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公共档案馆比较研究的力作

来源 :档案与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lok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档案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中外公共档案馆发展路径比较及对策研究》对中外公共档案馆的思想、发展动力、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比较研究,对当前我国公共档案馆的建设与公共服务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公共档案馆;谭必勇;比较研究
  分类号:G273
  A Masterpiece of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Chinese and Foreign Public Archives
  ——Comment on Tan Biyong’s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Pathways & Countermeasures of Public Archiv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Xiao Qiuhui, Chen Chunxia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Abstract:Public archiv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Pathways & Countermeasures of Public Archiv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 systematically combs and compares the thought, development power, development mode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Chinese and foreign public archives,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o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and public service of public archives in our country.
  Keywords:PublicArchives;TanBiyong;ComparativeResearch
  21世纪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快速发展,公共档案馆的建设和公共服务越来越引人关注,而公共档案馆是近代档案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档案馆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标识。它所体现出的公共服务思想,对学术研究、公民权利保障等都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档案界对于公共档案馆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概念界定、理论阐释以及对国外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引进和介绍,较少涉及实证分析和技术模型构建,研究成果缺少应用性和针对性。国外公共档案馆历史悠久,档案界侧重于从实践层面对中央或联邦层面以及地方特色档案馆的分析研究,但缺乏对其最初的本质起源等方面的深入探析。从文献类型看,关于公共档案馆的研究以期刊论文居多,而比较分析中外公共档案馆发展史以及建设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的著作却很少。谭必勇的《中外公共档案馆发展路径比较及对策分析》一书围绕中外公共档案馆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剖析,是当代研究中外公共档案馆值得一读的档案学新著。全书除导论外,共有5章,28.8万字,观点明确,内容翔实,对中外公共档案馆进行了充分的梳理和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1主要内容及基本框架


  该书以中外公共档案馆的形成与发展为主题,通过对中外公共档案馆思想的梳理,探索公共档案馆发展的动力机制,总结了中外公共档案馆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作者从公共档案馆的思想与发展史、形成与发展动力、主要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社会环境与演化、服务研究等方面对公共档案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阐述了公共档案馆的内涵、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对中国公共档案馆的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1.1公共档案馆的思想流变及内在逻辑
  作者以时间为序,将公共档案馆的思想分为西方早、近现代和当代三个阶段。最初,古希腊神庙档案馆时期萌发了公共空间和开放理念,文艺复兴时期,档案馆的功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而法国大革命通过的《穑月七日档案法令》确认了开放檔案原则,使档案馆由封闭走向开放,其公共性得到彰显。此外,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公共档案馆理念的提出,社会对档案价值的认知和国家档案文化观的形成,为公共档案馆建设奠定了基础。二战结束后,稳定的社会环境、档案文化遗产价值和公共利用潜能的发掘、国际组织的成立等,为档案公共利用、档案职业思想以及记忆、认同和社区三大范式下的公共档案馆思想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该部分,作者对档案内涵、价值及功能的认识将作为一条内在逻辑线贯穿其中:最初档案作为历史文件而凸显其历史研究价值;后来逐渐体现出其作为行政文件的行政效用和功能;受后现代思潮影响及档案后保管时代的来临,档案作为社会记忆及身份认同的社会价值和功能成为共识。
  1.2形成与发展动力
  公共档案馆的发展为什么会体现出“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组织文化向社会文化”转型的特征?除了公共档案馆思想的演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共档案馆形成与发展的动力促成了这一转变。存在即合理,任何事物的形成及发展都有其外在和内在动力。作者从经济、文化和政治三方面总结了公共档案馆发展的外动力,公共档案馆的出现就是因为行政效率提升的需要,同时,良好稳定的政治环境也可为其发展提供保障,这从二战期间和二战后的发展状况就可见一斑。经济是基础,经济为档案馆提供了立身之本,同时,档案馆自身追求经济效益是其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动力,它所体现出的经济影响力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投入力度。而公民意识的兴起,社会档案意识的提升也为公共档案馆的发展营造并提供了文化氛围和服务市场。   内动力则主要是从公共档案馆自身出发,追求独立性,与图书馆、博物馆等并列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追求档案资源的整合——馆藏结构的优化、档案资源的有序化,从而提高档案工作效率;追求公共服务创新,真正发挥公共档案馆的核心价值,推动其可持续发展。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一个比较新颖的动力观点即竞合性动力,指出与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机构既竞争又合作,将促使档案馆不断审视环境变化从而促进转型。
  1.3发展模式
  作者通过案例分析,对统筹发展模式、自主发展模式和转型发展模式三种不同的公共档案馆发展模式进行了系统的阐释,指出了不同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合适的管理体制,发现在不同档案事業管理体制影响下的国家,均具备独具特色的公共档案馆发展模式。
  1.4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涉及档案馆系统运作的各个构成要素,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关系着公共档案馆的运行效率以及公共服务能力等各方面。作者总结了四种当前国外公共档案馆的运行机制,包含档案资源整合的平衡机制、公共服务的复合供给机制、经费筹措的多元保障机制和决策治理的制衡机制。该书从问题的产生、欧美国家的解决方法、机制的多种模式和达成的实效等方面展示了公共档案馆运行的不同机制。
  以档案资源整合机制为例,由于公共档案和私人档案特点不同,不同的档案馆对于公共档案和私人档案的接收是不同的,如何达成二者之间的平衡以维持和促进档案馆的和谐可持续运转是难题。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通过数字化众筹模式来管理私人档案,从而达到两者的相对平衡。如建立“强制收养历史项目”专题网站和展览,为受害者建档,为社群档案记录进入国家资源档案体系提供了契机。
  1.5现实环境与推进策略
  根据对国内外公共档案馆的形成发展背景的分析,中国公共档案馆起步的时间较晚,虽与法国档案馆都属于“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但法国公共档案馆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在参考其发展路径的同时,更多的还是需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路径。作者从国内公共档案馆建设的政策环境、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和社会档案意识三方面分析了中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现实环境及转型特点;并着重列举了深圳“档案城”模式、苏州丝绸模式、上海民生档案跨省联动服务等几个经典案例,提出了中国公共档案馆的未来发展策略。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档案法律法规均未提及“公共档案馆”这一概念,选择的是舍“名”求“实”。没有了公共档案馆这一帽子,但核心却是公共档案馆,这样一来,意味着只有做出实际成效后才能实现有名有实。其次,针对中西部与沿海地区公共档案馆发展水平不平衡问题,应分类推进,在大发展方向不变的情况下采取多种运作形态、不同建设模式。最后,根据国外公共档案馆发展的经验,需要加强公共档案馆制度的顶层设计,以及人才、技术、政策方面的支持。

