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竹风》与黄承林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8566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 文:《溪水竹风》也是情
  
  《溪水竹风》为东汽作者黄承林著,东汽作者出书,当然是件好事,一个企业员工能在搞好本职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发奋写作,实在难能可贵。作者黄承林我们并不陌生,常在报刊见其文章,可见是个执著的文学爱好者。如今,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文人已弃文从商,如此执著者已不多见。下面谈谈读后感,我的阅读习惯是先看“序”,序是一本书的眼睛,看了范仲写的题为“溪水竹风总关情”序,觉得此题恰到好处,就改了一字,借为本文题。序文也写得恰如其份,文笔练达,张弛有度,斐然成章。得知此序文出自一为政工领导干部之手,不觉对现在的政工干部刮目相看了。本书作者的自序《静寂的写作》写得老实本分,谦恭有加,作者自谦不是文学中人,只是寂静的写下去,默默地进行着文学的马拉松跋涉。称自己充其量只能是文学海洋里小到不能再小的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枯竭。我以为,这种自谦恰恰是作者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对文学的正确认识。有了这种正确的态度,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不断地有佳作问世。
  这本书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编《情系东风》,回顾了东风公司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从艰苦创业到全面振兴,从大胆改革到打造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写来资料翔实,条理清晰,有时间、有数字,几乎是一部东风人创业的真实写照。第二编《亲情无限》,笔锋一转,写了作者自家的亲情,从祖父母、父母、兄弟,写到亲戚六眷,写得真情流露,亲切感人。第三编《山水情怀》,近乎于一篇篇游记,作者以优美的笔调歌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第四编《诗风词韵》,又叫人眼前一亮,作者激情喷发地写出了近三百首诗歌,其中有两百首竟是少见的藏头诗。写藏头诗有相当的难度,作者竟能如此的驾轻就熟,作者的文学修养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可见一斑。第五编《情系汶川》,作者以诗歌散文的形式,以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讴歌了灾区人民与天奋斗、与地奋斗的大无畏精神。
  一部诗歌散文集,有着如此丰富的内容,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可谓雅俗共赏。有诗歌、散文、游记、书信、甚至有难登大雅之堂的三句半、快板书。如此文理清晰地将这些收集在一起,不得不叫人惊叹、赞叹。可见作者多才多艺,不但有文才,而且有“文胆”。因为没有相当的文学功底和缜密的文思,如此多且杂的内容就会弄成一锅大杂烩。
  由于时间有限,本人没有细读全书,总的感觉是作者知识面广,文章涉及面广,眼界开阔,情感丰富,想象力丰富。这本集子具有独特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如果要在文中挑“刺”,那就是作者在行文中尚有疏忽,如书中128页的两段文字:“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谁能解决农村问题?谁能拯救农民的灵魂呢?谁就能够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此段长句明显不通,“拯救农民灵魂”不妥,灵魂虚无缥缈?如何拯救?“拯救农民灵魂”还对农民暗含着某种程度的贬低。后一分句把反问句式和肯定句式杂糅在一起,造成了结构混乱,表意不清。