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劳动教育价值取向的百年嬗变:教育方针与政策的视角

来源 :江苏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23321y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教育是中国新时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关于高校劳动教育的方针与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关于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梳理,揭示了建党百年来中国高校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变迁的五个主要历史阶段,表现出以下特征:从教育的内涵而言,表现出从狭义的“小劳育”再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大劳育”的过程;在教育的功能定位上,经历了从培育大学生生产劳动技能提升到劳动素养培育的功能定位;就教育立场来看,经历了从社会本位、政治本位,再到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并重的全面育人取向.高校劳动教育价值取向百年嬗变给高校的启示:超越劳动技能培育为主的“小劳育”,走向关注劳动素养的“大劳育”;超越高校单一劳动课程,形成立体化、全方位高校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格局;超越“专长”的技术教育,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劳动教育价值体系.
其他文献
2021年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一纸新政公布,让业内高呼的电价市场化改革终于迈出关键一步.谁也没有料到,2015年电力改革“9号文件”中的“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经过6年的艰难博弈,却在大规模的拉闸限电面前最终变得畅通无阻.rn回顾电价改革的历史,从2005年前的“一厂一价”电价机制到2005年后的经营期电价政策,再到2019年“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价格机制,我国的电价改革正逐步走向市场化.
期刊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需要逐步压缩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占经济的比重,推动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还需要商业银行在帮助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产线改造、支持绿色低碳项目、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1949年10月1日,结束了百年战火的新中国诞生,当她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迎接她的不是歌舞升平的繁华盛世,而是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百废待兴,她是多么向往和平,她是多么亟待发展.可1950年10月,仅仅过了一年,她就再次面临着战争的威胁:朝鲜战争的烽烟已弥漫至鸭绿江畔.对此,她没有退缩,迎难而上,毅然决然派出百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带着“万国造”的武器装备,迎击“不可战胜”的美国劲旅.有人质疑她以卵击石,有人指责她解衣抱火,哪怕是在我们取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的几十年之后的今天,依然有人不解她当初的决定,
期刊
—群众满意率99.97%rn—第四届中国政博会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奖rn—2019-2020年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rn—盐湖区数据共享系统V1.0和盐湖区新生儿四证联办系统V1.0获得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登记rn……rn一项项成绩和荣誉,是对盐湖区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企业和群众满意为标准,锲而不舍铸造政务服务品牌的一份肯定.成立盐湖区政务服务中心,是盐湖区委、区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立足于发挥中心城区“火车头”作用,提高竞争力、辐射力、带动力,打造综合型政务服务平
期刊
在一次聊天中,朋友无意间跟我说:“我妈夸你来着,说你看看人家,一个人外外地上班,多独立,你怎么就不能学着点.”我瞬间石化,一种奇异的感觉在心底滋生,然后蔓延全身.rn转眼,我已在他乡工作了一载有余.由于从小面对父母的“打击教育法”,我一直都是一个价值感缺失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也会成为其他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rn我突然想到,有一次跟另一个朋友聊天,谈起我的经历,我说,我能到现在一直顺顺利利,在每一个人生节点上都能稳稳当当地走下去,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都是因为身边人对我的帮助.
期刊
193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来到山西,在大相村他们发现了北齐年间的石碑,围观的村民骄傲地问道:“年代很久了吧?”林徽因高兴地回答:“久了,久了,差不多有1500年了.”“呀,1500年了呢!”所有人一齐骄傲欢呼起来.rn1992年,余秋雨第一次来到山西,在这之前,他对山西的印象是“满脸的皱纹,沉重的镢头,贫瘠的山头上开出了整齐的梯田,起早摸黑地种下了一排排玉米”.但在古老而温厚的三晋大地上转了一圈后,他感叹道:“我对山西的误解实际上是出于对历史的无知.”随后,他写下了《文化苦旅》中的名篇《抱愧山西》.
期刊
高等教育质量民间立场广泛存在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之中,潜在地影响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需要实现民间质量立场的根本性转变.要发挥政策立场和学者立场的作用,引导和推动民间质量立场转变;要在适应和顺应中渐进改变民间质量立场;要深化高等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民间质量立场逐步转变.
进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阶段的我国高等教育,尤其需要对大学根本性问题进行不懈的反思与追问.《大学理想主义及其实践研究》为我们理解和遵从大学按规律办学、守正大学初心、回归大学理性以及实践大学理想主义提供了答案.运用大学理性主义与理想主义之精神元素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尤其是德育工作的内在要求,并在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理想情怀等方面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实践着力点和路径.
张含英的“校长三问”蕴含着大学人才培养在认知、技能和创新三个重要维度上的深沉关切.高等教育虽与时俱进,常变常新,但仍需不断回首并明确检讨如此基本命题,以免忘却初心.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在认知上,应当启迪学生反省觉悟,促使学生甄别真相,明辨真理,转识成智;在技能上,应充分肯定知识学习对于技能提升的根本意义,扬弃过分功利的知识观,将对“技”的追求上升为对“艺”的执着;而在求变创新层面,应当摒弃保守的价值观,摆脱现实的桎梏,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怀疑求异的精神和挑战权威的勇气.惟有三者共同发力、协调
绩效管理是依据设定的绩效目标实施过程监控,开展绩效评价并加强评价结果应用的管理过程.《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为“双高”建设学校开展绩效管理提供了指南.文章在论述“双高”建设战略导向、组织使命和目标管理的基础上指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应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等方面提升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质量,以“双高”建设绩效引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双高”建设绩效评价应把握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奖优励先与劣效问责相结合的评价原