2研究特色


  2.1数据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
  该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在梳理公共档案馆思想时主要采用历史分析,对不同阶段思想的特征、节点、表现形式等进行提炼;通过比较研究,对欧美各国的主要发展模式、运行机制进行解读。案例分析几乎穿插全书,用事实证明所提出的观点,通过个案分析、归纳总结一般的规律性,为其他公共档案馆建设提供参考。该书将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使其观点更具说服力。如通过对中国部分主流媒体档案报道数量的年代分布图观察指出,2014年媒体对档案的报道数量最多;对《辽宁档案馆举办图片展纪念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等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该类内容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关联度极高。通过翔实的数据和案例分析,可得出中国档案馆的社会形象、公共服务能力及社会档案意识有待提高等事实。
  2.2资料翔实,系统梳理
  该书在吸纳已出版的图书、期刊论文等文献研究成果的同时,作者还广泛走访、考察了美国国家档案馆,洛杉矶中央图书馆,广东省、江苏省等档案馆,收集了包括档案馆馆长工作报告、原始档案文献、早期同时代报刊等在内的大量资料,并参考、学习了很多欧美各国的英文图书报告。这种注重前人尚未发掘史料的资料采集方式,使得该书在具有大量素材积累的前提下,从手稿、历史文献、网络文献等各种文献资源中发现了前人未曾发现的线索等,并得出新颖和予人启迪的观点。如美国国家档案馆采取社会供给机制开发教育在线网站“历史教学”(DocsTeach),利用可口可乐公司、派克笔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的资源,为教师们提供教学素材,让历史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即内容创作者可以网站资源及其他途径检索资料为论据。又如《申报》等民国报刊通过对关于公文档案改革运动的报告进行研究梳理,获取了对当时的社会档案意识的判断。
  2.3逻辑清晰,脉络分明
  该书以中外公共档案馆的形成与发展为研究主题,以思想源流——动力机制——建设模式——运行机制为全文的逻辑主线展开研究,深入探索了公共档案馆的思想源起及流变,以及社会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将公共档案馆及其服务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纳入人类历史及社会发展的广阔视野中,在中外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与发展的策略。该书逻辑清晰,在每一章节中通过树状图描述其逻辑思路,清晰地揭示了本篇(章)的逻辑思路。如在公共档案馆思想源流部分中,作者将国内国外分开,以时间为序分别对其进行分类描述;在动力机制部分则按照外因、内因、竞合性因素进行分类描述;现实环境部分则以政策、文化、经济为序进行分析。
  2.4多学科视角,研究视野开阔
  作者曾跟随Anne Gilliland教授从事档案学研究,Anne Gilliland教授关于社群档案、档案多元论的思想给予作者很大启发,此外,获益于史学方向博士后研究的经历,作者从历史学、文化遗产学的角度去思考档案学问题,上述研究经历为作者从多学科视角观察公共档案馆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书的资料收集、内容组织和框架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资料收集所涵盖的视角极广,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对公共档案馆的思想演变运用档案学、历史学相结合的研究范式;将档案学与历史学、文化遗产学结合,将公共档案馆这一社会现象置身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中进行剖析,使该书的研究思路更为开阔,研究问题更为深入、立体,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3成就和价值