两个问号没有作答,前后句又没有递进关系,就用肯定句“谁就能够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如要句子通,应将两个问号删改为逗号。另:“南街村运用朴素的毛泽东思想,用农民淳朴的实际行动坚持用毛泽东思想。”也不通。前句用“朴素”修饰毛泽东思想属以偏概全,因为毛泽东思想不仅仅只是“朴素”,在毛泽东思想前最好不要加形容词。后句只是两个作主语的联合词组,却无谓语。即没有道出“用农民的实际行动用毛泽东思想干什么”。只能是“用毛泽东思想指导行动”,不能“用行动坚持用毛泽东思想”。如执意这样行文,应改为“在农民的淳朴的实际行动中坚持运用毛泽东思想进行指导”用“进行指导”做谓语。当然,此为作者百密一疏所致。
  佳文不厌抄,现买现卖,又要借用范仲在序文中的结尾了,“希望承林同志继续在扎实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坚持自己的业余爱好,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不断有新的佳作问世”。
  
  胡礼玉:值得眷恋的精神家园
  
  黄承林的《溪水竹风》,对东风公司一往情深,对家人亲情无限,对祖国河山,汶川大地震深情系之。正如公司党委副书记范仲在(代序)中所言,《溪水竹风》从多方面展现了作者的才思与情感,思考与感悟。透过“情系东风”,可以看到他对东风公司的热爱与赞美、对东风事业发展的关注和思考;在“亲情无限”中可以看到他对家族化不开的浓郁亲情、家乡故土的珍视与眷恋;在“山水情怀”中可以看到他对山水风物、地理人文的欣赏与吟叹;通过“诗风词韵”,可以赏析到100首五言藏头诗和100首七言藏头诗,感叹他在藏头诗创作上的独到之处。还可以从抒怀的诗歌和填写的词韵里,领略到作者对诗词歌赋的风雅情趣。通过“情系汶川”,可以镜鉴他的赤子情怀。
  当我翻到《月照高楼》一文时,“皎皎明月是城市的天灯,皓净无纤。月明星稀,使秋夜已深的天空显得有几分冷清,而高楼望月却平添了一番银色的遐想。我对月亮一直情有独钟,嫦娥奔月的传说从孩童时的记忆留存至今。”“月有情能显阴晴圆缺,人有情能念悲欢离合。”“高楼观月,如读古诗。”最后以“月照高楼,人居楼中,人月相映,圆是美满,缺是思念,圆与缺不只在天上,更在人心中。” 楼高月近人的美境美文,情景交融,如诗如画。
  又如五言藏头诗《风舞蝶衣》:“风中多迷离,舞步节奏美。蝶飞天地间,衣衫翩翩起。”用短短二十个字传递了作者的浪漫情怀;七言藏头诗《十堰女郎》:“十里长街曾辉煌,堰塘绕城水清凉。女靓多姿藏深山,郎才经商造车忙。”寥寥数语展示了山城的自然环境和现代车城的繁华。
  当今的诗坛既冷清又浮躁,说冷清是没多少像样的好诗;说浮躁是在旧体诗词失宠的今天,不少新诗就是散文断句,没有韵味,毫无诗意。近日,网上曾为赵忠祥写“神七”的几句小诗吵得沸沸扬扬,不少网友说他不懂平仄也写诗,有损名人形象;的确,网民鱼龙混杂,不乏饱学之士;也有人劝他不如写写新诗,没那么多的限制。赵忠祥在直面网络的情况下,无可奈何地说“要再修改”。名人尚且如此,可见写好诗不容易。而作者不仅写了那么多的律诗,甚至于是藏头诗的确是更属不易的了。这里也不妨再举作者的新诗《春怨》一首:“你在家中/我走他乡/难相见/好遗憾/只好手机互相谈。苍白语言/难言情感/不见面/突生怨/诗文一段寄思念。不在身边/心难遂愿,再回还/情相连/形影不离才释然。”一对现代青年夫妇缠绵情爱的别恨离愁跃然纸上,以为颇佳。
  以上所举他的诗,不一定是最好的,但那真情实感是心灵的写照。
  黄承林,个头不高,性格有点内向,言语不多,默默地在文化苦旅中静寂地写着,工作时间競競业业写公文;业余时间放弃了休闲娱乐,基本上与打麻将、“斗地主”无缘,写作是他的生活方式。虽然如此,他还是幽了自己一默——既没有做过文学论坛的“嘉宾”,也没有参加过文学培训、采风、笔会之类的活动,仿佛乡下的野孩子进城、亦或是《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走进大观园看到什么都新鲜好奇。他调侃自己的画像是:畏畏缩缩、瞎摸乱撞,很少有人搭理,一个孤独的文学夜行者。在自我调侃的背后也颇有几分睿智和实情。
  他认为,写作是一项高成本的工作。“学一个月可以去美容保健,学三个月可以去开汽车,学半年可以去当厨师。但是,你可能写了一辈子,却没有写出任何名堂……到头也未必能走上领奖台。因此,需要漫长的艰苦的努力,需要耐得住寂寞,甚至需要调动生命热情来为寂寞补充能量。”如果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今多少读书人的不懈追求的话,那么,“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应当是黄承林的深切感悟了。
