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qx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的深度融合,精品课程已向精品开放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转变。论述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现状,从问题出发,提出从统筹规划、信息技术培训、资源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策略,同时指出课程本身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旨在促进普通高校精品开放课程更长远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精品开放课程;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2-0068-02
  1 前言
  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如今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向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转化,以便更好地普及与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各级教育、教学质量。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内容已有明确了的定义,即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从教育部历年出台的精品课程建设相关政策中可以看出,由精品课程向精品开放课程转变,不只是为与国际教育大环境接轨,更是对前期已积累的精品课程资源的继承与发展,是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的历史必然,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精品开放课程现状分析
  自2011年10月12日教育部下达《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后,全国各高校纷纷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开始开放课程的建设。2012年,慕课呈井喷式发展。慕课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加入国际慕课平台到自主开中文平台的过程。在国内已经建成的课程资源平台中,以“爱课程”“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最为典型。“爱课程”网是教育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所有获批已经建设完成的开放课程资源都在该网站上。精品开放课程包括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以爱课程为例,该平台已上线课程超过3000门,透过平台可以总结出,目前精品开放课程呈现开课教师多为名师、开课学校多为名校、开课地区多为发达地区以及文科类课程较受欢迎的特点[1]。
  名师不多又不属名校的多数高校在建设自己的精品开放课程上,受校方政策、教师资源、软硬件环境等各方面的制约,仍可见一些院校在课程建设上的问题:早期未跟上精品课程建设的步伐,在精品开放课程阶段基础不够;校级教务对精品开放课程的认知不足,不具备指导条件;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普遍不高;对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无规划、无指导、无跟踪,对课程建设没有实现统筹;无专项鼓励措施,教师积极性不高;等等[2]。
  3 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策略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非常重要的内容,人或物、宏观规划或具体实施,既是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阻碍,又是促进发展的切入点。
  理顺工作职责,明确课程标准 课程建设公认为校级教务的工作,而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技术标准认定、教师指导等很多涉及技术性的工作非原教务工作人员能够胜任,因此产生业务与技术上的工作交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中的各项工作都逐渐超出原有业务的技术范畴,完全依靠技术部门并不可行,因此,加强学习才能适应新的工作形势。多方结合,制定专项鼓励措施,提高教师积极性;明确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标准,夯实开展专项建设、指导教师工作的基础。
  统一规划实施,解教师后顾之忧 目前,一些高校只追求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立项,对课程建设无指导、无跟踪,具体每门课程的建设情况不能及时掌握。而教师本就对建设标准理解不透彻,加之涉及视频处理、网站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更显力不从心、不知所措。为教师提供统一的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平台,统一标准、集中指导,不让教师为处理视频、独立制作网站而忧,这是解教师之愁,也是实现教学资源集中管理的基础[3]。
  以试点为中心,扩散发展为校级精品开放课程规模 精品开放课程虽然从精品课程升级转型而来,但教师对其认识仍停留在精品课程阶段,在教学改革不断发展、数字化教学持续深入的大环境下,带领教师摸索、实践,建设反映学院特色、突出教学水平的优质精品开放课程,树立精品开放课程样板,对教师自主建设及后期申报精品开放课程有指导性参考意义。通过以点带面,在质量和数量上追求突破,形成初具规模的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加强培训指导,提高教师认知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从精品课程到精品开放课程发展的十余年,多数教师对二者的认识并不深入,对其转变的背景和要求也少有探求。通过建设实践,逐步提高教师对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区别。另从多媒体教学到数字化教学,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教学工作应用中的体现,是教育信息化逐步深入的结果,但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也较为普遍。建设精品开放课程需要教师投入较大精力,除了课程设计、制作等,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占比较大;在此基础上,适时总结、归纳,集中性地开展相关培训,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以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为契机,推进、丰富教学资源建设 无论是精品课程还是精品开放课程,很多高校都存在“重申请、轻建设”“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不少网上资源是匆忙建成的,往往是为评而建,而不是为了开展教学的需要,课程后期的跟踪管理不到位较为普遍,以项目或课程为载体的教学资源没有整合,存在现评现建的现象。上升到学校层面的教学资源建设有的较为独立,有的尚未建设,与精品课程或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没有彼此借力,造成各种人力、设备等诸多方面的浪费。从精品课程建设到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尽管字面上只是多了几个字,在政策文本上却从“综合性”走向“专门性”,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追求开放和共享,同时也是对优质资源的广泛征集。这种转变是管理部门和教师对“资源”理念的深入认可和接受,有利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4]。
  2003—2010年期间,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不断改进、调整。2012年,围绕原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评审,又有新的指标体系出台。新的指标体系中提到“原创性资源建设”“课程团队成员包括教育技术骨干”等,资源建设的专业性得到关注。课程建设离不开资源,包括教师可利用资源和学生学习资源,包括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在内的诸多教改、科研工作等都相伴而生一系列的教学资源,除以课程为主体的教学视频、电子教案、课件、教学大纲、试题库等内容外,还无形中将教师在建设精品开放课程中搜集的网络资源(非原创)、素材资源、软件资源、技术文档等加以搜集。以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为契机,不断探索可行的教学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后期适时搭建教学资源平台,对课程建设、教师业务成长、学生自主学习都有积极务实的作用。
  4 结语
  精品开放课程是在原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必然。未来,VR、AR、3D打印、人工智能等各种新的信息技术会持续地与课程深度融合,新的课程形式将不断涌现并得以建设发展。无论是早期的精品课程,还是当下如火如荼的精品开放课程,其根本都是课程本身。课程以怎样的形式體现,都是教学成果的延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未来针对精品课程或精品开放课程,终归会有更新的课题,总结精品课程前期的建设经验、摸索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思路,以课程为出发点,针对数字化教育发展的持续性,不断适应教学模式的发展变革,才能保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裘俊彦.网络课程建设的有关问题与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76-78.
  [2]胡颢琛,郭清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2012(S1):111-114.
  [3]曹震,江珩.立足三学,推进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55-59.
  [4]陈红兵,等.精品课程建设中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74-177.
其他文献
安阳市岷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是从事铅冶炼、电解铅深加工及氧化铅生产的民营企业。具有机制灵活、设备工艺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拥有风帆集团、浙江、天津、湖北、
固定矫治器配合上颌平面导板治疗重度深复牙合第二医院孙维娥校办公室董国群对20例11岁~15岁早期深度复牙合患儿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配合上颌平面导板矫治,为一新方法。上颌平面导板矫
提高玉米杂交制种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既有利于增加种子企业直接经济效益,更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因此,研究提高玉米制种产量意义重大,本文从选地、隔离、调节父母本播种期、花期预
前牙冠折断即刻再接临床观察口腔医院张春生李小囡由于外伤所致前牙牙冠折断在临床上较多见,其中青少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既往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往往只注重牙髓的处理及日后的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中的应用生物医学工程系吴芝芳,徐强,郑旭媛,李军,杨秀敏,贾静,范忠庆,金天弘总医院陈士峻,戴如君六十年代以来神经生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人
近期,总局对集中的综合征管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发现在增值税管理中存在若干问题:一是废旧物资进项税额抵扣异常的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地区比较突出,已发现个别地区利用废旧物资政
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决策单元,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CCR、BCC模型和超效率模型,研究中部省份城市物流活动的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结果表明,因纯技术效率低下
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农业稳产增收的基本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城镇化的加快给水利工程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水利工程存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结合实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