  《中外公共档案馆发展路径比较及对策研究》一书以大量文献积累为基础,系统梳理了中外公共档案馆的思想、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等基本问题,对欧美公共档案馆形成与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阐释了公共档案馆的理念,从中外比较借鉴的视角,提出了我国公共档案馆转型发展的建设性意见。该书逻辑清晰、内容丰富、案例典型、文字简明生动,对公共档案馆建设的理念、历史、社会环境、发展动力、运行机制、发展策略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有利于深化中国公共档案馆理论研究,为当前档案局(馆)分离改革背景下,国家档案馆公共转型与公共服务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
  然而,依笔者浅见,该书在建设路径方面,对于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公共档案馆建设似乎并未给出较为明确的方法建议,这或许和目前可参考案例的有限有关;其次,“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在书中多次涉及,虽然与公共档案馆牵涉颇多,但并未明确指出相应的关联等。当然,笔者所言,未必妥当,该书就整体而言,是一部系统研究公共档案馆的力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富有个人特色的学术思想。
其他文献
摘 要:人才对于城建档案行业发展和创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江苏省城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为例,对城建档案行业面临形势、行业人才现状等进行剖析,通过SWOT矩阵分析找出对应策略,尝试建立城建档案人才培养路径模型,为城建档案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才培养;SWOT分析;培养策略;城建档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
期刊
摘要:校史人物故事作为学校发展历程中具有精神价值的鲜活案例,发挥着独特的资政育人作用,彰显校史人物故事整体功能需从创作、融入、传播三个方面着手。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档案资源丰富,在校史档案资源挖掘中,把校史人物故事研究作为校史档案研究的基本内容。在讲好校史人物故事中探索出“入学知”“课中讲”“实地看”的教学嵌入路径,形成了“宽传播”“厚传播”“高传播”的传播理念,使得校史档案建设功能凸显。  关键
期刊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全国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名人是扬州文化的重要代表,他们的档案是珍贵的社会文化遗产和重要的档案文化资源,也是城市记忆的重要构成部分。近年来,扬州市档案馆认真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工作職责,将名人档案征集利用工作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建立健全名人档案,取得了很好的征集利用成果。一、树立“大征集”理念,名人档案馆藏初具规模  目前,扬州市档案馆已具规模的名人档案
期刊
摘要:加强公立医院档案建设,已成为现阶段医院管理研究的新课题。兴化市人民医院注重档案建设,尝试运用SWOT分析法对档案建设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不断加强医院档案建设的四种战略,即:SO战略(依靠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机会)、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劣势)、ST战略(利用自身优势,避免外部威胁)和WT战略(克服内部弱点,避免外部威胁)。  关键词:档案建设;SWOT分析法;公立医院  兴化市人民
期刊
摘 要:民国前期,随着社会学的传入,民意调查开始在中国社会兴盛,1921年陈鹤琴的民意调查实为中国迄今可见的首次民意调查。1921年江浙地区男性学生的婚恋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解和认识当时的婚恋观念,对研究婚姻史、校园文化史乃至教育史都有意义。  关键词:男生;婚恋;民意调查;江浙  婚姻是家庭和社会存在的基石,男女成婚不仅是指生理和生活上的结合,更是人类社会运行的法则。中国近代婚姻制度的变革和进
期刊
11月6日,江苏省档案局、江苏省档案馆出台《关于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宣传贯彻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充分理解把握档案法修订的重要意义和精神实质,把学习宣传好、贯彻落实好新修订档案法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事业自觉,在深入学习理解法律条文基础上,深刻领会立法原意,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全面深化档案法制教育,促进全社会档案法治意识的进一
期刊
摘 要:区块链技术已拓展延伸到金融管理、物联网、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世界各国也在积极探索并深入研究这一技术在电子政务服務中的应用,这些应用研究能帮助政府更加高效快捷地处理电子政务,并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优化事务办理流程。通过对比分析国外爱沙尼亚“E-Residency”项目和国内“海淀政务”云平台项目,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服务中的应用范围、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在以满足公众政务需求为目标的
期刊
6月12日,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可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等一行,到江苏省档案馆就《档案法》修订开展调研。国家档案局副局长王绍忠、政策法规研究司司长杜梅等陪同调研。  调研期间,江苏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郭元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曲福田会见调研组一行。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杨根平等参加了会见。  调研组一行来到省档案馆,实地考察了省档案馆查档服务窗口、档案库房、
期刊
江苏,挟大江,临沧海,抱湖衔山,沃野千里。拥有苏北、苏中、江南三大平原,长江和淮河两大河系及众多物产丰饶、景色优美的湖泊,我国五大淡水湖中有两个位于江苏,地理形势优越,是中国东部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深厚的一方重镇。公元1194年,黄河侵泗夺淮,曾经有着“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古时淮北粮丰景美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旱涝之灾连年不断,百姓流离失所,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855年,黄河在河南钢瓦决口北徙
期刊
省档案馆开展消防救援档案调研工作  8月27日,省档案馆二级巡视员邹华率相关处室人员到省消防救援总队调研消防救援档案工作,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封力军及相关处室人员参加座谈交流。封力军向调研组介绍了省消防救援总队基本概况和职责情况、总队机关人员配备、转隶前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及近期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印发消防救援档案管理规定的有关情况。邹华指出,消防救援档案记录了消防救援人员应急抢险救援、灭火行动、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