  在他的笔下,虽然写得最多的是凡人小事,但也不乏《大震大悟》的大事;既有小桥流水的闲静,也有《共和国四代领导人情系地震灾区》波澜壮阔的回顾。《溪水竹风》的书名就让人感觉到,有王维《山居秋暝》那么一种:“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意境和雅致。在他的笔下,云是绚丽的,雨是透明的,风是执著的,月是深情的,思是缠绵的,爱是永恒的,星是灿烂的,朋友是难忘的。
  在《总是第一》中,他把自己比做山间第一滴溪水, 总是在第一时刻让你尝到甘泉的滋味;把自己比做是林中第一阵竹风, 总是在第一时刻让你感觉身心的抚慰;把自己比做是原野第一个农夫, 总是在第一时刻让你体会拓荒的豪气;把自己比做是天空第一片白云, 总是在第一时刻让你懂得圣洁的高贵;把自己比做夜晚第一颗星星……。在我的记忆中,二十年前“争一夺冠”曾是作者工作过的铸造一厂的企业精神,是东风精神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这种精神迄今仍然是他人生的源头活水,仍然是浇灌着他人生成长、成熟的甘泉,更是他写作激情的源动力。
  《溪水竹风》,书名借用禅语。这本诗歌散文集植根于车城十堰,触角遍及与东风汽车相关的地方、单位和人事。与车城十堰相关的人和事,所感所悟,与其说是作者一人的精神家园,在一定程度上倒不如说是奋斗在祖国各地的东风人的精神家园。
  今天的黄承林,已是东风汽车集团公司管理部某处处长,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公开发表作品约八十多万字。主要有:长篇小说《犟河》,中篇小说《相约异城》、短篇小说《软卧车厢》、《锁匠》,散文诗歌集《溪水竹风》,研究文集《车市风云》等。他自谦为“细小山涧溪水,微弱荒野竹风”。应当说,这种低调灵动而不张扬的心态是健康的、是积极进取的。据此,我们有理由期待他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韦 鸿:黄承林印象
  
  我认识黄承林,是在《东风文艺》的首届笔会上,时间是2004年11月,地点是武汉经济开发区后官湖畔的多福山庄。
  在那次的笔会上,有位作者朋友问我,后官湖的后官是不是有什么典故?我说,有。是先做人后作官的意思。那位朋友又问,把首届笔会放在这么个地方,是不是有什么喻意?我仍然说,有。先做人后作文。
  随口道来的一句话,先触动了我的心,我开始思考一些做人与作官,做人与作文,的事,随后就想起了黄承林,黄承林是我们那届笔会为数不多的几个处级干部之一。
  此前,我与黄承林没谋过面,只是听人说过他,说他为人忠厚老实,不爱张扬,上班时踏踏实实地干活,业余时间除了看书,就是写些文章,自费出版过一本名《犟河》的长篇小说……
  那次的笔会,由于是《东风文艺》的首届笔会,四十多名参与者来自三十几个单位,领导交代我,一定要严要求,笔会期间一定不能出任何事,我感到压力很大,担心一些事,这些事也涉及到黄承林那几个处级干部,他们在单位都是一些呼风唤雨的人物,我能要求他们吗?
  很快,我的这种担心就成了多余,黄承林和所有的学员一样,上课时早早地来到教室,老师讲课聚精会神地听,笔记比谁做得都勤,提的问题比谁都诚恳,回到宿舍别的学员打扑克打麻将,他除了看书,就是和我一起讨论写作,看到我的倦意睡意,他就不声不响地关掉灯,夜里起来上厕所轻手轻脚。
  我很高兴。高兴这位文学朋友的内心和他谦谦君子的外表一样。随后我们的交往就多起来了,但这种交往是淡如水的那种,他的稿即来我即看,及时回音,好稿我高兴地跟他说不错,并立即送审。他即回信,谢谢鼓励。不能刊出的稿,他总是虚心地听取意见。记得他写了一组桂林山水的诗词,我给他说了领导的难处,他即回音:理解,支持。
  文如其人,黄承林的文章也和他的人一样,朴实无华。他选辑在《溪水竹风》中的文章我几乎都看过,很多都在《东风文艺》上发过,可以说是一部我们《东风文艺》提倡的写身边事的文集。
  文章这种东西见仁见智,但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和尺度应该是一致的。说到这里,一个奇怪的念头产生于我的脑里,如果所有的人都像黄承林这样,工作踏踏实实,连工作之余的时间都远离歪门邪道,都倾心于企业的文化建设,这个企业将是一番什么景象?
