收集相关结果和数据,通过循证医学分析方法,加权汇总分析2种治疗方案的功能预后和并发症.结果 共32篇文献包含128l例患者纳入研究.植骨组与不植骨组的术后感染率、骨关节炎发生率、距下关节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术足完全负重时间(平均5.4周)显著低于不植骨组(平均10.5周).植骨组术后平均B(o)hler角显著大于不植骨组,且远期丢失较小.植骨组加权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低于不植骨组,分别为71.4分和80.5分;但加权Creighton评分高于不植骨组,分别为89.9、81.0分.植骨组加权优良率:优35%,良40%,中21%,差4%,不植骨组:优34%,良42%,中14%,差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不会明显增加术后感染率,可较好地恢复B(o)hler角,患者可早期完全负重.但植骨组的纳入患者中,塌陷型和粉碎性骨折的比例较高,仍需配对设计的前瞻性比较研究进一步完善证据。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严重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月8月共收治9例严重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23~55岁,平均34.5岁.按Sanders关节内跟骨骨折分型:Ⅱ型3例,Ⅲ型4例,Ⅳ型2例.开放性损伤按Gustilo分型:Ⅱ型4例,ⅢA型4例,ⅢB型1例.均使用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VSD技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软组织和骨
目的 探讨椎体强化术后夹心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且资料随访完整的患者有449例,对其中存在夹心椎现象的41例(41节)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32例;年龄54 ~85岁,平均71.1岁.根据症状、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判断夹心椎是否骨折;以夹心椎是否骨折作为二分类因变量,选取性别、年龄、
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主办,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承办的“第五届骨创伤论坛”将于2010年9月在世博会举办地上海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与会做专题讲座,并从征义中挑选部分论文做大会发言(论文报告或发言使用中文或英文)。会议期间将评选优秀论文,并颁发优秀论文证书,部分优秀论文将在《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刊登。
期刊
目的 划定国人跟骨内、外侧外固定针进针位置解剖学相对安全区.方法 解剖14具正常成年人足踝部标本.于跟骨内侧取跟骨最内下后点为A点,内踝最下点为B点,足舟骨结节为C点.解剖出跟骨内侧神经、足底外侧神经最后分支、足底外侧神经、足底内侧神经、胫后动脉、足底外侧动脉和足底内侧动脉.根据各结构行经AB、AC线的位置,确定跟骨内侧的相对安全区;于跟骨外侧取跟骨最外下后点为D点,外踝最下点为E点,解剖出跟骨外
目的 探讨EFilm Workstation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改善三维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术中经EFilm Workstation后处理三维图像及三维C型臂X线机所成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经EFilm Workstation三维后处理图像清晰度较高,能清晰显示椎管内壁及骨水泥影像,能快速检查有无骨水泥漏入椎管.结论 三维C型臂X线机术中采集的图像信息经EFilm Workstation
英国苏格兰阿伯泰邓迪大学目前正在开展一项被称为“连接真实与虚拟世界的互动性”的研究。这种人类与电脑的互动不仅仅适用于电脑游戏,而且在未来也可能有很多其他的用途,例如用于机场的自动登机手续办理和超市结账。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非常习惯于触摸屏的应用,如手机的触摸屏也已经相当普遍。但是目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正打算将这一套技术进行扩展,并将其应用到更加广泛的领域,这将对诸多消费品技术、机器人及其他很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期刊
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手外科专家、本刊编委汤锦波教授提出的“阿通方案”——新屈指肌腱临床康复方法,近日被载入美国手外科学会于9月出版的教科书《手和上肢肌腱修复》。“南通方案”是国际上第一个以我国地办和单位命名载入英文专著的康复方法。
期刊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前内侧束断裂的重建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04年5月至2010年5月采用关节镜技术重建293例ACL损伤患者,其中40例(13.7%)患者术中关节镜下诊断为ACL前内侧束断裂,男34例,女6例;年龄18~39岁,平均30.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4.2个月(7 d至8个月)。术中保留ACL后外侧束,使用自体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内侧束。术前及术后随访评估包括临床
9月28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向荣获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致贺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