其他文献
一种人离生活太近,不免陷于利害的冲突;   一种人离生活太远,往往又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  还有一种人与生活保持一种恰当的距离。这种人就是人们常说的豁达的人。   离生活太近的人最累,他成天在琢磨别人的心态,特别是领导的心态:领导今天说了一件事,是不是说的我?领导为什么要搬一下办公桌?领导为什么要咳嗽?小王为什么不开心?小李和老赵谈什么?……甚至回家了,还要问妻子今天为什么做了一桌好菜?……这
期刊
一有空,同事们就在一起讨论关于房子的事情,说谁谁买大房子了,一百好几平方;又说谁谁买了两套房,还要买;再说谁谁家装修得可真漂亮,进门是个大客厅,屋子里有花有草,像别墅一样,爽死了。满嘴满眼的羡慕。他(她)们对我依然固守着五十几平方的小两室一厅不动,很是不解,甚至于有些愤慨,批评我的思想意识不超前,说我不懂得投资理财。  没有办法,我是懒散随意惯的人,我想人生苦短,何苦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在房价疯长、
期刊
现在一提布鞋,可能会有很多人这样认为:如今谁还穿那东西,老土!的确,皮鞋、旅游鞋不但有型有款,外观漂亮。而且皮鞋经打油抛光后,穿在脚上,使整个人都显得神采飞扬。但从小就习惯了穿布鞋的我,却对布鞋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  记得小时候家中生活水平较低,加之那个年代物资供应匮乏,商店大门上虽然写着"保障供给"的口号,但人们面对的现实却是万货凭票,甚至经常缺货供给的现实。所以身上衣、脚上鞋基本上还是各家自
期刊
前不久单位物业的李师傅给我几条茶叶鱼,据说是她老公在长江边撒网打上来的,我一看这不是锅巴鱼么,扁扁的身子,丰满的尾鳍,色泽黑褐,就像小鲫鱼。不论叫茶叶鱼还是锅巴鱼,称谓实在不雅,可就是这种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小鱼儿,曾给我的童年带来无穷的乐趣。我的童年处在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种锅巴鱼在河边沟旁却信手可得,带回家用罐头瓶养起来,就是我常玩的游戏,小孩子哪里懂什么养鱼啊,可顽强的锅巴鱼可养数月至年把不死
期刊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人都忘记了勤俭,甚至有人觉得勤俭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勤俭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世界上的任何财富,都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珍惜这种创造的成果,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爱护,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创造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有一次,李嘉诚从酒店出来,准备上车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枚硬币掉在地上,硬币骨辘辘地向阴沟滚去,他便欠身去追捡。旁边一位印度籍的保安见状,立即过
期刊
小狗名叫“花花”,这名字缘于其黄白相间的毛发。  花花初来我家,刚满月,小得可怜,好像刚离开妈妈很伤心,躲在沙发下面,整整两天不吃不喝,急得不爱喝牛奶的我为她买来了牛奶。几个月来,在家人的照料下,她已经是一只漂亮的狗小姐了。  花花生活很有规律,不爱独居。无论冬夏,喜欢和主人睡在一起,我家两间卧室,都曾是她的寝处。一天晚上她甚至三易其居,在两张床和客厅之间自由来往,仿佛不这样就不足以表达她对主人的
期刊
秋天有什么  秋天有伤感  秋天有收获  秋天是童话……     秋天有伤感,  当第一片落叶奔向大地,  你和我相遇,  踩着金光闪闪的地毯,  我们深情凝望。     秋天有收获,  当田野弥漫着丰收的气息,  你和我相知,  闻着果实随风四溢的香气,  我们喃喃细语。     秋天是童话,  当菊花姑娘出来散心的时候,  你和我相随,  循着香气走进一片花海,  我们在细细回忆,  回忆
期刊
这一期我们接着连载张博文的长篇小说《星际野人入侵》。中间隔了几期的原因是,我们想听听读者对这部小说的反映。本刊首次连载长篇小说,我们是十分慎重的,且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我们东风土生土长的作家。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断地接到读者的来信,希望接着把这部小说读下去。负责本刊终校的原《长江文艺》资深副主编吴耀凌老师也高度评价这部小说——《星际野人入侵》毫不逊色于当今出版界发行的科幻小说。  这一期我们发的几个短
期刊
原先有一个认识上的错觉:翻译家比不上作家,作家是创造性的工作,而翻译家根据原作家的作品用另一种文字机械地进行翻译而已。现在看来,大错特错!错觉的产生,是因为无知,想当然。读了叶永烈写傅雷的传记,我对翻译家的错觉得以纠正,并对著名的翻译家傅雷更为敬佩。  傅雷把法国文坛巨匠罗曼罗兰、巴尔扎克、伏尔泰、梅里美的名著介绍、翻译到中国,我们都或多或少地读过这些名著,有滋有味地欣赏,为之沉醉。原以为是原著写
期刊
得知承林同志又要出书,既在我的意料之中,又令我感到惊喜。记得几年前,承林同志送我一本他写的长篇小说《犟河》,后来获得第二届湖北文学奖参评资格,是这届参评的长篇小说里唯一的业余作者。一个业余作者能够出版长篇小说,确实让我感到意外。从书中我不仅了解到许多关于鄂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同时也对承林同志的文采有所认识。此后,经常看到他发表的有关汽车市场研究的一些文章,收到他的《车市风云》小册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